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流项(糖尿病血流变有什么异常)
糖尿病足必须要做的七种下肢血管检查
1.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ABI)
优点:ABI是诊断下肢缺血简单、客观、无创的方法
方法:这个血压测的部位除了我们平时测的部位的血压还要测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记录两个部位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
一般情况测血压的部位(肱动脉)
下肢下部的动脉
判断标准: 0.9~1.3 提示血流正常
<0.9 提示局部缺血
<0.4 提示严重缺血
糖尿病足患者ABI>1.3也有可能可能存在缺血,为什么呢? 因为糖尿病足患者有血管钙化的可能性。
2.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ABI>1.3时结果不可靠,需进行该项测量。
优点:简单、客观、无创
判断标准:≥0.7 提示血流灌注正常
<0.7 提示存在局部缺血
3. 经皮氧分压(TcPO2)检查
是局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与测定位点相连的电极反映从毛细血管透过表皮弥散出来的氧气含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一项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皮肤组织的实际供氧量,有助于评估肢体缺血程度。
A.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无论是否触及足背动脉),可门诊护理伤口、清创或小范围截肢;
B.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或者保守治疗4-6周无效,需行血管造影,必要时行血管重建;
C. 前足/后足 tcpO2 <30 mm Hg 并且有足踝部地水肿或蜂窝织炎,血管造影前需行溶栓,并反复检查;
D. 跟骨坏疽或不愈合的溃疡,将后足的tcpO2值升高至40mmHg观察,若保守治疗2-4周无效则行动脉造影;
4.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血流情况。
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下肢动脉病变筛查方法,能提供动脉血流的具体动态信息,明确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及严重程度。
5.下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CT血管扫描的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在扫描过程中,通常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显示效果。
CTA能够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的位置、长度及远端流出道的情况,为血管重建提供参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造影剂。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就是运用磁共振这个检查设备来检查看看患者血管情况如何的一种检查方法。
MRA对动脉闭塞段的远端流出道显影质量较高,对血管重建有参考价值。使用的钆造影剂肾毒性小,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7.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兴趣动脉或接近兴趣动脉处注入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因直接显示动脉系统,血管重叠少,影像清晰,质量高。
DSA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在介入血管重建术中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须注意造影剂用量。
血脂、血流变检测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探讨
提示:点击上方"掌上医讯内分泌频道"↑免费订阅本刊
作者:王宝英,王芳
作者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空腹抽血,测定血流变、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并对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胆固醇含量与血流变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与正常对照组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都有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浓度与血流变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呈高粘状态,糖尿病与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关键词】 糖尿病;血液流变;血脂
糖尿病(DM)是—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DM患者的血管性病变是当前DM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合并微小血管病变和动脉血管壁的硬化,从而导致各种心,脑,肾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1]。我们通过对100例DM患者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并对其相关性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标本来源
DM患者组,共100例,年龄45岁~60岁,病程5 a~10 a,均属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WHO糖尿病及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分型。
1.1.2 正常对照组100例,年龄45岁~60岁,均为来我院查体,体检健康者。
1.2 方法
1.2.1 标本要求
空腹取静脉血,血流变用血选择1:4枸橼酸钠抗凝。
1.2.2 检验方法
血糖、血脂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均由上海申能德赛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血流变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BY-N6B自动血流变仪检测。
1.2.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100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检测结果(略)表2 100例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浓度与血液黏度相关分析(略)
3 讨论
表1结果表明DM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文献报道相符[2]。说明首先,由于代谢紊乱使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变形能力降低,特别是血脂成分增加使血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使得聚集粘附机会增加;其次,DM患者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也影响红细胞聚集性;另外,DM患者高糖状态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血黏度升高也是其变形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2结果表明胆固醇浓度与血流变指标呈正相关,由于胆固醇带有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血小板表面电荷,所以胆固醇含量越高红细胞血小板负电荷越少,其聚集性增强使血黏度增高,与文献报道相符[3]。血脂的增高导致红细胞膜上的总胆固醇/磷脂比例增高,膜黏度增高,促使红细胞膜上过氧化脂质增加,诱导SPC膜蛋白变化,全血黏度弹性改变与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易形成相互作用,形成缗钱状聚集,从而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血液黏度增加[4]。因此,早期改善DM患者血液粘滞度增加对较早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DM患者血流变学变化显著,其多项指标与正常人对比有显著差异,说明DM患者普遍存在血液粘滞性增加。血脂对DM患者血流变学变化影响显著。高脂血症者其血液黏度及血浆黏度均较血脂正常者增高,后者改变更甚。因此,血脂、血流变在DM诊治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8.
