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情演示(糖尿病病情演示图片)

营养百事通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怎么办?一日三餐照着糖尿病食谱吃,有人21天瘦了10斤

这是发生在我们21天血糖管理营养服务营的真实案例,用户经过管理血糖21天,不仅血糖稳定了,还意外瘦了10斤!

用户基本信息

男,广州人,32岁,身高173cm,体重145斤,BMI24.2,超重,腰围93。高血糖病史半年,每天大量运动,不知如何调整饮食。

21天血糖管理营养服务体验营结束后:体重和血糖变化情况:

1、体重131斤,减轻14斤,BMI减到21.89,达到更健康理想的体重;

2、血糖非常稳定,空腹餐后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3、比较适应和喜欢现在的饮食方式;

4、患者本人和家里爱人也因此而开展更深入的营养学习。

既往饮食习惯

(1)喜好重口味,饮食整体重盐重油,过于油腻。 几乎一日三餐饮食口味都比较重,全家人都是这样的饮食习惯。

(2)饮食结构不稳定:有时担心主食升血糖快,又不敢吃太多主食,甚至偶尔一餐不吃主食。有时又清汤寡水过于清淡,整体能量和营养不能满足身体需要,餐后血糖不稳定。

几乎不敢吃主食

日常饮食过于油腻

三餐过于单调

21天体验营饮食状况记录及总结

通过21天营养师提供标准食谱,示范营养餐,日常饮食点评,陪伴指导,在21天血糖管理营养服务体验结束时:

(1)能够保证每餐食物种类,丰富多样;

(2)控油控盐,努力清淡健康饮食;

(3)能够保证每餐食物摄入数量和进餐时间;

(4)慢慢习惯健康饮食模式,重口味的人慢慢爱上原汁原味的饭菜。

血糖管理期间的饮食记录

血糖管理期间的饮食记录

中国有超过一个亿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对血糖管理的作用向来不容忽视,但对于普通百姓这似乎很难落实,我们的血糖管理营养服务体验营以“标准食谱”为核心,重视营养餐落地,通过营养师的演示、示范、饮食点评、跟踪指导、同伴影响等方式,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科学饮食的技能,边吃边学,最终实现管理血糖的目标。

示范食谱:

作者:姜丹,注册营养师,糖尿病饮食管理营养服务营营长

#营养百事通超能团#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3大表现,要注意!可能患上了糖尿病足


李医生走进诊室时,看到了一位神色忧虑的中年男子。这位名叫张明的患者是一名50岁的建筑工程师,他正低头看着自己的双脚,眉头紧锁。

"张先生,您今天来是有什么问题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担忧:"李医生,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不对劲。我担心......"

李医生注意到张明的犹豫,轻轻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张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听说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得一种叫'糖尿病足'的并发症。我的脚最近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我很害怕......"

李医生仔细听完张明的描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案例。他决定借此机会不仅帮助张明,还要提高他对这种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

"张先生,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您脚部的症状吗?"李医生温和地问道。

张明开始详细描述他的症状:"最近我的脚总是感觉麻木,有时还会刺痛。而且,我发现脚上的皮肤变得很干燥,甚至开始开裂。最让我担心的是,我的脚似乎变形了,看起来和以前不太一样。"

李医生认真地听完,点了点头:"张先生,您的观察很仔细。这些症状确实值得我们重视。您刚才描述的这三种情况——麻木和刺痛感、皮肤干燥开裂、以及脚部变形,正是糖尿病足的典型早期表现。"

看到张明脸上闪过的恐慌,李医生赶紧补充道:"不过,您不用太过担心。及时发现这些症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看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医生开始详细解释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他告诉张明,糖尿病足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异常和血液循环不畅。

"您刚才提到的三大表现,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李医生解释道,"麻木和刺痛感是由于神经受损引起的。这会导致您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张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忆起最近几次不小心踩到尖锐物体却没有立即感觉到疼痛的经历。

李医生继续说道:"皮肤干燥开裂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这会使皮肤更容易受伤,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至于脚部变形,"李医生指出,"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变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异常所致。这种变形会改变足部受力点,增加压力性溃疡的风险。"

张明听得认真,但眼中仍带着些许困惑:"李医生,那我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李医生微笑着回答:"预防和早期干预是关键。我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每天检查双脚:仔细观察有无伤口、水泡、皮肤变色等异常情况。

3. 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并仔细擦干,特别是趾缝间。

4. 保湿:使用适合的保湿霜来防止皮肤干燥开裂。

5. 穿合适的鞋袜: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

6. 定期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7. 戒烟:吸烟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加重病情。

8. 定期足部检查:建议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的足部检查。"

张明认真地记下了这些建议,但他还有一个疑问:"李医生,如果已经发展成糖尿病足了,还有治愈的可能吗?"

