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公司排名(中国糖尿病公司)

米内网 0
文章目录:

口服糖尿病药王创新高,TOP20洗牌!信立泰、海思科挺进新医保

精彩内容

近期,口服糖尿病药市场波澜再起。9个新品同日获批,8个口服糖尿病药挺进新医保。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口服糖尿病化药同比增长7.75%,TOP20洗牌,“药王”创新高,四川维奥制药的米格列醇片晋身品牌前十之列。截至目前,口服糖尿病药已有63个产品过评,德源药业、齐鲁制药、正大制药等领跑过评榜;20亿大品种第十批集采“激战”。

苏州药企拿下口服糖尿病药1类新药,信立泰、海思科……挺进新医保

12月以来获批的口服糖尿病药


来源:米内网中国申报进度(MED)数据库

日前,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的磷酸森格列汀片、浙江华海药业的达格列净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的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Ⅰ)和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Ⅲ)、浙江华义医药的达格列净片、湖南迪诺制药的恩格列净片等9个口服糖尿病药同日获批。

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的磷酸森格列汀片是今年第4个获批的口服糖尿病药1类新药,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据了解,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为1类创新药森格列汀(曾用名:盛格列汀)。一直以来公司致力于优质化与差异化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搭建了覆盖降糖、抗癌和自身免疫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今年以来,口服糖尿病药已有33个产品(139个品规)获批上市,其中,4个是1类新药,深圳信立泰药业的苯甲酸复格列汀片、海思科医药集团的考格列汀片、惠升生物制药的脯氨酸加格列净片3个均在上半年获批。

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糖尿病药

来源:米内网医保目录数据库

近日,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出炉,新增8个口服糖尿病药,3个1类新药赫然在列。

苯甲酸福格列汀片为国产1类创新药,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包括单药治疗,以及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的联合治疗)。信立泰表示,该产品此次纳入医保目录后,将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满足该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考格列汀片是海思科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的化药1类新药,为全球首个超长效DPP-4抑制剂(DPP4i)且双周口服降糖药。海思科表示,该产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将有利于市场推广及未来销售。

脯氨酸加格列净片是惠升生物制药研发的SGLT-2抑制剂,为国产1类创新药,适用于单药治疗或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国内第2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的SGLT-2抑制剂创新药。

截至目前,口服糖尿病药有8个新药报产在审,其中,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焦谷氨酸荣格列净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普卢格列汀片、山东盛迪医药的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Ⅰ)和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等5个为1类新药。

口服糖尿病“药王”创新高,TOP20洗牌


近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口服糖尿病化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米内网数据显示,口服糖尿病化药在近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稳步攀升,2023年超过250亿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75%。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双胍类是3大畅销小类,SGLT2抑制剂增速最快。

从集团TOP20来看,阿斯利康、默沙东、扬子江药业位居前三,鲁抗医药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58.12%,扬子江药业、正大制药、人福医药、齐鲁制药等7家均有双数增速。

2024年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口服糖尿病化药产品TOP20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产品TOP20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达格列净片在登上“销冠”宝座后屡创新高,上半年以超20亿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竞争最激烈,在销企业数均超过30家;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则是新上榜产品。

产品TOP20中有12个是国采产品,伏格列波糖片(第九批)跌幅最大,继2023年下滑10.19%后,2024年上半年再度下滑30.41%,排名位次从第16位下滑至第20位;4个正增长,分别为恩格列净片(第四批)、米格列醇片(第五批)、沙格列汀片(第五批)、格列吡嗪控释片(第五批)。截至目前,口服糖尿病药已有20个产品被纳入前九批国采。

品牌TOP20中,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默沙东的磷酸西格列汀片、默克的盐酸二甲双胍片位居前三,四川维奥制药的米格列醇片凭借近年快速增长首次进入品牌前十之列。此外,宜昌人福药业的格列齐特缓释片、阿斯利康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Ⅰ)、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Ⅰ) 为新上榜品牌。

从增速来看,宜昌人福药业的格列齐特缓释片增速最快,超过60%,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扬子江南京海陵药业的依帕司他片、江苏德源药业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5mg/500mg)等8个品牌均有双位数增速。

德源、齐鲁、正大领跑过评榜,20亿大品种第十批集采“激战”


截至目前,口服糖尿病药有63个产品(541个品规)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过评,涉及超过200家药企(以集团计)。过评企业数10家及以上的口服糖尿病药

