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效果(糖尿病效果评价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优势多
在众多慢性病中,糖尿病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个。据商丘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李留霞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如果能尽早得到合理的治疗,医患配合,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使病人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一样的获得长寿。李留霞说,多年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好。
李留霞说,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控制也要综合来考虑,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血糖上。要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胆固醇,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前景、独特的优势,但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既用西药又用中药。”李留霞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取得优于单一疗法的更好效果。
为让大家更直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法,李留霞主任将其基本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糖尿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多种方法。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应用上述疗法后,高血糖得到控制,但临床症状,如口干口苦、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未能得到改善。按中医理论来分析病情的类型,找出病因,确定是属于“燥热伤阴”或“气阴两虚”等证型,给予辨证施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在临床治疗上,对于病情复杂,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李留霞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加中医辨证施治,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单用中药辨证治疗,配合饮食、运动治疗,疗效也很好。中西医结合疗法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祛邪”即祛除病邪,“扶正”指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提高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等。
据介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发生口服药物继发性失效,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上的难题之一。在口服降糖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可明显提高疗效。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不外乎改善症状和降低血糖两个方面,中药辨证治疗,改善症状效果良好,同时有些中药又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这样既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又能避免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涉及到糖尿病治疗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学习糖尿病知识、药物治疗,需要糖友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云层
患糖尿病30年的实践体会,这种运动降血糖最好
糖尿病与我相伴已经有30年了,我现在已然是一名抗糖老兵,日常生活中和抗糖新兵分享着抗糖过程中的经验体会。
今天与大家分享我的运动历程,一种有效降血糖的运动分享给大家。
浑身没劲,还去运动?
得病初期,我根本不接受运动这种治疗方式。我认为上了一天班,就够累的了,回到家中还要做些家务,做家务就是运动了,没有时间再去运动。
患糖尿病的前些年,我常感觉浑身无力,走起路来轻飘飘的,走上1站地,再拿上2斤东西,就疲惫不堪。
只要不上班,我就是卧床休息,上街购物,观景与我绝缘。
我对什么也不感兴趣,深感活着是一种负担。活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两眼不问窗外事,一心只想病痛带给我的痛苦!
体会到运动的甜头
后来我参加医院组织的公益讲座学习,逐渐认识到运动对管理糖尿病的好处。
2012年底我在河北省三医院住院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当时住院的病人中就有两个1型糖尿病患者,我是其中一个,另一名是男士,比我大些。
在我们交流病情时,这位大哥和我讲你必须动起来,不动不行。当时我还强调糖尿病本身就是没劲,一天到晚就是疲惫不堪,总是感觉很累。
他说:“那你就循序渐进,从5分钟逐渐增加30分钟慢慢来,你就会尝到运动带给你的好处了。”
看到他每天饭后1个小时开始运动,我也就动了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感召下我也每天会在早饭后1个小时走步,开始了有氧运动,运动前我会带好水果糖及饼干,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嘱咐,上下午各运动40分钟,上午8点半,下午4点开始运动,匀速走路,或做广播体操,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程度。
通过有氧运动的锻炼,感觉身体素质提高了,原来一到冬天气温骤降时特别爱感冒,现在一年到头也不感冒了,浑身有劲,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快如飞。
变速走运动推荐给你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变速运动对降低血糖非常有好处。通过实践发现,匀速走路降血糖效果有限,我将匀速走改为变速走以后,血糖控制得更好了,随机血糖控制在5.2-6.5mmol/L之间。
我做变速走的具体方法是:快速走与慢速走相结合,我先快走400米,达到身体出汗的程度,然后慢走100米,同时高摆双臂。变速走也为了节约了运动时间,原来40分钟的路程,我用变速运动的方法走30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我在变速走的同时,双手十指相扣,活动手的关节,对缓解我的腱鞘炎非常有好处。
现在我随孩子来到重庆生活,我每天坚持锻炼,运动给我带来了快乐,心情也变得开朗了,有些人都不敢相信我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去重庆江津四面山游玩,爬高山、坐游艇、看瀑布,两天半的游玩我没有感觉累,走路爬山我比年轻人一点也不差。
不由的感叹,运动带给我的改变太大了。
我尝到了运动的甜头,你呢?
