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c肽糖尿病(糖尿病人c肽恢复了是痊愈了吗)

医者科普记录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查C肽?它与糖尿病有啥关系?

小刘在街上偶遇了老邻居张阿姨,她惊讶地询问道:“张阿姨,为什么您的身材看起来比上次瘦了一大圈?”

我近来天天胃口大开,总是吃东西,每一餐能吃上两碗大米饭!但这个体重却是不增反降,而且我一天至少喝六瓶矿泉水,这水喝多了,自然总要去卫生间,有时候半夜还要去两次。”张阿姨回应小刘。

小刘听到这里明白了,怪不得张阿姨最近明显体重下降,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小刘当天就陪同张阿姨前往医院检查,医生为其开了血糖、尿糖、C肽检查。

张阿姨很奇怪:糖尿病不是检查血糖、尿糖就行吗?为什么要检查C肽呢?

糖尿病人检测体内C肽的含量,可以了解胰岛功能有无异常,若C肽含量偏高提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若C肽含量少,提示机体胰岛素缺乏。我按照这个指标能更好地为你制订治疗方案”医生耐心地告诉张阿姨。

张阿姨的检查结果为: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8.4mmol/L,空腹胰岛素21.0uU/ml,空腹C肽1.420nmol/L,糖化血红蛋白8.9%,医生结合她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张阿姨是患上了二型糖尿病。

这件事让张阿姨感受到了C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她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C肽指标,做到糖尿病的早诊断早治疗,那么C肽到底是什么呢?它与糖尿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什么是C肽?

C肽实际上是一种源自内部的多肽物质。该物质由胰腺所分泌,由22个氨基酸构成,因其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特性而被誉为“胰岛素增敏剂”。

由于C肽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仅占胰岛素总量的万分之一左右,因此有学者将其归类为“胰岛素前体”。尽管C肽含量微不足道,然而在人体内,它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内源性物质,扮演着多种生理功能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能够刺激肝脏内糖原的分解和代谢,从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其次,它还有助于刺激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从而刺激机体组织细胞的增殖和修复;最后,该物质能够有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代谢,从而发挥出降低血糖的功效。

这些功能都说明了C肽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作为诊断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指标。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医生如何从C肽含量来判断糖尿病类型和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呢?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剖析一下原因。

二、C肽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讨论C肽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需要了解C肽与胰岛素的关系。C肽胰岛素和C肽就如同孪生子一般,由胰岛同时分泌产生的,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的利用和合成、降低血糖水平。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功能代偿性亢进,往往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相对应的,C肽水平也会升高,根据这一原理,C肽的水平便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作为体内唯一一个能够促进脂肪代谢的激素,C肽可以使体内储存的糖原变为可利用的葡萄糖,从而加速机体对糖的利用,同时使体内储存的脂肪转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另外,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可以找到C肽的身影。所以,C肽水平越高,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就越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就越高。

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C肽与血糖相关性研究》,长期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同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C肽水平则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C肽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糖尿病的短期和长期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如果C肽水平较低,说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可供利用的葡萄糖,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若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的患者而言,进行C肽检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它可以反映出病人体内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过剩。

由于外源性注射胰岛素的干扰,患者自身产生的胰岛素水平无法被准确测定,而通过测定C肽水平,则可以有效避免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

因此,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直接检测C肽水平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了解胰岛功能、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而言,定期检测C肽的浓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C肽水平还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C肽可能在保护微血管和抑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方面有潜在作用。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内C肽水平降低,则容易引起冠心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各种并发症发病率上升[1]。

三、C肽水平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事实上,C肽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存在血糖升高的情况。C肽水平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背景以及药物使用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C肽水平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除了糖尿病以外,还有其他疾病可能对胰岛素水平造成影响。

肝脏是人体负责新陈代谢的器官,其中就包括胰岛素的代谢,但是C肽的代谢并不在其中,C肽主要经肾脏进行代谢。病人肝功能损害后,胰岛素摄取降低,C肽相对性减少;病人肾功能损害后,C肽因无法排出而在血液中水平升高。

在临床中,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的增加,胰岛素瘤患者所产生的胰岛素数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C肽的分泌也随之同步上升。

还有些疾病会导致肝功能下降,从而降低胰岛素的摄入量,但并不会对C肽含量产生影响,表现为C肽水平升高、胰岛素比值下降。

不仅如此,C肽水平的升高可能由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应激状态等因素所致。

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病人,由于病情非常严重,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C肽水平升高,因此,C肽水平的检测结果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还能用于评估某些疾病。