来源:米内网中国申报进度(MED)数据库

从品种过评来看,12个口服糖尿病药过评企业数在10家及以上,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火热,均超过40家。

口服降糖药过评品种数8个及以上的集团

从集团过评情况看,江苏德源药业、齐鲁制药、正大制药领跑,过评品种数均超过10个。广东东阳光药业、石药集团、远大健康、华海药业、华润医药各有9个,扬子江药业、美诺华药业、新和成各有8个。

第十批国采将于12月12日开标,口服糖尿病药有利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依帕司他口服常释剂型在列。其中,西格列汀在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超过20亿元,是竞争最激烈品种,涉及超过30家企业。近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西格列汀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12月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截至2024年12月2日下午4:00,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填报和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对已填报信息并经审核通过的企业间关系、联合体申报以及涉及“违规名单”企业情况进行公示。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企业间关系公示表(口服糖尿病药)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国家药监局官网、国家医保局官网等
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最新2019糖尿病公司TOP10盘点!GLP-1成市场新宠

根据 NAVADHI 市场研究公司最新报告,到2023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预计将达到561.8亿美元。

2019年中,各大糖尿病巨头发布2018财年公司年报。根据各大公司糖尿病业务的营收状况排名后,全球糖尿病药物10强公司一目了然。更多药企巨头前沿糖尿病,尽在动脉网(vcbeat)。

2018年全球TOP10降糖药合计销售收入285亿美元,热门产品被胰岛素、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所包揽。临床广泛使用的二甲双胍因为专利到期价格低廉的原因无缘榜单,初出茅庐的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则凭借快速的增幅有望明年进入榜单。

此外,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药物——胰岛素类,因有多款产品专利到期,又因随着生物仿制药技术的蓬勃发展,而面临其他种类的竞争,市场处于内忧外患的胶着状态。多个重磅的胰岛素药物市场份额逐渐被分割,如赛诺菲公司的甘精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人胰岛素……市场表现均有所下滑。

再加上,口服胰岛素在2019年下半年没有明确新进展,面对GLP-1受体激动剂、SGLT2药物的来势汹汹,市场对胰岛素的预期逐渐走低。

目前糖尿病市场仍然保持巨头垄断格局,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四大巨头共占据糖尿病市场72%的市场份额。

其中常年争夺糖尿病市场龙头的诺和诺德和礼来争相发力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看来还是诺和诺德暂居上风,旗下的索马鲁肽毫无疑问将引领降血糖药物的潮流。

相比之下,老牌巨头赛诺菲和默沙东则因为业务调整而有些力不从心。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新星勃林格殷格翰,由于和礼来合作推出恩格列净,其销售业绩表现亮眼,未来甚至有望直接动摇糖尿病四巨头的垄断局面,跻身寡头之列。

未来的糖尿病市场仍无定数,值得期待。

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目前已是一家医疗保健公司,也是业界公认的糖尿病巨头、世界上最大的胰岛素制造商。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2018年,在糖尿病领域可称得上老而弥坚的诺和诺德凭借GLP-1受体激动剂的爆发、庞大的胰岛素管线,不仅拿下了最畅销的糖尿病药物,而且拉大了与其他公司的差距,可谓春风得意。

GLP-1受体激动剂优点在于其降血糖的同时还具有额外的心血管收益,而且可以减少食物摄取和延缓胃排空,有利于控制体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使用胰岛素的时候。

人体的GLP-1半衰期非常短,早期改造后的GLP-1受体激动剂半衰期有了一定提高,不过给药时间不长、降血糖临床优势还是不够显著。而随着14年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与礼来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的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迎来了迅猛增长。

利拉鲁肽替代门冬胰岛素成为诺和诺德的门面担当,2018年更是贡献了44.63亿美元的成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重磅炸弹。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诺和诺德考虑到糖尿病慢性病的管理问题,推出了口服版的索马鲁肽(semaglutide),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有了更多改良。而随着减肥、心血管适应症的未来获批,索马鲁肽将成为诺和诺德最大的增长动力。

其大规模系列临床试验PIONEER1-10分别相继击败恩格列净(最畅销的SGLT2抑制剂)、西格列汀(最畅销的DPP4抑制剂),并与与利拉鲁肽(最畅销的GLP-1受体激动剂)疗效相当,显示出优于已上市药物的血糖控制和减重效果,药物能够给以胰岛素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收益。

