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胃(糖尿病和胃病)

中医康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影响胃肠功能,三个方子来治疗

张发荣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方法,验之于临床,疗效颇佳,深受广大患者和同道的好评。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01

审症辨位,因机尽悉

中医学没有“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消渴合并“痞满”、“胃脘痛”、“泄泻”、“便秘”等病的范畴。

张发荣认为本病可涉及胃肠系统各个部分,损伤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可能胃损害偏重一些,有的可能肠损害偏重一些。

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特点各异,相应的治疗方式也不同,所以首先应当明确病变部位。

张发荣根据主要病变部位,大致将本病分为胃、小肠和结肠功能损害三大类。

糖尿病胃损害主要表现为胃瘫。

其轻者常常没有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饱胀感、烧心、反酸嗳气等。

中医辨病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

其发病机制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张发荣认为本病的内因与脾虚有着密切关系,因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中焦不健则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气机不畅等情况皆可出现,继而引起上述诸症。

至于外因则无外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七情失和等等。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腹泻多是间歇性的,少数呈连续性,可伴轻微腹痛。次数一般每日2~3次,多者可达10余次,伴大便失禁者常见。

本病始于消渴日久失治者,患者正气渐伤,气阴两虚,阴损及阳,元气大伤,所以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脾气本虚,而腹泻为标。

糖尿病结肠功能损害,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秘。

有的3~5天不行一次,或者大便排泄不畅,形如羊屎,有的可见大便先干后溏,但排便时间显著延长。便秘可为间断的,也可以与腹泻交替出现。

本病早期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致腑实不通;或湿热蕴结以致气滞不行。病久则为气阴两亏,无水行舟或气虚推动无力。

02

专病专方,加减用药

(1) 糖尿病胃损害的治疗:

针对其心下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和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治宜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

方药:制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太子参,大枣,甘草。

本方寒热互用和阴阳,苦辛并举顺升降,黄芩、黄连苦降泻热以和阳,干姜、制半夏辛开散痞以和阴,因消渴日久耗气伤阴,久则损伤脾胃,故配以西洋参、甘草和大枣补脾和中。

加减:舌苔特别厚腻、湿浊中阻突出者,去大枣,加草果;厌食少食者,加鸡内金、麦芽;舌红口干者,加石斛、天花粉;嗳气频发者加丁香、吴茱萸。

(2)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治疗: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在腹泻频作时,用健脾除湿的常法治疗,收效缓慢,针对糖尿病的特点,采用清热生津、温中固涩的变法治疗,多获捷效。

常用葛根芩连汤合桃花汤为基础方。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干姜,赤石脂,粳米。

葛根芩连汤原为协热下利而设,由于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现常作为治疗消渴的基础方。

葛根清热生津,并能升提胃肠清阳之气,黄芩、黄连苦坚肠胃以止泻。桃花汤为治疗胃肠里寒泄泻的名方。故二方合用,共奏苦坚止泻、温中固涩止泻之功。

加减:肠鸣水泻症状重者,加仙鹤草、车前子以加强分利止泻之功,特别是车前子具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腹痛明显者,加木香、丁香理气止痛;

脉沉、粪质稀溏冷清、里寒症状较重者,加制附片增强温运脾肾阳气之功;脾虚食少,加山药、薏苡仁健脾除湿。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腹泻缓解或停止,即应改用健脾除湿法治疗,如参苓白术散之类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3) 结肠损害的治疗:

结肠损害主要表现为便秘。针对其津血不足、脾虚气滞的病机特点,治宜补益津血、健脾理气。

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增液汤、枳术丸加减。

方药:黄芪,当归,玄参,麦冬,生地,白术,枳实。

本方针对糖尿病性便秘颇有针对性,方中当归补血汤、增液汤补益津血,既是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方,又是润肠通便的效方,再配以枳术丸健脾分滞,增强荡涤肠中积滞的作用。

加减:服上方仍大便不通者,加肉苁蓉、酒军。

临床上也有前述方法罔效,只有另加芦荟。

03

中西医结合,多法并举

由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常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所以有效、持久地控制血糖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西药对于控制血糖疗效确切,张发荣在临床实践中,常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用适合的降糖药物,并酌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至于西药用治胃肠功能紊乱,由于促胃动力药物疗效不确切,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他不主张频繁使用。

饮食治疗方面,应指导患者低脂饮食和少食多餐,并注意保证肠道营养,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纤维的含量,最好将固态食物匀浆化,或多进流质食物,便秘患者应鼓励高纤维膳食。

04

验方治疗,贵在坚持

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除上述各种治法之外,中医验方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大凡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的患者,长期坚持服藿香正气液或胶囊,每日3次,每次1支或1粒。

腹泻者可加服小檗碱,每日3次,每次3~5粒,多获良效。

实践证明,这种治法,不仅可以治疗并发症,而且对糖尿病本病也有治疗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疗效果。

05

养生调摄,防患未然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使其他并发症的恶化,医者应当及时教育患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正如《素问》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本病预防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治疗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

