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足烂(糖尿病的手足溃烂能愈合吗)
糖尿病可能引发手足溃烂,甚至猝死?糖友警惕这种并发症
糖尿病的确不“吓人”,因为即便血糖高,或许不会有症状,甚至也不会让糖友特别难受。
糖尿病真的不可怕吗?有人烂手烂脚,有人因此失明,有人甚至需要截肢。
今年9月,知名艺人龙绍华猝死,虽然及时进行了抢救,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而此前,他本身一直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可怕是并发症!而且,很多并发症虽然严重,但平时的症状却并不明显,却可能会突然发作。所以,当有些糖友出现大病的时候或者意外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他惋惜:好好的,怎么突然就……
今天和大家说说,糖友所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猝死。
01
糖尿病猝死几率高
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高达55万的人发生猝死,死亡人数据高居世界第一名。
更可怕的是,患有代谢相关疾病的人,如患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的人,若是平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病情,使血压、血脂、血糖无法保持稳定,心脏的负担加重,让心率和心肌功能无法保持正常,身体受到的慢性损害就会加剧,发生猝死的风险就要比正常人高上很多倍。
对于糖友而言,猝死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欧洲有一项研究表明:
在1~35岁人群中,每年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21.9/10万人,无糖尿病患者2.6/10万人。
在36~49岁人群中,每年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119.8/10万人,没有糖尿病患者19.7/10万人。
比起没糖尿病的,有糖尿病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出约10倍。
02
容易导致猝死的并发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
究其原因,且长期高血糖状态所致神经内微血管病变及局部缺血、缺氧,往往造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结构受损,进而引发心率变异率下降,心脏性猝死发生风险升高。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血糖对心脏的损害就相当于患者得过一次心梗,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的风险,跟心梗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差不多。凶险程度自然是不同于常人。
03
猝死可能发生的前兆
虽然糖尿病性心脏病症状常不典型,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1.胸部闷痛:如果出现胸痛症状,伴呼吸急促,且反复发作,一定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
2.嗓子发紧,牙痛或胃疼:如果出现一阵一阵地嗓子发紧、牙疼、胃痛或肩臂疼痛等,很可能心绞痛发作。
3.心慌或晕厥:反复发作心律不齐,心跳加速或心跳过缓,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及心血管意外。
4.突发呼吸困难、头晕:功能不全会导致气促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同时常伴有头晕。
5.极度疲劳:没有过量运动情况下,就感觉四肢沉重、疲惫不堪。
6.夜惊失眠: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欠佳常被憋醒,夜间猝死的风险较高。
7.异常出汗: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动辄大汗淋漓,同时伴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
糖友手脚麻木刺痛 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大爷是位患糖尿病十余年的糖友。近期,他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不少资深糖友可能都有类似张大爷这样的经历。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嘉教授提醒说,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孙嘉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一系列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手脚麻痛是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周围神经可分为支配感觉的感觉神经及支配运动的运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也因损伤的神经而异。
其中,感觉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以手脚麻痛为首发征兆。麻木感一般从手脚部位开始,常常以双侧对称性的发生,足端感觉异常的情况也比腿部的症状会更为明显,下肢症状比上肢重,夜间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还可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对冷、热、触、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对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而不适的感觉,专家们称它为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其实很危险,有些老人习惯睡前泡泡脚,睡眠好。但由于足部的感觉减退,很容易一不小心造成烫伤,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关键。对于症状典型的资深“糖友”,医生通过询问病情基本可以做出临床判断。而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定期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孙嘉建议,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病变筛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就应筛查,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有神经病变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
糖友手脚麻木刺痛,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大爷是位患糖尿病十余年的糖友。近期,他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不少资深糖友可能都有类似张大爷这样的经历。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嘉教授提醒说,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孙嘉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一系列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手脚麻痛是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周围神经可分为支配感觉的感觉神经及支配运动的运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也因损伤的神经而异。
其中,感觉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以手脚麻痛为首发征兆。麻木感一般从手脚部位开始,常常以双侧对称性的发生,足端感觉异常的情况也比腿部的症状会更为明显,下肢症状比上肢重,夜间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还可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对冷、热、触、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对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而不适的感觉,专家们称它为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其实很危险,有些老人习惯睡前泡泡脚,睡眠好。但由于足部的感觉减退,很容易一不小心造成烫伤,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关键。对于症状典型的资深“糖友”,医生通过询问病情基本可以做出临床判断。而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定期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孙嘉建议,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病变筛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就应筛查,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有神经病变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