糖尿病买药报销(糖尿病买药报销不了怎么办)
「政策解读」糖尿病门诊拿药如何报销?
医保报销政策关系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大家都想知道我买药、住院最后的报销是怎么出来的?想弄清楚具体的报销政策来明明白白消费。
近日,元宝山区田女士就给《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打来电话咨询糖尿病门诊拿药如何报销。
节目之后热线记者就田女士的问题咨询了元宝山区医疗保险管理局居民一股股长董玉琢:
【 在医院拿药直接报销,按比例报销,比如说买甲类胰岛素,药费一百块,给他报百分之五十,自己再掏五十块钱就完事。这个药分甲类乙类药,甲类药就是国家基本药物,不扣钱,买一百块钱甲类药,直接给你报五十就完事了。乙类药要减掉百分之二十,一百块钱减掉百分之二十还剩八十,八十给你报销百分之五十,报四十块钱,丙类就不报了。具体甲乙丙类细节得拿自治区药物手册专门药品目录按个对,它是全市统一的系统,自动生成的,包括住院都是这样,什么药甲乙丙类有比对系统导过来,导到报销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按照医保政策,完完全全就给你出来数了,都是规范的,全市一个系统一个政策,没什么差,该报多少就报多少,既不会多报也不会少报。(糖尿病门诊拿药)封顶,一年累计一千五,流程是买药直接在医保窗口报销,有的医院直接买药的时候让他少掏一部分钱,直接就给他算账了】
/End.
本信息为赤峰综合广播整理发布
得了高血压、糖尿病,这样报销,药费省一半!
家医杂志记者 王若兰
受访专家 付宏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办主任)
不久前,47岁的陈姨被查出糖尿病。
她很忧心,糖尿病得长期服药,每颗药都是钱啊!家里不宽裕,只靠老公的工资支撑,本来已经捉襟见肘。
其实,不必过分忧虑。国家前不久出台了医保新政,以后,像陈姨的药费,能报销一半以上。
2019年9月16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宣布,今后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参保患者,用药保障范围为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降血压和降血糖药品;
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看门诊开降压药、降糖药,可进行医保报销,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
只要是选定的定点医院,门诊就能报销
患者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后,交药费时,系统便会自动按照比例核算,减去医保报销的部分,患者只需支付自费部分。
而且,不管是去一级医院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医院,还是二级医院如区级、县级人民医院,只要是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都可报销。
新政解读2降压药、降糖药的费用,至少能报销一半!
具体来说,能省多少钱?
各地对降压药、降糖药的报销标准,可能有差异。
广州,是全国率先实行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报销超过一半的城市之一。该市的报销情况,颇有参考性。
为此,记者咨询了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办付宏炜主任,她从事医保工作近20年。
以广州为例:
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最高达80%
老人居民医保每月不限额,每年限额600元
●在定点的基层医院就诊(社区医院)→职工医保可报销80%
居民医保(老年人,非从业人员)60%
居民医保(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可报销80%
●由基层医院,转诊到定点的二/三级医院→职工医保可报销55%
居民医保(老年人,非从业人员)不可报销
居民医保(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可报销50%
●由非基层医院转诊→职工医保可报销45%
居民医保(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可报销40%
如果使用到《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职工医保先自付5%,居民医保先自付15%。
* 报销费用有限额。其中,职工医保限额为300元/月,老年人、非从业人员为600元/年,居民医保中的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为1000元/年。
新政能帮陈姨省多少钱
陈姨服用的是某国产降糖药,属于《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价格为30元/盒左右,一盒吃一周。算下来,每个月吃药要花120元左右。
按广州市的门诊用药报销规则,陈姨以居民医保身份去社区医院买药,可以报销60%。
也就是说,每个月的药费,陈阿姨自己只要出48元就行了。
新政解读3可同时在普通门诊和“一类门特”就医
在很多地区,目前已经施行“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以前也叫“门诊慢性病种”)。只要办理了一类门特,买降压药、降糖药,就能报销相应的药费。
从报销流程来说,普通门诊更简便,照常挂号就诊,就能享受相应的报销比例。
一类门特则较为烦琐,有“准入条件”。主诊医生根据参保人病情填写申请表,再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签名确认后,在医保系统进行网上申请,医保审核通过后参保人持《广州市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申请书》就诊。
同样,“一类门特”报销也是限额的。职工医保每个月最多报销200元,居民医保则是50元/月。
付宏炜主任表示,参保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同时进行一类门特就医和在选定的定点医院进行普通门诊就医。
以广州市为例:
“门特”报销比例达85%,最低限额为50元/月
基层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可报销85%
二级、三级医院就诊→可报销65%
*职工医保每个月最多报销200元,居民医保则是50元/月。
算一算走“门特”报销,陈阿姨能省多少钱
陈阿姨每个月的降糖药费用为120元左右。若她符合“门特”的标准并进行报销,买一个月的降糖药,她的居民医保可以报销50元,自费70元左右。
新政解读4以后买药,不用频频跑医院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有的原本一次最多只能开一周或一个月的药量。
对此,《意见》还提出,要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就是说,医生可以根据参保人的实际情况,一次开更长时间的药量。
如此一来,年纪较大、腿脚不便的患者,就不用频频跑医院了。
目前,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开始实行长期处方制度,申请也很简单。
只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出,并填写“门诊特定病种连续处方申请知情同意书”,然后由签约的家庭医生进行评估,符合相关条件,即可获得长期处方。(感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讯员张灿城对本文的帮助)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2019年12月上(第23期)
#清风计划#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门诊买药报销50%
来源:南京发布
南京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院门诊看病拿药时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50%;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增至800元;门诊用药处方可开具至2个月;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均可申请……
上月,《江苏省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昨天,南京市医保局印发《关于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通知》。
保障城乡居民“两病”人员
参加南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符合“两病”疾病诊断标准确需采取药物治疗的“两病”患者。
明确用药范围
对“两病”人员门诊降血压或降血糖的药物,适用的药品范围为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所列品种,同时建立“两病”适用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提高门诊保障待遇
“两病”人员门诊统筹待遇额度提高。将“两病”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范围内“两病”药品、诊疗服务等医疗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支付范围。
超过门诊统筹起付标准200元以上的部分,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基金支付50%,非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基金支付30%;
门诊统筹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300元增加至800元;
同时患有“两病”的,基金支付限额增加至1200元;
8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两病”人员基金支付比例在以上支付比例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年度基金支付限额增加10%。
基金支付限额增加部分主要用于保障“两病”人员的“两病”医疗费用。一个待遇年度内,“两病”人员享受完门诊统筹待遇后,继续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自付2000元以上部分,按规定享受门诊高费用补偿待遇。
就医取药更加便利
对临床诊断明确、病情和治疗方案基本稳定的“两病”人员,结合“两病”人员病情,实施用药长期处方管理,一次可开具 2个月以内相关药品,切实减轻患者频繁就医取药的负担,不得重复开药。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积极推进“两病”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根据“两病”参保患者就医和用药情况,探索开展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和费用双重“守门人”作用。
优化服务流程
统一经办服务流程。“两病”人员可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办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种登记申请,经内、专科医师确认,由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办理信息录入手续后,“两病”人员即可按规定享受门诊待遇。
规范定点服务管理
完善医保定点服务协议,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纳入协议管理内容。 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师责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两病”等慢性病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加强“两病”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群众防治疾病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