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尿病昏迷(糖尿病患者昏迷)
糖尿病患者昏迷都是因为低血糖?这些知识要掌握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调理不当、血糖控制不佳(太高或太低)可能会出现昏迷现象,如血糖过高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血糖过低并发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的常见原因和诱因都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高血糖、高血酮、脱水、酮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征,严重代谢紊乱导致患者体内有大量酮体蓄积。
诱因: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控、胃肠道疾病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
症状:患者会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多尿、口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呼吸频率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休克、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
由于机体的应激情况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分泌增多及肝糖释放增加导致严重高血糖。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 60 岁以上,夏季多发。
诱因:
①应激与感染:如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手术等应激反应,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最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透性昏迷发生。
②饮水不足: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在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但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不敏感,饮水量不足,因而容易导致血液浓缩及血浆渗透压升高。此外,生活不能自理或昏迷的患者也常常存在饮水不足的情况。
③失水过多: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或不适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等。
④摄糖过多:病人由于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饮用大量甜饮料或进食高糖食物,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⑤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及部分利尿剂等可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泵使用者因胰岛素泵出现故障(如导管堵塞)而未被及时发现,亦可导致本病。
症状:多尿、多饮、失水,无明显酮症,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各种精神神经症状相继出现,患者会迅速进入昏迷和半昏迷的状态。
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
诱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食量减少了降糖药物没有适量减少。
症状:饥饿乏力,头昏头痛,冷汗淋漓,心慌气短,心动过速,视物模糊,周身发抖,甚至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嗜睡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该如何预防?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正规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对血透、腹透、应用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时,应注意是否有脱水现象,及时监测血糖、尿糖。
注意诱发药物应用,如利尿剂、糖皮质醇、普萘洛尔(心得安)等。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酗酒。
平时定时监测血糖,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低血糖症等前期表现时,及时测下血糖。
若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要及时处理及随诊,如果患者意识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性昏迷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喝甜水或吃糖块、甜糕点之类。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若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将病人放平,平卧头侧向一边,解开衣领,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时,若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应及时呼叫“120”就医。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学敏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 人民网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可引发100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要规律、规范用药,不宜随意停药或盲目更换治疗方案。
1、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化验血糖以及肝肾功能、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
2、应激情况下如发生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过高血糖,及早就医。
3、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发热等病症以及出汗过多时,要保持适度饮水量,避免引起脱水,同时积极就诊,治疗引发上述症状的相关疾病。
4、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口渴的反应不敏感,要注意主动饮水,必要时可记录每日的出入量,便于进行调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进食时要防止食物误吸,卧床时注意适时翻身,避免发生褥疮。(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高糖、昏迷和低糖昏迷
糖尿病高血糖昏迷,“或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称“糖尿病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多见于年龄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病人,一般发生在病情较轻,只用口服药物而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常因同时伴有另外的一些情况,在服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脱水药、严重的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使病人失水过多,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时。可能出现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血糖可高达600毫克以上,甚至达到1000~2000毫克。因为失水有一个过程,或被原发病掩盖,可能出现误诊或漏诊。
这种病人,开始可以见到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病人显得迟钝、嗜睡,以后可能出现昏迷,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由于血糖增高,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脑部缺血性病变,带来严重后果;化验时,血糖、血钠、血钾、血清渗透压均明显增高,尿糖检查强阳性。需要及时合理地输液及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等抢救治疗,同时对并发的疾病加强治疗使病人脱离危险。糖尿病患者,自己要多加注意,由上述因素和症状时应注意补充水分,警惕和预防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正常人可以因为饥俄会出现低血糖,故低血糖患者,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者,但糖尿病病人,平时血糖高的这种病人,也会发生低血糖症,这里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会因服用降糖药物不当或进食量不足,引起低血糖。降糖药物种以前常用的D860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必须注意药物说明副作用的说明。1型糖尿病者,因胰岛素用量不当,用量多时,也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时,病人有饥饿感,全身无力,出汗,头晕,心慌,震颤等症状,加重时,会昏睡、昏迷,必须及时救治。在出现轻度症状时,家属、病人要警惕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如果及时喝一杯糖水,症状会很好转。如症状较重,需及时请医生治疗。
在平时,如出现饥饿感及低血糖症状,病人吃些食物,症状就会减轻;还要特别提醒的是不是论1型或2型糖尿病人,在睡眠中,半夜出现多汗、心慌等症状时,没有上述高血糖的因素,则可能是低血糖的反应。要及时给病人喝些糖水,如症状很快减轻,也便于分辨病情,为以后处理提高认识。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