那么,糖尿病人一定要C肽水平升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由于患者天生的胰岛功能和免疫缺陷所致,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绝对缺乏,从而引起血糖水平升高,我们称其为一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减少,由胰岛素原裂解而来的C肽也会减少。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变化及意义》一文当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逐渐受损,同时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清C肽水平逐渐降低,因此需要积极探索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治疗手段。

C肽水平在人体内变化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它在人体内维持一定水平,在机体发生严重疾病或应激时会有轻度升高,而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则表示身体状况良好。C肽水平不仅可以反应胰岛功能,还可以反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通过以上讨论可见,C肽在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医生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对于C肽含量的测定一定要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并且需要动态检测C肽水平。

总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发病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逐渐进展,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疾病。

文章开头提及的张阿姨发现糖尿病较早,并且选择积极就诊,及时控制血糖水平,这类患者往往预后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无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出现严重并发症。

人们在发现自己出现饮食过度、尿量增多、食量增多、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后,到医院就医。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C肽指标的检查,以便判断糖尿病的程度和分型。

但是由于C肽指标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其他检查项目,以全面了解自身病情。

参考文献:

[1]《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右江医学 2015.43

[2]《2型糖尿病患者C肽与血糖相关性研究》糖尿病新世界 2017.20

[3]《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2015.55

为什么需要检测C-肽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C-肽(C-Peptide)是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在胰岛素原分子中连接胰岛素A链和B链,由胰岛β细胞分泌。如图为胰岛素原的结构示意图,1分子的胰岛素原可裂解成1分子的胰岛素(图中红色与蓝色部分共同组成)和1分子的C肽(图中黄色部分),因此C肽与自身胰岛素摩尔量是一致的。

既然提到了胰岛素,那么大家肯定就会想到糖尿病,而糖尿病人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中不是都已经有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了,并且胰岛素与C-肽又是等摩尔量的,不是只要检测胰岛素水平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还需要再检测C-肽水平呢?那就需要看看C-肽自己有什么的特点了。

胰岛素原前体蛋白水解产生胰岛素和C-肽两个分子,两者呈等量分泌并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虽然是胰岛素的另一半,但肝脏几乎不摄取C-肽,所以其半寿期长于胰岛素,约为35分钟,而且波动幅度也小于胰岛素。也就是说,因为C肽不被肝脏降解,因此测C-肽能更好的反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能准确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此外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身体接受了外源性胰岛素,所以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就不能正确反映身体释放的胰岛素的量了,也就不能通过胰岛素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功能。由于胰岛素治疗并没有引入外源性的C-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细胞功能。

C-肽检测不仅可以用于鉴别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还可用于胰腺移植和胰腺切除术的疗效评估和监测等。

尽管不推荐C-肽作为糖尿病的常规监测项目,但对于需要长效控制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是很有用的工具。

科室详情

生化室标本接收时间:每天8:00——12:00.均可送检。

出报告时间:当天下午4点。

如有疑问,可咨询检验科生化室,电话:0871-63511297。

来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责编:莫开井

编审:周健军

终审:钱红兵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到什么程度,查查C肽便知

在糖尿病患者的复诊中,医生除了要求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外,还有两项比较重要的检查——胰岛素和C肽的检测。于是,很多糖友不解的问:“为什么要检测 C 肽?C 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作用?”

01

什么是C肽,它从哪里来?

正常情况下,人胰岛细胞主要分泌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是胰岛素,在产生胰岛素的一系列过程中,胰岛细胞首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是一条很长的蛋白质链,胰岛素原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三段,前后两段又重新联接成为A链和B链组成的胰岛素,中间一段独立出来的就是C肽。

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也就是说产生一个胰岛素就会相应产生一个C肽。

胰岛素和C肽

02

为什么要测C肽?

当测定胰岛功能了解胰岛B细胞产生分泌胰岛素能力时,因C肽与胰岛素等同分泌,当我们测出C肽产生的量时,就能了解产生胰岛素的量与功能。那直接测胰岛素就行了,再测C肽是多此一举吗?

NO!对已经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同时现在采用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也分辨不出是机体产生的胰岛素还是外界注入的胰岛素,给了解B细胞的功能带来困难,而C肽与胰岛素之间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

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或已经产生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测定外周血中的 C 肽水平能更准确、及时的反应内源性胰岛素的水平,更能代表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用于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03

检验 C 肽有什么用?

✦ 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 因为 C 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 C 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及评价临床胰岛素治疗效果。

✦ 可鉴别低血糖的原因。对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 C 肽超过正常范围,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如低于正常,则为其它原因所致。

✦ 测定 C肽测定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若术后血清 C 肽水平仍很高,说明胰岛素组织有残留;若随访中C肽水平不断上升,则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可见,C肽测定对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治疗方案的确定都有重要作用,糖友在日常检查中也应重视这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