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烂裆(糖尿病烂了以后不好怎么办)

临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
文章目录:

雨后蹚水走路,小心“烂脚”!建议这样做→

除了冲垮建筑,让人溺水这样直接的伤害,洪水还会带来不少病菌,威胁我们的健康。像赶上大雨、洪涝,仅仅是出趟门也都少不得要蹚蹚水,更别提那些泡在大水里,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员了。

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聊聊跟洪水密切接触后,怎么做可以远离疾病~

为什么泡水能泡出病?

我们知道,病菌们没有腿不能自己跑,传播起来必须借助外力,而大多数病菌比较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下活不久、传不远,可洪水一来,这两个问题就一下子都解决了。

因为洪水无孔不入横扫一切,将本来收集在处理场所的各种生活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脏东西统统冲走,而这些脏东西携带着很多病菌,借着洪水更加容易传播开来。这些病菌感染人,人就生病了。

洪水能使病菌更容易传播,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我们的皮肤平时能够区分体内体外,阻挡环境中的病原体进入。但是长期泡在水中,皮肤的屏障功能会受到削弱,各种病菌、异物更容易乘虚而入。而且,洪水中经常会有一些泥沙,洪水里还可能有一些尖锐杂物,而我们无论是在洪水中抢险作业还是仅仅蹚水而过,都有可能被磨伤、刮伤,皮肤出现了破口,病菌干脆就长驱直入了。

所以说,长期泡在洪水中,确实更有可能感染病菌。虽然有这些风险,但情况危急之下,接触洪水不可避免,这时候我们可以了解一点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应对,避免生病。

“烂脚丫”“烂裤裆”

看看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常能看到有部队官兵因为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长时间泡在水中,结果脚泡得发白,甚至皮肤破溃,让人非常心疼。这就是“浸渍性皮炎”,病因是足部皮肤长时间在脏水中泡着,且人一直在走动,结果足部被鞋袜、砂砾磨损,伤口被病菌感染。

此外,有时候洪水水位高可及腰,下半身会长期浸泡在污浊泥水中,这样一来,小腹、大腿内侧、会阴部等敏感区域皮肤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导致疼痛、瘙痒、炎症,皮肤也容易出现破损发炎。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定期休息,并用洁净的水冲洗足部,晾干一会儿,此外可以使用炉甘石粉等外用药物以就减轻症状。下水前给足部涂抹一些润肤产品也有帮助。而对于足部皮肤已经破损比较厉害的,可能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应对感染,并避免下水。

类似的,有报道称有人因为皮肤破损,或本身患有让皮肤脆弱的疾病如脚癣、糖尿病足,泡水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就可能患上丹毒。还有些人泡水之后,结果患上了其他足部疾病,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回忆,当年紫禁城大雨积水,他因为蹚水玩染上了足癣,终生未愈(没错,紫禁城真的会积水戳此了解→网传“故宫历时六百年,从未被水淹过”,古人真的有排水黑科技吗?)。

红眼病

健康人眼白部分往往接近白色,可有时却会因为眼睛里进了不干净的东西,变得红红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它正式的名字是“急性结膜炎”,是病菌感染结膜造成的。虽然我们不太会在洪水中睁着眼,但一方面水花飞溅,脏水可能崩进眼睛,另一方面,我们有时会用不干净的手揉眼睛,这样病菌就有机会进入眼里,让我们生病。

对此,我们要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手揉眼睛。也不要跟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出现症状可以使用一些对症的眼药膏涂抹治疗。

病从口入

所谓病从口入,而在洪灾期间尤其如此。前文说了,洪水本身就可能携带不少病菌,而洪水还有可能污染自来水系统,让自来水也不复以往的清洁。因此洪水期间,最好饮用瓶装水,如果没有,则须将水过滤煮开才能饮用。

同样,食品卫生也需要注意。一方面洪水浸泡可以直接污染食物或让食物受潮发霉,另一方面洪水有时会导致停电,让冰箱中的食物升温变质,因此要避免食用可疑的食物。洪水多发地区应当准备一些开袋即食的应急食品。

心理健康莫忽视

还有一个不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心理健康。受灾地区的群众往往身处危地,物资紧缺,居住条件差,卫生难以保证,加上天气阴郁,这些都会造成大家心情焦虑不安,精神紧张。而这些心理上的压力,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比平时更容易染病,之前所患疾病也更容易发作或加重。对此可以多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救和救灾工作,或陪伴在家人身边,以平复心情,洪灾过后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最后总结一下,洪水来袭,我们将面临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在抗洪救灾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健康。总结起来就是,非必要不下水,蹚水后要及时洗净擦干,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要注意饮用水卫生和洗手,再就是注意饮食安全和心理健康。

难言之隐|“烧裆”是个什么狠角色?

