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严重程度(糖尿病严重程度分级abc)

糖友管家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要了解严重程度,预防并发症

确诊糖尿病后,一方面,我们要判断是否有逆转机会,如果有,一定要把握机会,争取逆转;另一方面,要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积极治疗,控制血糖以及其它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那怎么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呢?

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胰岛功能、血糖、并发症等方面分析判断。

首先,可以通过胰岛功能和血糖值判断:

1、胰岛功能越差,糖尿病越严重。

因为胰岛功能越差,血糖控制难度越大,尤其是糖龄多年,胰岛功能衰竭的糖友,血糖波动幅度非常大,高的时候20多,很容易酮症酸中毒;低的时候2点几,很容易低血糖昏迷。这类糖友务必加强血糖监测,千万不要凭感觉判断血糖的高低。

2、血糖越高,糖尿病越严重。

比如:空腹血糖≥11.1mmol/L,糖尿病就很严重了,因为血糖>13.9就会产生酮体,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就很高了。此时,一定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该打胰岛素的,千万不要拒绝。

第二,可以通过BMI判断:

1、BMI≥28,则糖尿病就比较严重了,因为肥胖糖友容易合并多项指标异常(血脂、血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患心梗、脑梗等疾病的风险非常非常大。

2、BMI<18.5,则糖尿病也比较严重了!因为消瘦糖友容易合并肌少症,导致血糖波动非常大,老年人还容易摔倒,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备注:BMI=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糖尿病人的BMI最好控制在20~25之间。

第三,可以通过并发症和症状判断:

1、短期内症状快速加重,如:短期内出现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足麻木和刺痛、伤口愈合缓慢,以及反复感染等症状,就可能是糖尿病病情较重的表现。

2、神经病变分轻重,比如:只是出现皮肤瘙痒、针刺感、蚁走感等症状,积极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则比较容易恢复。但是如果出现胃轻瘫、神经源性膀胱、心律失常、足部的针刺痛觉或温度觉等感觉减弱甚至消失,则问题就很严重了。

3、微血管病变分轻重,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期,还是可控的,但如果到了4期就比较重了,6期几乎完全失明,没有复明的可能。同理,糖尿病肾病3期也是可控的,积极治疗,还有机会逆转,但是4期就比较重了,5期的终末期就是尿毒症,必须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4、大血管病变分轻重,比如:冠状动脉堵塞<50%,几乎没有症状,也不能确诊冠心病。堵塞75%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需要长期用药。堵塞90%以上就是心梗,需要支架甚至搭桥手术。

提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判断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以及其它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血糖超过正常值就是糖尿病?不超这个数,无需用药!

体检时偶尔会发现

咦,怎么空腹血糖超标了

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等等,别慌给自己“扣帽子”

血糖超过正常值

可不能直接与糖尿病划等号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我们特邀37度里健康部落驻群专家 肖方喜(武汉第一医院 内分泌副主任医师)

用专业知识提升糖友们的幸福指数

血糖略高?您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汉口68岁的徐女士平时买菜时喜欢在街边的药店歇歇脚,让店员帮着免费量量血压、测个血糖。上周早上7点不到,她还没吃早餐就出门买菜了,在熟悉的药店测了血糖,竟达6.5mmol/L,超过了6.1mmol/L的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上限。这让她很是心慌,第二天就上医院询问是否得了糖尿病。

血糖高于正常值就是得了糖尿病吗?

我们知道血糖正常范围包括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及餐后血糖正常范围,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

而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指:

典型糖尿病症状: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或加上糖耐量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人们的血糖存在波动,在无糖尿病典型症状时,一次检查血糖高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事实上,血糖升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饮食:短期内摄入大量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

应激状态:如发热、手术、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血糖也可能升高。

药物: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若空腹血糖居于6.1-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也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什么情况呢?

我们叫做糖调节受损,也叫做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是具有糖尿病危险性的状态。

糖调节受损并不是糖尿病,而是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预警信号!

糖尿病哪些情况可以缓解?

实际上,在糖尿病前期的这一阶段,身体已经开始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迹象。虽然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不必用药,如果积极进行生活干预,是可以避开糖尿病的。

甚至部分2型糖尿病,尤其是确诊后的前5年,都是“逆转”的黄金期,越早干预越好。

1型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一般不可逆转外,以下2型糖尿病的3种情况,如积极干预,可实现逆转。

部分2型糖尿病

①病程短,尤其是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刚确诊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时间不长,及时去除毒性后,现有的胰岛细胞功能完全可能恢复正常。

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超重或肥胖、C肽水平高、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这3个条件的糖友,也有极大的缓解机会。

②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因此,超重或肥胖患者通过减重有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

③胰岛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胰岛功能才有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如果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一般就不太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怎么做?

