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肝胆脾(糖尿病肝胆脾胰会有问题吗)
为什么肝病容易合并糖尿病?肝不好,要提前预防“肝源性糖尿病”
肝脏疾病一直都威胁着国人的健康,我国大约有4亿肝病患者,其中涵盖的疾病类型很多,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面对肝脏疾病,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症治疗。但临床上发现,在查出肝病后,单纯的治疗肝脏疾病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病合并糖尿病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肝病容易合并糖尿病?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肝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问题,但很少有人会重视这种血糖升高。最终就诱发了糖尿病。
对肝脏来说,人体摄入的脂肪、糖分都可以存储在肝脏内,转化为肝糖原,在人体需要的时候释放能量,维持人体内机能的运转。但是当肝脏发生病变,尤其是慢性肝病患者,很可能导致体内的糖耐量发生异常。大约有50%至80%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曾出现过这种问题。
并且从数据来看,正常人群中出现糖尿病的概率大约是10%左右,但是对犯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至了20%至30%。相比于普通的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后,对控制血糖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当肝脏疾病遇上糖尿病
由于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在产生慢性病变后,很可能导致糖分、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出现异常。如果持续地出现肝实质损伤,从而诱发了糖尿病,就可以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这种疾病往往以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应对这种糖尿病,也应该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手段。
和普通的2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很少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更常见的是出现乏力、恶心、腹胀等问题,并且血糖升高,也可能只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比较低。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肝源性糖尿病的症状,或者长期存在慢性的肝脏疾病,都应该及时地检查血糖,避免出现漏诊的问题。当疾病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诱发严重的血管、肝脏等损伤,威胁健康。
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和普通2型糖尿病有何差异?
很多糖友会通过服用药物来控糖,但是这种手段对肝源性糖尿病来说,可能收效比较小。因为患者还并发肝脏疾病,选择的药物不当很可能对肝功能、肝脏的糖代谢功能受到影响。
比较推荐的方法是直接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通过胰岛素来促进肝糖原的存储,并且帮助人体代谢蛋白质和脂质。对稳定肝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升高也会更有帮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过程中,稳定血糖所使用的胰岛素只是短期用药的建议,更重要的还得是治疗肝脏疾病。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只有当病情得到治疗,肝脏受损的程度减轻后,才可能扭转糖尿病的病情,否则一味的降糖只能治标不治本。
对原本就存在慢性肝炎的患者来说,不管你是否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在定期复查的时候都可以顺带着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这也能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治疗手段外,分享3招或许能帮助肝病患者预防糖尿病,有需要的病友趁早学起来。
第一招就是坚持用药,稳定肝病病情
其实肝源性糖尿病的出现也可以看做是肝脏受损的一种标志,如果肝病能够在出现的早期就接受到规范的治疗,那么不用担心会诱发糖耐量变低等问题,引发肝源性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较低。积极的治疗慢性肝病,针对原发性的肝病进行治疗,也能更好地保护健康。
第二招是保证足够的休息。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肝损伤,不建议过多地进行运动。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每天适当地慢走、散步半小时,对控糖、保肝都有帮助。
第三点也很简单,忌伤肝物质
酒精、高脂食物以及高糖食物都可能让肝脏代谢的负担加重,让肝脏细胞面对更高的疾病风险。而且原本就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忌口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肝脏,威胁健康。
对健康来说,肝脏疾病固然是可怕的,但是当肝病合并糖尿病后,带来的危害也会更大。如果你不能在早期好好地保护肝脏,积极的治疗肝脏疾病,很可能威胁肝脏健康,诱发“肝源性糖尿病”,对血管、代谢等造成危害。而学会3招,或许能帮你好好地保护肝脏功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肝源性糖尿病。
参考资料:
1、田彩云, 胡晗, 张国远,等.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9):7.
2、史玲, 郑淑萍, 宋建玲,等. 继发性血糖升高的原因(二):肝源性糖尿病[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5):3.
3、糖尿病或与肝脏有关?《自然》杂志新研究来了·健康时报直播·2018-03-29
糖友家丨肝脏不好也会得糖尿病!糖友们要小心!
你知道吗?
肝脏不好也会得糖尿病!
