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急诊查糖尿病(糖尿病急诊科医生)

医点医滴00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如何诊断

糖尿病的完整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当糖尿病诊断确立后,尚应对以下问题做出判断:①所患糖尿病属于哪一型别?②有无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其程度如何?③有无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只有将这些问题判明之后,糖尿病之完整诊断才算完成。糖尿病完整诊断之建立,对判断病情轻重、选择治疗方案、估价病人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葡萄糖耐量受损?它与糖尿病有何区别?是否应引起重视?

葡萄糖耐量受损简称IGT,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说是指空腹血糖未超过7.8mmol/L(140mg/dl),但大于6.7mmol/L(120mg/dl),即介于7~7.8mmol/L之间(120~140mg/dl);而食后两小时血糖介于7.8mmol/L(140mg/dl)与11.1mmol/L(200mg/dl)之间;食后半小时与1小时血糖则介于10mmol/L(180mg/dl)与11.1mmol/L(200mg/dl)之间。

葡萄糖耐量受损一般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血糖值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故与糖尿病尚有一定的区别。但每年有3%~5%葡萄糖耐量受损者转变为糖尿病,故有人称它为亚临床糖尿病、隐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耐量受损的人常有超重或肥胖现象,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比正常人高,有的甚至可出现轻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对所有的葡萄糖耐量受损者均应按糖尿病防治原则处理,定期随访观察,以防止其转化为糖尿病。不少葡萄糖耐量受损者,在长期坚持防治措施后,可以恢复正常或长期保持葡萄糖耐量受损状态而不发展为糖尿病。如果不予重视,听之任之,则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

有些人在患其他疾病、手术、外伤等情况时血糖升高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否可肯定为糖尿病?

如果在疾病治愈,外伤、手术恢复后多次复查血糖仍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可肯定此人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值,尤其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已完全恢复正常,则表明血糖升高是由于疾病和应激状态造成的一过性糖代谢紊乱,暂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这种病人应经常检查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每年1~2次),因为这类病人在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GHb)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中葡萄糖的结合体,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约占总血红蛋白的4%~6%。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生成量也越多。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后可在血中存留6~8周左右才能被代谢清除,因此它可反映病人抽血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说明病人6~8周前血糖控制就不满意,所以它反映的是一个阶段时间内(6~8周)血糖控制的状态,而血糖检测只是反应即刻的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升高的病人易产生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故它可作为糖尿病控制是否满意的指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但不能取代血糖检查,因为血糖测定简便、迅速、经济、可靠,故目前诊断糖尿病仍以血糖检测为基本手段。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测定值可以偏低;红细胞增多时(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则测定值可偏高。故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时,应了解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值。

糖化血红蛋白中的主要成分为A1c,故临床常以测定GHbA1c来代表糖化血红蛋白总量,GHbA1c常被简写为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无需像血糖那样频繁检查,一般每2~3月检查一次即可。

 什么是果糖胺?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血液中的一些蛋白质也和血红蛋白一样能与血中葡萄糖结合,血糖越高,这种结合形式的血浆蛋白也越多,其中血浆白蛋白可作为与葡萄糖结合的代表,测定血中糖化白蛋白可反映血糖的升高情况,而果糖胺测定就是一种检查白蛋白糖化的间接方法。白蛋白在血中的寿命比血红蛋白短,一般为2~3周,故果糖胺测定反映近2~3周以来血糖控制的状况

它的临床意义和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相同,也可作为血糖控制是否满意的指标之一,但一般不用于诊断糖尿病。血中白蛋白的含量对果糖胺之测定有一定的影响。

什么是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它有什么临床价值?可否用于诊断糖尿病?

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可用于判断胰岛B细胞的功能状态,也可作为糖尿病分型时的参考指标,但不用于诊断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病人血胰岛素及C肽水平可以升高、正常或降低,结果极不一致,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测定血糖的方法有几种?它们各有何优缺点?所测的血糖数值是否有差别?

目前临床测定血糖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静脉抽血测定血糖。抽取静脉血1.5~2毫升(ml)放入血糖专用试管内摇匀后送验。全过程需2小时左右。此法优点为所测血糖数值较为可靠,受外界干扰因素少;缺点为费时间,不能立即报告血糖结果,在急症情况下就很不方便,而且要反复抽血,病人难以接受。此外,病人必须去医院检查,无法在家中自我监测血糖。

(2)微血管血(手指、耳垂、脚趾)快速血糖测定。此法用针刺手指、耳垂或足趾后,挤出极微量血,滴在特定的血糖试纸末端,然后将该纸末端插入袖珍血糖检测仪内,在1分钟时,该血糖仪即可自动显示出血糖数值。本法简便、迅速,无须抽血,病人可自己检测。袖珍血糖检测仪可随身携带,使用十分方便。此法在糖尿病急症需多次监测血糖时尤为实用,也为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血糖提供了条件。其缺点是血糖测定值易受外界因素如操作手法、气温等影响,故结果不够稳定。

(3)血糖试纸测血糖。将手指、足趾或耳垂用针刺破后,以血糖试纸末端与血接触使血吸附于其上,片刻后试纸变色,然后与标准颜色相比(每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一定的血糖数值),找出与其最相近的标准色,即可得出血糖数值。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无须特殊仪器设备,也十分经济,但测得的血糖值只是粗略估计,精确度远不如上述两种方法。

以上3种血糖检测方法以第1、2两种最为常用,这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血糖数值基本一致,但有时用袖珍血糖检测仪所测血糖值(尤其是在冬季)偏低,此时应注意与静脉血糖值对照。

常用的尿糖检测方法有几种?