[2]朱慧琴. 112例糖尿病患者血液变学结果分析 [J].临床检验医学杂志,2002,25:180-181.
[3]王红勇,何作云,李希楷.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全血粘弹性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6):455-456.
[4]Jain SK, Mcvie R, Duett J, et a1.The effect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dutation of diabetes on choleesterol and phospholipids elasses in erythrocytes of type I diabetes.Metabolism,1992,41(1):285.
致谢来源:检验医学网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未来】中国未来的医院
2、【睡觉】OMG!早睡早起竟是错误的?!
3、【笔】手把手教你胰岛素笔的使用
4、【甲功】教您如何看懂甲功化验单
5、【餐后】关于餐后血糖低于餐前的解释
6、【阿司匹林】糖尿病患者要明明白白吃阿司匹林
7、【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静滴葡萄糖该加多少胰岛素?
8、【抢救车】医护必知:抢救车常备药品剂量、作用及不良反应
9、【数据】运动疗法降血糖,用数据来说话
10、【甲状腺】你懂得甲状腺激素指标T3、T4、FT3、FT4的意义吗?
11、【顺口溜】控糖顺口溜,生活更轻松!
12、【表格】值得收藏的糖尿病知识表格!
13、【饮酒】服用哪些药物的前后不能饮酒 ?
14、【熬夜】关于熬夜,医生说:出来混,总归要还的!
15、【公式】内分泌简明诊断公式
16、【防线】预防糖尿病的八个措施三道防线
17、【运动】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查看方法:关注公众号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关键字如“未来”即可查看《中国未来的医院》。
肇庆二院完成肇庆地区首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术
近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肇庆地区首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术,实现FFR技术在肇庆地区“零”的突破,填补了该项技术的空白。
此次接受首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术的是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嗜烟史30余年,近日因反复胸闷半年入住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
虽然患者胸闷症状不是典型劳力性胸闷的表现,但心电图显示,患者有缺血性的ST段下移表现,提示存在心肌缺血。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由肇庆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术中提示左前降支(LAD)近段狭窄约50%,LAD远段血流TIMI3级,左回旋支(LCX)远段狭窄约40-50%,均属于临界病变。经诊断,患者此次胸闷症状不典型,但考虑到前降支近端属于极其重要的部位,一旦出现问题,会随时危及患者生命。
为此,心血管内科梁国泉副主任医师建议患者可先选择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行支架植入术治疗。
梁国泉医生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并解释何为FFR,以及做FFR的必要性。听完医生的分析及建议后,患者及家属打消了顾虑并同意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由梁国泉和赵焕佳副主任医师顺利为该患者施行了FFR检查术,整个过程耗时不到30分钟,患者无任何不适感,最终检测结果FFR值0.82(阴性),根据结果,可不予支架植入。此时,患者及家属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什么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术?
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被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当遇到一些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则需要通过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手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使支架植入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此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应运而生。
通俗来说,FFR就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放入细小的压力导丝或压力微导管(约0.5毫米)至发生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检测狭窄所致的冠脉内压力变化的一种微创检查,最后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该病变是否需要植入支架,FFR是一种冠脉功能性检查。
首例FFR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肇庆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冠脉介入技术水平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冠脉精准治疗时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赵焕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