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吃什么药好(二型糖尿病吃什么水果最好)

认真科普的赵博士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哪种降糖药“最好”?最新指南:【6步法】选对药物

一说起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除开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以外,还有至少9大类降糖药,它们分别是:

  • 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降糖药
  • 以“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为代表的【磺脲类】降糖药
  • 以“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为代表的【格列奈类】降糖药
  • 以“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为代表的【α-糖苷酶抑制剂】
  • 以“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 以“维格列汀、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为代表的【列汀类】降糖药(DPP4抑制剂)
  • 以“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为代表的【列净类】降糖药(SGLT2i)
  • 以“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肽类】降糖药/降糖针(GLP-1RA)
  • 以及,以“替尔泊肽”为代表的最新一类【肠促胰素双重受体激动剂】

面对这么多种不同的降糖药,相信大多数患者都会问到同样一个问题:究竟哪种降糖药“最好”呢?

客观来说,医学上还无法用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具体哪一种降糖药“最好”。但是,针对不同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却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清晰的选药流程。

原则上,基于这套流程,一般都可以筛选出“针对病情需要”的降糖药。

特别是在2024年11月中下旬刚刚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26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业内的顶尖专家重磅发布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其中的一大重要内容板块,正是介绍如何分步骤、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降糖药。

步骤一: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患病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具有“心血管保护”证据的【列净类】降糖药或者【肽类】降糖药

这里,所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常见、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冠心病与脑卒中(中风)。但除了这两种疾病以外,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小中风”)、外周动脉疾病以及引起血管狭窄≥50%的动脉斑块等等,也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范畴。

而“患病风险较高”则指的是暂时还没有确诊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但经医生评估,认为患上这些疾病概率很高的患者。比如,除糖尿病以外,还同时合并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患者;以及,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血管遗传风险较高的患者等等。

总之,如果除了2型糖尿病以外,还同时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又或是患上这些疾病的概率很高,那么,最好是从【列净类】降糖药或者【肽类】降糖针这两类药物开始用起。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步骤二:合并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选【列净类】降糖药

这一步骤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算是对前面步骤的一个补充。

这是因为,有一定比例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病程很长或发生过心梗的这部分患者,他们其实已经进展到了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阶段。

而医学研究发现,相较于【肽类】降糖药,【列净类】降糖药对于心衰患者的帮助往往更大。

因此,医学指南才特别强调:对于已经合并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列净类】降糖药应该是比【肽类】降糖药更为优先的选择!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步骤三:伴有慢性肾病(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建议首选【列净类】降糖药。假如因为无法耐受的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又或是某些禁忌症而无法使用【列净类】降糖药,则考虑优先使用【肽类】降糖药

事实上,早前的一些医学指导文件,比如2020版《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就普遍认为【列净类】降糖药(SGLT2i)与【肽类】降糖药(GLP-1RA)具有相似的肾脏保护作用。

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列净类】降糖药在肾脏保护方面似乎比【肽类】降糖药更具优势一些。

因此,最新的医学指南开始强调:当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时,应尽量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

当然,与其他的常规降糖药相比,【肽类】降糖药所具有的肾脏保护效果依然是非常显著的。所以,当确实无法使用【列净类】降糖药时,【肽类】降糖药的优先级仍排在其他降糖药之前。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步骤四: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状态,也不伴有心衰与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不存在超重/肥胖(体重指数 BMI<24kg/m²),则建议优先使用二甲双胍

一直以来,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当中都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比方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就有强调: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然而,近年来,随着【列净类】降糖药与【肽类】降糖药的“异军突起”,二甲双胍在临床上的实际地位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并且,由于二甲双胍对于体重的影响不大、不具有非常明显的减重作用,因此,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才只推荐那些既不需要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与【肽类】降糖药、同时也不存在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使用二甲双胍。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步骤五: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状态,也不伴有心衰与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属于超重/肥胖体型(体重指数 BMI≥24kg/m²),则建议优先选择具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

那么,哪些降糖药属于“具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呢?