诺和诺德的索马鲁肽毫无疑问将引领降血糖药物的新潮流。

礼来

礼来长期和诺和诺德争夺糖尿病领域龙头公司的位置。

2018年,礼来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表现瞩目,使得如今糖尿病市场上最为亮眼的莫过于GLP-1受体激动剂的快速增长,以及诺和诺德与礼来公司的交相辉映、你来我往的争夺。

根据礼来财报,度拉糖肽营收每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与诺和诺德利拉鲁肽的市场差距逐渐缩小,甚至一度呈现出“有望在两年之内取代利拉鲁肽王者之位”的趋势。

不过,诺和诺德早有应对,其重磅产品索马鲁肽让礼来的度拉糖肽惜在降糖和减重效果方面不敌对手,而挥别“史上最好的糖尿病药物”的称号。

但礼来围绕糖尿病的其他布局有望为其扳回局面。

2012年,SGLT-2抑制剂自被FDA批准后,近些年成为了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一股浪潮,市场表现上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礼来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的恩格列净就有亮眼表现,并被业界寄语厚望。

未来,礼来和诺和诺德的龙头之争仍是一场持久战。

赛诺菲

赛诺菲在糖尿病领域的霸主地位由甘精胰岛素(Lantus)一手打造。不过随着礼来甘精胰岛素类似物的上市,赛诺菲Lantus销售额开始迅速下跌,2017年销售额46.22亿欧元,相比2016年下降19%。为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赛诺菲开发了甘精胰岛素新剂型Toujeo,2017年实现销售额8.16亿欧元。

2019年,赛诺菲遭遇“滑铁卢”:先是头牌产品甘精胰岛素的到期;再是研发上被寄予了厚望的重磅产品Soliqua(胰岛素 GLP-1)业绩同比诺和诺德的索马鲁肽明显不敌。

此外,赛诺菲与合作伙伴Lexicon宣布其SGLT1/2双抑制剂sotagliflozin(商品名Zynquista)用于治疗成人I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于2019年3月被FDA拒绝,但具体原因没有公布。据悉,今年一月FDA专家组对疗效是否超过风险这个核心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受此消息影响赛诺菲糖尿病业务营收一度下滑。

赛诺菲能否东山再起,还需看2020年的表现。

默沙东

相比于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默沙东在糖尿病领域的产品管线相对单一,其糖尿病主力产品为西格列汀及其与二甲双胍复方制剂。

2006年10月,美国FDA批准西格列汀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西格列汀上市第3年就突破10亿美元,但随着西格列汀专利即将到期,以及新型GLP-1类药物的出现,2017年西格列汀销售额开始下滑。

不过,默沙东在肿瘤免疫方面却成绩斐然,或许因此似乎无暇顾及西格列汀专利到期的问题,研发管线上也没有突出产品跟进。

勃林格殷格翰

勃林格殷格翰在2019年最为突出的商业活动就是和礼来合作研发的恩格列净。恩格列净是目前唯一证实在控糖、护心、保肾以及减重都具有显著效果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有望在2024年拿下35亿美元的成绩,跻身降血糖药物前三甲。

作为糖尿病市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勃林格殷格翰伴随着恩格列净的推出,销售业绩扶摇直上。业内人士甚至有预言:勃林格殷格翰有望在未来几年类超越赛诺菲,入主糖尿病公司三强。

阿斯利康

与礼来、勃林格殷格翰共同研发的恩格列净一样,阿斯利康的降糖药Farxiga在市场上的表现同样亮眼。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2019年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9)第79届科学会议上公布了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Farxiga(安达唐,通用名:dapagliflozin,达格列净)里程碑心血管预后研究(CVOT)DECLARE-TIMI 58的探索性分析数据。

据悉,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SGLT2抑制剂CVOT研究,涉及全球33个国家超过1.7万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显著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进展或肾性死亡。

在全球市场落地方面,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成功获得日本方面的批准,意味着仅接受胰岛素治疗但不能充分控制血糖水平的1型糖尿病患者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口服治疗选择。

强生

与其他积极扩大糖尿病业务的巨头不同,强生在2018年以135亿元卖掉了糖尿病业务LifeScan,将其出售给Platinum equity。Lifescan是强生旗下专业生产血糖监测产品的子公司,推出的有稳捷、稳步、稳豪、稳悦等一系列血糖仪及血糖试纸。

