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糖尿病透析(糖尿病透析遭罪吗?)
我公公有尿毒症,特别喜欢散步,把半月板磨坏了,要换膝关节了
我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有很多种病,有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甲减,而且前年还摔断过腿,去年才刚拆掉腿上的钢板。
今天他又要做手术了,这次是要更换膝关节的半月板。
其实这个问题,医生在十年前就建议他做手术了。
他膝关节磨损这么严重主要还是因为他太胖了,1米68的身高,有将近200斤的体重,两个膝盖每天都要支撑这么重的身体,确实压力太大了。
最关键的是他还特别喜欢散步,每天吃过晚饭就开始散步,一直要散步到晚上九点才回来,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是雷打不动的坚持去。
所以说过度的运动真的不好,对膝盖半月板的损伤特别严重。
今天下午四点左右他就进了手术室,原本说两个小时就能做完的手术,硬是拖到了晚上八点半才从手术室出来。
原本我们想把他的两边膝盖的半月板都换掉,但是医生说他年纪这么大,而且还有尿毒症,怕受不了,还是先做最痛的右边膝盖。
因为我公公昨天还做了血透,医生说要等血透满了24小时才能做,昨天我公公下午一点多才做完血透,所以手术就排到今天下午四点左右。
手术前一天晚上十二点开始到手术前都不能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了。
但是我公公还有高血压,每天还得按时吃降压药,不然血压得升高到两百多,所以医生说只能喝一小口水把降压药咽下去。
所以到他做手术前,他已经有两餐没有吃饭了,医生只能给他输营养液。
现在好不容易从手术室出来,医生说术后六小时也不能吃任何东西,不能喝水。
这下要等到凌晨两点多才能吃点东西。
我公公特别容易饿,下午就已经饿得很难受了,嘴巴也干的很难受了。
估计他现在饿得更厉害了。
今天晚上估计又是一个难熬的夜!#冬日生活打卡季#
好儿媳李凤珍精心照料患尿毒症的公公
今年35岁的昌图县亮中桥镇八棵树村村民李凤珍是一名充满爱心的义工,也是个能干、孝顺的好儿媳妇。
李凤珍过门就跟公婆一起生活,已经16年了,三代人生活在一起,非常和睦。婆媳之间互相关爱,几乎没红过脸,婆婆说:“我这儿媳妇有活抢着干,从来不攀老的,给老人花钱也很舍得,挑不出毛病来。”
李凤珍的公公多病,先是脑血栓、糖尿病,去年又得了尿毒症。老人的重病,给家里蒙上了一层愁云。为了安慰公公,李凤珍从来不提花钱的事,其实,公公除了吃药,每隔一天就要做一次透析,家离医院很远,每次都得打车往返,费用很高。一次4个多小时的透析,经常是李凤珍陪在身边。医生告诉李凤珍,透析对身体的损伤很大,需要精心护理,加强营养,病人情绪也不能有大的波动。李凤珍把医生的话记在心里,每天都想着做什么吃的给老人补充营养,怎么把饭菜做得更可口一些,让老人充分补充体力,没有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给公公治病,她可谓用心良苦。公公不用去做透析的日子,她都忙着干活赚钱、做家务、看孩子。婆婆心疼地说:“我儿媳妇既能干又懂事,什么事都想到前头,从来不计较钱财,接送照顾老公公,一点儿不抱怨,不用我们操心,有这样的好儿媳妇是我们的福气。”
李凤珍不但悉心照顾自家老人,对于村里的其他老人也关爱有加。她是村老年人协会的义工,村里只要有老人需要帮助她总是热心参与,哪家有老人生病需要去医院或者有什么急事,她都及时出车,不要车钱和油钱。协会开展活动,她还抽时间去做义工,为更多的人服务。
祝海青:用坚韧和爱心温暖家人
在定陶区孟海镇程庄村,有一位如暖阳般温暖人心的女子——祝海青。35岁的她,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爱心,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2010年夏,祝海青的婆婆在浙江宁海打工,上班路上出车祸重伤住院,一个月就花了2万多元,报销比例太低,只能转院回老家菏泽。
那时的她,还只是订婚未嫁的姑娘,但心中早已将未婚夫一家视为自己的亲人。在知道家庭经济困难、婆婆病情危重的时刻,祝海青没有退缩,2010年底如期嫁给了丈夫程鑫。婆婆车祸后留下了后遗症,一受刺激就会犯癫痫病。祝海青回忆说当时一个月就要犯一次病,一犯病就要住院,生活无法自理,最近两年才稍微好一点,靠打针吃药维持。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娶了海青。她不仅是我的妻子,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程鑫深情地说。
然而,噩运似乎并没有因此放过这个家庭。2020年,公公因糖尿病恶化转为尿毒症,住了三四次院,现在需要每周三次到市医院进行透析;2021年10月,奶奶又突发脑干出血,瘫痪在床。丈夫程鑫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为了偿还债务和维持家庭经济,不得不外出打工。祝海青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三位老人和三个孩子的重任,每天从早忙到晚,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30多岁的年纪,正是许多女性爱打扮、追求时尚的年纪,但祝海青却将自己一天到晚都拴在了这个家里。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用自己的坚韧和爱心,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祝海青的三个孩子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孝顺和懂事。他们深知母亲的辛苦,总是在课余时间主动帮助母亲照顾家里的老人。无论是给奶奶端饭、喂药,还是陪爷爷聊天解闷,孩子们都做得井井有条,让祝海青深感欣慰。
“孩子们真的特别懂事,他们心里清楚家里的状况,总是想方设法帮我一起照顾老人。”祝海青动情地说,“看着他们这么孝顺,又这么有责任感,我心里头就更铁了心,不管遇到啥难关,我都得咬牙挺过去,为了这个家,也为了孩子们将来能过得更好。”
“海青真是个难得的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她的孩子们也很孝顺,真是难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燕对祝海青赞不绝口,“平日里,我总爱过来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欣慰的是,现在她公公婆婆都已享受到了低保政策,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个个懂事,相信他们家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菏泽日报 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孙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