李医生解释道:"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轻度病变可以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局部创面处理等方法来治疗。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截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

听到"截肢"两个字,张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李医生注意到了他的反应,安慰道:"张先生,不用太过担心。您及时发现了早期症状,这是非常好的。只要我们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再加上正确的足部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的。"

张明点点头,脸上的忧虑稍微减轻了一些。李医生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会为您制定一个详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我们会定期检查您的足部状况,同时也要密切监测您的血糖水平。"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李医生仔细检查了张明的双脚,并详细记录了他的症状。他还为张明演示了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清洗和擦干双脚,如何选择合适的鞋袜等。

临走前,张明感激地说:"李医生,谢谢您今天的详细解释和指导。我现在明白了糖尿病足的严重性,也知道了该如何预防和护理。我一定会严格按照您的建议去做的。"

李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张先生,您的态度很好。记住,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警惕,做好日常护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您随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送走张明后,李医生坐在办公桌前,思考着今天的诊疗经历。他深感在糖尿病患者中普及足部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很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足部的小问题,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李医生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的宣教。他相信,只有让更多的患者意识到早期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看着窗外的阳光,李医生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糖尿病足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双脚,继续走出健康美好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11(2):92-108.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糖尿病防治管理办法. 2019.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足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35(12):1076-1089.

健康测试带您及时发现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

看东西眼睛发花、视力下降。

是因为年老衰退?

还是因为用眼不当?

有一种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来了!

佘海澄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胰岛素分泌的异常,异常的胰岛素可以通过全身血管影响身体诸多部位,特别是大脑、心脏、肾脏等部位。

眼部血管密集,同样能够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且发作时不易被患者察觉,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提早注意眼部变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演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测试

测试一 病程时间测试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程相关。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小贴士

据统计,糖尿病病程<5年,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眼底病变;糖尿病病程>10年,约有7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眼底病变。

测试二 血糖水平测试

血糖控制水平影响着眼底病变发生的时间或可能性。血糖控制越差,越有可能发生眼底病变。

正常血糖值应在3.9~6.1之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在7以下较为正常。连续五天监测餐前、餐后血糖值,可了解个人血糖控制水平。

测试三 眼底测试

专业仪器拍摄眼底照片,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果。

眼底病变时,早期可能出现黑色的出血点但不影响视力,因此难以发现。之后可能发展为黄斑水肿,更严重时会出现大出血或视网膜脱离。

如何应对糖尿病眼病

首先需要控制好血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还需定期检查眼底,只要是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就应该到医院检查眼底是否发生病变,并且根据病情轻重及血糖控制情况决定复查频率。

糖尿病的眼底病变,早期可通过局部治疗方法,尽量阻止它病情的恶化。更严重一些如发生出血时,需采用激光治疗保住患者的视力。

如果发生黄斑的水肿、血管的渗漏,需进行注射治疗

如果出现大出血或者视网膜脱离,则需要手术治疗。


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控制好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健康之路

《别让糖尿病伤了眼》

播出时间:12月15日 18:05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中国慢阻肺患者数近亿!这些“肺”话要来听听~| 健康之路

牙齿最忌「酸酸甜甜」,因为会得龋齿,一不小心还会患上牙髓炎!丨健康之路

身上黑点去不对,小心变肿瘤!「痣」己「痣」彼,方能百战不殆!| 健康之路

学会急救,该出手时就出手,为生命接力!| 健康之路

胃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千万别当成是胃病,后悔就晚了!丨健康之路

扫扫二维码 送你一个专业健康知识普及平台 ↓↓ ↓↓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任梦瑶 郭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