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爪子嘛(糖尿病病人的脚会有什么症状)
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向猫主人介绍猫爪部疾病
猫咪的爪子(claws)是一个神奇的解剖结构,有许多重要的功能。爪位于每根脚趾的末端,能够帮助猫咪攀爬、保持平衡、抓取猎物、抵挡其他动物的袭击以及保护脚趾。
猫爪会持续生长,最外层的结构每过几周就会脱落,长出更锐利的新爪。猫的每条前肢有五个足趾,每条后肢有四个足趾。前肢的爪是可回缩的。有些猫会多处一个足趾,通常是在前肢(多趾畸形)。
猫 爪 结 构 可 分 为
表皮(冠状角、甲盖或甲壳)——爪部的坚硬外层结构,由角蛋白这种保护性蛋白质组成;
真皮(嫩肉)——这一柔软的内层结构中有毛细血管、腺体和神经。我们有时能够透过表皮看见粉色的真皮层;
爪状褶皱——环绕在爪子上部的角质化皮肤;
指甲在希腊语中是“onyx”,所以在许多爪部疾病的英文名称都是以onych为前缀。幸运的是猫爪部疾病比较少见。
1
爪部疾病
创 伤
这是最常见的爪部问题,发生的方式有很多。剪指甲、意外、车祸以及逃离捕食者的时候都可能发生。
症状——受伤表现可能包括爪子变短或者参差不齐、出血、肿胀、疼痛、腿部不愿意负重。
治疗——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但是可能会包括清创、包扎以及有条件的话,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细 菌 感 染
细菌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去爪术的并发症以及创伤导致下层组织暴露于细菌。
症状——指甲的基质发炎(甲床炎)、疼痛、肿胀和有分泌物。
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
甲 内 生
这是指甲向内生长的医学名词,老年猫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室内生活的猫。随着年龄渐长,猫会变得不那么活跃,爪子的正常磨损也变少。老年猫还会出现关节炎,有时候关节疼痛会导致猫咪很难自己梳毛或磨掉爪子外层。
症状——爪子变厚变蜷曲。
治疗——经常修剪,使爪子保持在合理长度。如果宠物主人无法给猫咪剪指甲,应前往动物医院,只需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脆 甲
老年猫的指(趾)甲通常很容易碎裂,还伴随生长过度的问题。随着猫咪变老,循环也不像从前那样好,到达爪部的营养也变少了。易碎裂且过度生长的爪部最终会长进肉垫里,引起疼痛和感染。
症状——剪指甲时易碎裂的指甲会劈裂。这种情况下尤其要保证使用锋利的指甲剪。
治疗——Ω-3脂肪酸可能有用。
甲 癣(真 菌 感 染)
皮肤癣菌病或“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爪子。任何一只猫都可能得皮肤癣菌病,但是幼猫、老年猫和免疫功能不良猫发病率较高。
症状——多个部位出现圆环状脱毛,并且该部位的皮肤稍微发红。爪子可能会变得脆弱、畸形(甲营养不良)或变软(甲软化)。
治疗——有很多治疗药物,包括伊曲康唑、灰黄霉素和特比萘芬,这些药都是片剂。兽医也可以推荐石硫合剂浸泡疗法。
马 拉 色 菌 病
另一种生活在猫皮肤的真菌,一般不会导致问题。
症状——免疫功能不良的猫可能无法控制真菌菌群,导致全身性感染,可能会出现多个部位掉毛、爪部油腻还有甲沟炎。
治疗——每周麻辣洗药浴,或者更顽固的病例可以局部使用或者口服酮康唑、伊曲康唑或氟康唑。寻找和治疗潜在病因也很重要。
蠕 形 螨 病
蠕形螨引起的皮肤病,狗更常见,但是猫也会发病,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
症状——单个或多个部位变秃、指(趾)头的皮肤色素沉着并且指甲变厚变弯曲(甲弯曲)。
治疗——蠕形螨病一般无需治疗可自愈,也可以石硫合剂浸泡疗法或者伊维菌素治疗。
天 疱 疮
自体免疫疾病,猫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表皮粘附分子导致其分离。该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可能影响到多个身体部位,包括爪子及周围组织。
症状——爪子周围有小红点和多部位脱毛,然后出现水泡,破裂后形成黄色的结痂糜烂病灶。
治疗——免疫抑制剂,例如可的松。如果症状无缓解,可能要加上其他药物。可以口服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猫体内形成了针对某些机体组织的抗体。通常抗体是针对细菌或病毒这些病原体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人们认为可能是基因、环境、药物或阳光照射所致。任何身体部分都可能受到影响,包括爪子和周围的组织。
症状——爪子褶皱中出现黄色分泌物、甲沟炎(爪子周围的软组织炎症)以及多区域脱毛。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病无法治愈。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疗法,例如皮质醇类药物。初始剂量会很高,一旦控制住病情后,剂量可逐渐下调。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炎症和疼痛。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感染。有可能还要限制动物接触日光。
肢 端 肥 大 症
肢端肥大症也称为“垂体性巨人症”,由垂体良性肿瘤引起,结果是产生过多的生长激素。中老年的猫的患病风险最高。
症状——肢端肥大症的表现有很多种,都与生长激素过量有关,这会导致身体末端变大,尤其是头部,还有器官变大、心衰、糖尿病以及爪子变厚变硬。
治疗——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疾病进程,方法包括放射疗法让肿瘤缩小、药物治疗降低生长激素水平、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以及治疗心衰。
甲 状 腺 机 能 亢 进
这种内分泌疾病通常是良性甲状腺肿瘤导致的,甲状腺会分泌可调节代谢的甲状腺素。甲状腺机能亢进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上的猫。
症状——食欲增强但体重下降、腹泻、呕吐、被毛质量低下、心率增加,有些猫爪子会变厚。
治疗——手术移除肿瘤、放射碘疗法杀死肿瘤细胞或药物控制病情。
利 什 曼 原 虫 病
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感染性疾病,会导致皮肤或内脏器官疾病。
症状——波及皮肤时,面部皮肤会出现结节,然后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四肢;爪子可能会生长过度,严重弯曲(甲弯曲)且脆弱。
治疗——手术切除结节或药物治疗,例如别嘌呤醇。
肿 瘤
有很多肿瘤都能影响到猫四肢和爪子,包括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腺癌、黑色素瘤以及血管肉瘤。
症状——爪子和指(趾)头肿胀、疼痛和颜色变浅、爪甲分离、脱落或劈裂以及甲沟炎。通常只有一个爪子受影响。
治疗——有些病例可以通过手术移除肿瘤,或截肢。术后可能需要放射治疗或者化学治疗。
其 他
其他导致爪部疾病的少见原因包括食物过敏、库欣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脉管炎(血管炎症)。猫爪部疾病的原因众多。如果仅仅只有爪部出现问题,一般是因为创伤或者肿瘤,后者更少见。
2
其他症状
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
甲沟炎即爪部周围组织的炎症;
爪部疼痛(onychalgia);
跛行;
舔爪子;
肿胀和/或发红;
分泌物;
爪子劈裂或受损;
出血;
爪子变厚;
一个或多个爪甲变形;
一个或多个爪甲脱落。
诊断需要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兽医需要仔细检查发病的爪子及其周围组织。受影响的爪子或四肢数量有助于兽医缩小病因的排查范围。如果只有一个爪子有问题那么有可能是外伤。多个爪子或四肢发病的话可能存在全身性疾病。
兽医可能需要诊断性检查来确定病因。这些检查包括:
刮皮;
皮肤活检;
细菌和/或真菌培养;
可能还需要更多检查来判断背后的病因,例如血液检查。
3
爪部的护理
