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痒(糖尿病下肢痒怎么办)
糖尿病来临 腿脚会出现3种异常
随着如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压力的增大,患上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较为典型的营养过剩疾病,该病虽然可以控制,但是大多数患者都需终身用药治疗。
糖尿病早期时,很多人都察觉不到,其实糖尿病在来临之前,就给身体发出多种信号了,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些信号症状;这些信号症状在腿脚等处表现较为明显。糖尿病者腿脚会有哪些异常症状呢?
1.腿脚冰冷
人体内的血液是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的,通过心脏的跳动,会使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组织跟器官,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不过若是患上该病,导致血糖过高,那么就会造成血液黏稠,影响血循环。
而腿脚又处于循环的最末端,当这些地方的血循环变慢时,就会导致腿脚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跟氧气,然后出现冰冷的症状。若是腿脚冰冷的症状频繁出现,那么就要重视起来了。
2.腿脚皮肤发干发痒
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血液过于黏稠,影响血液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中的毛细血管容易收缩,致使皮肤出现缺水、发干的症状。
当然除了发干症状外,患者还会有发痒症状。若是患者体内的血糖不降下来,这种症状就会持续很久。
3.腿脚浮肿
糖尿病者会因体内过高的血糖,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循环流动的速度变慢,影响废物跟垃圾的排出,然后导致废物跟垃圾在腿脚等处大量堆积,出现水肿的症状。
另外,因为腿脚处于肢体的最末端,所以这种症状也极为明显。
上述就是糖尿病者血糖过高时,腿脚可能会出现的三种异常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可方便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及时发现治疗。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健康饮食
大多数的糖尿病者都存在一定的饮食误区,总认为吃一些甜度不是很高的食品,就能够稳定好血糖。
其实生活中一些食物吃起来不是很甜,但是升糖的指数却非常高,如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
这些主食里面的淀粉量特别高,容易在体内转换成葡萄糖,升高体内的含糖量。因此,糖尿病者平时需健康饮食,减少主食的摄入,多吃些蔬菜。
2.多喝水多运动
多喝水可以稀释患者体内的血浓度,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帮助稳定血糖指数。
另外,若是在水中放入一些能稳定血糖的花草茶,如甘草、苦丁、枇杷叶等,也是能很好地促进新陈代谢,稳定血糖的。
而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毒素跟垃圾的排出,然后缓解糖尿病症状。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糖尿病早期并不是不痛不痒的,患上该病的人腿脚会有浮肿、皮肤发痒发干、冰凉等异常症状。
发现这些异常症状时,患者需及时进行降糖治疗。治疗后,患者也需健康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同时,做好日常病情监测,每天多次测量血糖的水平。 (医说健康)
来源: 东南早报
老人多年来下肢瘙痒,原是糖尿病足作怪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朱慧兰
八旬老人双下肢瘙痒,以为是蚊虫叮咬,其实身患糖尿病而不自知。确诊后依然不重视治疗,结果患上严重并发症导致双足肿胀无法行走。经过医生的药物治疗,老人终于能够正常走路。
82岁的汪爹爹来自湖北黄石,十多年来备受双下肢瘙痒的折磨。然而长期在地里耕种,一直以为瘙痒是蚊虫叮咬所致,于是长期涂抹花露水止痒,实在止不住就抓挠止痒。长此以往,汪爹爹的两条腿因抓挠破溃的伤口越来越多,腿上留下一个个肉芽组织。
三年前,汪爹爹确诊了2型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但汪爹爹平时注射胰岛素很不规律。而且,由于对糖尿病缺乏了解,也没有监测血糖,饮食不规律。最近一段时间,汪爹爹腿上抓挠过的伤口一直不能愈合,甚至发展到双足肿胀导致无法行走,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当地医院就诊。
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后,汪爹爹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下肢皮肤感染、双足麻木、肿胀等情况一直没有缓解,依然不能行走,于是转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经该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赵婷婷检查后诊断为高危糖尿病足。
赵婷婷告诉家属,汪爹爹虽然是三年前确诊糖尿病的,但他十多年来的瘙痒症状表明他的血糖其实早就已经升高了,可其一直没有注意,哪怕在确诊之后也没有重视,这才导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在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后,汪爹爹的脚终于消肿,伤口也愈合了,又能正常走路了。
