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问腰围(糖尿病腰围超重多久测一次)

央视网 0
文章目录:

预防糖尿病,腰围尺寸很重要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周迎生教授介绍,成年人患糖尿病与肥胖密切相关,尤其是腹部肥胖。现有研究证实腹部肥胖大腰围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腹部是人体内脏脂肪更容易堆积的地方,试图通过运动减脂的人群也可以通过腰围来评估减脂的成效。

糖尿病患者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和腰围?

来源:人民健康网

糖尿病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慢病之一,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事实上,它更是一种“全身”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专家强调:“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同时,患者也要加强自我管理。”

为什么糖尿病人吃得多、喝得多,体重却是在下降?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腰围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2020年1月8号(周三)15:00-16:00,“人民好医生”App邀请到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进行科普直播访谈,并在线解答大家关于糖尿病的各种困惑,别错过哦。

专家简介

母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解放军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会长。

擅长:糖尿病、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疾病及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等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同时,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中强调综合治疗、综合管理。

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糖尿病。它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腰围、肥胖和糖尿病有何关系呢?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便可定义为肥胖,这种类型的肥胖有个专属名词: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内脏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它的增多使其分泌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拮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因而,对于相同体重的肥胖者,中心型肥胖者比均匀性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更严重,也更难以纠正。

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提高血糖达标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母义明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整体达标率不理想,健康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糖尿病的治疗须整体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也要进行整体评估,因为病情存在个人差异,有的患者空腹血糖高、有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有的患者血糖忽高忽低、有的患者血糖“居高不下”;有的患者并发症较多……因此,临床中医生也必须关注到整体状况来进行治疗。

糖尿病人出现的“三多一少”到底是什么含义?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腰围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记得参与本期直播,与名医大咖在线互动。

如何提问和收看直播:

一、下载人民好医生App,进入“名医直播”栏目进行提问。

直播在人民好医生App进行,请务必下载App提问,扫描二维码,或在苹果市场、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现在就可提问,提问靠前,医生优先解答。

二、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rmwjkpd),右下角点击健康互动 “下载人民好医生App”,下载后进入客户端提问。

重要提示:

提问尽可能详尽,如年龄、性别、具体症状等写清楚。诊断证明、照片可在“提问框”右下角内添加图片发送。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咨询、就诊建议,作为您的就医参考,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

管好腰围与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 这些细节你做到了吗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人患糖尿病。众所周知,肥胖和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肥胖的人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因此,要想控制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解决肥胖问题势在必行。

如何界定肥胖呢?一般需要测量两个指标:腰围和体重指数(BMI)。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腹型肥胖,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另一个则是通过体重指数(BMI)测算,即用自己的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得出数值,BMI≧28就属于肥胖,这组人群在糖尿病人当中约占60%。当然,现在衡量是否肥胖的指标比较,如计算肚子脂肪含量等。

从肥胖到患上糖尿病有一个过程,不是胖了就会立即得糖尿病,但是肥胖的人会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的抵抗,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超过正常值,继而诱发糖尿病。人们的肚子就如同贮备脂肪的库房,脂肪不易消耗分解,库房就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日常看到的那些肚子越来越大、腿越来越细等不匀称肥胖者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趋向年轻化,与饮食不合理有很大关系。2型糖尿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吃出来的糖尿病,10多年前鲜有青少年患病,现在青少年患者却越来越多,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少有运动是主要原因。所以,要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运动及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引导。

目前,让糖尿病患者体重达标、保持正常体重是医学界和患者共同探索的一项控制血糖的有效方式。糖尿病患者每天须保持饮食有规律,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才能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足量饮水,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否则容易引起身体脱水,甚至会引起高粘血症;少吃糖分比较高的水果,如香蕉、熟芒果,可以吃橙子、草莓、樱桃、柚子等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

同时,建议大家定期关注自己的健康指标。40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去医院查一次空腹血糖,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6.1以下,如果高于5.7就要提高警惕了。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