每周一次的定期修剪能够预防爪部疾病,尤其是老年猫。检查爪子是否有破损和/或过度生长的迹象,必要时修剪。大多数猫只需要剪去1-2mm指甲就行。小心操作,不要割伤含有血管和神经的活肉。本文作者我一直用人指甲钳给猫剪指甲,看起来效果不错,当然也可以买猫专用的指甲钳。这些剪有一个圆圈,你可以把爪尖放进去,减少意外剪到活肉的概率。
在食物中添加Ω-3脂肪酸可能对猫有好处,有助于减轻炎症,对指甲和皮肤的护理都很有帮助。
给猫准备猫抓板,这样它能自己磨爪子,有助于磨掉爪子的外层结构。
来源:宠纳网
地址:https://www.chongna.cn/cat/disease/10736.html
“糖尿病人有四坎,熬过就长寿”:四坎是指哪四年?50岁后请重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尤其是50岁以后,身体素质逐渐走下坡路,糖尿病带来的“险坎”会一一显现。如果不重视,这些“坎”可能成为生命中的分水岭。但好消息是,只要熬过这几个关键节点,糖尿病人不仅能活得长,还能活得好。
这四个“坎”到底是哪几年?今天我们来详细聊聊。
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不像心梗、脑卒中那样来势汹汹,而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顶多控制饮食、吃点药就行。
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糖尿病最大的威胁不是血糖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
眼睛、心脏、肾脏、神经……糖尿病的“爪子”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50岁以后,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糖尿病带来的风险会更加突出。
熬过这些“坎”,不仅是对疾病的战胜,更是在为自己的寿命争取时间。
先说最关键的四个“坎”,分别是50岁、60岁、70岁和80岁。这些年份并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基于糖尿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和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
50岁:糖尿病并发症的初现期50岁是糖尿病人的第一个“坎”。
这个年龄段,很多人的血糖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但往往被忽视。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血糖偏高,或者因为视力模糊、手脚发麻等小毛病去医院才查出糖尿病。此时,即便血糖升高的时间不长,并发症可能已经悄然开始了。
常见问题:
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破坏眼睛中的微血管,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很多50岁上下的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但自己毫无察觉。
神经性病变:手脚发麻、刺痛、感觉迟钝,都是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表现。50岁以后,神经性病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脑梗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到四倍,50岁以后,这种风险开始加速累积。
应对方法:
定期筛查:从50岁开始,每年检查眼底、血脂、心电图,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严格控糖:50岁是控制血糖的黄金期,空腹血糖控制在6.1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7%以内。
改善生活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车。
饮食上减少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
一个5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在并发症的初期阶段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60岁:肾脏和心血管的高危期60岁是糖尿病的第二个“坎”,这一阶段,肾脏和心血管问题开始变得更加突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肾功能衰竭而走向生命终点。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这个年龄段显著增加。
常见问题:
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尿蛋白升高、水肿、高血压,严重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冠心病和中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进程比普通人快得多,60岁时,很多人的血管就已经像普通人70岁那样脆弱。
感染风险:60岁以后,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肺炎等问题。
应对方法:
保护肾脏: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减少肾脏负担。饮食上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关注心血管健康: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
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临床上,有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忽视血糖管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晚期,最终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但也有患者,通过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在60岁时身体状况保持得很好,甚至还能参加社区的健步走比赛。
关键就在于是否重视。
70岁:多系统功能衰退期70岁是糖尿病的第三个“坎”。这一阶段,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糖尿病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活动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跌倒、骨折等问题,而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常见问题:
低血糖风险:老年人的胰岛功能进一步减弱,使用降糖药物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严重低血糖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和骨折: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较低,70岁以后,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
认知功能下降: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
应对方法:
防止低血糖: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避免过度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可以放宽到7-8之间。
预防骨质疏松: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量进行力量训练,防止跌倒。
