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对称阵(糖尿病相反的病是什么病)

李永军全科医学笔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纹状体病

在这例糖尿病纹状体病的讨论,对头CT高密度、MRI的T1高信号病灶的形成机制有详细论述,对基底节病变的理解有借鉴价值。

病例介绍

患者女,73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肢体疲乏无力1天”入院。

患者入院前12年于我院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糖尿病”,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前1天出现肢体疲乏无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于我院急诊就诊。测随机血糖33.41mmol/L,血酮体0.4 mmol/L;头颅CT(图1)示“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灶,出血?”,为进一步诊疗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4/83 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言语正常,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检查尚可。鼻唇沟无变浅,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无特殊。右下肢肌力Ⅴ-级,余肢体肌力大致正常,肌张力正常,四肢无不自主运动,病理反射未引出,共济检查不配合。入院后查HbA1c 15.5%,C肽1.38 ng/mL(参考值1.10~4.40 ng/mL),血浆渗透压295.3 mmol/kg。

头颅MRI示:左侧豆状核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3 cm × 1.4 cm,T1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图2),T2加权像呈低信号(图3)。

给予甘精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6.4~7.4 mmol/L,非空腹血糖10.7~12.5 mmol/L。治疗3天后患者肢体疲乏无力明显好转,右下肢肌力Ⅴ级。

临床诊断:糖尿病纹状体病。

电话随访6个月无肢体不规则运动。

病例讨论

糖尿病纹状体病伴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局限于纹状体MRI T1加权象高信号,是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舞蹈症)的急性神经系统罕见并发症。

【1】本例患者的诊断思路

(1)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以肢体疲乏无力为主,无肢体不自主运动,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灶,考虑脑出血可能;但血压无明显增高,无恶心呕吐,无偏瘫、偏感觉缺失、偏盲,无头痛及昏迷,复查头颅MRI未见水肿及占位效应,不考虑出血。

(2)本例患者需与代谢性脑病鉴别,代谢性脑病多有昏睡、易激惹、定向障碍、幻觉、言语紊乱表现,影像学多为双侧对称、弥漫性改变。本例患者无感染、肾病、肝病、电解质紊乱等常见基础病因,无典型临床表现,且肢体疲乏无力经降血糖后较快缓解,不考虑代谢性脑病。

(3)不明原因的单侧纹状体T1加权像高信号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常有记忆进行性减退,心境障碍、行为改变、癫痫和认知障碍等复杂精神神经障碍表现,脑脊液病原体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脑电图提示极度δ刷状波,查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阳性。本例患者也不符合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特点。

(4)本例患者拟行脑脊液病原体检查,但肢体无力恢复较快、高龄、家属拒绝,因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未行脑电图检查。

(5)患者血糖下降后,肢体疲乏无力好转,首先考虑糖尿病纹状体病,建议患者出院后2周后门诊复查头颅CT了解病变是否缩小,但患者家属不配合。

【2】糖尿病纹状体病的发病机制

结合本例患者,并查阅相关文献。糖尿病纹状体病多发于非酮症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老年女性患者,多数患者伴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史;也有其余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报道,甚至包括儿童,无法明确发病的高血糖阈值及发病所需的高血糖持续时间,考虑与遗传基因相关。本病临床表现常为肢体快速、不自主、无目的、不规则运动,严重时可见投掷样动作,多为偏侧,也可见双侧;部分患者可伴有癫痫样发作,极少部分患者不伴舞蹈症,如本例患者,考虑可能与个体纹状体病变的发病阈值不同相关。纹状体系大脑基底神经节之一,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是影像学特征性表现部位,壳核最易受累。舞蹈症发病的主要生理结构包括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丘脑及其相互连接通路,出现损伤或功能异常会使基底节环路的直接和间接通路失衡,产生过多的多巴胺能活性,最终出现舞蹈病,可以解释糖尿病纹状体病出现舞蹈症;但对于糖尿病纹状体病造成基底节环路失衡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同时基底节环路失衡除因结构性及功能损伤外,还可能由选择性神经元变性、神经递质受体阻滞、代谢紊乱或自身免疫损害所致。

本病出现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不仅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疾病,还是多种代谢疾病中的某一表现,通常伴高血压、LDL-D增多等。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涉及代谢受损和氧化应激,易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损害,进一步导致代谢受损和氧化应激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病理学特征:① 促进炎症反应,损伤血管;② 干扰细胞代谢,使细胞发生氧化应激;③ 微血管栓塞或血管炎,造成缺血等。对糖尿病纹状体病患者的纹状体进行活检,结果提示存在细胞坏死、小动脉壁增厚、血管腔变窄,红细胞外渗、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考虑动脉闭塞且伴炎症性血管病变。

