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牙齿不好糖尿病(牙齿不好的糖尿病人饮食怎么办)

中国青年报 0
文章目录:

糖友要避免牙感染

牙好,才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对糖友来说,高血糖常常让他们面临各种口腔问题,从而在吃东西上受到影响。所以,糖友护牙非常重要,科学护牙更是必不可少。

血糖降到8.88以下再拔牙

临床上常有糖友因牙周炎严重需要拔牙,但碍于糖尿病和感染,迟迟不敢拔,不仅痛苦,还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实只要将血糖控制在 8.88毫摩尔/升以内,且无尿酮症和明显酸中毒症状时,糖友是可以拔牙的,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空腹拔牙,以免局麻时出现低血糖昏迷。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

2.拔牙前应减少体力消耗,以缩短拔牙时间。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拔牙时间应在两小时内完成,以防禁食时间过长,出现低血糖反应。

3.拔牙前后应使用抗感染药物。糖友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后易出现愈合时间延长、疼痛及炎症等,所以拔牙前后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及干槽症的发生。

4.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在拔牙前给予镇静剂。血糖控制的不好或伴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在拔牙前与内科医师会诊,确定是否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病灶感染。

糖友种牙更不能大意。因为他们凝血功能下降,伤口复原缓慢,而种植牙修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即便是微创,如果没能有效护理,还是会出现感染。此外,高血糖对种植体骨结合具有反作用,所以使用种植体有一定风险,与健康个体相比,糖友牙槽嵴顶骨更易流失。

因此建议,没有控制好血糖的糖友不要急着去种牙,等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安全,也有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之后还应定期复诊维护。

洗牙应到正规场所,不宜过度

洗牙对糖友来说绝对是应对牙周病的有效方法,但很多糖友担心洗牙会发生感染,影响血糖。因为糖友机体抵抗力减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差,微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微循环障碍,洗牙时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并发感染。此外,洗牙时机械振动或疼痛的刺激,会使糖尿病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浆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波动。如果洗牙过度,还会让牙龈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扩散,加重并发症,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因此建议,糖友洗牙不要贪便宜去街边没有严格消毒管理的小诊所,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洗牙。洗牙前要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糖尿病病史,并将近期的血糖值报告给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洗牙,谨遵医嘱进行。

使用软毛刷护牙,三个月定期检查

糖友护牙,除了借助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勤刷牙。尽量做到睡前、早起后、每次餐后都要刷牙、漱口。

刷牙不要太用力。选择软毛牙刷可以保护牙釉质,避免造成牙周袋,使得细菌进入。刷牙时不要过于用力,每3~4个月最好更换一次牙刷。

做牙保健操。每天早上,可以进行牙齿的空咬运动30次,前20次进行快速冲击咬合,后10次进行强力持续咬合,以改善咀嚼肌,刺激牙根及牙槽骨,增加牙齿的骨密度。

定期检查牙齿。建议糖友每三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牙齿,预防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

适当按摩牙龈。洗漱后,用拇指、食指轻度按摩牙龈内外两侧,内侧用拇指,外侧用食指,每次按摩30下,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抵抗力。

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唾液能防止斑块的堆积,冲刷细菌和保护牙釉质。但高血糖和某些口服降糖药会造成口干。为刺激唾液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专为防止口干而设计的含氟牙膏,平时多喝水,避免食用过咸、过甜和酸性强的食物,做到饮食清淡。

(航空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赵 强)

来源:人民网

预防牙疾病,日常保养很关键

俗话说,病从口入。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有:口气、牙龈出血、牙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疼痛等情况出现,有的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殊不知,这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信号。

牙病对人体的危害已经远远超出疾病本身,不仅仅带来令人尴尬的异味,还关系到身体各个重要器官,成为很多疾病发病的诱因。

今年78岁的潘师傅患有糖尿病多年,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发现糖尿病病情加重竟与他的牙齿问题密切相关。

患者 潘师傅

吃冷的热的都会疼,好像里面空了一样。

医生表示,糖尿病病人容易牙周萎缩,引起牙周炎,牙齿过敏,牙周炎也是牙齿丢失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每年至少要看两次牙周卫生,牙周好了才会对糖尿病治疗有好处。

牙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比如不注意口腔卫生、生活压力大、吸烟等等。而牙病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很可能引发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在临床上已有多起病例,大家一定要重视。

预防牙病的发生

最好的方式就是日常保养

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卜寿山表示,牙齿健康对胃肠道有很大好处,一些老年人牙齿不好,食物没有很好咀嚼,从而加重胃部负担,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口腔健康与全身每个器官的健康都密切相关。

医生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睡前刷牙更重要。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同时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缝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十个糖尿病人九个半坏牙 不降糖当心毁了牙

文/ 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惠芳

俗话说,十个糖尿病人九个半坏牙。糖尿病作为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病情控制不佳时,可以累及心脏、下肢、眼睛、肾脏等全身各个器官,甚至连口腔、牙齿也不能幸免。

血糖控制不好 牙齿遭殃了

陈先生这段时间被牙龈肿痛扰得寝食难安。半个月前,他牙龈肿痛得厉害,便自己到药店买了一些消炎药吃。可是过了好几天,牙龈依旧肿痛厉害。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黄群检查时发现陈先生牙龈红肿,全口牙列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动。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得知,陈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了,平时比较喜欢吃甜食,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够理想。黄群认为,陈先生的牙周炎与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要治好牙周炎,还得尽快控制好血糖才行,必须要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牙周炎是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

据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度或难治性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高2-3倍,牙周炎已经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黄群说,在临床中,也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当他们的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可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肿痛,个别牙齿或全部牙齿疼痛或压痛,严重些的可出现牙龈红肿、流脓,到最后因牙周的骨质流失,造成牙齿松动、并且出现移动随着程度的加重而造成咬合困难,甚至牙齿脱落,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容貌,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咀嚼和消化功能。

由此可见,除了肾脏、眼睛、心脏、神经等器官外,口腔也应该成为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和保护的对象。

糖尿病与牙周炎相互伤害

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通常认为患者的防御机能和细菌侵袭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而致的。黄群解释,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血液和口腔黏膜内糖分增加,糖是病菌滋生的培养基,加上糖尿病引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可使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下降,唾液分泌量减少,这就可能导致寄生在口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形成牙菌斑及感染。

此外,糖尿病患者口腔也比较容易沉积牙结石,牙菌斑以及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炎的重要病因。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牙周疾病。

反过来,患有牙周疾病时,也会对糖尿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当患有牙龈疾病时,某些有害菌可进入到血液中,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激活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组织表面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增加了胰岛素的抵抗,引起胰岛功能持续下降,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加重了原本的糖尿病病情。因此,不除牙病,血糖也很难稳定。

Tips:

对于经常患牙周病的人来说,最好能常规检查一下血糖的水平,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一旦确诊患了糖尿病时,应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治疗牙周疾病。而对于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初期就要定期对牙齿进行检查维护,平时也要多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