目前常用的尿糖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班氏试液法和尿糖试纸法:

(1)班氏试液法。为传统的测尿糖方法:用吸管吸班氏试液(为天蓝色)20滴于试管内,再滴入2滴受检者的尿,混合后加热煮沸,然后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如颜色未变则为(-),绿色为(±),绿黄色为( )、黄色稍绿为(?)、桔黄色为(?)、砖红色或棕色为(?)。加号越多表示尿中含糖量越高,但不能完全反映血糖真实水平。

(2)尿糖试纸法。此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不如班氏试液法,因为尿糖试纸随时间延长敏感性逐渐下降,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尿糖要低。

宁波一医院连收10例糖尿病患者,病情危重

来源:宁波晚报

近期宁波持续高温,除了备受关注的重度中暑外,糖尿病重症患者数量也出现激增。

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门急诊数据显示,自7月8日起,该院已接诊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累计10例,还有10余例患者出现单纯出现高血糖症状,血糖值30-60mmol/l不等,显著高于平时患者的血糖值

小辉(化名)今年18岁,平时十分喜欢喝饮料。由于天气炎热,又正值暑假在家休息,小辉喝起冰冻饮料更是没了节制。

一周前的一天夜里,小辉贪凉把房间里的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第二天开始就有了发热咳嗽的症状,吃了感冒药也没有缓解。因为感觉到口干、口渴,于是他喝了比平时更多的饮料,躺在床上感到四肢无力,甚至起不了床。

小辉妈妈发现后,立即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血气分析中的PH值7.12,血糖高达20.6mmol/l,是正常血糖最高值的3倍,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同样出现“血糖警报”的是45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女士(化名)。王女士糖尿病史已长达10年,一直都使用降糖药。但最近因为天气热,胃口差,降糖药服用得不规律,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至出现了浑身疼痛,碰都碰不得。

她前往医院一检查,血气PH值6.98,血糖16.2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没想到就疏忽了一两次,就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王女士十分后悔。

人体的血糖值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血糖值范围在3.9mmol/L到6.1mmol/L之间。血糖持续飙升,人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神经性麻木、中枢思维受阻、脑部供血、供氧能力阻碍的现象。长期血糖偏高会影响自身新陈代谢作用,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逐渐下降。若在短时间之内未通过药物稳定治疗,会损伤人体心、脏、脾、胃、肾等功能实质运行,导致并发症状。

“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较多,体液丢失严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所需水分,血液呈浓缩状态,血糖浓度就会升高。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则会加重体液进一步丢失。”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夏芳主任医师解释,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可能无法控制住血糖的升幅。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部分糖尿病人群夏天胃口较差,减少进食,想当然地减少甚至停止服用降糖药物,导致血糖失控。

而部分原本不清楚自身糖代谢水平的糖尿病人群,如果喝了很多冰镇含糖饮料或进食大量含糖较高的水果,则会在短时间迅速加重病情

为了贪凉,长期呆在空调房间或空调温度过低,受凉后出现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的常见诱因。

夏天怎么照顾好自己的血糖?

夏芳强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首选凉白开,而不是用饮料代替”;其次,食欲不佳也要尽量维持规律进食,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不要贪凉。另外,所有人群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糖监测,若有不适,尽早就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杨梦园

糖尿病出现恶心、欲吐,血糖很高,需尽快到医院看急诊!

撰文 杨金奎/北京同仁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微信公众号:杨金奎教授

患者李力(化名,保护患者隐私)的病情:

  • 我今年55岁,北京人。

  • 10年前开始出现感觉,口干,喝水多、起夜次数多,体重在几个月内降了十几斤。

  • 周围的朋友说可能是糖尿病,我就去医院测了下空腹的血糖,大约是8mmol/l。

  • 大夫给我开了二甲双胍,每天吃三次,还嘱咐我多运动、控制饮食。

  • 可那时我对这个病不重视,没有好好吃药,也没控制饮食。


  • 前几年情况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偶尔测几次血糖,空腹一般在8—9mmol/l。

  • 近5年来就觉得平常大家所说的“三多一少”的感觉加重了。

  • 尿里还可以看到泡沫,看东西也觉得有点模糊,有时出现腿肿,累的时候明显,休息后就能缓解。

  • 我这才觉得病情严重了,就急忙到医院检查,结果一测空腹血糖到了13mmo/l,尿中还查出了尿蛋白。大夫说我以前血糖控制比较差,现在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加上血糖水平高,建议我用胰岛素。


  • 自那时起我就一直坚持用胰岛素治疗。

  • 血糖控制的还不错,空腹血糖一般在6—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mmol/l。


我这几天太过劳累、饮食不规律,然后出现恶心、呕吐,浑身酸软无力。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检查,血糖27.16mmol/l,尿酮体阳性。大夫说必须急诊留院,抢救!

大夫:这是出现酮症酸中毒了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引起的。

  • 一般常见于1型糖尿病,但在2型糖尿病中应急情况下也可以出现。

  •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甚至会出现昏迷,威胁患者的生命。

  • 像这位患者,饮食不规律等就容易出现。其他的常见诱因还有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刺激、各种感染、酗酒、妊娠分娩、外伤、手术等应急情况。

  •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抢救生命

每个病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轻重程度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只出现尿酮体阳性而无其他不适

但有酮症酸中毒的病友表现比较严重,会出现:

  1. 糖尿病症状加重

  2. 食欲差、恶心、欲吐、头晕、头痛、极度乏力,

  3. 甚至出现昏迷。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如下图所示:

  • 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 呼吸急促;脉搏增快

  • 昏睡;呼出苹果味

  • 极度口干;面色潮红


如果你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在家多喝水,最好是盐水,继续使用胰岛素,及时到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

(【内分泌医生杨金奎教授】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