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治疗糖尿病秘方(中医治疗糖尿病秘方)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挺闹心,降血糖有什么“秘方、偏方”吗?还真有

62岁的张大爷,年初也加入了糖尿病的大军。本想着也退休了,这回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没想到得了这么个病。对于医生说的控制饮食、吃药等等措施,张大爷打心里不愿意接受,忙于打听各种偏方、秘方,想赶紧摆脱掉糖尿病。

一通折腾下来,血糖越来越高。好在有医生和女儿地反复宣教,劝导,张大爷终于肯认真治疗了。

其实,作为内分泌科的医生,这样的患者见到过很多。趁着今天是联合国的糖尿病日,想跟大家说一下,其实治疗糖尿病的秘方就是认真遵从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原则,这就是最好的秘方。

1、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选择性很广,药物疗效越来越好,副作用也越来越低,口服降糖药常用的如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GLP-1受体激动剂长效制剂(如利拉鲁肽)等等。可以满足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所需。

除了口服药物,还有注射的各种胰岛素,均为治疗提供了诸多可选择性。

有的患友说,我觉得祖国的中医很好,糖尿病治疗呢,也可以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糖尿病在中医方面称为“消渴症”。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中成药是含有西药降糖成分的,一定要和医生做好沟通,避免联合用药的低血糖风险。

2、饮食控制

饮食治疗,是最需要糖友参与的一个环节,需要长期坚持。

关于饮食方面,我们科普过很多,总之呢,想要控制好血糖,需要控制总热量,饮食种类尽量杂一些,主食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饮食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和低血糖负荷的食物。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糖友总想着哪些食品是不是有降血糖的功效啊,是不是很好的偏方啊,这里告诉大家,任何食品都不能代替药物,之所以有一些推荐的食品,是因为这样的食物有助于餐后血糖更加平稳,不至于飙升,更加适合糖友而已。

3、适量运动

坚持每日运动,一周运动累计时间应在150分钟,可以选择轻缓的有氧运动。

4、定期复查

一定定期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大血管、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有助于早日发现并发症,早日干预治疗。

5、学习一定的糖尿病相关知识

糖友可以选择一些通俗的科普资料来了解糖尿病,家人也要给予正向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张大爷的女儿就做得不错。

所以呢,做好上面五点,这就是控糖的“偏方秘诀”,保证有效,长寿可期,最后祝糖友们开心健康!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性病那些事#

13位中医高手一糖尿病效方,收集不易,且看且珍惜

1.张锡纯,玉液汤

生黄芪,生山药,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方中以黄芪为君,得葛根能升提元气;

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

张锡纯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

用于具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的2型糖尿病证常能应手取效。

2.李斯炽,滋肾清胃方

李斯炽强调肺脾肾功能,辨上中下消,擅长治内热类型的中消。

严重的:

知母,黄柏,玄参,玉竹,石斛,花粉,麦冬,黄连,黄芩,莲子心,甘草。

轻些的:

生地,丹皮,茯苓,山萸,山药,知母,黄柏,车前子,玄参,麦冬,莲子心,连翘,甘草。

3.陈亦人,真武汤

陈亦人恰好相反,他辨证燥热很谨慎,强调观察“燥热为标,阳虚为本”,经常用真武汤。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和李斯炽差别很大,这就是中医的玄妙,也是让人困惑的地方,说来说去,你还是要辩证,要仔细辨别症状群,要看舌苔、脉象,至少寒热不能搞错了。有一点,长期的糖尿病阳虚还是更加常见的。

4.邓铁涛,益气养阴

邓铁涛治糖尿病注重三阴俱补。

典型方剂:淮山药,泽泻,云苓,山萸肉,生地,熟地,丹皮,玉米须,仙鹤草,黄芪。

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5.刘启庭,益气活血汤

刘启庭强调三因五损论消渴,治疗益气活血

典型病案方剂:

黄芪,人参,生地,麦冬,黄连,大黄,枸杞子,山茱萸,沙苑子,水蛭,荔枝核。

6.任继学,温化滋胰汤

任继学教授主张六型辨治,创制糖尿病独门秘方,温化滋胰汤。

蚕茧,生地,知母,黄精,天冬,白术,天花粉,葛根,鸡内金,肉桂,红花,黄连。

以固本培元,补益气血为核心,这个方剂适用于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消失而血糖、尿糖反而增高的糖尿病患者。

