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脑瘫(糖尿病脑瘫还能活多久)
宝宝脑瘫疾病的预防方法 详解这三种方法
(资料图)
看到越来越多的脑瘫患者,心理多少是不舒服的,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那么多的脑瘫患者呢?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脑瘫患儿更是多不胜数的。现在人类身体的疾病多数是可以进行预防的,特别是在怀孕期间更是要非常的重视对孩子的培育,对宝宝的疾病预防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现在就孕妇怎么样进行宝宝脑瘫的预防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可以为您提供一定参考,特别是让您孕育出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
方法之一:进行孕前检查
准妈妈们在准备要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和准爸爸们一起到正规的、大型的医院去进行体检,特别是有遗传家族的病种的准爸爸妈妈们更是要高度重视,有些隐形的疾病是一定需要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才可以得出结果的。例如:心脏病、大三阳、小三阳等肝病都是具有遗传的因素的,妈妈们更是得加强防范。为了可以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孕前优生检查是必要的,现在优生检查都是免费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偷懒,抽空去检查吧!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下一代,一定要上心才行。
方法之二:产前检查必不可少
很多妈妈经过了孕前检查,特别是一切都正常的父母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患病几率的,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干扰对身体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所以有了宝宝以后也是不可大意的,特别要每个阶段进行产前检查,像先天愚型这类的疾病是可以通过产前检查出来的,妈妈们在特定的时间里一定要去检查哦!像孕妈妈如果会吸毒、酗酒、或者是干扰了肺炎或者是心肺疾病、精神病、糖尿病等等都是有可能生出脑瘫的宝宝的。一定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监控和检测,妈妈自己在怀孕的时候更是不可以随意的进行抽烟、酗酒,特别是吸毒更是不可取的。为了孕育的宝宝不会出现脑瘫的概率更是要特别的忌口,有病了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才可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健康与否关系到你整个家庭的兴衰成败的。孩子的生命和你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不注意点啊!
方法之三:避免发生难产、早产等情况的出现
一般来说,早产、难产,特别是窒息和黄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脑瘫疾病,因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出现了缺氧等现象是最容易导致脑瘫患儿的出现几率的。妈妈们快到预产期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多休息,少劳作,多进行吸氧运动,多吸收一些新鲜的空气,让宝宝不容易出现缺氧等症状。子饮食上也是要非常的注意,不能过于大鱼大肉,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对顺利分娩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特别是预防脑瘫患儿的出现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宝宝脑瘫疾病的预防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重磅!山东人注意啦!高血压糖尿病脑瘫自闭症都进医保了!
重大利好!
今年我省医保将落实“十二件”实事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脑瘫、自闭症等必需康复项目
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最高报销比例达80%
……
种种利好接踵而来
2019年3月26日,全省医疗保障工作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会议在济南召开,总结2018年全省医保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要求,部署2019年目标任务。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省医保将落实“十二件”实事。
一图读懂“十二件”实事
具体来说
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
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增财政补助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进一步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档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最高档报销比例达到75%。
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开展罕见病普查,探索防治罕见病的医保措施。落实苯丙酮尿酸症患者医疗救助政策和唇腭裂患者医保支付政策。
将脑瘫、自闭症等儿童必需的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适当提高住院费医保报销比例。对严重精神病患者,取消门诊起付线,进一步提高医保门诊和住院结算定额标准。
制定统一的门诊慢性病病种和认定标准,实现门诊慢性病省内联网结算。
推动跨省和省内异地联网医疗机构向基层延伸,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1100家以上,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推进“三个一批”改革。按照简化备案纳入一批、补充证明再纳入一批、便捷服务帮助一批的要求,实现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全覆盖。
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实行医保个人账户“一卡通行”。提高参保登记和注销效率。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2019年全省医保工作将深化六大改革,努力打造医保改革发展的齐鲁样板。
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做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 提高待遇公平性和基金共济能力,降低基金风险。