保护大脑:坚持用脑,比如阅读、写字、下棋,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70岁是一个分水岭,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这个阶段因为低血糖或骨折住院,导致身体机能迅速下降。保持平衡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晚年生活更加平稳。
80岁:生命质量的守护期80岁是糖尿病的第四个“坎”。这个年龄段,糖尿病的管理目标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提高生命质量。
很多患者此时已经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非常脆弱,过度治疗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常见问题:
多重用药问题:8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
营养不良:老年人食欲下降,再加上糖尿病饮食的限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
心理健康问题:高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应对方法:
简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过度治疗。
改善营养状况: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比如牛奶、鸡蛋,不必过于限制饮食。
关注心理健康:多与家人沟通,参加社区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
80岁以后,糖尿病的管理更多是“顺势而为”,通过合理的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帮助患者尽量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熬过糖尿病的四个“坎”,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的管理,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50岁以后,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麻烦。
饮食均衡: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
坚持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太极拳,每天活动30分钟以上。
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只要科学管理,积极应对,糖尿病人不仅能熬过这些“坎”,还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管理》,王建华主编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华医学杂志
双脚透露健康大问题
有人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其实足更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我们的脚共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100多条肌腱肌肉,以及很多联系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和血管。双脚出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身体敲响的警钟,以下十种典型的脚部症状,可能提示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
抽筋脱水
脚部皮肤干燥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脚癣或过敏,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使脚部无法接受足够的供血。脱水通常会导致肌肉痉挛,缺乏钾、镁和钙元素等营养元素也会导致痉挛。为了缓解抽筋,可把双脚泡在温水里做足浴,并拉伸脚趾。如果抽筋还未能得到缓解,就需要找医生做检测,以排除血液循环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
脚伤难愈
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其关键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足部神经受损,削弱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导致糖尿病足。
感觉冰凉
手脚冰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40岁以上的人要格外当心这种疾病。该病还可能造成脱发、疲劳、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和抑郁等,通过一个血液测试就能轻松确诊。
出现黑痣
对长在脚底易受摩擦或损伤的痣要格外重视。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趾,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则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如痣体迅速生长变大、颜色变淡或加深发亮,痣上的短毛脱落、痣周围发红,隐约可见血丝,或者在大痣的周围出现一些卫星样小痣等,都表示痣有恶变的倾向,应去请皮肤科和外科医生诊断。
无毛
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所致。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麻木
脚部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是化疗副作用。如果长了神经瘤,或只有一只脚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所引起的。
脚趾扁圆
小心肺癌或心脏病。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引起组织膨胀,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而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如痛风、关节炎、感染或外伤等。
指甲发黄有红线
经常使用指甲油会造成脚指甲发黄,但如果伴随着脚趾甲发脆或剥落,则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此外,患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当脚指甲下出现红线时需谨防心内膜炎。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需及时诊治。
大脚趾疼
大脚趾关节痛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痛风,同时还会伴随着红肿。骨关节炎也是导致疼痛和肿胀的一个罪魁祸首。如果关节不能弯曲,这可能是拇僵症,即骨质增生关节炎的一种并发症。大脚趾疼也可能是人工草地趾,这是一种运动员病,尤其是硬地项目的运动员,由于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所致。
爪状趾
这种足部畸形可能是因为鞋子太紧挤压脚趾或是因为诸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和其他神经紊乱疾病对神经的伤害造成的。脚趾从跖球(脚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伸出部分向上拱起,并且在脚趾中间部位开始向下收起,如同爪子。应对的方法包括伸直和锻炼脚趾,或者特制的鞋子,乃至外科手术。
文/浙江省杭州市健康管理中心 江珂锓
整理/朱逸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