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预防糖尿病冲(预防糖尿病冲什么水喝)

时代报告网 0
文章目录:

药学科普:糖尿病患者输注葡萄糖注溶液,用胰岛素“兑冲”有讲究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时会用到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输液溶媒,为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太大,医生会选择加入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即平常所说的用胰岛素“兑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一、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注射液?

溶媒的遴选需考虑药品的稳定性、药品与溶媒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等影响因素,例如:

1.不同药物在不同的溶媒中溶解度和溶解后的稳定性可能有较大差别,而药物的稳定性以及降解产物可能对治疗过程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2.不同的溶媒PH值范围不同。PH值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度,PH值的变化可能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药物降解或者失效。

3.药物与溶媒存在配伍禁忌。

例如:奥沙利铂在生理盐水及碱性溶液中会部分转化为顺铂和左旋异构体,使药物活性降低,其与生理盐水存在配伍禁忌,只能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在2.5~4.0之间,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发生酸碱反应,导致pH值改变而析出沉淀,也只能选择葡萄糖作为溶媒。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溶解、稀释易发生脂质体聚集。

二、常见的只能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举例

三、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可能存在哪些影响因素?

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输液中以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的化学兑冲,而是利用胰岛素进入体内后的降糖作用,减少输注葡萄糖溶液对血糖产生的波动影响。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有:

1.胰岛素与药物的理化性质

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其pH 约为 5.3,进入人体后要解聚成单体才能发挥生理调节功能,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胰岛素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同样,某些药物因其本身的性质,也不能与胰岛素合用,比如在输注胺碘酮等药物时,说明书明确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输液瓶或输液器材质是否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

由于胰岛素溶入输液中后浓度很低,输液材质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会使实际进入人体的量会减少。研究表明,玻璃、PVC等输液材质会对胰岛素产生吸附作用,尤其是PVC材质。将胰岛素加入PVC袋中,3小时后胰岛素的浓度会下降至原药浓度的88%,48小时后进一步下降至65%。

四、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兑冲”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首选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糖尿病患者在必须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时,为防止患者血糖波动,需给予适当剂量胰岛素。

选择使用不含PVC材料的输液器,如PP或EVA的输液袋等。

可考虑静脉滴注含药葡萄糖溶液,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兑冲的方案。已经长期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胰岛素给药剂量,需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调节。

即使给予了胰岛素兑冲,也要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为 4~6:1,即4~6克葡萄糖用1单位普通胰岛素冲兑,具体兑冲比例视患者血糖水平不同和对胰岛素敏感性而定。

五、输注他糖溶液是否需要加入胰岛素?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临床使用其他糖溶液时,是否也需要加入胰岛素兑冲?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是5%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必要时需加入胰岛素兑冲。100ml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含葡萄糖5g与氯化钠0.9g。

木糖醇注射液

木糖醇注射液在体内的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因此不需要胰岛素兑冲。木糖醇注射液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营养供能替代葡萄糖,但木糖醇作为稀释溶媒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都未提及。

果糖注射液

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不依赖胰岛素介导进入细胞内代谢,输注果糖也不需要添加胰岛素。果糖注射液主要用于不适宜使用葡萄糖时需补充水分或能源的患者的补液治疗,不建议使用果糖作为注射剂的常规溶剂,且长期高果糖摄入能直接和间接引发胰岛素抵抗。

甘油果糖注射液

甘油果糖制剂是 10% 甘油、5% 果糖和 0.9% 氯化钠的混合液,甘油果糖在降颅内压的同时,对人体血糖几乎无影响,不需要添加胰岛素。对于血糖控制良好,不合并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正常使用甘油果糖的,但要避免长期大量输注。

蔗糖铁注射液

静脉注射给药后,蔗糖铁解离为铁和蔗糖,血液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75% 蔗糖会在24 h 内从尿液中排出,所以不会升高血糖,无需添加胰岛素。(信阳市中心医院 陈静 徐世杰)

避免感染性疾病影响血糖控制,秋冬季糖尿病患者可以接种这几种疫苗

【来源:劳动观察】

摘要: 糖尿病患者感染带状疱疹风险更高,专家提醒:50岁 人群在秋冬季要做好预防。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指出,老龄化加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长寿而不健康”“慢病 失能”已经成为多数中国老人的生存现状。糖尿病是患病率最高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之一,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常见感染性疾病在秋冬季是高发季节,中老年人要有预防意识。

中国1.4亿糖尿病患者

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表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2007年的9.4%到现在的11.7%,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目前患病人群达到1.4亿,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诱发微血管病变、降低免疫水平,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是常见的合并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主任医师范晨璐表示,其团队曾经先后以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非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过带状疱疹发病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总体人群的带状疱疹发病密度都是远高于普通人群的。年龄、慢性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在50岁以后,各慢性病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密度及发生风险大幅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也会增加。

抵抗力差、易感染

叠加并发症后血糖控制更难

“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基数大,老年患者多,共患的疾病也非常多,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有时也需要用一些免疫制剂。这些人群其实抵抗力很差,非常容易感染,尤其是到季节交换时期,病毒性感染等特别多。当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它是属于慢性肾脏病,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郭晓蕙主任指出。

“得了带状疱疹以后,由于疼痛,糖尿病患者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导致焦虑、抑郁,影响糖尿病日常管理。疼痛本身会让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升糖激素的分泌也增加了,用平常的药去控制血糖可能就控制不好了。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光顾着解决疼的问题,反而忽视了血糖控制。血糖一波动,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影响带状疱疹的治疗。此外,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如果带状疱疹的皮疹破溃以后,没有很好地处理,导致又受到细菌的感染,治疗起来更为复杂。带状疱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雪上加霜,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她表示。

医防融合推动关口前移

积极预防保障健康老龄

进入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之类的基础性疾病人群,需格外注意高发、易发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门诊部、疾病预防控制处主任王志忠表示,成人免疫接种门诊作为国家的免疫接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预防保健科共同为全年龄段的人群服务。中老年人群、慢病人群是疫苗需要覆盖的重点人群。

王志忠指出,中老年人可接种的疫苗有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被认为是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积极预防,但也需要科学的把握接种时机。比如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平稳期是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的。建议在接种疫苗前咨询专业医生,主动诉说个人健康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中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要关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例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需要注意接种禁忌证,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头图为“科学综合管理,守护糖尿病患者健康“媒体沟通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预防糖尿病前期 把握四大措施

【来源:大河健康报】

《 大河健康报 》( 2024年11月07日 第 A06 版)

□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养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发生和发展通常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的过渡。

糖尿病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口渴多饮、食欲增加、频繁排尿和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身体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导致代谢紊乱,以及血糖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和肾脏滤出葡萄糖增多所致。

糖尿病前期虽然症状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展为糖尿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糖尿病前期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预防糖尿病前期的关键措施:

均衡膳食 确保日常饮食的多样性与均衡性,增加蔬菜、全谷物及富含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消耗量。过量摄入糖分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规律运动 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热量,维持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损害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与功能,是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定期监测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通过早期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可以延缓糖尿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的管理,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控制 进一步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饱腹。

运动疗法 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消耗。根据个人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计划,并长期坚持。

控制体重 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即使减轻5%~10%的体重,也可以带来明显的好处。

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水平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评估患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