探索建立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取消加成、带量采购、价格谈判等途径,推动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面推进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管理成本,激发合理收治转诊的内生动力。开展国家和省级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深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拓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研究建立门诊统筹制度,增强统筹基金支付能力。
贫困人口最高报销比例达80%
推动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补贴,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四类人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3个100%全覆盖。
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分段报销比例各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报销比例达到80%,取消封顶线。
另外,医疗救助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三项制度保障后,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医疗救助再按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助。
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
建立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制度。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实施。实现两项保险参保同步登记、基金合并运行、征缴管理一致、监督管理统一、经办服务一体,提高基金共济能力。
全面推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范围扩大到参保居民。建立省直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医疗保障应急机制。针对环境气候恶化、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突发药物事件等,制定应急性医疗保障措施,发挥好医保的应急保障作用。
建立基本医保、大病医保等“十大数据库”
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对定点医药机构实行年度检查100%全覆盖,移交线索和群众举报线索100%全复查。加大打击力度,对查实的违法违规案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协议管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执纪问责等处理。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欺诈骗保者付出惨重代价。
加快规划建设全省完整、统一、便捷、兼容的医保信息化系统。同步建立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长期护理保险、医保扶贫等“十大数据库”。
加强医保规划法治建设。启动“十四五”医保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为编制全省医保“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尽快推动出台医保基金监管、责任追究和举报奖励办法,为依法行政、依法服务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建立医保信用评价体系和“黑名单”制度。
智力障碍的舟舟:19岁成为天才指挥家,父母生女儿给他养老送终
湖北省武汉市,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一丝不挂地站在大街上,而他的旁边则围了一群同龄小孩,他们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对着男孩指指点点,还有人直接嘲笑道:“哈哈哈,大家快看这个傻子。”
这个男孩名叫胡一舟,他是个先天性愚型儿,智力远低于同龄小孩。而为了照顾这个“愚儿”,他的父母生下了一个妹妹,并从小教育她:“你的存在就是为了哥哥,将来自己出息了,千万要给哥哥养老送终!”
然而没想到,这个从小就被特殊对待的男孩,在十几年后,竟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指挥家,甚至还有编导专门为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舟舟
这十几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的父母又是怎么样,将一个“愚儿”培养成才的?
这一切都要从男孩刚出生时说起。
智力缺陷1978年4月1日,武汉市一家医院的产房里传来了洪亮的啼哭声。初为父母的夫妻俩已经四十岁了,看着面前这个襁褓婴儿欣喜若狂,随后他们给男孩起名胡一舟,小名舟舟。
然而,在愚人节出生的舟舟,似乎真的被老天爷捉弄了。他的基因里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从而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该病患者拥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生长发育延缓等症状。
也就是说,即使舟舟长大成人,智力也只有三四岁,生活上也永远需要别人照顾。在别的小朋友已经能识字,能拼写英语单词时,舟舟仅仅才会数五个数。就连简单的穿衣服、吃饭,都需要母亲张惠琴不厌其烦地教几个月,舟舟才勉强学会。
舟舟
当时有大人问舟舟:“你多大了呀?今天吃了什么呀?”
可是舟舟却只会不知所措地摇摇头,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
一开始,张惠琴十分崩溃,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和丈夫都是正常人,但是却生下来一个有病的儿子。有时崩溃到极点,张惠琴甚至想拉着舟舟一起跳楼自杀,一了百了。
对此,家里人都纷纷劝导张惠琴。慢慢的,张惠琴从阴霾中走出,不再纠结舟舟的病,反而还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不就是智力低了一点吗,我慢慢地去教,他总会有一天能开窍吧。
同时,为了防止舟舟真的如医生所说,一辈子无法独立生存。于是,1981年,张惠琴又生下一个女儿,并从小教育她:“哥哥智力低,需要人照顾,你将来一定要为他养老。”
而等到舟舟已经会走路时,他的智力仍然没有增长。外加上舟舟的容貌特殊,导致附近的小孩子都喜欢拿舟舟开玩笑,于是也就出现了舟舟开头被欺负的事件。
可类似的事件却不止一起,可怜的舟舟在本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却孤身一人。有时,他想主动接近其他小孩,但小孩的父母却嫌弃地将他拉开,还警告自己的小孩千万不能和“傻子”玩。
一句轻描淡写的“傻子”,如同一根刺深深扎进了舟舟父母的心里,他们的心在滴血,但也没办法摘下他人的有色眼镜。于是,为了保护舟舟,张惠琴决定不让舟舟独自出门,也不让舟舟读书。
音乐天赋被挖掘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舟舟的父亲胡厚培是武汉交响乐团的一名低音提琴手,所以舟舟经常会跟着胡厚培去乐团里。
胡厚培
有时,胡厚培比较忙,舟舟就一个人坐在角落安安静静看演出,过程中,舟舟还不忘学着指挥官的样子,一会朝着东挥一下,一会朝着西挥一下。
见此,乐团里的人们立刻打趣道:“舟舟呀,你爸爸就是乐团的,你将来要不要也来乐团工作呀?”那时的舟舟,听到大人这么讲,只会嘿嘿一乐。
而等舟舟6岁时,一次休息时间,舟舟拿起指挥棒,开始了一个人的无声演奏。一开始,附近的大人还没有当回事,过了几分钟,有人逐渐意识到舟舟指挥的不正是大家最近练习的“卡门”吗?
