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丶r(糖尿病丶患者能不能喝平果汤)
糖友注意啦!这些胰岛素「R、N、30、50」都是什么意思?一文讲清
- 主任查房灵魂拷问!胰岛素名字里的秘密,医生你知道吗?
- 主任带着一群实习医生查房:“小张,你来说说,这胰岛素名字里的数字、字母都是啥意思?”
- 小张医生一愣,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吞吞吐吐地说:“那个,R好像是代表常规胰岛素,NPH是…是中效的意思吧?”
- 主任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那30、50又是什么意思呢?”小张医生抓耳挠腮,一时语塞。旁边的实习医生们也是面面相觑,心里暗自捏了一把汗。
- “看来你们还得加强学习啊!”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利器,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作用特点和适用人群都不同。数字代表的是餐时胰岛素的百分比,比如30R就是30%的短效胰岛素和70%的中效胰岛素混合而成。而字母则代表了胰岛素的来源和作用时间,比如R代表常规胰岛素,NPH代表中效胰岛素。这些基础知识,你们必须牢记在心!”
- 主任接着说:“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会开药,更要会解读药物背后的‘密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 [what]大家觉得主任水平怎样?这些胰岛素类型你了解?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和成分,可以分为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以及双胰岛素类似物等。不同的胰岛素类型及数字、字母组合代表着其成分、作用时间和效果。
1.餐时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包括速效胰岛素和短效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又称为常规胰岛素,用“R”表示。
2.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根据作用效果分为中效和长效。中效胰岛素用“NPH”表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地特、德谷等。
3.预混胰岛素:由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混合而成,分为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数字(如30、50)代表餐时胰岛素的百分比,“R”表示人胰岛素。例如,预混胰岛素30R由30%的短效胰岛素和70%的中效胰岛素组成。
4.双胰岛素类似物:如德谷门冬胰岛素,可实现单峰双相,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风险更低。
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胰岛素类型。不同的胰岛素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血糖控制需求,因此选择正确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前的准备、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正确的注射方法可以确保胰岛素的有效吸收,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注射过程中的不适感和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后,定期监测血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胰岛素的效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注射时间,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遵医嘱用药: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自行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注射时间,以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注意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制剂,对保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患者应将胰岛素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同时,要注意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过期的胰岛素应及时更换。
关注低血糖风险:使用胰岛素时,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总的来说,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和适用人群。在使用胰岛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来了解一下血糖监测新指标:TIR
2020年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指南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控制目标,TIR因此一夜爆红。那么,什么是TIR?糖友如何知道自己的TIR是否达标呢?
TIR:血糖达标的时间占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指出,针对每位糖友的个体情况,医生给出一个血糖的目标范围,而TIR指的就是24小时内,血糖在这一范围内的时间占比,这是反映血糖波动或变异度的重要指标。
以一位普通的糖尿病患者为例(无其他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建议血糖控制目标为3.9~10mmol/L内。如果24小时内,其血糖有20小时在这一范围,则TIR为83.33%(20÷24×100%)。陈小燕指出,由于个体情况不同,血糖目标范围也是不同的,糖友需咨询专科医生,才能更加准确地计算自己的TIR值。
一般情况下,针对普通糖友,小于3.9mmol/L的时间应不超过3小时(12%),超过10.0mmol/L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17%)。如糖友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或糖尿病并发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范围和TIR指标。
血糖“正常”仍有不适,赶紧做TIR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有很多途径,比如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睡前血糖等。此外,还可以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过去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可谓是全方位监测血糖情况。那么,为什么还要监测TIR呢?
陈小燕指出,虽然监测血糖的手段已经很多,但是难免有“死角”,TI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死角”。即使糖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也达标了,TIR也可能不一定达标。
“曾有一位阿姨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并有脚麻等不适,但测试空腹血糖却发现小于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1mmol/L,糖化6.5%,做了糖耐量实验也不能诊断糖尿病。直到做了动态血糖监测,发现隐藏的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也就是TIR不正常,这个现象解释了那位阿姨的各种症状,并得到了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解决了问题。”陈小燕说。
陈小燕指出,TIR尤其适用于胰岛功能较差的糖友,如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治疗指导;也适合那些表面上血糖正常、糖化正常,但仍有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在悄悄进展的人群。TIR可以很好地反映其血糖的整体情况,从而帮助延缓糖尿病进展,减缓并发症的进程。
检测TIR一定要做动态血糖监测吗?