作者:徐静
问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明日之星
糖尿病历年来一直在10大死因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统计近年资料显示103年糖尿病死亡率占当年度总死亡人数6%,位居十大死因第5名,当年度总死亡人数162,911人。在健保医疗费用方面,糖尿病医疗则花费224.1亿元占103年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4.1%。
由上述资料便可以知道糖尿病算是国病之一,无论是健康或经济上都是一大负担。一型或二型糖尿病,都可能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无法受到正常控制导致体内血糖过高,最终可能并发为糖尿病或危害生命的酮酸血症。至今,糖尿病患者仍须透过饮食控制与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况,现今社会仍未发展出有效的疗法可以根治糖尿病。
由于胰脏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够」,或「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充分进入细胞内,导致血中存留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同时可能有部份的葡萄糖排入尿中,即是所谓的「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脏生理功能」发生了问题,而不是一种传染病。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因为病人的胰脏「无法分泌」或只「分泌极少量」的胰岛素。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无法进入细胞,而累积在血液中。国内约2%的糖尿病病人是属于这一类型。
1型糖尿病因为自体免疫造成β细胞重度破坏与β细胞的量减少,而导致低血胰岛素症,最终可能导致具生命威胁性糖尿病酮酸血症的产生。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脏「还能分泌」胰岛素,但是分泌的胰岛素「品质不佳」或「数量不够」,使得血糖无法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另外一个原因是「标的组织(肝脏、脂肪、肌肉)对胰岛素产生阻抗」,造成胰岛素「无法发挥适当的功能」。国内约97%的糖尿病病人都属于这一类型,最为普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疾病。
根据2001年的研究报告指出,移植兰氏小岛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疗法。但是来自病患的兰氏小岛细胞的数量不足以进行移植。所以近年来已发展并研究出数种取得兰氏小岛细胞的方法,包括来自胚胎干细胞(简称ESCs)、间质干细胞(简称MSCs)、兰氏小岛先驱物与转分化的胆囊表皮细胞。
过去干细胞发展是使用受精卵的胚胎干细胞作为细胞移植的原料,因此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近年因为间质干细胞的研究发展良好已逐渐取代胚胎干细胞成为发展细胞疗法主力。值得一提的是,间质干细胞具有多项特性,包括:足够的细胞数、高生长期、免疫调节与多能性。此外,这些特性提供了自体移植病患一个适合的细胞疗法,因为这些间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简称IPCs)。
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的来源包括:骨髓、牙髓、和脂肪组织与脐带,目前脂肪干细胞与脐带干细胞是台湾发展主流。间质干细胞可应用于神经、心脏、肝脏、肺脏、肾脏、骨骼、软骨、视网膜受伤的修复,近年来更发现间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整功能,可能有助于治疗许多免疫异常的疾病。由于间质干细胞的抗原性比其他干细胞小,临床运用时不像造血干细胞在移植前必须先经过严格配对,因此是很好的细胞治疗来源。
人类脂肪间质干细胞早在2001年,研究学家Zuk 等人发现脂肪干细胞以来,就已经证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脂肪、软骨、成骨、肌肉等多向分化潜能证实了脂肪间质干细胞的特性,包括:低侵入性、足够的细胞数量、快速的细胞增殖潜力与多能性。
在2006年Timper等人亦成功的在体外实验中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且可以大量分泌胰岛素与升糖素等调控血糖的激素。
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瓦顿氏凝胶细胞是脐带组织间质分离出的一种间质干细胞,这类的细胞也具有间质干细胞的特性。
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生长的方式与身体内粘附性细胞相似,且具有与间质干细胞相似的细胞型态、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相同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此外,这类的间质干细胞也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