1.体重管理

《柳叶刀》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15kg并维持有助于实现糖尿病缓解,特别是减少腹部脂肪。

2.饮食营养治疗

对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限酒,限能量平衡饮食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热量膳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缓解。

3.运动干预

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持续性的改善。

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身体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建议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选择慢走,60岁以下可以选择快走,年轻人可以适当选择打球、跑步等运动。

4.药物治疗

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因此,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5.血糖监测和医疗咨询

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设备在家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与医生紧密合作,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血糖控制。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糖尿病到底严不严重?光看血糖还不够,得全面评估至少四个方面!

经常会有糖尿病患者拿着测血糖的结果来询问:我确诊了糖尿病,这病情到底严不严重?有多严重?

但其实,光看血糖水平的高低并不足以全面评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医学上,除了【血糖】以外,【糖尿病分型】、【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等其他关键因素也都会对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产生巨大影响。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仔细说一说。

原创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一 糖尿病分型

在发现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后,大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糖尿病的具体分型,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1.5型)】

从严重程度上来说,1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往往要比2型糖尿病更加严重,需要更早就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一般,1型糖尿病在确诊的时候,患者自身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就几乎完全丧失了;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虽然在早期阶段与2型糖尿病类似,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表现出与1型糖尿病接近的特点。因此,才有不少人将这种糖尿病给形象地称为【1.5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

事实上,将2型糖尿病与前两种糖尿病作区分并不难,主要是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胰岛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等等。

一般来说,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自身抗体应该均为阴性。而在1型糖尿病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体内,则可以检测出胰岛自身抗体有阳性。

正是因为这些自身抗体对胰岛β细胞形成了“免疫攻击”,因此,这些患者才无法靠自身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病情也才越发严重。

二 血糖水平高低

血糖水平的高低,毫无疑问也是衡量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在尚未开始使用降糖药的前提下,空腹血糖处于7.0-8.5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6.5%-7.4%,这还算是比较轻微的血糖升高;而当空腹血糖水平达到8.6-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7.5%-8.9%,则属于中等程度的血糖升高一旦空腹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9.0%的话,那就算是非常严重的血糖升高了

按照2023《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的最新权威推荐:

当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5%时,暂时先用一种降糖药进行治疗就可以;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7.5%-8.9%之间时,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进行联合治疗;

而假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已经≥9.0%,则需要考虑联用三种不同的降糖药或者直接开始打胰岛素了。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三 是否存在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很少因为单纯的血糖水平升高而发生死亡,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风险其实来自于各类急性与慢性的并发症。

比方说,最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叫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升糖激素异常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造成严重失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最终出现昏迷、休克与死亡。

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则种类更多,常见的包括【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损害】以及【糖尿病足】等等。

毫无疑问,存在各类急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上肯定要比没有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

此外,大家可千万不要大意了,并不是说只有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才会出现并发症。事实上,不少刚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体内就已经有并发症的迹象了。

因此,不论是初诊还是定期复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时候,一定要做并发症相关的筛查

比方说,要测血压、血脂,做心电图,查心脏和颈动脉超声,以评估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再比如,要通过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筛查糖尿病肾病,还要做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以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神经受损。

四 胰岛β细胞状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胰岛素/C肽 释放试验】来检测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看看【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以及【有没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也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相较于胰岛素/C肽分泌功能尚可的糖尿病患者,那些自身胰岛素/C肽分泌功能已经明显衰退的患者,病情肯定是更加严重的而存在胰岛素抵抗效应的患者,则在控糖难度上会高于那些没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一般来说,当空腹C肽水平≥1.1ng/mL时,这往往提示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这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

但假如空腹C肽水平<1.1ng/mL,则提示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明显受损了,尤其是当空腹C肽<0.7ng/mL甚至<0.4ng/mL时,则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

而与此相反,在一些病程不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空腹C肽或胰岛素水平可能是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的,这则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效应。


综上所述,假如您希望全面了解自己的糖尿病严重程度,光看血糖水平的高低往往不够,还得同时结合糖尿病分型、有无并发症以及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等关键情况去共同评估。不论是初诊还是复诊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重点关注上述这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2,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年6月 第39卷 第 6期

3,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年1月 第12卷 第1期

4,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10月19日 第101卷 第38期

5,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年6月 第14卷 第6期

#图文作者打造计划#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