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刚发(糖尿病刚发现的时候用什么降糖药)
初次发现糖尿病,满足一定条件,有可能会逆转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刚刚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需要用降糖药吗,有没有逆转的方法呢?
华子告诉他,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是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都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他现在需要去看内分泌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经过适当的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之后,糖尿病有可能逆转,也许有停药的机会。
曾经的糖尿病观念,是一旦发病就无法治愈,需要终生进行降糖治疗。但随着对糖尿病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也可以理解为糖尿病逆转。
2021年发布的《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用药物也能有效控制血糖,实现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的主要条件,包括患病时间小于5年,患者要有较大体重(BMI≥25),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胰岛细胞尚存一定的功能(空腹C肽≥1.1,餐后2小时C肽≥2.5),同时要排除其他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的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初发的2型糖尿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胰岛细胞,但是因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糖毒性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胰岛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只要重新激活这部分休眠的胰岛细胞,就有可能使糖尿病缓解。
减轻体重,是缓解糖尿病的核心。体重下降,不仅可以改善血糖,同时也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生活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包括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其中饮食控制的减重效果,要高于运动锻炼。
限能量平衡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热量膳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有效减轻体重,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缓解。建议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采取适合自己的饮食控制方法,在维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整体的热量摄入。
运动也是控制体重的好手段,运动不仅可以直接消耗能量帮助控制血糖,还可以增加肌肉量,减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得到持续性的改善。但是合并有心、脑、肺等疾病,或是肥胖程度过高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
对于生活干预不能有效落实的2型糖尿病,可以考虑进行8~12周的短期降糖药物治疗。较常用3类药物,包括二甲双胍、GLP-1RA(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根据血糖和体重的情况,这3类药物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联合用药。在单独用药时,司美格鲁肽降低体重的效果最好。3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体重减轻最多。
肥胖程度较高(BMI≥32.5),药物的效果可能不佳,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减少进食量和食物的吸收,使体重下降,让糖尿病得到缓解。
总结一下,初次发现血糖升高后,要积极治疗,只要满足条件,有可能使糖尿病得到缓解,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用药物也可以控制好血糖。是否满足条件,以及如何选择用药,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用药有疑惑,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内分泌专家:初次确诊糖尿病 年轻患者可尝试胰岛素强化治疗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298亿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有部分九零后,已成为初次确诊糖尿病的患病人群,还有不少年轻人处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等“糖前期”状态,糖尿病的防治十分紧迫。为此,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西安高新医院内分泌科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
11月14日上午9点至11点,西安高新医院内分泌科联合眼科在门诊大厅组织了义诊活动。为广大市民免费提供血糖检测、血压检测、糖尿病咨询等服务。
内分泌科主任焦凯教授表示,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抓住关键期,早期干预,部分患者有很大可能实现好转、缓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年轻的,初次确诊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治疗方式。加上患者的饮食控制,高频率运动,患者有望在十几年之内,不使用药物,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就实现血糖平稳。
内分泌科副主任卫静详细介绍了这种“糖尿病缓解”理念,她表示,首先“糖尿病缓解”是指在早期经强化降糖治疗后,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患者的血糖仍可处于达标状态或者正常状态,这也是大众认为的“逆转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早期确诊糖尿病的年轻患者,短期内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用外源性胰岛素最大限度的模拟、替代正常人的胰岛素水平,使血糖达到或者接近生理指标。同时让自身胰岛素细胞进入“休息时间”,及时止损,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恢复。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免除服药困扰,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29岁的小赵就是这项治疗的受益者。趁着这次义诊的机会,他拿着他近期的血糖监测来复诊。小赵是在单位体检时偶然发现空腹血糖是12mmol/L,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没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确诊二型糖尿病。刚开始小赵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糖,但是每次测血糖,餐后都是十几,这离达标还差得远。
于是小赵来到高新医院寻求治疗,卫静为他尝试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目前,小赵已治疗满两个月,小赵瘦了14斤,血糖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后续再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就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去维持血糖水平了。
卫静副主任告诉记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胰岛素无疑是医生的好帮手,但由于多数人对胰岛素不了解,甚至有患者勿信谣言,以为胰岛素会产生依赖。“胰岛功能是可以恢复和改善的,胰岛素的治疗也并不是一经开始就无法停止的,不会成瘾或者依赖。”卫静表示,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的首要目的不仅限于减少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防止胰岛分泌功能的进一步丧失,从而延缓二型糖尿病持续进展的病程。早期胰岛素强化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改善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远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血管风险。
卫静提醒,运动、饮食、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本文来自【阳光报•阳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刚发现糖尿病后,这六项检查必须马上做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关于糖尿病的一些检查,基本都是针对并发症的。如果你是刚发现了糖尿病,那务必做好下面的这六项检查。
一、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它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的糖友觉得,反正血糖已经高了,再化验糖化血红蛋白也是高,还不是多此一举吗?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初患糖尿病后,应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决定治疗方案:糖化在9以上应该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化8-9之间,可选2-3种不同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糖化7-8之间,选用1-2种口服降糖药;糖化7以下,一般通过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即可把血糖调整至正常。
二、血压
大约一半的糖尿病人会合并高血压,因而糖尿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一旦血压超过130/80mmHg就要采取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血压了,血压超过140/90mmHg时要立即启用药物降压。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孪生兄弟”,如果两者同时存在,那血管就要承受双重打击。所以,降糖的同时必须降压,这样,人体遭受的伤害才能最小化。
三、血脂
血糖和血脂是不分家的,建议糖尿病人每次到医院抽血化验血糖的时候都同时化验一下血脂。血脂高也会引起血管的损伤,甚至有时候比血糖高对血管的损伤还要大。尽量让血脂达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尿常规
尿液检查为什么要叫“常规”,就是因为这项检查太重要了。很多人初诊糖尿病后,其实高血糖已经存在多年,只是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刚诊断糖尿病时,糖尿病肾病可能已经存在,尿常规检查则能很好的预测肾脏的病变。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五、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都是由于高血糖损害了微血管造成的,因此两者往往同时存在。
初诊糖尿病后要做首次眼底检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发现问题,还要增加检查频率。
六、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是全身最大的动脉血管,通过彩超可以清晰的看到颈动脉是否有病变。如果颈动脉壁出现毛糙,甚至出现斑块,那就代表全身的血管动脉硬化已经开始,一些他汀类的药就需要服用了。
以上的六项检查,如果你还没有做过,那就赶紧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