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里发慌(糖尿病人心里慌是个什么问题)
糖尿病人,出现心慌、冷汗时,要提防低血糖
华子在回答一位糖尿病人的咨询时,嘱咐他平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他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为什么还要提防低血糖?华子告诉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偶尔的高血糖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低血糖,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
华子有一位朋友,家里的叔叔就是因为低血糖造成了脑损伤,在ICU里住了两周,最终成为了“植物人”。
人体正常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健康人血糖低于2.8mmol/L,或是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是低血糖。人的大脑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当出现低血糖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死机”。
初期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随着程度加重,可能会出现躁狂、妄语、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脑功能障碍症状,之后会发生昏迷,如果6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大脑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水肿、坏死。
曾经在一个案件中,有个护士趁男友睡觉时,向其注射了胰岛素,最终导致了男友死亡,利用的就是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
1、空腹饮酒:酒精可以阻止人体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反应,空腹状态下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使人更容易醉酒。所以在喝酒前,要吃些主食“垫底”,不要空腹饮酒。
2、反应性低血糖:肥胖、糖尿病前期者,会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如果吃碳水类食物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在餐后2~3小时造成反应性低血糖。
3、肿瘤:在胰腺内发生肿瘤,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
4、糖尿病:糖尿病人需要使用降糖药物、饮食控制以及规律运动共同控制血糖,在用药过量、吃饭不及时或是运动过量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在发生低血糖时,初期表现为心慌、冷汗、手抖,此时要迅速补充含糖食物。糖尿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含糖饮料,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降糖药物中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时,会抑制多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吃普通的含糖食物不能解救。在发生低血糖后,需要直接补充葡萄糖才可以。
同时服用洛尔类药物的糖尿病人要注意,因为洛尔类药物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会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慌症状,从而没有低血糖的前驱症状,就有可能直接进入脑功能障碍、昏迷。
如果糖尿病人已经发生昏迷,则不建议强行喂食或是喂水,因为此时有可能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此时需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抢救。建议糖尿病人随身携带联系卡,写明所患疾病与联系人电话,在出现意外时便于施救。
总结一下,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的威胁。平时要对血糖进行监测,不要低于3.9mmol/L。如果出现了心慌、冷汗时,要提防出现低血糖。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要按时吃饭,不要过度运动。对用药有疑惑时,要向医生或是药师咨询,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有糖尿病的人,突然心慌又头晕,却不是低血糖,可能心脏出了问题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突然感觉心慌、头晕、手发抖、出冷汗时,第一反应大都是认为发生了低血糖,可张先生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立即测血糖却发现血糖并不低,甚至比平时还要高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评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高度警惕心绞痛的发生,提示可能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冠心病并发症。可能有人会说,只是心慌、头晕没有胸痛,怎么会有冠心病心绞痛呢?
心绞痛是冠心病发作时的一种表现,典型的心绞痛以胸痛、胸闷、头晕等表现,是心脏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引起短暂性心肌缺血的一种结果,但有些心绞痛却可以隐性发作,尤其在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如果发生了糖尿病神经病变,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就可能发生无痛性的心绞痛、隐性冠心病。
这种隐性冠心病常被忽视而不能及时发现,常在运动、劳累、饮酒、激动、饱餐、睡眠不足等情况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手抖、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危害性很大,在有糖尿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研究证实:冠心病病发生的原因及病理基础,与糖尿病导致组织器官损害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临床上将糖尿病与冠心病称为是一对等危症,也就是说有糖尿病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有糖尿病的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冠心病的发生很难避免:
存在脂代谢紊乱 主要表现为血脂异常,比如甘油三脂高于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高于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低于1.04mmol/L,使得脂肪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存在胰岛素抵抗 是指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获取血糖,致使心肌获取能量不足而受损,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而缺血缺氧。
伴有高血压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大多会伴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更大,给脂肪进入沉积提供了更多机会,血管病变的发生速度与程度都将大大加快、加重。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反映近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反映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其水平越高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越差,心肌细胞缺氧程度越重,而心肌细胞对缺氧极其敏感,表现为收缩功能下降、疼痛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糖尿病的人发生这些不适时,认为是低血糖发生而立即吃食物喝糖水,心慌、头晕等疾病确实得到了缓解而不进行进一步检查,要知道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间通常也就是几分钟,最长不会超过15分钟,极易被低血糖所掩盖。
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应当同时对血压、血脂等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突发心慌、头晕、气短、手抖、出冷汗时,不能仅以为是低血糖所致,一定要排查是否有心绞痛发生,以及时发现冠心病。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一位有糖尿病的人讲述:喝了一次酒,十几年对糖尿病的控制全白搭
糖尿病、心血管病人注意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是心衰,严重会致死!
47岁的老徐上班时总觉得胸闷、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吃不下饭、晚上喘得睡不着、坐着才能眯一会儿,本以为是感冒就没怎么在意。过了一段时间,病魔又来了……
这次老徐直接被送往医院进入ICU抢救,结果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等多脏器衰竭。
心衰爱缠这些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衰到底是怎么回事?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介绍:罹患心衰后,患者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死亡,约50%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①-②。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张健教授演讲
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肌病患者应当特别警惕心衰,因为这些疾病是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
约有1/3的人将心衰症状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③。
1/4的人在出现心衰症状至少一周后才去看医院或根本不去医院④。
发慌,浮肿,皮肤苍白,唇、指(趾)等呈青紫色,恶心呕吐,心率失常等。
如果你或身边人,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有这些症状,应当警惕心衰找上门。
目前导致我国心力衰竭发生的前五位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应高度警惕心衰的发生,如发现胸闷、喘气、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要预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它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诱发因素。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高危人群和患者还应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度锻炼,避免情绪激动。
心衰住院治疗:家庭积蓄“一朝回到解放前”调查显示,心衰是引发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且容易反复住院、住院时间长。很多患者因为心衰住院治疗,家庭积蓄“一朝回到解放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心衰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指出:在患者因心衰所产生的治疗费用中,心衰用药仅占总心衰治疗费用的8%,但诊疗费用占年人均总费用近一半⑤。如果患者能够进行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心衰疾病进展,从而减少住院治疗的几率,将会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心衰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 董吁钢教授演讲
老徐非常幸运,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之后医生建议他使用了一种创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心衰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这种药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20%⑥,心衰住院风险21%⑦,全因死亡风险16%⑧。
使用新药治疗一个月后,老徐平躺就能睡着,喘气、水肿、容易疲劳等症状也明显改善。
本文参考资料:
① Xu Y, et al. ExpTher Med. 2013 Dec;6(6):1437-1442.
②Zeng H, et al. Int J Cancer. 2015 Apr 15;136(8):1921-30.
③Remme WJ, et al. Public awareness of heart failure in Europe: first results from SHAP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5;26:2413-2421.
④Survey of 11,000 members of the public aged 50 years old in Europe, funded by Novartis. RTNS UK Limited, March 2014.
⑤Huang et al. J of Medical Economics20:5, 549-553, DOI:10.1080/13696998.2017.1297309
⑥Volpe M, et al. Clin Sci (Lond). 2016 Jan;130(2):57-77.
⑦McMurray J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Sep 11;371(11):993-1004.
⑧McMurray JJV et al. Angiotensin-Neprilysin Inhibition versus Enalapril in HeartFailure, N Engl J Me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