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苦豆子糖尿病(苦豆子降血糖吗)

麦吉医学科普 0
文章目录:

控制血糖水平,适合糖尿病患者的3种豆子推荐给大家

俗话说“宁可三天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豆子在食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豆浆、豆腐、腐乳等都类不开豆子,其实豆子还是糖尿病患者的超级食品,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具有很好保健和营养价值。

发表在 ResearchGate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含有扁豆的饮食中,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显着降低。食用煮熟的扁豆作为 LGI 或低血糖指数食物是那些不会对您的血糖水平产生太大影响的食物)早餐中的食物会导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降低和血糖控制得到改善。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豆类的好处以及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3种豆豆,仅供大家参考。

豆类的好处:

豆类是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的优质、实惠的来源。在膳食中添加豆类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并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碳水化合物

尽管豆类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它们的血糖生成指数 (GI) 量表较低,不会导致人的血糖水平显着升高。

豆类是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身体消化这种形式比其他碳水化合物更慢,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更长时间稳定。

根据加州大学的说法,1/2 杯以下豆类在烹制时含有 125卡路里、15 克 (g) 碳水化合物、7 克蛋白质和 0-3 克脂肪:

  • 芸豆
  • 黑豆
  • 海军豆
  • 白豆
  • 鹰嘴豆或鹰嘴豆
  • 利马豆
  • 斑豆

烤豆可能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罐装烤豆也可能含有大量添加糖,因此购买前请检查标签。

2019 年发布的最新ADA指南指出,“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卡路里百分比并不理想。” 相反,他们建议人们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饮食。人们可以与营养师或医疗保健提供者一起制定个人饮食计划。

纤维

包括豆类在内的高纤维食物可以减少高 GI 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这是因为纤维减缓了消化过程,这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更长时间稳定。

吃豆子将为人提供稳定的葡萄糖供应,而不是与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相关的突然能量激增。

纤维为心脏健康提供额外的好处。这美国心脏协会 (AHA)声明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和肥胖症的风险,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

蛋白质

豆类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极好来源。蛋白质对于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身体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以获取能量。然而,这比分解碳水化合物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而减慢消化过程。

高蛋白食物可以帮助人们长时间保持饱腹感,降低暴饮暴食和肥胖的风险。

根据 ADA,½ 杯豆类可以提供相当于 1 盎司肉的蛋白质,但不含饱和脂肪。它们提供了一种低热量、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在饮食中添加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

豆类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少或没有反式脂肪、盐和胆固醇。这就是豆类如此擅长降低人患病风险的原因之一。

豆类含有许多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

  • 叶酸

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3种扁豆和豆类:

1.鹰嘴豆

鹰嘴豆富含蛋白质和纤维,血糖指数非常低,为8,这基本上使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超级食物。它高纤维含量还可以调节您的血糖水平并使其处于控制之中。因为它含有高钾和低钠,可以控制血压并有助于红细胞的形成,因此对心脏也是很有好处的。

2.绿豆

任何血糖生成指数低于 50 的食物都被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有益,而绿豆的血糖生成指数为 38。绿豆富含抗氧化剂,非常适合对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事实上,2015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用绿豆壳制成的饼干也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因此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豆类

鹰嘴豆、芸豆和黑豆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有用,因为它们的 GI 都低于 40,因此这些食物不会剧烈地改变葡萄糖水平。鹰嘴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尤其富含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加入这些小扁豆和豆类,以控制血糖水平!

这种豆子是糖尿病克星,可惜吃的太少

你知道鹰嘴豆吗?

俗话说: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可是除了黄豆、黑豆以外,还有哪些豆类食物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呢?有糖友在之前的文章中看到,我国糖尿病食养指南推荐糖友吃鹰嘴豆;就来问我,鹰嘴豆是什么?糖尿病人该怎么吃效果好?确实有很多糖友不了解鹰嘴豆,吃的人就更少了。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世界第二豆

鹰嘴豆因为形状如鹰嘴,因此得名鹰嘴豆。虽然在内地不常见,但在我国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以及中东、欧美等世界多地都有食用鹰嘴豆的习惯。它在全球是仅次于大豆的食用豆类,因此又被称为“世界第二豆”。

营养价值高

1、蛋白含量高

鹰嘴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人体吸收利用率高。每100g鹰嘴豆含有约22g蛋白质,含量约是牛奶的7倍、鸡蛋的2倍。是不可多得的植物优质蛋白来源。

2、膳食纤维含量高

鹰嘴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g鹰嘴豆含有约11.6克,和燕麦、青稞差不多。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有助于增加饱腹感,还能改善血糖和血脂,缓解便秘、保护肠道。

3、好脂肪含量高

鹰嘴豆的脂肪中,75%是不饱和脂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脂肪”,亚油酸占了43%,功能类似于深海鱼油;对改善血脂、保护血管很有帮助。

适合糖友食用

鹰嘴豆每100克含有364千卡的热量;但是升糖指数仅有33,属于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和青稞差不多。升糖指数低的原因主要是含有的丰富膳食纤维和再加上其含有的抗性淀粉和直链淀粉,消化吸收慢,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

我国传统医学著作《本草拾遗》就记载过鹰嘴豆的药用价值:称其为胡豆子,味甘,无毒,主消渴;消渴就是指糖尿病。还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有“长寿豆”的美誉。

对糖尿病两大益处

1、改善血糖

首先鹰嘴豆自身升糖指数比较低,再加上其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食用后可以稳定餐后血糖。其次鹰嘴豆含有微量元素铬,铬能提高胰岛素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能改善血糖。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用鹰嘴豆替代面包,可平均降低餐后血糖约36%。

2、保护血管

鹰嘴豆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黄酮类物质,能改善血管炎症,预防动脉硬化和血管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预防和减缓糖尿病血管类并发症。

3种吃法适合糖友

1、蒸豆饭;用鹰嘴豆、黄豆、红小豆、青稞、燕麦等豆类和全谷食物蒸饭,制作低糖主食。为了能熟透,最好先用温水浸泡一两个小时。

2、煮五香豆;糖友可以自制水煮五香鹰嘴豆,作为加餐食用,一次不超过20个。稍微加点盐、花椒、大茴香等调味料,先用温水浸泡一两个个小时,再用小火慢煮1个小时。

3、榨豆浆;用鹰嘴豆、黄豆、黑豆等豆类一起榨豆浆。提醒一下,这些榨豆浆的豆子最好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用;榨完豆浆后的豆渣不扔掉,可以制作豆渣饼等其他低糖主食。如果能买到鹰嘴豆粉,也可以用来制作面条、大饼等面食。

提醒一下

鹰嘴豆对糖尿病人来讲是主食,最好是买生的自己在家加工,如果买加工好的、即食的鹰嘴豆,应该选择烹饪简单、添加剂少的,比如原味的、烤的蒸的煮的,不要买油炸的、咸味的;以免热量超标。说实话,鹰嘴豆好处很多但有一点不好,就是价格较高,我自己吃的也不多。有条件的糖友可以尝试一下。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