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初始量(糖尿病初期的血糖值)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5型糖尿病”,您听说过吗

□本刊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马乔博

■受访专家

李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马瑜瑾 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内分泌科主任

18日至20日,由洛阳市医学会等主办,河科大一附院、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0·河南省Ⅰ型糖尿病论坛(第二届)”“2020·中国洛阳·内分泌代谢性罕见病论坛”在洛阳召开。其中,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成人Ⅰ型糖尿病,也被称为“1.5型糖尿病”,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病例

55岁的赵先生,因“口渴、多饮、多尿”就诊,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为15.1毫摩尔/升,诊断为Ⅱ型糖尿病。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并起始应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niào),血糖得到了控制。不过,半年后,他发现服用药物控糖效果越来越差,住院检查发现,其胰岛功能严重衰竭,这才被确诊为成人Ⅰ型糖尿病,也称作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定义

属于Ⅰ型糖尿病的亚型,发病机制与Ⅰ型糖尿病相似,具有隐匿、迟发、胰岛功能衰竭速度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病率

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高于经典Ⅰ型糖尿病。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害所致。

易误诊

其发病初期,表现为Ⅱ型糖尿病的特点,且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预警

出现以下3个信号,提示糖友患的可能不是Ⅱ型糖尿病,而是成人Ⅰ型糖尿病。

信号1:体型偏瘦,大多数Ⅱ型糖友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信号2:没有代谢综合征,大多数Ⅱ型糖友常伴有代谢综合征

信号3:联合用药后血糖仍飙升,大多数Ⅱ型糖友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或是加大剂量可控制血糖

诊断

有赖于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其中,谷氨酸脱羧(suō)酶抗体是公认诊断最敏感的免疫指标。

①糖友年龄≥18岁

②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③诊断糖尿病后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④排除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治疗

降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初始治疗,如果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处于可控良好状态,可考虑使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如西格列汀,并根据病情进展用胰岛素替换。

特别提醒

●成人Ⅰ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避免加速胰岛细胞衰竭。

●在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之前,如果患者有前面提到的相关预警信号,应常规筛查胰岛自身抗体,从而早期发现并正确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崔宏远

来源: 洛阳晚报

糖尿病前期是种身心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孙慧)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冠名支持的“健康大讲堂”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心脏科原主任、主任医师蔺静,与大家共同聊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话题。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异常的初期阶段,遗传、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都会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蔺靜表示,糖尿病前期的产生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血糖的变化。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40岁~45岁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在逐渐下降,这时如果体重再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会使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这些现象都会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几率。

蔺静强调,“吃得多,活动少,体重大”的人群也比较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人们在饮食上不节制,食物摄入量增多,糖的摄入量也会增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身体里积累下来就会转变成脂肪,导致体重加重,体重增加又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的异常。血糖异常的初始阶段是糖尿病前期,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如果继续发展就会成为糖尿病。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感觉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蔺静指出,研究显示,当精神紧张度增高时,身体的应激激素也会分泌增加,而这些应激激素的分泌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身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也跟糖尿病前期的发生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前期也是一种身心疾病或是心身疾病,和心理因素,精神紧张都有关系。同时,睡眠不好的人也容易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其次是经常过敏的人群,需要一些糖皮质激素来控制过敏,也会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

蔺静指出,虽然糖尿病前期听起来比较严重,但如果采取良好的手段进行干预,提高个人的自控能力,有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可以逆转的,成为正常的糖代谢。如合理饮食,合理的运动,把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禁烟限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好糖尿病前期的关键因素。

这6类属于糖前期高危人群!糖前期多久会转化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多久转化为糖尿病?首先要说的是,重视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糖尿病,或者延长转换时间的。

01

哪些人属于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2、已经患有高血压或(和)血脂异常或早发冠心病者;

3、体型肥胖者尤其肚子肥胖的人群(梨型身材);

4、吸烟、活动不足、生活压力大或精神持续紧张者;

5、怀孕时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的女性(妊娠糖尿病患者);

6、出生时体重轻或婴儿时期体重比同龄孩子轻的人群。这个阶段患者会有疲劳无力、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往往会被认为生活压力大,亚健康等情况从而被忽略。

02

如何发现糖尿病前期

1.血糖值测定

诊断糖尿病前期最关键的一项指标,也是唯一指标,就是空腹血糖值,具体需要测早餐前的空腹血糖值和晚餐后夜间血糖值,还需对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变化进行测定。如果发现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 mmol/L,以及随机血糖值≧11.1mmol/L,就可以初步做出诊断。若无症状,可测量两次。仍有可疑者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标准。但要注意的是患者肾糖阈增时,可能会呈现阴性,因此千万不可以此确诊,会存在有一定误差。

3.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为了能够增加确诊准确率,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做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这样可以帮助测定胰岛B细胞功能,及时发现是否有功能减退等情况,可有助于病情诊断。

4.其它检查项目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患者可能还要做尿酮体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必要时可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

03

一般发展成糖尿病要多长时间

我想你更关心的,是糖前期到底是不是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

一般需要多久发展成糖尿病?不得不说有大部分的人对糖前期并不在乎,认为只要没被戴上糖尿病的“帽子”,或者说没吃上药就问题不大。却不知道,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一样,具有同等程度的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病变风险。血糖异常对于代谢系统、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已经开始了。且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

有研究人员对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后发现:10年后它们中有50%的人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如果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那么他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将成倍增加。当然,大家也千万别默认糖尿病前期发展成糖尿病需要10年这个数字,每个人造成血糖异常的因素不同,种类不一致,严重程度也不一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也会有明显差异。打个比方,两个同样爱吃面食的糖前期,一个工作压力大、爱抽烟熬夜、应酬多酗酒多、不爱运动,另一个不抽烟不喝酒,经常运动,还爱吃绿叶蔬菜,前者大多比后者更快发展成糖尿病。

04

如何才能防止糖前期转变成糖尿病

其实,不用过于在意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发展成糖尿病,在得知自己处于糖前期时,你应该做的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并且加以纠正,从而延缓甚至彻底逆转糖尿病的发生。

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前期是明确可以彻底逆转糖尿病发生的一类人群。也就是说,此时处于【糖尿病后备军】的你,只要及时醒悟,回头是岸,一切都还来得及。

那具体落实下去应该怎么做呢?

评估。给自己进行疾病、营养和生活方式的评估。只有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才能快准狠地解决问题。

强调一下:在进行疾病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情况。也就是说除了血糖有点异常,还有没有其他问题?高血压?高血脂?腹型肥胖?甲亢 ?以及有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综合调理身体时需要知晓的前提,很多问题需要共同消除。

第二步,帮助错误的生活方式纠偏。完成评估之后,你应该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方式上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针对性地调整,尤其是饮食上的问题。

第三步,定期复查。调整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需要有反馈才行,这个时候定期复查就非常关键了。我们可以通过明确的指标结果,检验生活方式调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及时帮助自己调整方法。当然为了避免自己少走弯路,寻求专业人员和团队的帮助是另一种高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