由于舟舟是学着乐团指挥张起的样子去指挥的,因此就连张起推眼镜框的动作,舟舟也都模仿到了精髓。
舟舟
这时,胡厚培才意识到,舟舟拥有极强的音乐天赋。于是,胡厚培用筷子做了一个简易的指挥棒,送给了舟舟。
拿到了私人订制指挥棒的舟舟,立刻开心地手舞足蹈起来。这一瞬间,也正是舟舟过去几年里最高兴的时刻。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胡厚培在上面演出,舟舟就跟着在下面忘我地指挥。渐渐地,舟舟的指挥技能越来越熟练,甚至连张起都对舟舟连连夸赞,觉得舟舟是个指挥方面的小天才。
舟舟
于是,望子成龙的胡厚培在团里为舟舟申请了一个小小的专属指挥台。当乐团没有演出时,他就会让舟舟指挥大家练习曲目。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舟舟也渐渐地变得活泼开朗。
母亲生病然而,在舟舟16岁那年,幸福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母亲张惠琴近日总觉得身体不适,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得了癌症。
在九十年代,治疗癌症的几率本来就不高,而且治病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可儿子舟舟不懂在社会如何生存,在乐团指挥也赚不了多少钱,也无法养活自己。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万一妹妹有了新家庭,没办法照顾舟舟,那舟舟岂不是要沿街乞讨?
舟舟
在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下,张惠琴偏激地决定和舟舟一同赴死,不给家里带来负担。于是,张惠琴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两瓶敌敌畏。
可是,等到开门的那一刻,舟舟一把抱住了张惠琴,还兴奋地说:“妈妈,我给你表演今天指挥的曲子呀。”
那一刻,张惠琴再也忍不住了,她抱住舟舟痛哭流涕。可单纯的舟舟还不知道,眼前的亲生母亲在上一刻竟然还想着杀自己,他只能着急地抱住妈妈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
默默哭泣的舟舟
最终,张惠琴还是没狠下心来。因为身体原因,自觉命不久矣的张惠琴决定一边多打几份工,挣钱治疗自己的病,一边教会舟舟自理,这样即使自己最终没有撑下去,舟舟最起码也能自理生活。
于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张惠琴在天还没亮时,就推着自己做的饭到早市卖。等到了上班时间,张惠琴便匆匆忙忙地赶到岗位上努力工作。
而等到下班后,张惠琴还要去私人诊所打工。有时时间太赶,张惠琴甚至一天之内只能吃上一顿饭。
可是,即使是张惠琴一天打三份工,丈夫胡厚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面对昂贵的治疗费用时,二人仍然没有攒下一分钱,甚至还欠下了许多外账。
同时,舟舟的表现也让张惠琴崩溃不已。教舟舟识别人民币面额,舟舟却怎么也学不会,一块钱的包子,舟舟却想将一百元递给老板。
教舟舟坐公交,可是公交车上的人太多,还有一些人对着舟舟指指点点。因此,每次舟舟都十分抗拒上车。
在心理与身体的双重打击下,张惠琴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但是为了舟舟,她绝对不能这么倒下。于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对儿子无条件的爱,张惠琴一直咬牙坚持着。
天才指挥家诞生1997年,日子终于迎来了转机。湖北电视台的编导张以庆听说了舟舟的事,深受感动的他当机立断决定给舟舟拍一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个指挥天才。
于是历时十个月,纪录片《舟舟的世界》诞生了。该记录片讲述了舟舟从小到大的经历,并用最真实的画面为观众们展现了舟舟的日常生活。
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当舟舟被同龄人欺负时,人们愤愤不平。当张惠琴拖着病体,努力赚钱养家时,不少人心痛万分,为人父母的观众更是潸然泪下。而看到舟舟优秀的指挥能力时,大家又发自肺腑地为舟舟祝贺。