7.张琪,益气滋阴饮

张琪教授的治疗思路与任继学接近,也有自创方剂,“益气滋阴饮”。

黄芪,人参 (或党参),玉竹,生地,山药,枸杞子,天冬,菟丝子,女贞子,玄参。

补益肝肾,滋阴润燥,益气生津。适用于糖尿病日久气阴不足者。

8.吕仁和,四逆散

对糖尿病分三期辩证,讲究2个目标,5项指标,8个方法,擅长用四逆散。

由于套路比较多,这里只能举典型方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

黄精、生地、元参、丹参,葛根、知母,枳壳、黄连、生军,甘草。

9.南征,经验方

重在散膏(胰腺),兼补脾肾,滋阴清热活血,解毒通络调肝法。

自拟经验方:

生地黄,知母,黄连,枸杞子,玉竹,人参,丹参,三棱,白术,五味子,肉桂,土鳖虫,水蛭。

治疗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效果还不错。

10.吕靖中,除陈消渴方

提出了除“陈气”的概念,实际就是通过去痰湿消除肥胖,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肥胖型消渴病。

典型方剂:

太子参,苍术,藿香,佩兰,石菖蒲,玄参,茯苓,黄连,丹参。

湿从寒化加黄芪、桂枝,口渴多饮加天花粉、麦冬。

11.王行宽,清肝泻心汤

从心肝论治,创清肝泻心汤。

黄连,黄芩,炒栀子,柴胡,生地,知母,百合,天花粉。

适合2型糖尿病心肝郁热型。

12.颜德馨,清暑益气汤

随证重视调理脾胃并认为和瘀血有关,常用清暑益气汤。

生黄芪,党参,苍白术,麦冬,五味子,葛根,升麻,当归,丹参,黄柏,知母,地锦草。

经常20剂一个疗程,适合糖尿病缠绵不愈,阴虚及阳,气病及血,出现气虚血瘀之象的病人。

13.陈苏生,苍玄芝茧方

受施今墨“苍术-玄参”药对的启发,陈苏生始终喜欢在辩证施治中加“苍玄芝茧”以祛湿泄热,敛阴潜阳,颇收浮鼓之效。

常用方剂:

苍术,玄参,黑芝麻,茧壳,柴胡,生牡蛎,生黄芪,黄精,天花粉,地骨皮。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千古药方!降糖又防并发症

消渴病作为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在临床上常以消渴病作为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因糖尿病的病型表征属消渴病的范畴。消渴病主要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和尿甜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以及尿糖(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9.0mmol/L)。

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的20到79岁的糖尿病患者共有4.25亿,而我国占其中1/4以上。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亦逐年增长,因此,对消渴病(糖尿病)的研究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

古代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脏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外感六淫等与消渴的发病有关。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阐述道:“消中”是因脾胃虚弱,而口渴、口干需饮水过多者,饮食也过多者,都属于脾虚。因此脏腑虚损亦是消渴病的一大病机。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饮食不节,常年累积,可导致三焦热盛,五脏干燥,因此表现为“渴”。由此可见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亦可导致消渴的发生。

两晋以后由于玄学的兴起,盛行服食丹药(多是偏燥热的温燥壮胆丹药),导致燥热内生,津液耗伤过度而导致消渴病。

早期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阴津耗伤,因此在消渴病的治疗上多以阴虚立论。

古代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药:

《伤寒论》中云:“若渴欲饮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仲景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消口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男子饮一溲一(喝多少就尿多少),以肾气丸治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用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方用黄芩、黄连、大黄可根据季节变化相对调整用量,体现中医治疗消渴用药之灵活。黄连丸、猪肚丸、茯苓丸等治疗阳明腑实,消渴引饮,泄热止渴等具有通腑泄热、养阴益气等功效极具使用价值。

《圣济总录》中应用人参汤治疗消渴,发作有时,心脾有热,饮水无度之症,方用人参、麦门冬、知母、黄连、葛根、白茯苓、淡竹根等益气养阴,清热利水解毒。

古代中医治疗糖尿病皆有各自之神法,方药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能被《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在内的方剂都有不错的药效,古人在中医方剂摸索上各显神通,对当今的中医药发展和应用以及西药的研究提供了厚实的背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