根据《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的总结:

  • 首先,减重效果“非常强”的降糖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肠促胰素双重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另一种则是【肽类】降糖药当中的司美格鲁肽这两种药物无疑是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首先考虑的;
  • 其次,减重效果“比较强”的降糖药也有两种,它们均属于【肽类】降糖药,分别是度拉糖肽利拉鲁肽一般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优先考虑这两种药物的其中一种;
  • 最后,减重效果“中等”的降糖药则种类更多,包括:除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与利拉鲁肽以外的其余【肽类】降糖药【列净类】降糖药;此外,在部分患者身上阿卡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也可表现出“中等减重效果”。而这些具有“中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则多半适用于超重但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步骤六:“早期联合”是重要趋势

前面的五个步骤其实主要阐述的是如何根据特定条件来选择符合要求的“单药”,但其实,在现实当中仅仅只需要服用一种降糖药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了。

因为,按照最新的2型糖尿病用药理念,大多数患者从一开始就建议同时使用2种甚至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这被称为“降糖药的早期联合”。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早期联合用药”可以帮助尽快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这将显著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在部分患者身上还有希望获得“糖尿病缓解”。

此外,“早期联合用药”还能充分地兼顾对自身病情不够了解的患者

举例来说,就有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其实拿不准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很高,也从没做过相关检查来排除冠心病、动脉斑块等问题。那么,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起始治疗使用“二甲双胍 【列净类】降糖药”或者“二甲双胍 【肽类】降糖药”的组合,无疑就是比较保险的策略。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

当然了,还有一些时候,我们则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降糖药的使用进行调整。

比方说,一位在刚确诊时血糖水平就很高、甚至已经出现了酮症或酸中毒的2型糖尿病患者,那毫无疑问不能“慢慢”、“按部就班”地去选择药物。这样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先短期使用胰岛素,让血糖快速恢复正常,等到病情平稳后再来选择合适的长期用药方案。


最后,在看完了前面的内容以后,相信大家应该不难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控制血糖”已经不是再是唯一的关注点了。与“控制血糖”同等重要的,还有“降低心血管与肾脏风险”以及“对体重的管理”!

因此,当我们评价一款降糖药“好不好”的时候,也不能光看它的降糖效果如何;还得同时衡量它是否具有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以及能否带来减重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26次全国学术会议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4,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5,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9):959-971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头条创作挑战赛#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头条首发大赛#

2型糖尿病患者最应该吃哪一种降糖药?

现在患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些患者找糖尿病专科医生给制定降糖方案,但有的患者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高,或者是在村医那被确诊糖尿病。

他们选择的降糖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西药也有中药,这样的人群,他们血糖往往控制不佳,自己也没有去控制自己的饮食。

在很多人的心里面认为:长期吃降糖药会产生依赖性,使血糖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肝肾损伤等副作用。

因此,他们往往抗拒服用降糖药或者是应用胰岛素降糖。

由于我国对中医中药思想的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吃一些中药,可以调节自己的血糖,甚至是没有副作用的。

但是他们又没有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血糖控制的到底达标不达标,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也很少关心。

直到他们难受的时候,例如:出现头晕脑胀、甚至四肢无力、四肢发软,心慌、出汗等一系列并发症的时候,才想到监测一下自己的血糖,此时一测才发现自己的血糖超高,甚至爆表。

其实有一种降糖药是适合绝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而且也是医生首先推荐的降糖药,他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降糖疗效很明确,且副作用比较少,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这个降糖药之后,都能使自己的血糖得到一定的控制。

这个神药就是二甲双胍!

且最新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不仅仅能起到降糖的效果,而且具有减肥作用,对于心脑血管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用什么药最好?最全的用药攻略都在这里了,建议收藏

糖尿病是全球高发病,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95%左右。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六类。

那么,这些药各自都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优缺点有哪些?

今天,“问上医”为大家具体讲讲。


治疗2型糖尿病有类常用药,优缺点都为您列明白了

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包括:

一.双胍类

比如常见的二甲双胍,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

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

优点:(1)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降低体重、血压及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是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2)安全性好,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1)会出现胃肠道反应;

(2)长期服用还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3)心脏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中毒。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最常用)、苯乙双胍(现在基本不用)、丁二胍。


二.磺脲类

磺脲类降糖药可以说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优点:价格便宜,疗效好,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

缺点:(1)很多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肝功能损害、低血糖、个别患者会出现白细胞降低、过敏等。