事实上,强生要卖掉糖尿病业务的谋划已久。除去密集出售糖尿病和灭菌消毒业务外,强生同时又密集买下外科手术、骨科和眼科业务,业务重整思路越来越明晰。

不过,强生的糖尿病药仍旧有突出表现。2018年,强生的降糖药Invokana(卡格列净)肾脏预后的III期临床研究CREDENCE因疗效特别显著而提前终止,这款药物或成15年来首个可延缓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新药。

此外,强生突破中国市场的降糖药canagliflozin于2017年9月获批,其品牌名为怡可安。2018年,西安杨森与默克雪兰诺达成营销合作协议,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怡可安。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就怡可安的后续开发、分销、推广、准入、市场和销售开展紧密合作,而默克则拥有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独家推广权。

默克

默克2018年在糖尿病领域的最瞩目的活动莫过于与强生制药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杨森)联手,在中国内地正式上市2型糖尿病新药怡可安(卡格列净片)。

怡可安是一种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于2017年9月获批,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或联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二甲双胍联用或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用,配合饮食和运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怡可安是西安杨森上市的首款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基于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西安杨森授予默克在中国内地独家推广怡可安的权利,两家公司也将就怡可的后续开发、分销、推广、准入、市场和销售开展紧密合作。

据悉,怡可安(卡格列净片)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上市,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

拜耳

拜耳在中国市场最有名的产品就是阿卡波糖。据悉,阿卡波糖是国内糖尿病第一大口服用药,根据公开资料引用米内网数据显示,阿卡波糖2017年公立医疗机构市场用药金额高达74.2亿元,增长率超过18%。预计加上零售市场合计规模在85亿元左右。

日前,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中美华东生产的阿卡波糖片(50mg)国内首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公开数据显示,外企拜耳占阿卡波糖的份额接近60%,但目前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的市场地位也较高,市场份额占比也超过了30%,由于国产药品与原研外企的零售价格差,用药数量上差距要远低于市场份额的差距。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国有药企有望大幅扩大市场份额,对原研外企形成替代。

近一两年内,国企和原研企业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发生转换。而在市场中约占9%份额的绿叶制药也在积极推进市场发展。不过,由于该品种竞争企业较少,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至于太激烈。

武田制药

武田制药最有名的糖尿病相关产品莫过于曲格列汀(Trelagliptin),一种每周一次的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持续性抑制DPP-4,控制血糖水平。

2015年,武田制药的曲格列汀获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批准,成为全球首个周服降糖药。不过据悉,武田并无在全球市场销售曲格列汀的打算。此外,Datamonitor Healthcare预测该抑制剂在日本本土的销售将稳定增长,至2023年达至销售顶峰。

武田原研的降糖药伏格列波糖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在中国降糖药市场一直占领主导地位。伏格列波糖原研药武田制药的倍欣,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由于胃肠道副作用更小,伏格列波糖进入市场后呈快速增长趋势。

由于伏格列波糖采用半发酵-半化学合成或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生产工艺较阿卡波糖更为简单,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根据样本医院终端数据,武田制药的倍欣市场份额达54.7%,江苏晨牌约占 30.7%,辰欣药业与浙江震元分别占比5.5%与4.1%。

糖尿病龙头药企“双雄争霸”:未来谁主沉浮?

作者 | 格隆汇 粽哥2025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大背景下,“银发市场”成为了重要的消费市场。由于老年人疾病较多,而且大多是慢性病。目前,全球药企主要竞争的市场是三大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其中,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成瘾性”,同时又是仅次于肿瘤学之后的第二大治疗市场,因此也被资本市场认为是药企稳定盈利的“印钞机”。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用胰岛素,要么就是吃药。一旦患者得了糖尿病,就需要终身用药,所以具有成瘾性,其表现在价值投资理念上,就是护城河足够宽。而且糖尿病行业的研发门槛是非常高的,需要制药企业具有足够强大的研发团队,所以安全边际也足够大。

因此,从事糖尿病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接下来,就带大家来解读一下糖尿病领域和A股药企的投资价值分析。

1

糖尿病的发展和国内市场情况

从糖尿病用药胰岛素的发展来看,经过近百年的临床应用之后,到现在已经历经四代。

一代胰岛素(动物源胰岛素),是几乎都是从动物中提取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不明显,目前已经很少在市场上使用。

