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5类(糖尿病5类药是哪几种)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患病率显著上升的糖尿病,这5类人是高发人群!如何治疗?

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其中2型糖尿病尤为显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5%,现在中国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哪些人患糖尿病几率更高?

1.久坐人群:现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60岁以上老人:2008、2013年的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20%以上。

3.超重肥胖人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 显示,全国 18 岁及以上的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据调查显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 kg/m2 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 kg/m2 ≤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 2型患病率为21.2%。

4.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的人群,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还有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

5.直系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病史,2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

出现这些症状提示糖尿病可能找上你了,需及时就医:

三多一少是最典型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次还会出现视觉模糊、皮肤针刺感、触觉异样、脚踩棉花感。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尽早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和其它药物对比有什么优势?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朋友非常熟悉的一个降糖药,由于其有着良好的降糖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均建议,如果患者无禁忌症和不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和全程用药,并且应一直保持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方案中。

万全盐酸二甲双胍片可以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二甲双胍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生活饮食要注意:

最重要的1点是管住嘴,迈开腿!

1.管住嘴: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吃,关键是量的控制即均衡饮食、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饮食控制的目的在于给病人提供足够而且均衡的营养,维持其理想体重,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及避免或延缓合并症的发生。在饮食中可以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2.迈开腿:选择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骑行、游泳等,尽量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左右。

3.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戒烟。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蒸馏酒)。每周不超过2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国际公认的6条预防糖尿病措施,第5条得到权威认证,越早知道越好

只有找到糖尿病预防措施,才能积极控制或消除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权威科普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1·理想地控制高血糖

消除或减轻慢性高血糖毒性作用:可利用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6.0moL/L,餐后2h血糖8.0mol/L),这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

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中,不仅要良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血糖的明显波动,血糖的明显波动不仅有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

理想控制血压: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并加速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理想控制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有6大类一线降血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

后两种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药物。尤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到广泛重视,其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对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可提供相对更加有效的防治作用。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争取使血压控制在130/80mng左右,甚至更低,有蛋白尿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g以下。

3·纠正代谢紊乱:

糖尿病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胆固醇血症及HDL-胆固醇降低和氧化LDL及糖化LD水平增加等),会促进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高脂血症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5大类: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纤维酸衍生物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和饮食治疗,促进血脂控制正常。来自国外的多中心协作研究报告:H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

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HDL,明显降低冠心病和死亡的发生率,同时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渗出,延缓其进展,减小其视力的降低和丧失的危险。

4.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常因存在胰岛素抵抗及不适当的治疗而致高胰岛素血症,持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动脉壁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肝脏ⅥLDL产生,促进动脉壁脂质沉着,损害机体内源性纤溶系统如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促进血栓形成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还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及导致体重增加等。

上述作用均可加速糖尿病大小血管硬化的发生和进程。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避免高胰岛素血症,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5·.改善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功能亢进、红细胞黏附性增强及变形能力降低、凝血功能増强及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呈现高黏、高聚及高凝状态,促进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6.补充抗氧化剂:

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另一方面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减弱,致自由基在体内堆积,亦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可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B胡萝卜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以减轻体内增加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3c型糖尿病”迎突破性进展!英国研究发现,5类降糖药可有效降糖,PEI是关键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c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能和PEI有关!

3c型糖尿病

,也称胰腺外分泌糖尿病或胰腺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腺损伤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血色素沉着病和胰腺外科切除术。在西方人群中,3c型糖尿病占糖尿病5%–10%,成人发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

目前,

针对3c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和证据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

。由于证据缺乏,3c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与1型和2型糖尿病没有明显区别,目前的建议仅限于考虑早期启动胰岛素和避免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可能与胰腺炎有关)。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接受最佳的降糖治疗方案。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Rhian Hopkins等基于英国大规模的人群基础队列研究,

系统评估了口服降糖药物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2025年1月6日,研究成果以《口服降糖治疗继发胰腺疾病(3c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为题发表于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

5项核心发现

1.对于3c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若合并PEI,降糖效果可能会明显下降

2.总体上,5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均能有效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

1c水平,但对于合并PEI的患者,降糖效果明显下降

3.PEI是影响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的决定因素,非胰腺疾病类型;

4.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停药风险明显更高;

5.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CPRD)的7084名在糖尿病诊断前/后30天内确诊胰腺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3c型糖尿病,且开始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吡格列酮],但未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5917人未伴有PEI,1167人伴有PEI。对照组为经过匹配且没有胰腺疾病的97,227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了3c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12个月时HbA1c治疗反应、体重变化以及6个月的停药情况。

Part.0

口服降糖药疗效,PEI是决定因素

总体而言,12个月时,5类降糖药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糖效果和2型糖尿病总体相似。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无PEI

伴PEI

平均HbA1c降低了12.2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HbA1c降低幅度相似,差异为0.7 mmol/mol。

平均HbA1c降低了9.4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比,HbA1c降低幅度较小,差异为3.5 mmol/mol。

➤胰腺疾病类型: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胰腺疾病类型(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中基本一致,表明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胰腺疾病的类型。

➤药物类别:在评估的药物类别(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中,结果也显示出总体的一致性。其中,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对 PEI 患者的降糖效果减弱幅度最大 (相比T2D低4.2mmol/mol) ,尽管两种疗法仍然有效。可能是因为这两类药物影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在 3c 型糖尿病中可能比 T2D 更不利,特别是在胰腺损伤可能更严重的 PEI 患者中。总之,表明PEI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不同药物类别中均存在,提示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图1 主要研究结果

图2 5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疗效、停药风险、体重变化差异

Part.0

停药风险,伴PEI患者明显更高:

3c vs. T2D

无PEI

伴PEI

治疗中断的风险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似,比值比(OR)为1.08。

治疗中断的风险明显更高,OR为2.03。

Part.0

口服降糖药对体重的影响:

3c vs. T2D

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针对不同降糖药的亚组分析发现,在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大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下降差异为1.4 kg,95% CI 0.6–2.3);而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差异为1.1 kg,95% CI 0.7–1.5)。

综上所述,5类口服降糖药物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且在无PEI的患者中,其降低幅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然而,伴PEI的患者在HbA

1c

降低和治疗中断方面表现较差,提示PEI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药物类别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这项研究为3c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表明口服降糖药物可以作为该群体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了在治疗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时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Hopkins, R., Young, K. G., Thomas, N. J., Jones, A. G., Hattersley, A. T., Shields, B. M., Dennis, J. M., & McGovern, A. P. (2025).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oral anti-hyperglycaemic therapi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secondary to a pancreatic condition (type 3c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https://doi.org/10.1111/dom.1616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