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糖尿病早期(糖尿病初期严重吗?)
如何在糖尿病前期踩好“刹车”?
【来源:岳阳晚报】
本报记者 罗凯
没事就躺着、报复性熬夜、实现“奶茶自由”……这些行为在年轻人群体中司空见惯,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还需警惕慢性病找上门。
糖尿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质量的四大慢性病之一。虽然大多数人对于糖尿病有一定认知,但许多人对于糖尿病前期尚未引起重视。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我们可以在前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干预,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又称为前驱糖尿病或血糖调节受损,是指人体在发展为糖尿病之前,已经出现一些相关症状和指标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具有和糖尿病相当的预后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身体反应
频繁口渴。因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的感觉,促使患者大量饮水。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饮水量明显增加,并且依然感觉口渴,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信号。
多尿。血糖升高后,肾脏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导致尿中糖分增多,渗透压升高,带走大量水分,从而引起尿量增多。
容易疲劳。机体代谢紊乱,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的症状。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在作祟。
视力模糊。高血糖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视力。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要考虑是不是处于糖尿病前期。
体重变化
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身体将更多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体重下降。尽管食欲增加,但由于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逐渐减轻。
血糖变化
做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如果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提示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2—3个月(也有说法是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5.7%—6.4%之间,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如何预防糖尿病前期?
饮食控制。戒烟戒酒,保持饮食的均衡性,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增加。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规律运动。定期运动,避免肥胖,保持健康。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空腹血糖。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空腹血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
关注症状。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糖尿病前期距离糖尿病仅仅一步之遥,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约90%的患者最终将发展成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阶段,通过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了解并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至关重要,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早期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血糖“餐前低、餐后高”
胖胖的小刘是被内分泌科的医生推荐来看营养门诊。30多岁的小刘跟张主任说他每天“996”的工作——一日三餐吃外卖,久坐不动是常态,压力大时胡吃喝,休息在家躺一天。在单位刚刚组织的年度体检中,不幸被查出血糖升高。在内分泌科就诊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小刘,他已经可以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但是病情尚处于早期阶段,必须要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推荐前来营养门诊就诊的目的就是在糖尿病的初期就得到正规的营养指导。
主任给小刘开出的营养方案:
1. 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每天从家里带一些可以生吃的叶茎瓜茄类的100-150g蔬菜,推荐在吃包子之前,先吃100-150g蔬菜,这样能够显著降低餐后的血糖反应水平,这是因为蔬菜中的纤维素以及其它一些物质,延缓了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
2.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推荐小刘把早餐的粥换成富含蛋白质的奶制品或豆制品,这样能够显著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而且蛋白质会减缓胃排空速率。
3. 煮粥时保持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则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
如果实在想喝粥,粥的原料中豆类占据一半以上,而且煮粥的时候应当注意,在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豆子等原料的完整性;豆粒和米粒的完整性越好,则消化速度越慢,血糖上升越慢。推荐可以喝的粥有:未加入糖的八宝粥、红豆粥、黑豆粥、燕麦粥、大麦薏米粥等,它们是粗杂粮、全谷物或是杂豆类做主要原料。不建议喝的粥有:白米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青菜粥等,它们都是用大米作为主料。
4. 两餐之间食用坚果能够显著提高饱腹感,并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工作时候饿了,推荐用15g原味坚果当加餐,坚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能够显著提高饱腹感,并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5. 每餐后及时活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每天久坐是非常不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最起码要保证每餐后及时活动。与饭后静坐或睡觉相比,餐后30分钟进行散步等轻微活动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程度更好,因为散步时的肌肉活动会及时消耗一部分血糖,使餐后血糖及时得到利用,餐后血糖上升减少,餐后胰岛素水平下降,同时还能减少餐后血脂上升的幅度,有利于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糖尿病前期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在血糖的具体数值上有区别,但在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并没有绝对的“分水岭”。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的人随时可能转变为糖尿病。
有些人可能会重视糖尿病,但不重视糖尿病前期。这不,我的一个亲戚昨天说他空腹血糖查下6.4mmol/L,但感觉他的态度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完全不当回事。
糖尿病前期离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做好下面的三点: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一旦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虽然还未达7,也应做一个正规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是:先空腹采血,然后口服75g葡萄糖,在服糖后的第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再次抽血测葡萄糖值。
二、合理饮食
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了,合理饮食必须认真执行。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是最起码的原则。
早餐应该做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主食、蛋白、蔬菜应有尽有。早餐后的血糖不易控制,所以早餐主食最好选粗粮。
午餐同样应该有主食、蔬菜和蛋白。主食可以粗细搭配,蔬菜吃到300克左右,蛋白多选优质动物蛋白。
晚餐宜清淡,主食也应该有一些,避免出现夜间低血糖。
三、适当运动
我们都应该“动起来”,糖尿病前期的人更应该如此,因为这样做最有价值。
三餐后最好都动一动,不要习惯于“葛优躺”,何况,现在正是夏季,每天晚餐后到广场走一走,多好。
总之,糖尿病前期是走向健康,还是走向糖尿病,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