赵婷婷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该病会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故患者的下肢感觉会发生改变,容易导致感觉迟钝或丧失,甚至可导致肢端远端动脉搏动大大减弱。此外,糖尿病足还会导致下肢缺血,组织柔韧性降低,进而可导致足部变得畸形,跖骨头会发生下陷,出现足内肌萎缩症,尤其是爪状趾畸形;同时跖趾关节会弯曲,形成弓形足或者槌状趾。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肢端皮肤变得干裂,会出现大量水疱和血疱,甚至会糜烂,并有发生溃疡、坏疽以及坏死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赵婷婷提醒,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戒烟限酒,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品或护肤品。对于干裂的皮肤,可以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溃疡、水疱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袜子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材质,避免穿有破洞或磨损的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赵婷婷强调,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但除了这些典型症状,糖尿病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手足麻木和刺痛、伤口愈合缓慢、餐前低血糖、尿路感染、疖肿、肺炎及真菌感染等反复感染,以及耳垢异常增多等现象。每个人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也至关重要。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半夜皮肤瘙痒难耐?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注意预防和治疗
现在正值盛夏时节,阴雨潮湿的天气比较多,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瘙痒难耐的情况。但这里编者要提醒大家,如果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最好及时去医院监测血糖!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患者都是以“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才去就诊的。但事实上,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曾有一项纳入2700例糖尿病患者和49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人群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皮肤瘙痒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11.3%和2.9%。因此,中老年人或是血糖容易高的患者不要轻易忽视皮肤瘙痒、干燥或者发炎的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改变皮肤的状况,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有相关研究表明,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比普通人体表更干燥。而研究显示,干燥皮肤中肥大细胞和组胺数量会增加,而组胺是产生皮肤瘙痒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中所含的脂质成分降低及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尤其是真菌的感染。
1.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呈游走性、阵发性,以夜间发作为重,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红斑、丘疹、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屑、血痂和皮肤肥厚皲裂等继发性损害。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发病时间、程度和部位均不相同,常由一处开始逐渐扩延,甚至可遍布全身,局部瘙痒常见于外阴和肛门部位,其次是腰背及下肢小腿。
2. 相关症状
糖尿病皮肤瘙痒常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可出现烦躁、焦虑、忧郁、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神经精神障碍。皮肤瘙痒导致搔抓,反复的搔抓会刺激皮肤增厚、湿疹化,严重时可导致皮肤感染,甚至淋巴管炎等。以上病症又可加重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1. 定期体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的话,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一些其他基础性疾病。
2. 加强皮肤的清洁及润肤护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如果出现瘙痒症状时,切忌搔抓,一旦抓起来很难控制,可以涂擦止痒药物,或用冷水湿敷。
3. 注意洗澡的频率和温度。洗澡频率要适度,秋、冬季可根据自身皮肤的干燥程度不同,一般一周1~3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40℃ 为好,不要用过热水烫洗;不要过度用毛巾搓洗皮肤;宜用中性或偏弱酸性沐浴液或浴皂,而且使用频率宜适当减少。洗完澡后注意用润肤霜。
4. 如果瘙痒严重的话,可外用冷却剂和局部麻醉药,包括薄荷脑、樟脑、石碳酸,这些物质可刺激神经末梢传递冷感掩盖痒感。另外,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混合物恩纳(EM-LA)也有抗瘙痒作用。
5.减少刺激。如内衣穿柔软纯棉衣物,避免化纤、皮毛衣物的刺激。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辛辣食物等。
6. 积极控制继发的皮肤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病毒感染时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或阿昔洛韦乳膏,必要时系统用药,如泛昔洛韦0.25g,3次/d,疗程共7d;真菌感染时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
7. 如果继发湿疹,出现了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等,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和瘙痒症状,同时加强皮肤保湿润肤护理。必要时及时请皮肤专科医生诊治,以及早控制,避免恶化。
8. 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