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度拉(糖尿病度拉糖肽有用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家可能都不以为然。但是对于糖尿病人而言,腹泻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因为腹泻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糖友要特别引起重视。今天中药养生刘药师就和糖友说说:糖尿病性腹泻。

1、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性胃肠道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糖尿病性腹泻常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几小时到数周不等,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病人的大便可正常或便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昼轻夜重的慢性、顽固性、无痛性水样腹泻,间断发生,间歇期间如常,易为冷食、胃肠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

2、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

(1)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见于90%的糖尿病患者。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微血管病变可造成神经机能紊乱,神经内肌酸含量的减少,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Na 和K 泵活性,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糖尿病时的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糖基化改变,进而影响神经末梢的胞饮作用和轴突的运转功能,最终导致轴突的萎缩,上述原因必将导致肠蠕动减慢,肠腔内尤其是近端小肠内细菌过渡生长,细菌分解胆盐使其不能参与脂肪微粒的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长链脂肪酸,至脂肪吸收不良,临床上产生腹泻。

(2)小肠外的糖尿病性胃肠道病变

小肠外的胃肠道,亦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受累,如胃排空延迟可产生糖尿病性胃麻醉,进一步加速肠道细菌的过渡繁殖,糖尿病患者并发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者较多,使胰酶产生不足,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导致脂肪泻和肉质泻。糖尿病患者上皮肠组织的α2肾上腺受体兴奋性降低,使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情进一步加剧。

3、糖友腹泻,如厕莫用力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后需要提高警惕,莫当普遍腹泻处理。患者如厕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为何说糖尿病性腹泻用力过猛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常发生患者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会迅速窜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4、慢性腹泻别忘查血糖

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糖尿病性腹泻。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并没有自觉症状,发生腹泻后才确诊为糖尿病的。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腹泻时,可能会被认为是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延误有效治疗。所以,当出现腹泻症状而长时间治疗不见效果时,应监测一下血糖,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相关知识,提醒广大糖友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以避免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患者便秘不容忽视!做好这4条能解决

民间老话说得好;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小时候我们开玩笑的一句话,可是现实世界的确有一些情况下是某些拉屎的情况是需要管理的。比如说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的情况就需要管理,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好好的管一管。

一、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比较容易发生便秘呢?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造成腹壁及肠道肌肉收缩无力,同时长期血糖升高可以导致的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二者合二为一增加肠道受损风险,导致便秘发生机率明显升高。

二、那么糖尿病患者便秘应该如何处理呢?

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人量,多吃蔬菜、粗粮等食物。平时多饮水,除每日多饮水外,早起空腹一杯淡盐水对防治便秘有效。

2、吃些莴笋、萝卜、洋葱、豆类等产气的食物,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浓茶等,尽量不用蜂蜜通便。

3、要增加运动量,尤其是锻炼腹肌力量,还可以增多提肛运动练习以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的腹部按摩对防止便秘也很有好处。

4、最后药物治疗有两方面:

a.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以及维生素B1等药物有营养胃肠神经功能,同时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b.必要时可用药物通便,注意请用缓和的药物,如杜密克、麻仁软胶囊等药物。

最后还要着重指出的是:少用强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等,这是由于长期腹泻会造成营养不良,并且由于胃肠道肌肉松弛变形反而会加重便秘。另外,排便习惯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养成早晨空腹解便的好习惯。

更多靠谱健康资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

糖友便秘五个原因

受访专家: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康志强

据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长期便秘不仅引起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感,还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影响患者情绪,使得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整体而言,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有以下五种。

1.血糖波动,特别是高血糖会导致代谢紊乱,肠道水分不足,引起大便干结、排便困难。2.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抑制胃肠蠕动,使得排空减慢,导致便秘;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会使患者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直肠肛门蠕动减弱,导致大便不易排出。3.相比于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常患有各种慢性炎症,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容易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情况,病史较长者更易便秘。4.糖尿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患者多会出现焦躁、不安等问题,焦虑感引起的排便肌群紧张不协调,使便秘问题加重。5.年纪大的糖友因有肢体麻木、运动功能障碍等不利于运动的问题,导致运动量不足,再加上肠胃蠕动功能生理性减弱,就会促使便秘发生。此外,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阿片类、抗帕金森药、利尿剂、抗组胺药物也会引起便秘。

糖友便秘应采用综合措施,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治疗。适当服用B族维生素、神经肌酐等营养神经药物,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采用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适当服用胃肠促动力药如莫沙比利等。但切忌乱用泻药,以免出现依赖性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糖友饮食一般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少量多餐,禁食辛辣食物,禁烟忌酒;加强日常锻炼,其有助于提高胃肠蠕动能力;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经常揉腹,每日多做收腹提肛运动,以提高排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