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对鼻血(糖尿病对鼻血有影响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动不动就流鼻血 这是怎么了?

最近几周反反复复流鼻血,这到底是得了啥怪病?别紧张,鼻出血的高发期到了,有的医院耳鼻喉科一天就接诊30多位患者。虽说流鼻血很常见,但当“哗哗”的鼻血涌出时也难免让人心生紧张,再加上不当处置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医生就来教大家根据鼻出血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置。

鼻子有两处

出血高发区

最近鼻出血很常见,外伤、睡觉、吃饭、洗漱时都可能发生,单双侧均可发生。轻度的患者只出现血丝、几滴血,重则出现失血性休克。这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临床疾病,遇到后先不要慌,根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做相应处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出血位置。出血高发区域有两个地方:最常见是易出血区,也称利特尔区,位置在鼻中隔前下,血管很集中,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与反复抠揉鼻部、外伤、饮食等因素相关。其次是后鼻孔鼻-鼻咽静脉丛,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因素而出现血管硬化,小血管扩张。

老人和孩子

鼻出血的原因并不同

引发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

局部病因 鼻部疾病,鼻部、颅部外伤以及鼻部医源性损伤。

鼻部常见疾病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经常会出现反复抠揉鼻腔,造成鼻部前端易出血区的黏膜溃疡。因鼻炎的迁延不愈而致使此区域溃疡黏膜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是当前很多鼻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

另外鼻中隔偏曲也是常见解剖因素,患者鼻中隔黏膜会比较薄,且更易出现黏膜干燥、溃疡。还有诸如鼻、鼻咽部肿瘤,如鼻腔血管瘤、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恶性肿瘤等,都有鼻出血的症状发生。

这里特别回应一下很多家长的关注——今年儿童鼻出血原因。现阶段儿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高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抠揉鼻腔、擤鼻涕、鼻腔冲洗等刺激性动作;近期气温上升非常快,加之疫情原因患儿居家,导致很多患儿出现大量摄入零食、甜食、冷食,这些均是高热量食物,过量卡路里会导致“上火”;今年现阶段华北地区相对干燥,更易引发鼻腔干燥、鼻痒。

全身病因首先是高血压,中老年人常见病因,导致小血管硬化,甚至出现脑血管疾病。其次是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血液病因,往往表现为鼻出血、口腔出血、口腔溃疡等。

乱塞鼻孔不可取

止血要捏对地方

在出现鼻出血时不能慌乱,要消除紧张,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禁止随意吞咽凝血块,禁止乱填塞。可先酌情做一些止血处理,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做到自行止血的。

自行止血的正确做法因多出现于易出血区,压迫双侧鼻翼至鼻中隔前下方出血点,5至10分钟,观察是否出血停止。同时,冰敷前额、后颈,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家中有收缩血管的滴鼻药物,可适量使用,可以收缩血管,也可减少出血量。

如果反复出现出血症状或者出血量比较大,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病史或营养不良患者。

专科医生的治疗方式 反复出血,在前鼻孔可见明确的小血管断端,可尝试物理烧灼或者化学烧灼如50%硝酸银、三氯醋酸。

相对剧烈的出血,简单止血无效时,前鼻孔出血可选择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出血,选择后鼻孔填塞。当不能确定出血点时,则可先行鼻腔填塞,2至3天后尝试鼻内镜下找寻出血点,并进行精准止血治疗。上述方式还不能止血的严重出血,则需要定位血管,进行血管结扎、血管栓塞。文/谭新华(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多知道点

预防流鼻血 其实很简单

春夏季节应对鼻出血,只需要简单的做以下几点。

1.积极控制鼻炎等鼻部疾病,杜绝抠揉鼻腔等不当动作。

2.保持鼻腔湿润,如鼻用生理性海水、香油等。

3.饮食控制,减少摄入高热量、刺激性食物,如甜、辣、油炸等食物,避免“上火”。

4.对出血区,可以用一些利于修复黏膜的药物。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4个症状,当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者的4~10倍,因脑血管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死因的10%,死于糖尿病的患者中有25%患有脑血管病,其中大部分为脑梗死。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紊乱,定期复查,建议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应想到脑血管疾病的可能。