夏天来临,想必大家都希望清爽一夏,但是对于很多男性朋友,尤其是肥胖或者司机朋友们一到夏天就会遇到一个难言之隐----“烧裆”,反反地复复瘙痒令人抓耳挠心。那么这个“烧裆”到底是什么狠角儿呢?

“烧裆”,顾名思义,“烧裆”就是裤裆(会阴区)火烧火燎的感觉。

言归正传,在医学上,“烧裆”是指出现于人大腿内侧、腹沟部、会阴区及臀部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伴有瘙痒,潮热等症状的皮肤病变。多因局部潮湿,摩擦及清洁卫生不佳诱发。多见于股内侧,后蔓延至肛周、会阴部及臀部,所以被称之为“股癣”

“烧裆”是性病吗?

NO.1

不是。“烧裆”属于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其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但是股癣(烧裆)会传染,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宠物,可通过人与人,动物与人或者污染物与人接触等方式传播。

哪些人容易患病?

NO.2

●“烧裆”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长期保持坐姿及局部皮肤闷热潮湿,如职业司机等。

●常在夏秋季发作,尤其是进入梅雨季后,潮湿,高温,阴雨的环境有利于霉菌、螨虫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各类皮肤疾病。

●个人清洁卫生不佳,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衣物。

●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手足癣或长期服用皮质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人群由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引发本病。

“烧裆”有哪些临床表现?

NO.3

皮肤损伤: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并逐渐向周围扩大形成环形、多环形或地图形损害,边界清楚,患处可能会出现皮肤颜色加深,皮损中心炎症减轻,皮肤损伤多见于大腿根部,也常见于臀部及肛周。

瘙痒:患者皮肤损伤部位瘙痒明显,潮湿,出汗,摩擦等可加重瘙痒,搔抓后瘙痒更明显。

“烧裆”的就诊科室及如何诊断?

NO.4

●皮肤科或泌尿外科

●诊断股癣主要通过皮肤损伤的形态,颜色,大小,部位及有无鳞屑或出血糜烂等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再通过皮损处鳞屑进行真菌镜检查及皮肤镜检查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真菌感染及菌种鉴定。

“烧裆”如何治疗?

NO.5

●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无生命危险,无需紧急救治。

●对于搔抓后导致皮肤感染等情况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穿着宽松衣物,保持会阴区相对干爽,出汗后需及时清洁身体。

●对于瘙痒难耐者可先局部使用收敛止痒的洗剂如康复新液等进行局部清洗,外用抑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或酮康唑乳膏等1-2次/日有抗菌止痒效果。

市面上的抗菌药鱼龙混杂,随便外用激素类药物如皮炎平等止痒,但激素其实是真菌繁殖的养料,反而会加重了病情,故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烧裆”如何预防?

NO.6

●避免与患有皮肤癣的患者进行亲密接触,避免与他人混用毛巾,衣物,洗浴用品等,接触小动物后要及时洗手。

●对于患有脚癣、手癣,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要记得把自己的衣物与家人的分开清洗、放置。

●保持皮肤干爽,室内温度控制在 26℃ 左右为宜。

●对于婴幼儿需勤换尿不湿,避免长期尿渍刺激皮肤。

●勤换洗衣物,穿着宽松透气性强吸汗的棉质内衣,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运动。

●对于高温潮湿环境工作者要及时清洗汗液,尤其是大腿内侧等皮肤皱褶处。

文:泌尿外科 罗文山

图:泌尿外科 罗文山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雨后蹚水走路,小心“烂脚”!建议这样做

除了冲垮建筑,让人溺水这样直接的伤害,洪水还会带来不少病菌,威胁我们的健康。像赶上大雨、洪涝,仅仅是出趟门也都少不得要蹚蹚水,更别提那些泡在大水里,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员了。

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聊聊跟洪水密切接触后,怎么做可以远离疾病~

为什么泡水能泡出病?