二代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初始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研制而成,其产品诺和灵解决了免疫原性问题。之后发展非常迅速,全球市场由外资药企垄断。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通化东宝也成功研制出了二代胰岛素,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药企已经能够实现国产替代。但是因为患者在使用人胰岛素后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而且注射时间不灵活等问题,二代胰岛素正在被三代胰岛素所取代。

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2001年12月26日诺和诺德对外宣布,首个且唯一可进行胰岛素泵治疗的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通过FDA审批。2010年2月26日,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获得CFDA批准,获准在中国上市。因其使用方便、疗效更好,能够解决二代胰岛素低血糖风险高的问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也因此成为了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但由于技术壁垒非常高,不易研发,目前还是被外资药企所垄断,而且占据着全球胰岛素市场85%的市场份额。

但国内药企也不甘落后,最近几年也在发力抢占这块蛋糕。甘李药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三代胰岛素上市产品的制药企业,公司产品以三代胰岛素为主,占比达到95%。但是由于公司曾经的商业贿赂风波使得公司的IPO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截至目前还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如果看目前国内三代胰岛素的市场情况,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是诺和诺德的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两款拳头产品,合计占有41%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25%),礼来的赖脯胰岛素(19%),而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则占比15%。

四代胰岛素(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能够降低空腹血糖,仍然是由这家全球糖尿病领域的龙头药企诺和诺德研发,德谷胰岛素(商品名:诺和达)于2012年9月在全球首次获批,并且在2018年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

可以说,由于技术的不断革新,胰岛素的迭代也就意味着越往后定价越高,利润空间也越大。二代胰岛素2017年新进入国家甲类医保目录,具有价格优势,主打基层市场,而这一梯队外资企业在逐渐收缩。目前我国上市药企也主要集中在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市场与外资药企展开激烈的竞争。

从全球的糖尿病整体市场来看,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全球患者人数达4.25亿人。其中,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糖尿病人数就已经达到1.14亿,患病率高达11.6%,位居世界第一。印度(7290万人)和美国(3020万人)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同时,根据米内网的数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化药总体市场将近500亿元。可见,糖尿病市场是非常大的。

2

A股糖尿病龙头公司简介

目前,A股市场有多家公司涉足糖尿病业务,其中通化东宝和华东医药是该领域的典型龙头。所谓“选股选龙头”,通化东宝是二代胰岛素的龙头,而华东医药是国内糖尿病口服药的龙头,虽然都是从事糖尿病业务,但是销售的产品却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下这两家公司。

首先来看下通化东宝(600867.SH)的公司简介。

通化东宝,始建于1985年,坐落于中国著名的“医药城”吉林省通化市,公司主要从事糖尿病药物领域、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1994年8月24日在A股上市。公司目前生产并销售的产品为二代胰岛素,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和未来的第四代胰岛素公司均有布局,主要产品包括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剂(商品名:甘舒霖)、镇脑宁胶囊、医疗器械等。

通化东宝是国内二代胰岛素的龙头。早在1998年公司就研发出了重组人胰岛素(商品名:甘舒霖),从而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因为在该产品上市之前,国内的市场份额都是被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这几家国际制药巨头所垄断,当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之后,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同时也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垄断格局。

经过公司多年的努力,截止2018年底,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5%以上,排名第二位。其余的是第一名是诺和诺德,市场占比52%,其次是礼来13%,联邦8%,拜耳2%。

目前,通化东宝已经完成了第三代重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舒霖)、地特胰岛素(商品名:平舒霖)、赖脯胰岛素(商品名:速舒霖)、门冬胰岛素(商品名:锐舒霖)的研究开发,并于2014年获得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两大类似物的临床批件,现在已经全面的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完成了临床研究工作,审核查验中心于2018年12月已完成临床数据的核查,等待最终的生产现场检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2019年3月申报注册生产,并于2019年4月10取得受理通知。2018年通化东宝与法国Adocia公司合作,共同推进第四代胰岛素--超速效赖脯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与超速效胰岛素预混制剂的研究,正式进军国际化。

公司2014年6月投资近10亿元开工建设的甘精、门冬胰岛素工程已全部竣工,届时将年增加收入60多亿元。同时,通化东宝建设的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已经形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的规模,人胰岛素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人胰岛素生产基地。

