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肚子烧(糖尿病人肚子烧怎么回事)

中医内科李主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就是烈火烧虚了脾肾,一个千年古方,补脾胃血糖降到6以下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李清波主任。

在门诊这几十年,我发现来看糖尿病的朋友,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能治好吗、多长时间能好?为啥我明明很注意了,但是血糖却老是反复升高?

80%的人都疑惑自己平时的饮食和周围人看起来都差不多,为啥自己会得糖尿病?其实大部分得糖尿病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脾肾虚弱,脾气衰弱、运化功能失常。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就是一些患者的生活习惯了,例如:

爱吃米饭面条和肉类容易生内热。吃完能坐着就不站导致代谢不佳积攒到脾肾,负担加重。熬夜或者睡觉时间不足让脾肾又累又得不到休息。出现问题就吃西药这样伤脾胃又累又受伤,脾肾过度使用就容易虚脱,血糖就会反复蹦跶,时间长了能不得糖尿病么?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调理糖尿病,必须脾肾同调。

就像前几个月来就诊的这个朋友,今年60多岁,过去一直都是吃的西药控制,但效果一直一般,直到最近视力变差,出现了并发症才开始害怕,就想来找中医寻求从根本上调理的方法。

换着说自己最近总腹泻,口干舌燥,没怎么喝水但是老是想尿,之前天天回家爬6楼不在话下,现在上到一半腿就酸了,晚上睡觉能听到明显的蝉鸣,我见换着穿着比别人厚,一问,果然怕冷,晚上总出虚汗。舌头是淡红色,舌苔薄白。

诊断为脾肾阳虚,结合她的情况,给开了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茯苓、炒白术、陈皮、生白芍、炙甘草、当归、炒谷芽、竹茹、麦冬、山茱萸等(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适性,故不放剂量)

调理的同时也嘱咐她要重视日常的饮食控制,多运动,按时服药。

半个月后,血糖就已经平稳,测空腹血糖降至6.2腹泻耳鸣出虚汗等症状逐渐缓解。坚持巩固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后期又加减了两味药,近期回访时,家属说患者最近血糖平稳,人也很精神

我的调理思路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个器官共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

患者一开始对于血糖升高很不在乎,脾肾负担过重代谢不佳,白日畏寒夜间虚汗,再加上长期吃西药治标不治本(脾肾),脾肾气虚,所以调理上以脾肾为中心。

故以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剂,加陈皮、炒谷芽解决因脾虚导致的腹泻、体虚、畏寒、舌苔发白等症。

茯苓、山茱萸:温补肾阳、缓解肾虚带来的腰膝酸软、耳鸣。

麦冬、竹茹:清热祛、生津止渴,缓解患者口干舌燥。

当归:益气和中补气血。

诸药合用,脾肾同补,正气足,血糖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适性,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抓药。

糖尿病,就是一团“虚火”烧出来的!滋阴清虚火,逆转并非难事!

对于那些血糖偏高的朋友,他们不仅要控制饮食,血糖还常常不稳定,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适,如频繁饥饿、大量饮水、频繁排尿、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这些症状反映了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理状态,即肝肾阴虚,体内存在虚火。治疗时应当以滋阴清热为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个源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方剂——玉泉散,它也被制成中成药玉泉丸,用于治疗气阴不足型的糖尿病,具有养阴生津、益气活血的作用。

曾经有位患者来就诊,他告诉我,尽管一直在服用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片,降糖效果还可以,但近期出现了口干、口渴,即使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还伴有眩晕、烦躁、失眠和疲劳等症状。

诊断结果显示,他的舌质干红,舌苔净,面颊有红色。

我为他调整了玉泉散的方剂:葛根、天花粉、麦冬、地黄、五味子、甘草。

经过15天的治疗,他的多饮、多尿等症状有所改善。继续按照原方调理一个疗程后,患者的尿糖转阴,血糖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异常。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肝肾阴虚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共同的问题。

患者舌干红、少苔,表明阴虚有热;眩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则是肝阴不足的表现。

肝阴不足导致肝风内动,肝不藏魂,进而引起迷糊、睡眠不佳。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阴不足时间久了,会损伤肾阴。肾功能受损,导致多尿。

