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爽糖尿病(糖尿病酮症消酮治疗教材)
腹痛、恶心、呕吐......是急性肠胃炎?小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每逢假期,免不了各种聚会,美酒佳肴,饕餮盛宴,对于吃货们来说,那可是挡不住的诱惑啊。这不,小王在假期就经历着这样大鱼大肉的“好”日子。
然而,在一场酒席后,小王开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家人以为是饮酒过多,诱发了急性胃肠炎,吃点药应该就会好了,就自行服用腹可安、黄连素等药物;另外,因为呕吐吃不下东西,还去当地诊所输了些葡萄糖。
谁知这一番操作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甚至出现全身酸软、乏力,心慌,嗜睡,气短等不适,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这下家人慌了,赶紧把小王送来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治疗。
急诊医生了解患者情况后,完善相关检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抽血结果显示小王的静脉葡萄糖到了20.1mmol/L(正常的随机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酮体高达5.6mmol/L(正常值<0.5),尿酮体(3 ),尿糖(3 ),血气分析显示酸碱度(PH值)下降,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胰腺炎2项正常,腹部CT平扫也没有问题。接诊医生看完后,给小王的诊断是:糖尿病急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不是简单的急性胃肠炎。
随后,急诊科医生给小王采取了降糖、补液消酮、纠正酸中毒、护胃止呕等治疗方案,第二天小王的情况就明显好转了,并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住院期间,医生对小王进行了详细的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复查随访建议等,不久病情稳定出院。
一、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患者在多种诱因作用下,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过度分解,导致以高血糖、高血酮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DKA易发生于1型糖尿病病人,常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等病史。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失调、急性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治疗不当等情况下,也可诱发。
DKA出现腹痛的原因有:①体内大量堆积血酮体及酸性代谢产物,对消化道黏膜刺激,诱发胃肠道痉挛而引起腹痛;②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细胞内失钾及失镁,致使胃肠道运动受阻,而引发腹痛;③患者严重脱水,全身血量减少,腹腔脏器血循环系统受阻,引发功能性幽门梗阻。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DKA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消化道穿孔等急症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延误治疗。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高警惕,及时监测血糖,以便判断病情。
三、发病的常见诱因1、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感染可以导致我们体内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的降糖效能下降;另外,感染还可以使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这两种作用都可导致血糖的升高。
2、各种应激情况:当经历外伤、烧伤、急性心梗、中风、接受手术等特殊情况的时候,身体会过多的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引起血糖的升高。
3、某些药物的影响:比如糖皮质激素就是外源常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长期使用或短期大量使用可使血糖升高,就可能诱发DKA。
4、治疗不当:突然停用降糖药物,或用量不足,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
DKA常见于1型糖尿病,而二型糖尿病相对少见。为了避免酮症酸中毒,糖友(特别是1型糖尿病)应规范、合理的治疗,不能随意中断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等),特别是在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的情况下。
当糖友出现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外伤、准备手术等情况时,应及时与内分泌科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稳定血糖。
如果糖友出现明显口干、喝水增加、尿频、体重短时间内下降明显的症状,可能提示血糖的升高,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就医。
做好日常的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持续高于13mmol/L时,提示目前治疗方案可能失效,建议及时内分泌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做好日常的生活方式管理,规律饮食及运动,避免暴饮暴食。
【医学指导】
唐咸玉: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张发荣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荣获2009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入选2020、2021年度《岭南名医录》。
擅长: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对于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非常病例##家庭医生超能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很凶险!症状和治疗要知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它以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轻者表现为「三多一少 」症状加重及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重者可出现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症状,意识障碍、昏迷乃至死亡。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在各种诱因存在的情况下,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分解增加,进而产生了大量的酮体,这时我们称其为糖尿病酮症。酮体是脂肪分解产生的三种代谢产物的统称,其中2种都为酸性物质,当酮体的产生超过机体消灭酮体能力时,患者的血液就会变为酸性,这时就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首先出现的是多饮、多尿、乏力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的加重;之后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等;也可能出现呼吸的改变,表现为呼吸加深,频率加快,呼气中可闻到有烂苹果味;一-些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查体可发现脱水的表现,如皮肤弹性减退、黏膜干燥、眼球下陷、尿量减少、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凉、体温下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需及时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应牢记,当怀疑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因为这一并发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 糖尿病患者自身往往无法处理,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造成生命危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前提是血糖控制不佳,且往往存在诱因,既包括治疗不当、随意自行减量或停用降糖药,尤其是停用胰岛素,也包括饮食不当或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所以,当患者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也就是多饮、多尿、乏力、体重下降等较前加重的糖尿病症状时,应立即监测血糖,并积极寻找以及纠正可能的诱因,同时多饮水,以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加重, 为纠正病情以及就诊创造时间和条件。
怎么预防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经常有诱发因素,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突然减量或停用、胰岛素失效;2型糖尿病则常常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发生。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病友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或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
各种感染:多为肺部感染或者胃肠道、泌尿系统急性感染;
暴饮暴食、酗酒:进食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
妊娠或分娩;
急性心梗、中风、手术、精神紧张等各种应激状态。
避免上述诱发因素,就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有生病、应激等情况,应加强血糖监测并与医生联系调整降糖方案。
如果随机血糖持续高于16.7mmol/L,应立即监测血酮体,以便尽早确诊糖尿病酮症并进行干预。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时,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导致酮体生成过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会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如明显的口渴、尿量增多、乏力、恶心等。在这个阶段,若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症状会好转。
若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可迅速恶化,患者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出现酸中毒特有的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因失水加重,出现尿量减少、眼球下陷、皮肤干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也多无明显升高。到了晚期,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不同患者有明显差别),可表现为嗜睡、烦躁,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
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如下:
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常见感染包括肺炎、胃肠道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等。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胰岛素缺乏时,会导致严重的高血糖,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的患者,需要每天坚持胰岛素治疗,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中断胰岛素的使用,否则,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饮食不当:如饮酒过度、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无节制进食、短时间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等均有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导致重度失水和进食热量不足;肠梗阻、肠道严重感染时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酮症酸中毒。
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其他不明原因:有接近10%~30%的患者可没有明确诱因而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补液治疗:可纠正严重失水,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并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及周围循环状况决定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多数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都是有一定诱因的,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积极预防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掌握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出现了酮症酸中毒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严格遵守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不擅自终止或随意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剂量。
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
遇到手术、妊娠、分娩等应激状态时,应首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急性病,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必须尽早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