随着纪录片越来越火,社会上的人们,纷纷认可舟舟的指挥技术。一时间,那个许多人正眼都瞧不上的“憨儿”,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天才指挥家”。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舟舟指挥,舟舟也从小小的乐团里走出来,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1999年,舟舟作为压轴嘉宾参加了残联举办的新春晚会。只见台上,舟舟一席燕尾服,激情四射地挥动指挥棒。而等到一曲结束,热血沸腾的人们几秒后才从震撼中走出,顿时台下掌声雷动,叫好声一片。
而鉴于舟舟本次的完美表现,他彻底成为了媒体们的宠儿。2000年5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刘德华搂着舟舟唱了一曲《你是我的一片希望》,在场的施瓦辛格更是热泪盈眶,决定捐款15万美金给舟舟。
刘德华和舟舟
在1999年到2006年里,舟舟建立了舟舟交响乐团,他走遍大街小巷,为形形色色的人们表演。据统计,当时的舟舟一年演出次数高达168场,每场演出费用最高能有3万元。
灿烂终究归于平淡2006年,舟舟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5月,张惠琴不堪病痛折磨,撒手人寰。舟舟不懂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态,他只是觉得自己的母亲出门了。
但是,当舟舟回家后,再也看不见母亲做饭的身影。当舟舟喊出好几句“妈妈”,却无人回应时,舟舟哭了。
同时,因为舟舟与胡厚培不懂运营理念,只知道有人给钱演出就去演出。导致人们对舟舟的热情逐渐减少,在2008年,舟舟每年的演出仅剩几十场。
施瓦辛格和舟舟
而在2013年,乐团已经无法承担大量的团队支出。在思考过后,胡厚培决定解散团队。
但是,没有了集体演出,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少。外加上舟舟爆火的那几年,几乎全部的收入都用在了张惠琴的治疗上。
于是,父子俩又过上了拮据的生活。为此,胡厚培曾经多次愧疚地表示:“是我这个当父亲的不好,连儿子唯一的指挥梦,都无法帮他实现。”
随后,父子俩来到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工作。但是该团的演出条件非常差,人们更多只是看中舟舟曾经的网红身份。
于是,一个热爱指挥的小伙子,在没有乐队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台上指挥。甚至为了博取眼球,舟舟还被迫在台上跳舞。
舟舟
看到儿子在台上“滑稽”的表演,胡厚培痛心疾首。于是2016年,舟舟又跟随胡厚培来到了深圳点亮生命残疾人艺术团。
这里虽然没有专业的设备,但是好在能接到交响乐团的演出,还可以解决父子俩的温饱问题,舟舟也不用特别辛苦。于是,父子二人便在这里稳定下来了。
如今,胡厚培已是耄耋老人。虽然从外表上看,胡厚培的精神状态很棒,但是他却患有糖尿病,记忆也大不如从前。
再看舟舟,现在也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了。但是,除了指挥时舟舟拥有高于常人的能力,在其他方面,舟舟仍然只是一个小孩子。
胡厚培原本打算让舟舟的妹妹代替自己照顾舟舟。可想起女儿从出生开始就被当做舟舟的“未来照顾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也都用在舟舟身上,女儿却经常被自己忽略。
最终,胡厚培决定不逼迫女儿照顾舟舟了,他想让两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度过一生。
现在的舟舟,还在深圳残疾人艺术团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我,就是舟舟最幸福的时刻。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舟舟的出生是不幸的,但是他却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