1.突然发生眩晕

发病前数小时至1个月内突然发生眩晕。发生在清晨起床、疲劳、洗澡或转头回顾时。

1~2天内反复5次以上,伴头重和手足麻木等症状时表明病情更危险。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伴有抽搐发作的头痛、昏迷、嗜睡、发热、颈部有抵抗、偏头痛且同侧颈动脉变硬和压痛。

3.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步态突然变坏,伴有肢体麻木、单肢或单侧身无力。

4.哈欠不断

发病前5~8天出现哈欠连天,或大量出鼻血,80%有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干预。

作者:方玉

动不动就流鼻血 这是怎么了

最近几周反反复复流鼻血,这到底是得了啥怪病?别紧张,鼻出血的高发期到了,有的医院耳鼻喉科一天就接诊30多位患者。虽说流鼻血很常见,但当“哗哗”的鼻血涌出时也难免让人心生紧张,再加上不当处置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医生就来教大家根据鼻出血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置。

鼻子有两处

出血高发区

最近鼻出血很常见,外伤、睡觉、吃饭、洗漱时都可能发生,单双侧均可发生。轻度的患者只出现血丝、几滴血,重则出现失血性休克。这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临床疾病,遇到后先不要慌,根据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做相应处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出血位置。出血高发区域有两个地方:最常见是易出血区,也称利特尔区,位置在鼻中隔前下,血管很集中,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与反复抠揉鼻部、外伤、饮食等因素相关。其次是后鼻孔鼻-鼻咽静脉丛,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因素而出现血管硬化,小血管扩张。

老人和孩子

鼻出血的原因并不同

引发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

局部病因 鼻部疾病,鼻部、颅部外伤以及鼻部医源性损伤。

鼻部常见疾病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经常会出现反复抠揉鼻腔,造成鼻部前端易出血区的黏膜溃疡。因鼻炎的迁延不愈而致使此区域溃疡黏膜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是当前很多鼻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

另外鼻中隔偏曲也是常见解剖因素,患者鼻中隔黏膜会比较薄,且更易出现黏膜干燥、溃疡。还有诸如鼻、鼻咽部肿瘤,如鼻腔血管瘤、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恶性肿瘤等,都有鼻出血的症状发生。

这里特别回应一下很多家长的关注——今年儿童鼻出血原因。现阶段儿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高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抠揉鼻腔、擤鼻涕、鼻腔冲洗等刺激性动作;近期气温上升非常快,加之疫情原因患儿居家,导致很多患儿出现大量摄入零食、甜食、冷食,这些均是高热量食物,过量卡路里会导致“上火”;今年现阶段华北地区相对干燥,更易引发鼻腔干燥、鼻痒。

全身病因首先是高血压,中老年人常见病因,导致小血管硬化,甚至出现脑血管疾病。其次是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血液病因,往往表现为鼻出血、口腔出血、口腔溃疡等。

乱塞鼻孔不可取

止血要捏对地方

在出现鼻出血时不能慌乱,要消除紧张,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禁止随意吞咽凝血块,禁止乱填塞。可先酌情做一些止血处理,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做到自行止血的。

自行止血的正确做法因多出现于易出血区,压迫双侧鼻翼至鼻中隔前下方出血点,5至10分钟,观察是否出血停止。同时,冰敷前额、后颈,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家中有收缩血管的滴鼻药物,可适量使用,可以收缩血管,也可减少出血量。

如果反复出现出血症状或者出血量比较大,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病史或营养不良患者。

专科医生的治疗方式 反复出血,在前鼻孔可见明确的小血管断端,可尝试物理烧灼或者化学烧灼如50%硝酸银、三氯醋酸。

相对剧烈的出血,简单止血无效时,前鼻孔出血可选择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出血,选择后鼻孔填塞。当不能确定出血点时,则可先行鼻腔填塞,2至3天后尝试鼻内镜下找寻出血点,并进行精准止血治疗。上述方式还不能止血的严重出血,则需要定位血管,进行血管结扎、血管栓塞。文/谭新华(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多知道点

预防流鼻血 其实很简单

春夏季节应对鼻出血,只需要简单的做以下几点。

1.积极控制鼻炎等鼻部疾病,杜绝抠揉鼻腔等不当动作。

2.保持鼻腔湿润,如鼻用生理性海水、香油等。

3.饮食控制,减少摄入高热量、刺激性食物,如甜、辣、油炸等食物,避免“上火”。

4.对出血区,可以用一些利于修复黏膜的药物。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