然后再来看下华东医药(000963.SZ)的公司简介。

华东医药成立于1993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于1999年12月在主板上市。公司是集医药研发、制造和销售、药品分销及零售、医药现代物流、健康产业、医疗美容产品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公司,也是中国远大集团旗下的医药健康板块核心企业。

华东医药也是国内糖尿病口服药的龙头。2017年,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位的是阿卡波糖,其次是盐酸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其中,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都是我国糖尿病用药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

国际上最先研制出可以通过口服来降血糖的药企是德国的拜耳医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明出了Glucobay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1990年在德国率先上市,1994年通过批准注册在中国上市,1995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至今仍然保持着非常高的销售额,2017年业绩为5.6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4亿元),2018财年业绩6.2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亿元),同比增长10.7%,并且创造了销售峰值。其中,阿卡波糖2017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40亿元。

目前国内阿卡波糖片仅有两家药企获得上市许可,除了拜耳之外,就是华东医药的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公司的阿卡波糖片(商品名:卡博平)是国内首仿药。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是公司其中两款核心品种之一,并且在2018年12月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公司还有另外一款同样是销售额突破20亿元的大单品百令胶囊,除此以外,还拥有其余五个销售规模超过亿元以上的产品。

3

糖尿病龙头基本面对比分析

了解完两家公司的介绍之后,我们来解读一下它们过去五年以来的经营数据。

首先来看下华东医药和通化东宝的总营收及其增长情况对比: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公司体量上,华东医药的营收规模远远大于通化东宝,这主要是由于华东医药在中国远大集团的加持下,除了经营药品研发的业务以外,还有医药流通、国际医美等业务。而且,2014-2018年华东医药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1%,而通化东宝则达到13.17%,增速比较快。

从总营收的增速来看,2014-2017年通化东宝高于华东医药,这主要是源于公司的二代胰岛素产品销量增长非常快,但是从2017年开始,营收增速却急剧下滑,2018年同比增长只有5.8%,这是由于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为了减少渠道库存积压的风险,公司主动进行了去库存的策略调整,导致单季度营收下降18.72%,业绩同比下滑36.65%,从而影响了全年的业绩增长。而且,因为受到2018年渠道压货的影响,加上由于持续受到房地产和中药业务下滑的影响,导致2019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并不理想。

而华东医药之所以从2016年开始总营收增速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2017年11月浙江省“两票制”正式实施,致使公司商业分销中的调拨业务第四季度损失10亿元以上,同时,由于华东医药的医药流通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最大,所以才会导致公司的业绩增长放缓,从两位数跌到了个位数。2017年财报公布之后,由于业绩不达市场预期,股价出现连续下跌。

为了应对“两票制”的影响,华东医药调整了营销策略,从2018年开始重点开展纯销业务,直接将药品销售给亿元及总代理总经销业务,以此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以从2018年开始增速有所改善。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6-2018年华东医药阿卡波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亿元,20亿元和25亿元,平均保持30%左右的同比增长率,毛利率也保持在80%左右。未来,在国产替代进口药物的背景下,华东医药有希望会占领拜耳的市场份额。同时,华东医药的另一款“重磅炸弹”百令胶囊也是一款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产品。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占比最大的还是医药商业板块。截止2019年上半年,医药商业的营业收入为122.8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7.33%(低于2018年72.89%的营收占比),其次为医药制造业务,在多款拳头产品的销量推动下,营业收入达到57亿元,占比31.22%(高于2018年26.87%的营收占比)。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这几年进行了战略调整,在“两票制”政策的推动下,很多经营医药流通业务的公司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也使得华东医药2018年的毛利率下降到只有7.47%,所以公司在进行了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的调整之后,业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药品研发和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也高达86.94%。同时,公司在2018年8月底公告了以15亿元收购英国一家亏损企业来发展医美业务。今年上半年业绩也获得平稳增长,国际医美业务营业收入达到2.6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45%,毛利率也高达72.25%,而且医美业务不受带量采购的影响,未来有望给公司贡献利润。

接下来,我们看下净利润及其增速情况对比:

从上面两图可以看到,过去五年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都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由于“两票制”的影响,华东医药2016-2018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由于糖尿病业务的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仍然保持在23%以上。而通化东宝从2015年开始增速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态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库存的压力,同时,也是由于没有新产品的替代,单靠二代胰岛素的“老产品”很难使得业绩在短期内放量。