TIR的数值往往需要通过配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来获得数据。陈小燕指出,目前监测动态血糖非常方便,有居家使用的扫描式以及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动态血糖仪,患者无需住院。尤其是远程血糖监测仪,只需绑定一台智能手机,机不离身,就能实现每隔数分钟自动上传血糖数据的功能,主治医生可以远程通过手机查看,能更便捷地了解患者的信息,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
此外,患者也可以到医院住院做动态血糖监测,如患者生活规律,通常做3天即可发现问题。且医院所用的动态血糖仪在技术方面更加成熟,也更方便医护人员监管。
如果没有动态血糖仪或是不想去住院检查,有没有更加方便的方法了解TIR呢?陈小燕指出,其实通过检查同一餐的餐前、餐后血糖的差值,也能初步推测TIR。具体操作方法:选择三餐中有代表性的某一餐,检测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血糖值均达标,且差值小于4mmol/L,则另一天同一餐、同一时间,检测餐前与餐后1小时血糖。如血糖值均达标且差值小于4mmol/L,则TIR大概率达标;如不符合则需警惕,建议进一步做动态血糖监测,寻找具体原因。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胰岛素名称中的“R、N、30、50”都是啥意思?一文读懂“胰岛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引言:胰岛素名称中的R、N、30、50都是啥意思?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以及部分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如果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控制血糖的措施。
胰岛素后面的R、N、30、50都是啥意思?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胰岛素是怎么分类的。通常来讲,胰岛素往往按照“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1.按照化学结构划分
胰岛素可分为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被笼统地称为胰岛素。相比于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时间、作用峰值、作用持续时间更接近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低。
2.按照作用特点分类
胰岛素(包括类似物)可分为餐时胰岛素(短效/超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中效/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和双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名称中带有字母或数字,往往代表下列含义:
➤后缀有字母R代表短效胰岛素;
➤后缀有字幕N代表中效胰岛素;
➤后缀有数字30、25、40、50代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数字代表速效胰岛素的比例(%);
➤后缀有数字30、25、40、50 R代表预混人胰岛素,数字代表短效胰岛素的比例(%);
➤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一般没有后缀。
不同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和正确用药时间?
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见表1。
表1 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1.餐时胰岛素
主要作用是控制餐后血糖,包括短效人胰岛素和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用药时间:短效、速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通常在餐前注射。具体用药时间,短效胰岛素需严格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则可在餐前即刻注射。值得注意的是,注射胰岛素之后,务必要按时进餐,否则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2.基础胰岛素
主要作用是控制非餐时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PZI)和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来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
用药时间:中效、长效胰岛素起效较慢,作用持续时间长,通常在睡前注射,这样胰岛素能在体内缓慢起效,且作用时间足够长,尤其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甚至更长,因此能够覆盖整个睡眠时间内所需要的胰岛素,且很少导致夜间低血糖。
3.预混胰岛素
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兼顾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用药时间:预混胰岛素通常在早、晚餐前,一天两次注射(可根据医生指导,在午餐前加用口服降糖药),有些类型的预混胰岛素可以三餐前注射。这样基本可以覆盖全天基础和餐后血糖。
预混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根据预混胰岛素中短效/速效胰岛素的种类来决定,如果是速效胰岛素,则餐前即刻注射;如果是短效胰岛素,则需严格在餐前30分钟注射。
4.双胰岛素类似物
双胰岛素类似物中的“餐时胰岛素”成分可快速起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基础胰岛素”成分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
用药时间:目前上市的双胰岛素类似物主要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一般由0.1~0.2U/kg/d起始,主餐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直至达标。肥胖或HbA1c>8.0%的患者,可以选择更高的起始剂量。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