步行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好的运动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定距离或定时走或慢跑,结合体操、气功等体育疗法,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应注意避免房劳太过,保持心情舒畅。

得了糖尿病,肠胃功能常好不了!根源在这里,3招解决之法,牢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好血糖是第一要事。

但为什么要控血糖呢?根本原因在于控好血糖是为了预防后续一系列并发症。

换句话说,控好血糖不是目的,预防可致死、致残的糖尿病并发症才是根本。

例如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等。

不过,有一种病变被广大糖友们忽视,但却经常被它所带来的恶果所困扰:糖尿病性胃轻瘫。

这是糖友最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以上。

其根本病因,源于糖尿病损伤肠胃神经,引起肠胃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胃排空功能受损。

该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影响口服药的吸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

下面,“问上医”就跟大家讲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和防治。


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损伤植物神经惹的祸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使依赖植物神经的肠胃缺乏动力,胃排空延迟。

对于正常人而言,进餐后3小时,基本排空胃内容。

但当胃轻瘫时,进餐后3小时只能排出约60%~70%的胃内容物。


出现2种典型症状,糖尿病性胃轻瘫已来临

糖尿病患者餐后出现呕吐、腹胀腹痛、反酸、嗳气、打嗝、食欲不佳和吃一点就饱可初步诊断为胃轻瘫。

尤其是以下2种典型症状。

(1)呕吐

呕吐是胃轻瘫的主要表现,呕吐物主要是之前吃进去的食物,不包括胆汁。与此同时,患者的上腹也会出现又涨又痛的症状。

故只要患者呕吐出4~6小时前摄入的食物,就能说明患者出现了胃排空延迟的症状。

(2)腹痛腹胀

腹痛主要表现为钝痛、绞痛和烧灼痛。呕吐后,疼痛会稍有缓解。

上腹部肿胀,中上腹按压会疼痛并伴有水声。


得了糖尿病性胃轻瘫应该如何治疗?牢记以下3种方法

(1)恢复身体水分、补充电解质和液体营养素

以低脂、低纤维、少渣、流质为主,少量多餐,餐后需进行适当运动1~2小时,有助于胃排空。

食物应为小颗粒或小块儿状。研究证明,食用颗粒或是小块儿食物的患者,腹胀腹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2)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的药物、止吐的药物以及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都可以缓解病情,如甲氧氯普胺。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情急,患者痛苦,但经药物治疗后,症状能大大得到改善。

(3)手术治疗

胃轻瘫严重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植入胃肠起搏器增加胃肠动力。幽门成形术、空肠造瘘术、胃窦切除术、胃造瘘术等。也可帮助解决胃轻瘫。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5种措施是法宝

积极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生活上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血糖控制是基础

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基础。

糖友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6.1mmoI/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2)饮食治疗是关键

饮食上,要尽可能减少肠胃负担,加快胃排空。

  • 低脂饮食、不吃油炸食品;
  • 不吃太热或是太凉的食品,像冷饮、雪糕;
  • 少食多餐;
  • 不吃不好消化的蔬菜,像大白菜、芹菜、山药、柿子等;
  • 限制每日蔬菜的控制量,一般在半斤左右。

(3)腹部按摩疗法

按摩腹部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预防胃轻瘫。

按揉时,适度用力,保持呼吸自然顺畅。

(4)保持愉悦的心情

生气吵架或是剧烈的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保持心情愉悦可有效预防胃轻瘫发作。

(5)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能让肌肉大量消耗葡萄糖,控制血糖,还有助有帮助患者释放压力,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


“问上医”:为您分享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还会影响肠胃健康?食物选择上,注意几件事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过高的血糖就会攻击身体其他部位,造成各种并发症产生。

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一危险信号,这很可能是胃轻瘫的症状。

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以上。而这种并发症的出现,是由于长期高血糖使肠胃神经受到损伤,因此肠胃运动功能产生障碍,导致胃排空功能受损。

它不仅会影响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治疗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外,长期高血糖还会降低胃肠的动力,造成胃排空延迟。正常情况下,进餐后半小时,我们的胃消化并排出50%以上的胃内容物,2小时排出约80%的胃内容物,3小时胃基本排空。

而一旦出现胃轻瘫,胃排空时间就会延长,进餐后3小时只能排出约60%~70%的胃内容物。这常常会引起胃胀感。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反酸水、打嗝、食欲差等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由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当然需要更好地控制血糖。注意少食多餐,一次不要吃太多,不要让血糖升高得太快,餐后还要注意运动。

与其他糖尿病人不同的是,患有胃轻瘫的病人就要少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最好吃流质、低脂、颗粒比较小的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大家还要注意补充身体水分、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但是大家还要知道,治疗胃轻瘫最好的还是预防,这种胃功能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

首先还是要控制好血糖,一定要保持严格控制饮食中糖的摄入,少食多餐,注意适度进行运动,给胃肠提供动力,增加胃肠的蠕动。

此外,有节奏地按摩腹部也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预防胃轻瘫。如果症状过于严重,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做一下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合理用药。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