肾主水,肾阴亏虚,水液代谢能力下降,津液大量损耗,导致口渴喜饮。

肾阴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盛,导致血糖和尿糖升高。

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滋阴清热。

方中的地黄和麦冬分别擅长补肾阴和补肺胃阴。五味子益气生津,同时具有收敛作用,帮助锁住补充的津液。

葛根具有鼓舞气血津液上升的作用,有利于津液的输布。

天花粉能生津、清虚热。

甘草则能补脾胃,调和诸药。

由此可见,肝肾阴虚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只要准确找到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保持规律的作息,配合合理的饮食,糖尿病的困扰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朔州市人民医院MDT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例糖尿病并发腹部软组织严重感染产妇

近日,已经康复出院的剖腹产严重软组织感染患者小林,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朔州市人民医院,感谢医院多科协作的成功救治,几次向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表达了感谢。

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产妇小林既往有2型糖尿病,孕足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转入朔州市人民医院,夜间急诊行剖宫产术,术后规范治疗,母婴安全顺利出院。出院10多天后发现自己腹部切口皮肤局部开始变黑坏死,周围红肿并伴有恶臭,范围逐渐扩大,精神欠佳,全身高热,病情危急,在家人陪伴下来到人民医院产科就诊,妇产科主任王月娥诊查后,考虑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切口感染,病情危重,随即上报医院产科安全办公室(挂靠医务科)并请示启动多学科MDT团队救治。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唐俊院长多次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医务科苏永生(医务科兼产科安全办公室)主任充分协调相关科室会诊,经过专家讨论,认为患者病情严重,持续腹腔及盆腔感染,可导致感染扩散,需切除子宫,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脓毒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疾病的发展,院领导决定由骨一科烧伤外科专业主任医师王小平主任协助产科救治。

王小平主任接诊后,根据伤口的情况,考虑小林所患的是坏死性筋膜炎、严重软组织感染,患者又是一位产褥期的妇女,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免疫力低下,如不及时扩创、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极有可能导致脓毒血症,出现不可逆转的风险。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完善术前准备,于入院第二天即为患者实施了切开引流、精细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手术。

烧伤外科主任医师王小平和骨科主任苗全顺、产科主任王月娥共同为患者手术

王小平主任依据既往经验,建议术后调整抗生素等临床抗感染用药,积极补充白蛋白、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经过医院骨科(烧伤专业组)和产科专家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伤口感染逐渐控制,子宫肌层及腹直肌上肉芽组织新鲜,伤口完全愈合,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最终成功挽回了患者的生命,并保住了子宫,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朔州市人民医院创面修复技术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卧床病人的压疮、糖尿病足病人的保肢问题,也为术后病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降低了手术风险的发生,为老百姓切实地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使患者不出朔州就能享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实现了专业互补,协同发展。

此病例是产科术后感染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情复杂且危重,属于高危重症,我市首例,致死率极高,易累及深筋膜、腹腔,进而导致子宫切除。该产妇抢救治疗及时,综合治疗时做到标本兼顾,治疗用药安全精准,在各相关科室的高效协作下,病情转危为安,治疗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朔州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专业主任医师王小平率先在省内开展慢性难愈性创面诊治,运用先进的创面治疗技术和理论,专业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慢性难愈性创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上千例不同类型成功临床案例的总结,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创面的治疗更加专业化,解决了该类患者求医难问题。

王小平主任的创面修复技术在治疗烧烫伤、严重褥疮、糖尿病足、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各种慢性溃疡、痛风性溃疡、骨及钢板外露、静脉性溃疡、急慢性骨髓炎等各种难愈合创面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省内同行的认可,为朔州及周边地区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太原古交、大同、榆次、忻州、吕梁,以及内蒙、河北等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潜在威胁生命的进行性感染性疾病,可继发于任何皮肤损伤如术后感染、皮肤挫裂伤、昆虫咬伤、皮肤脓肿、静脉溃疡等,多发生于患有糖尿病或外科术后、截瘫、长期卧床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表现为感染沿深浅筋膜播散,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组织坏死,不及时治疗易出现毒血症,迅速扩展至整个肢体,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破坏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

来源:朔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麻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