研究发现,脂肪肝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肪肝令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从而让脂肪肝患者患上糖尿病。
研究认为,脂肪肝,特别是肥胖型脂肪肝,会让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55%。这意味着,得了脂肪肝,如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离你就不远了。
相反的问题,也出现在糖尿病人身上。研究发现,五成糖尿病人可能发生脂肪肝。
这是因为患有糖尿病的人,尤其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后,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会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
肝不好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除了胰腺之外,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血糖的器官。
肝脏是贮存糖原的“仓库”。
正常人吃了东西以后,血糖浓度增高。升高的血糖除了提供能量,会有一部分通过肝脏转化为肝糖原,贮存在肝脏中。
以后再出现血糖降低时,肝脏又可以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保证血糖不会降得过低。
此外,肝脏还会通过参与各种激素、辅助脂肪和蛋白质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给人体提供能量,参与代谢 。
所以,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时,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导致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肝脏相关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原发性糖尿病以及“三高”人群
测血糖:需要定期检查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 2 小时血糖。
饮食:避免高糖、高油的食物,尤其注意食物中存在的“隐形的”糖和油。 控制每天的总能量,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运动:适当运动,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维持合适的体重和腰围,避免肥胖。
这些不仅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已经存在糖耐量异常和轻度糖尿病也有治疗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几高:高血脂、高血压和高尿酸,也大有好处。
药物治疗:但如果血糖已经明显升高,或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肝源性糖尿病
由于这种糖尿病是因为肝功能不好造成的,所以尽量维护肝功能正常,定期复查肝功能,都可以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监测:肝功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饮食与运动治疗:对于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仍然是控制总能量摄入。
但不一定要像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那样严格,应适当放宽热量摄入,给予高蛋白、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轻中度肝病病人,尤其较胖的患者,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以轻体力的有氧运动为主,每日 1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但重度肝病可能需要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不能单纯降糖,而应保肝、降糖双管齐下。因为肝病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真正病因,单纯降糖治标不治本。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数众多。
而脂肪肝作为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在也越来越年轻化。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都可能造成血糖的异常,但不少情况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生是悄无声息的。
定期复查肝功能的同时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或轻度脂肪肝的病人,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这可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基础哦~
今日直播预告
主题: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
医生介绍: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张学军
直播内容:糖尿病人如何严格检测血糖,让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想定期监测自己的病情进展?
想要学到科学的糖尿病知识?
想问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
赶紧拿出手机
记血糖、看直播、问名医、做分享
还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到
线下丰富多彩活动当中去!
还等什么,赶快加入吧!
参与糖友家活动的办法
第一步:打开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左下方新栏目“糖友家”。
↓↓↓
第二步:进入糖友家平台后,选择感兴趣的栏目,即可参与到糖友家线上、线下活动中来。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生命时报、丁香医生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
名医故事高思华: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
关于我们 北晚微健康
微言微语,求证健康疑题;
圈里圈外,网罗名医故事。
我们是北京晚报科教部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将带给您最新的健康资讯,最客观的养生知识,最感人的名医故事。欢迎加入我们,让健康成为每个人最in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
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更高。临床上最常见的II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压力大、饮食摄入过多以及运动不足等密切相关,所以说II型糖尿病是“烦出来、吃出来、闲出来”的病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带大家来认识一位治疗糖尿病的大家,听听他有何高见。
人物档案: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先后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和方药中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和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研究工作,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病、内分泌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
高思华教授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提出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他之所以提出此观点,有以下依据:
1脾主代谢
糖尿病主要病理表现就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的紊乱,而这些都是从饮食当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把这些营养物质叫做水谷的精微;这些水谷之精微都是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到全身来发挥营养作用。如果这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中医认为那就是脾的运化失职了。
2肾主生殖发育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其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当然与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了。另外,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有糖自小便排出,而中医认为肾主封藏,如果有精微物质从小便漏出,又理应问责于肾失固摄。再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达到高峰,亦正与中医所说的年老肝肾虚衰有脱不开的关系。
3肝主疏泄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受刺激会诱发糖代谢紊乱。此外,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均存在着血液的高凝倾向,血小板的凝集率升高,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的血行不畅甚至堵塞,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瘀血”。而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若人体出现瘀血或气滞血瘀的状态,当然应该问责于肝失疏泄了。
所以说,只要得了糖尿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必然是肝脾肾三个脏腑的功能失调了。
误区解读
↑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存在误区,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降血糖,这是不对的。高教授说,调节肝脾肾功能的目的也就是改善糖代谢从而把血糖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治疗的是否有效,改善症状只是一个方面,而金标准依然是血糖是否降下来了。糖尿病在西医的眼里主要关注的就是血糖高,但在中医看来在血糖高的背后病情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把握肝脾肾三脏失调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和兼挟邪气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进行整体调节。
温馨提示
↑
高教授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系统脱靶点的全面调节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特别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相辅相成,尤其注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卸下思想包袱。他常说:最佳的心理状态带来最佳的身体状态,人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强。因此,他常常会建议那些工作忙、压力大的患者,要学会取舍,“以欣然之心做心爱之事。”与医生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每周日上午,在东城中医医院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