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瘦糖尿病(中年得糖尿病会怎样)
中年男子查出糖尿病,通过4个方法有效降低血糖,1年后医生让停药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已经很高了,但还是抗拒使用降糖药治疗。问其原因,都说一旦用了降糖药,就必须终身使用停不了,就好像染上了毒瘾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误区之一。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的确需要终身治疗,但并不代表需要终身用药。上周,内分泌科门诊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停用了降糖药。
这名患者林某,今年47岁,1年前体检时被查出患了2型糖尿病,当时血糖高达23mmol/L。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连医生也吓坏了,幸亏发现及时,不然什么时候发生意外都说不定。林某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这1年里开始了包括服用降糖药物在内的降糖治疗。就在上周,在连续多次复查血糖都达标的情况下,医生建议林某把降糖药停了。林某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4个方法降血糖,不亚于降糖药的功效
1. 控制饮食
由于日常从事体力工作的缘故,林某在发现糖尿病之前饭量相当大,几乎每顿都要吃三两饭,而且特别喜欢喝粥。医生告诉他,首先要在饮食方面做出改变,例如食物宜粗不宜细,饮食宜少不宜多。具体来说首先是多吃粗粮少吃细粮,就是以荞麦、玉米、红薯和芋头等粗粮来代替米饭、面包等细粮,而米粥由于经过熬制更容易被吸收,所以餐后血糖也会上升过快,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同时在饮食量上也要控制,可以升高血糖的主食如米饭,最好不要超过二两,而可以多吃蔬菜来增加饱腹感。
2. 增加运动量
林某工作之余特地坚持每天锻炼,通过持续运动,可以使全身肌肉组织动员起来,哪怕只是轻运动的散步,都能够在消耗热量的同时,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增加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提高身体里分泌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研究显示,肥胖者降低5%的体重,可以降低70%的糖尿病发病率,所以控制体重也是有效降低血糖的方法之一。
3.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林某以前很少吃蔬菜水果,生病后开始注意多吃新鲜蔬果了。通过改善饮食,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其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血管硬化,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什么食物维生素含量丰富?其实就是蔬菜水果类食物,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有限度地添加水果,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
4. 多喝水
平常应多喝水,这里说的水是指白开水或者纯净水,而不是饮料或者酒精。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中糖分,同时多喝水多排尿也可以使糖分从尿中多排出,从而可以降低血糖,所以每天最好摄入1.5-2L水,但这个方法不适合肝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如果你也不想吃药,可以坚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或许能够收获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没有糖尿病,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科普有料##南方健康#
中年“发福”患糖尿病风险高 教你几招告别肥胖风险
似乎人到中年,身体“发福”是多数人都很难避免的问题,但其实中年人自身也常常会因“发福”而百般纠结,日益突出的腰围和膨胀的肚皮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自己的整体“颜值”。那么,为什么人在中年容易“发福”?“发福”有什么危害?该如何避免呢?
中年“发福”的原因有很多,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人在出生时体内含有棕色脂肪组织,它是“好”脂肪,有助于燃烧热量,对减重很有帮助。从童年开始,棕色脂肪会慢慢减少,到了中年,就会完全被白色脂肪所取代,白色脂肪是“坏”脂肪,会让油脂堆积在腰围和臀围上。在脂肪堆积的同时,肌肉也会随着年龄变大而减少,相较于肌肉,脂肪消耗的热量比较少,当体内肌肉减少脂肪增多时,需要的热量也会变少,假使还是维持相同的饮食水平且不运动,人就会开始发胖。此外,荷尔蒙变化也会影响体内脂肪的分布,让油脂更容易堆积在腰部。
中年“发福”并非真的是“福”,其中隐藏着巨大健康隐患。据《健康时报》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介绍,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青年每增加10斤体重,中老年时患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30%、高血压风险增加14%、心血管病风险增加8%、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增加6%、不吸烟者死亡率风险增加5%。解放军总医院何耀等也曾观察了一个长达35年的人群体重变化,结果发现,与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人相比,从正常体重增加至超重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42%,死亡风险增加42%。如果一直维持超重状态,死亡风险则会增加80%。
光明网指出,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减少中年“发福”的风险,只有一个方法:管住嘴、迈开腿,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对此,《生命时报》为我们提供了两点具体建议:
1.增加体力活动。选择快步走、游泳、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且坚持下去;可以从轻量运动开始,逐渐加量,最终达到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量;工作间隙多做小运动,可以练习下蹲、深蹲、侧抬腿、侧卧压腿等动作。
2.保证均衡饮食。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少吃精米、精面和甜食,不吃零食,不喝甜饮料,多吃粗粮、蔬菜、瓜果、豆类等,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蛋奶、豆制品等;长期坚持吃饭七分饱,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避免“发福”。(陆海军)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
中年人患三高先别慌,饮食上坚持3不吃,血脂、血压、血糖稳稳降
中年人有三个敌人需要警惕: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高血压盯上你,你的头会非常难受,又晕又痛,记忆力减退、疲劳心悸。作为危险系数很高的存在,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一旦被它缠上,你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高血脂盯上你,你的血管会苦不堪言,血管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也会纷至沓来。
高血糖盯上你,你的肾功能受损,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抵抗力下降、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半数以上中老年人面临被它们围困的境况。如何降血压、血糖和血脂成了当务之急。告诉大家查出三高不要慌有办法!
被这三个敌人困住先别慌,3招让你突破重围。高血压的要害是少吃盐,大家的食盐摄入量每天要低于 6 g。 炒菜偏咸、爱吃咸菜、腌制的食物的人要注意了,高血压病人千万不能吃太咸的食物。要对付高血压的反着来,炒菜少放盐,酱油、味精等调料要少放,更别吃腌制品。口味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降压蔬菜,如芹菜、紫菜和香蕉等等。
高血脂的要害是少吃油,血脂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饮食习惯,尤其是油脂的摄入,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肥肉是高脂肪食品,高脂肪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量会引起血脂升高,血液变粘,血管阻塞;高脂肪食品包括:比萨、奶油、奶酪、蛋糕等。应严格控制高血脂人群的摄入,控制的办法可以通过少吃或不吃肥肉,日常炒菜最好用植物油,比如橄榄油,茶籽油。
高血糖病人切记要少吃甜食,血糖升高过快引起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所以控糖是头等要务。如何控糖?日常生活中我们建议从饮食方面进行控制。控糖并非是只不甜食,应该限制快速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这些食物也要远离:比如白面包和面条。
学好这3招血脂、血压、血糖稳稳降!
除了饮食还要注意运动!以广场舞,步行,跑步,太极等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要有规律、有周期,需要循序渐进。
高血脂的朋友什么时候运动都可以,而对于高血压的朋友来说,最好在下午4-6点做运动。高血糖的朋友们,早晚餐后约40分钟进行锻炼是比较合适的。
任何运动都要循序渐进,特别是三高的朋友运动时间不宜太长,一定要量力而行,任何不适症状都要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