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看糖尿病(广东看糖尿病肾病专家)
广东糖尿病患病率全国第三,专家呼吁重视血糖控制
一份关于中国31个省份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广东省以较高的患病率位居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近日,全球首创肠促胰素双靶点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注射液正式在我国上市,并落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指出,越早控制血糖,并发症风险越低。
警惕糖尿病引发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48亿,占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8%。糖尿病的管理目标在于控制血糖,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7.0%。究其原因,或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BMI≥24)或肥胖(BMI≥28)患者比例的增长有关。
对患者而言,不仅需要严格关注血糖,更要警惕糖尿病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累及多个脏器,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也为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去年,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已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
李延兵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据研究显示,在接受了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达标率只有49.4%。这意味着,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另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超过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了超重或肥胖,其中高达45.4%的糖尿病患者有中心性肥胖。
李延兵强调:“这部分人群主要表现为内脏脂肪分布较多,而内脏脂肪过度则会增加各种代谢异常,包括糖代谢、脂代谢、嘌呤代谢以及血压升高,且心脑血管风险和过早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
创新药物助力改善多个代谢指标
目前替尔泊肽注射液已在中国获批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并已于近日正式上市。
李延兵主任介绍,此次首位用上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创新药物的患者,从小就体型偏胖,且饮食不规律,导致其长期体重超重和血糖不稳定。六年前,该患者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此后一直依赖药物来控制病情,然而患者的血糖水平依然不佳。此次就诊,患者希望在降低血糖和改善体重的同时,可以改善用药体验,从每日服药,到每周一针。
针对合并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既往经历过减重失败或体重不稳定的患者,李主任表示:“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首先需要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这也是血糖、血脂等多项管理的基础。但往往这种单纯的生活方式管理控制效果不佳,一方面大家可能难以做到,另外一方面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建议再借助新一代创新治疗药物来进行疾病管理。”
“这种国内最新引进的全球首创GIP/GLP-1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多种导致成人2型糖尿病病理缺陷的器官,既可以调控血糖,也可以很好的控制体重,优化内脏脂肪分布。”李主任介绍。在临床应用中,替尔泊肽可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2%以上,血糖控制达标率接近90%,同时体重降低幅度可达11%,为患者带来多重健康获益。
此外,李主任强调,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按照药物的适应症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地实现降糖减重的目标。
据悉,除了2型糖尿病适应症外,替尔泊肽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也已在中国上市,即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28 kg/m2(肥胖),或≥24 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的成人患者。
南方 记者 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广州22家基层糖尿病首席医生名单出炉!以后家门口就能看病
接过新颁发的结业证书,华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杰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2名天河区全科医生完成基层糖尿病管理专项提升项目培训后,将回到社区卫生医疗中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在分级诊疗思路的指引下,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担更多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糖尿病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将逐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这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在广东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市启动基层慢病防控管理专项能力建设工程(糖尿病管理专项提升项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遴选了天河区和越秀区作为试点。针对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理论基础薄弱,临床诊疗、管理不规范这一现状,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遴选了4名临床丰富的内分泌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对22名优秀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定期到社区带教、查房、坐诊,旨在培养一批专业基层糖尿病首席医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结束培训后,刘杰感觉收获满满,不仅了解糖尿病治疗与预防新趋势,而且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 她希望今后政府能将这种培训模式扩大到其他慢性疾病,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患者的信任度,逐步推进分级诊疗。
在内诊大厅的义诊队伍中,车陂社区的钟慧君(化名)欣喜地发现家门口的医生廖午诞。以前,她担心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够,总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一来一回很是耗费时间。现在,钟慧君不需要频频跑医院,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沈洁表示,依托糖尿病管理专项培训的契机,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糖尿病基层管理队伍, 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诊疗管理能力,为基层或社区卫生机构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室’,吸引糖尿病患者主动到其门诊处就诊及签约,为家庭医生更好地管理签约患者奠定基础。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孙健 游华玲
【作者】 黄锦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时政部自营号~广东健康头条
新突破,东莞公立医院首批10名“糖友”实现成功逆转
11月1日上午,东莞公立医院首家糖胖病逆转中心——东莞市寮步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10名“糖友”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实现了“减药”“停药”的目标,这是该中心首届“糖友毕业典礼”。
南都记者采访获悉,自今年6月14日创建以来,寮步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已有50名患者入组。
已有十位“糖友”成功减药、停药
“我2个多月减了40多斤。”24岁郭女士是寮步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首届“糖友”,原来有210斤,肥胖已经影响到其健康,“我来医院减了2个月,不仅饮食上控制,还有一套专门减重的运动操,每天有营养师监督打卡,坚持2个多月,体重就下降了40多斤”,对这个减重成果,郭女士很开心,表示还想再减20斤。
另外一位当天毕业“糖友”高先生说:“我发现糖尿病2年多了,体重也超标,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熬夜,后面听说有逆转治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治疗,以前用三种降糖药,自从参加逆转治疗后不到2个月就全部停药了,现在已经停药2个多月,血糖稳定,也根据自己情况学会了适应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法”。
据了解,今年6月,东莞市寮步医院综合内科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合作,正式成立“糖胖病逆转中心”,开展糖胖病逆转管理。值得提及的是,该中心是东莞公立医院首家糖胖病逆转中心。
“专科医护、康复理疗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多师共管’,多学科联合为1位糖友提供个性化服务,它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等,连续3-6个月线上线下24小时不间断。”东莞市寮步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主任张婷容透露,寮步医院分中心自创建以来已收治有50名糖友,今天迎来了首届“糖友毕业典礼”,经过三个月的治疗,10位糖友已成功实现了减药甚至停药的目标,迎来人生的新阶段。
糖胖病逆转中心采取“2 N”治疗模式
“在以往传统观念中,糖尿病一旦确诊就必须终身服药。实际上,糖尿病通过系统治疗是可以让病情好转的。所以,糖尿病在某一程度上来说,是可防可控可逆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主任徐谷根在现场做主题演讲时介绍,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糖胖病逆转中心实施的“2 N”模式,就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同时为糖友制定个性化的精准饮食、精准运动治疗方案,帮助人体恢复自我调糖功能。
“逆转是一种治疗手段而非结果,逆转只是治疗的开始而非结束”,徐谷根现场指出。
张婷容表示,糖尿病早期,能达到“可控”逆转,90%的患者可停药,无并发症。对一些病程较久,病情较重的糖友来说,目标就是让血糖平稳达标,在达标的基础上减少用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她表示,作为东莞公立医院首家糖胖病逆转中心,我们希望给寮步乃至市内的“糖友”提供多一种医疗选择,即在医疗团队的帮助下,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和干预技术,在疾病早期时进行干预,让疾病得到逆转。从而摆脱以前单纯依靠服药、手术等控制疾病的方式,不是被动治疗,而是“主动健康”。
据介绍,糖尿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2011年到2021年的10年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为此,我国已将糖尿病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制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