本例患者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也提示左侧基底节区有出血倾向微血管病,与糖尿病病理学特征相符合。γ-氨基丁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改善糖脂代谢,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在高血糖状态下,γ-氨基丁酸水平会快速消耗,其耗竭使神经元抑制水平降低,出现肢体活动。

【3】糖尿病纹状体病的治疗

糖尿病纹状体病的临床表现与高血糖状态及多巴胺活性密切相关,治疗以降血糖为主,如伴有舞蹈症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减轻舞蹈样动作,如氟哌啶醇;一般数周可缓解,但治疗周期差异性较大,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纹状体病变部位可缩小。本例患者经降血糖治疗,3天后肢体疲乏无力缓解,后随访未再复发。

既往笔记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

2022-02-21

对称性腿麻——应防糖尿病神经病变

科普【对称性腿麻——应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较长,血脂代谢可能发生紊乱,如果血糖长期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血管容易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神经也会因此而受累,进而出现神经病变。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腿麻往往呈对称性的,且从远端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接着会出现行走障碍;此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难忍、听力下降、嗅觉减退、视物重影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做个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via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东12320

身体这些地方开始不对称,可能是疾病,这几个部位尤其要注意

从外表上看,人的身体从五官到四肢,基本都具有完美的左右对称性,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基本上有左就有右,即使是鼻子和嘴巴,也能做到大小一致且对称。

但如果哪一天我们原本对称的器官突然变得不对称了,那么就要小心是否有以下疾病的可能。

1、眼睛不对称

一般情况下,排除掉先天原因,我们的眼睛都是左右大小对称的,如果眼睛忽然变得左右不对称、一大一小或者眯眯眼,很有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上眼睑下垂:

糖尿病

糖尿病能够造成动眼神经的麻痹,从而使得患者突然出现某一侧眼睑下垂、大小不一等情况,此外,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睛不对称,还有可能带来眼眶上方疼痛、看东西重影等症状。

重症肌无力

如果是重症肌无力导致的眼睛不对称,那么这个过程是缓慢发生的,一般都会先从一只眼再到另一只眼,并且造成起床时症状最轻,后续症状才一点点加重。

脑干病变

一旦发现一侧的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的情况,并且另一侧还出现了上下肢麻木无力,那么一定要小心是否有脑干病变的可能,尽早就医,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肩膀不对称

肩膀不对称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低肩了,出现高低肩的原因大多和我们的脊柱和肌肉有关: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如长时间单肩背包导致长期单侧受力不均匀,从而肌肉群紧张和松弛的程度不一致,由此引起高低肩。

此外如果骨盆发生倾斜,我们的身体为了摆正这种不平衡,就会造成脊椎侧弯,由此导致高低肩。

3、嘴角不对称

说到嘴角歪,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很有可能和中风有关,除了中风,嘴角歪还有可能和面部神经受损有关。

中风

有中风引起的嘴角歪斜很好分辨,它通常表现为嘴角向一侧明显歪斜,喝水时水会不自觉地顺着嘴角流出,就好像不受本人控制了。连带着嘴角歪斜,一侧的眼睛也会不能完全闭合,就算很幸苦地眨眼也会漏出一部分眼白,十分别扭。

面瘫

面瘫又叫做面神经炎,很多时候与病毒感染或吹冷风面部受凉有关。同时神经受损的部位不同,面瘫的具体表现也会不一样。如果是外周神经受损,那么单侧面部歪斜面积会很大,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眼睛闭不上,眉毛一直低垂,单侧抬头纹消失等情况。

如果是中枢神经受损,那么主要表现表现为嘴角的歪斜,并且平时却会感到头痛、恶心。

4、长短腿

正常人的两腿其实都会有1--2厘米的长短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长短腿已经造车给了单侧鞋子磨损严重、走路向一侧倾斜以及单侧肩膀下垂的话,那么就要尽早就医确认病因。

常见的长短腿通常和足底筋膜炎、内侧胫骨应力综合征、髌骨关节综合征、髂胫束综合征等病症有关。

此外,不同情况的长短腿还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影响:比如右腿短就容易压迫到腹腔,产生肠胃、消化系统不适的困扰;而左腿短则会压迫到胸腔,挤压心肺,引发呼吸困难等困扰。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身体上的不对称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外表的美观受影响,实际上,这些不对称往往预示着一些疾病,在关注美观的同时,更要在意其中暗含的一系列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