但好在过去五年以来,华东医药和通化东宝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4.53%和24.54%,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都高于总营收增速,这主要是由于从2014年以来两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都保持在稳健水平,而一直专注糖尿病主业的通化东宝自然销售毛利率更高,多年保持在74%左右,可见二代胰岛素是个不错的“印钞机”。

而且,从通化东宝未来的产品展望来看,研管线最快的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预计在2020年获批上市;门冬30和50预计在2020年申报生产,2021年陆续上市,其余产品也在逐步步入收获期。所以这两年公司一直在控制发货节奏,消化渠道库存的压力,从而为后续二代胰岛素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管理层的格局和远见。

反观华东医药,库存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张,相应的增加了备料备货,同时,结合从公司的负债率来看,华东医药的负债率多年保持在46%的水平居高不下,加上负债没有减少,库存积压又超过正常值,说明公司的资金流动性是比较差的,同时管理层的运营能力也是相对较差,这样就会使得公司的经营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反过来看一下通化东宝,由于实施了去库存的策略,再加上公司很少去做外延式扩张的战略,因此没有因为过多并购而导致商誉增加的情况,所以就使得公司的负债率非常低。

通化东宝更多的是走内生性增长的策略。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高达9.47亿元,同比增长32.48%,按照公司公告称,“主要系吉林银行通化分行期限为343天的其他结构性存款1.00亿元到期收回及购买商品支付款项较上期减少所致。”同时,公司的营运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净营业周期为430.06天,同比下降52.88天,其中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同比下降29.69天和0.66 天,应付款周转天数同比提高22.53天,存货周转水平的提升对整体营运水平的提高贡献明显。从这些运营能力的靓丽指标就能够看出,通化东宝管理层实施的销售模式调整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最后,我们来看下两家公司的研发费用。2018年华东医药也投入了7.06亿元的研发费用,2019年前三季度也投入了7.12亿元,这两次的金额虽然都排在了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前列,但是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仅有2%-3%左右,不是很高。

而通化东宝在2017年、2018年分别投入了9678万元和9765万元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占比分别为3.8%、3.6%,相对国内其他制药巨头来说,研发投入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公司更多的是把钱花在建设产业园,扩大规模生产的项目上,这跟糖尿病用药的“成瘾性”有关,患者一旦得病,就要终生用药,二代胰岛素也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因此,如果对比国外的制药巨头所投放的动辄占比百分之二三十的研发实力,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还有待提高。

4

风险分析

华东医药的风险点:目前资本市场对于华东医药最担忧的风险点就在于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虽然目前从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华东医药的业绩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会受到带量采购和限制辅助用药的政策影响还是非常担心的。

特别是公司主打产品阿卡波糖的集采,市场预期会在2020年的第二、三季度被纳入,加上目前华东医药的产品研发还是以仿制药为主,在创新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未来公司的增长压力非常大。这些因素都导致2019年以来公司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

但是如果从目前阿卡波糖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华东医药还是具有相对大的优势。2018年,中美华东已经提前跟丽珠集团签订了长期原材料采购的合作,而其他竞争对手尽管有研发同类型的产品,但是对于成本的把控,目前暂时不具备原料制剂的经营模式。因此,在供应链的管理上,华东医药有一定的定价权。而且对于带量采购政策,我一向把它当做是利好大于利空,因为从短期看,公司产品被纳入,产品会降价,但是“以价换量”,后续公司能以此扩大市场份额,这对业绩的利空影响其实是有限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制药公司争破头的去进行一致性评价。这其实是国内医药行业未来的趋势,不可逆。

通化东宝的风险点:目前来看,通化东宝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新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比较慢,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审批上市的进度低于预期,而且胰岛素的招标降价,这不利于公司提升盈利空间。公司未来应该着重于三代胰岛素的研发和销售,才能使业绩放量,从而做大做强企业的营收规模。

总体来看,两家公司都存在各自的“闪光点”和“风险点”。从股价的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两家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这无疑会给管理层增加很多压力,这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投资者不能乐观看好公司的潜在的“雷”。关键就在于未来管理层能否找到更好的突破口,来应对带量采购和市场对仿制药企业的看空情绪。

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银发市场”对于糖尿病用药的需求不会减少,作为该领域的两大龙头,通化东宝和华东医药,都曾经是A股市场赫赫有名的“大牛股”,至于未来是否能够延续优秀公司的基因,就静待后续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