(2)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磺脲类药物。

(3)与二甲双胍类似,外伤,动过大手术、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4)磺脲类药物易和其它降糖药起反应,引起低血糖,不建议和其他降糖药一起服用 (除二甲双胍)。我们临床上通常会将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一个减重一个增重, 搭配使用效果好。

(5)磺脲类药物还易引起体重增加,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血糖就会升高。

代表药物:糖适平(格列喹酮)、达美康(格列齐特)、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达(格列吡嗪)、亚莫利(格列美脲片)等。

年轻人血糖又比较高的可以选择格列本脲、格列吡嗪这种降糖作用比较强烈的;而老年人可以选择格列喹酮、格列齐特这种降糖没有那么强烈的药,会比较安全;肾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选择格列喹酮,因为它大部分是从肝脏代谢的。


三.α-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延缓食物中的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减缓糖的吸收,从而延缓血糖升高。

正是由于这样的作用机制,它只能用于降低餐后血糖,而对空腹血糖升高无效。

此外,如果进食的是葡萄糖,这类药物也是无效的。

优点:(1)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在肠道局部作用,肝肾等全身副作用少, 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

(2)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老年糖尿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3)这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

缺点:(1)该类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不良反应就是会产生肠道气体,简单来说就是会放屁。因为这类药延缓了食物中糖的吸收,这些糖在肠道中就会增加酵解,产气增多,会增加腹部不适、腹泻的发生。

因此,对于有消化吸收障碍的患者来说,不推荐使用这类药。

(2)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3)这类药物本身不易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类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需要特别注意,在低血糖时要饮用葡萄糖水来升高血糖,简单通过吃块糖来升血糖是无效的。

注意: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期间,应避免服用考来烯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酶类药物,这些药物会影响α糖苷酶抑制剂在肠道中的作用。

代表药物: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和倍欣(伏格列波糖),糖友是在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


四.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DP-4)

DDP-4抑制剂是通过抑制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解代谢而起作用。

DPP-4是体内的一种酶,主要作用是在分解体内的蛋白质,其中一种就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DPP-4抑制剂通过使DPP-4失活而抑制GLP-1被降解,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GLP-1由肠道细胞分泌,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抑制升糖素、抑制胃排空和让胰岛细胞重生的方式来降低血糖。

优点:(1)增加内源性肠促胰素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障碍,降糖疗效好,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及耐受性高、

(2)便捷性。每天只服药一次即可。

缺点:(1)会出现头痛、鼻咽炎、咳嗽、便秘、头晕和出汗量增加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不高。

(2)价格比较贵。

代表药物:捷诺维(西格列汀)、安立泽(沙格列汀)、佳维乐(维格列汀)。


五.格列奈类

相比于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属于比较新型的胰岛素促泌剂。

其结构不带磺脲基团,但其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于磺脲类药物类似,因此,对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格列奈类药物就是很好的替代药。

特别适用于具有餐后血糖升高症状的,胰岛细胞功能尚未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优点:(1)这类药物相比磺脲类药物引发严重低血糖的风险低。

(2)格列奈类药物对于肾脏功能没有不良影响,而磺脲类药物,由于其药物结构中的磺脲基团,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肾功能。

(3)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两个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缺点:服药次数多,价格较为昂贵,虽然引发低血糖的几率较小,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引发低血糖问题的发生。

代表药物: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六.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是一种胰岛素的增敏剂。

简单来说就是增加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发挥降糖作用的。

胰岛素就像一枚钥匙,它能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供细胞利用,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就像锁头坏了,钥匙打不开,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累计在血液中让血糖升高,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就像是锁头的修理剂,它能让细胞更容易接受胰岛素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

由于该类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因此现已被禁用或限制使用。

优点:除了降糖,这类药物还有一定的降脂、降糖、降低微量白蛋白尿及保护心血管、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

缺点:易引起水肿、体重增加、心力衰竭与心肌梗塞、提高血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还有骨质疏松,提高骨折的风险。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问上医提醒大家:

1.降糖药只是我们降血糖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不要认为只要用上了降糖药,血糖就会控制住,一定要综合治疗。除了使用降糖药,还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和监测血糖。

2.药物的服用用要从小剂量开始。

3.使用降糖药时一定要警惕低血糖。

4.注意不良反应。


更多科学实用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点击下列专栏即可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