我们知道,病菌们没有腿不能自己跑,传播起来必须借助外力,而大多数病菌比较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下活不久、传不远,可洪水一来,这两个问题就一下子都解决了。

因为洪水无孔不入横扫一切,将本来收集在处理场所的各种生活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脏东西统统冲走,而这些脏东西携带着很多病菌,借着洪水更加容易传播开来。这些病菌感染人,人就生病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洪水能使病菌更容易传播,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我们的皮肤平时能够区分体内体外,阻挡环境中的病原体进入。但是长期泡在水中,皮肤的屏障功能会受到削弱,各种病菌、异物更容易乘虚而入。而且,洪水中经常会有一些泥沙,洪水里还可能有一些尖锐杂物,而我们无论是在洪水中抢险作业还是仅仅蹚水而过,都有可能被磨伤、刮伤,皮肤出现了破口,病菌干脆就长驱直入了。

所以说,长期泡在洪水中,确实更有可能感染病菌。虽然有这些风险,但情况危急之下,接触洪水不可避免,这时候我们可以了解一点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应对,避免生病。

“烂脚丫”“烂裤裆”

看看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常能看到有部队官兵因为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长时间泡在水中,结果脚泡得发白,甚至皮肤破溃,让人非常心疼。这就是“浸渍性皮炎”,病因是足部皮肤长时间在脏水中泡着,且人一直在走动,结果足部被鞋袜、砂砾磨损,伤口被病菌感染。

此外,有时候洪水水位高可及腰,下半身会长期浸泡在污浊泥水中,这样一来,小腹、大腿内侧、会阴部等敏感区域皮肤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导致疼痛、瘙痒、炎症,皮肤也容易出现破损发炎。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定期休息,并用洁净的水冲洗足部,晾干一会儿,此外可以使用炉甘石粉等外用药物以就减轻症状。下水前给足部涂抹一些润肤产品也有帮助。而对于足部皮肤已经破损比较厉害的,可能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应对感染,并避免下水。

类似的,有报道称有人因为皮肤破损,或本身患有让皮肤脆弱的疾病如脚癣、糖尿病足,泡水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就可能患上丹毒。还有些人泡水之后,结果患上了其他足部疾病,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回忆,当年紫禁城大雨积水,他因为蹚水玩染上了足癣,终生未愈(没错,紫禁城真的会积水戳此了解→网传“故宫历时六百年,从未被水淹过”,古人真的有排水黑科技吗?)。

红眼病

健康人眼白部分往往接近白色,可有时却会因为眼睛里进了不干净的东西,变得红红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它正式的名字是“急性结膜炎”,是病菌感染结膜造成的。虽然我们不太会在洪水中睁着眼,但一方面水花飞溅,脏水可能崩进眼睛,另一方面,我们有时会用不干净的手揉眼睛,这样病菌就有机会进入眼里,让我们生病。

对此,我们要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手揉眼睛。也不要跟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出现症状可以使用一些对症的眼药膏涂抹治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病从口入

所谓病从口入,而在洪灾期间尤其如此。前文说了,洪水本身就可能携带不少病菌,而洪水还有可能污染自来水系统,让自来水也不复以往的清洁。因此洪水期间,最好饮用瓶装水,如果没有,则须将水过滤煮开才能饮用。

同样,食品卫生也需要注意。一方面洪水浸泡可以直接污染食物或让食物受潮发霉,另一方面洪水有时会导致停电,让冰箱中的食物升温变质,因此要避免食用可疑的食物。洪水多发地区应当准备一些开袋即食的应急食品。

心理健康莫忽视

还有一个不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心理健康。受灾地区的群众往往身处危地,物资紧缺,居住条件差,卫生难以保证,加上天气阴郁,这些都会造成大家心情焦虑不安,精神紧张。而这些心理上的压力,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比平时更容易染病,之前所患疾病也更容易发作或加重。对此可以多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救和救灾工作,或陪伴在家人身边,以平复心情,洪灾过后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最后总结一下,洪水来袭,我们将面临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在抗洪救灾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健康。总结起来就是,非必要不下水,蹚水后要及时洗净擦干,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要注意饮用水卫生和洗手,再就是注意饮食安全和心理健康。

策划制作

作者丨丁崝 科普作者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