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遗传吗(糖尿病遗传吗父母有孩子就会有吗)

儿科医生鲍秀兰 0
文章目录:

这5种病遗传率高,隔代也可能中招,从出生就要开始预防

如果父母双方患有某种疾病,那么孩子患有此类病的概率就会比其他人大一些。当然,遗传病只是理论上父母遗传给孩子的概率会大一些,并不是说百分之百的遗传,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哪些病的遗传性会比较高呢?

01.过敏

日常生活中时常有听到身边家长念叨孩子过敏的情况,宝宝对花粉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过敏症状会给宝宝带来非常痛苦的体验,家长也很苦恼。

过敏是一种非常高发的遗传病,据相关报道,如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存在过敏症状,遗传给孩子的概率将高达80%和50%。有一些孩子可能刚出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这是跟遗传因素密不可分的。

虽然过敏的症状看起来问题不是很大,但实际还是非常影响孩子日常生活的,它也会出现非常多的不良症状,像是过敏性鼻炎、皮炎、结膜炎等一系列病症。

所以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症状,在孩子出生后养育的过程中,就要特别留意孩子出现的一些异常反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测,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控制疾病的发作。

02.哮喘

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有研究发现,父母双方都患了哮喘或者是单方存在哮喘,他们的孩子患上哮喘的概率也会在80%和30%。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父母双方没有哮喘,但隔代的爷爷奶奶有哮喘,也是会进行隔代遗传的。

所以,如果家族有哮喘病史,一定要引起注意。家长平时也要让孩子休息好,少熬夜,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03.肥胖

如果家族中肥胖的比例比较高,孩子遗传肥胖的概率也会很高,重度肥胖家族的遗传基因也更为显性化。如果父母双方都过于肥胖,孩子的肥胖率会高达80%-85%,如果是一方肥胖,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会达到50%。

孩子出生后出现体重超标的现象,家族又有肥胖基因的,家长们就需要多注意帮助孩子加强身体调理,不能放任孩子大量进食,这样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很大隐患,将来可能引发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疾病。

04.高血压

高血压在现代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症,但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部分年轻患者可能在20多岁就开始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遗传性也是非常高的,父母双方或者单方患有高血压,子女出现高血压遗传的概率分别在45%和28%。

有高血压家族病的患者,应该清淡饮食,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免过饱,不抽烟不喝酒。

05.糖尿病

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遗传性,当然并不是说父母有糖尿病孩子就一定会遗传,只是说孩子患病的风险会增加。据了解,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患有糖尿病,孩子遗传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在70%和40%。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每天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同时配合健康的饮食搭配,严格控制好体重。

以上5类高发遗传疾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都是一辈子的,一旦父母或者家族中有这几类情况,父母们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 积极做好备孕前的检查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在备孕阶段,父母一定要对备孕前的检查足够重视,现在很多的检查是可以判断出是否有遗传疾病的可能,提前做好各项相关检查,经过检查后知道了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合理干预。

  • 孩子出生后发现遗传疾病,如何应对

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发现了遗传疾病,也不必过于慌张,首先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了解清楚孩子这方面的情况,比如过敏的症状,那就需要检查清楚过敏原以及不耐受食物这两个检查,耐心告诉孩子,也要让孩子远离这些过敏原。

最后也要说明一点,生娃不要稀里糊涂,也不要对遗传病的未知产生恐惧而不敢生。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科普知识也非常丰富,对疾病进行深入了解后,配合医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正确引导孩子坦然面对,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糖尿病,家族遗传的影响很大,是真的吗?听听医生怎么说吧

糖尿病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慢性疾病,它与高血脂、高血压一起,被称为“三高”。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三高”,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疾病,还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富贵病”,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无关系。

然而,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有很多人坚持认为,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患有糖尿病,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将糖尿病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糖尿病是否会遗传,医生是这样说的。

1.父母均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虽然说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携带了糖尿病相关基因,但是从发病的几率来看,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毫无疑问,子女也会有更大的几率患糖尿病,更容易与糖尿病打交道。毕竟父母的体质如此,宝宝在母亲体内发育的时候,必然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均有糖尿病,那么在怀孕之初,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查,确认自己是否可以怀孕,身体是否符合条件,等等,要所有条件都满足了,才能够继续尝试怀孕,这样才能够给自己的后代带来更小的危害。

2.I型和II型糖尿病,遗传特点各有差异

从糖尿病的分型来看,可以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糖尿病,被称之为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这一类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所以也不排除具有遗传的可能。

但是,I型糖尿病的防治并不像II型糖尿病那样,会显得棘手,只要采取规范的治疗,患者一般是有望被治愈的。

但是,II型糖尿病患者,从防到治,往往会显得很棘手,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比较严重的患者,对于血糖的调节更是举步维艰,而且这一类患者,如果是夫妻双方均有,那么子女在患糖尿病的几率方面,肯定是比正常人群要高出数倍的。

3.糖尿病患者的遗传问题,可以被预防和根治吗?

虽然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但是大家不要觉得它很好治疗。截至目前,对于糖尿病能否根治这个问题,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很多人的糖尿病问题,需要用药物持续治疗,而且通常是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因此,如果不想给自己的后代找麻烦,在进行糖尿病防治的时候,先要做好自己的治疗,等到自己的病情稳定了,确保给宝宝造成的影响最小时,再考虑怀孕计划,这样才能够将危害降至最小。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兄妹6人,只有她血糖不高!只因她坚持做了3点

53岁的周姨来给家里的老母亲买药,顺便测了一下血糖,结果真的就高了。周姨之前就听人说,这糖尿病会遗传,因为她的母亲有多年的糖尿病,所以她一直担心自己也会得这个病,也是很小心了,本以为自己能幸免,可没曾想自己才刚53岁就中招了。

让周姨想不通的是,自己明明已经很小心了,平时很少吃甜的东西,可偏偏还是没能躲得了,这糖尿病的遗传性真的就这么强吗?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一定会得糖尿病呢?

一、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遗传性,但这只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并非绝对。也就是说,父母有糖尿病,只代表子女得糖尿病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但不意味着一定会得。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诱因很复杂,遗传因素只是其一而不是唯一,更多的其实还是与人们后天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说,父母有糖尿病,做好预防是有必要的,但也没必要太过于担心。

既然如此,那周姨为什么没能躲过去呢?

周姨之所以会得糖尿病,也不全是遗传导致的,虽然她自认为自己很谨慎,但其实不然。就拿饮食来说,她一直觉得不吃甜就没事,殊不知她所偏爱的白粥、馒头都是升糖元凶,还有她没事就喜欢嗑瓜子,吃花生,这些看起来不甜的食物也都会升高血糖。而且周姨平时也不咋爱运动。说到底,周姨所谓的小心谨慎,其实就只是戒了甜食而已,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她都没有做到,所以她会得糖尿病也不足为奇。

二、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要如何做好预防呢?

预防糖尿病,就像糖友控制自己的血糖一样,难在坚持到底,难在细节管理,所以有些人确实也做不到,最终还是没能躲得掉。但是,也有些人就是天生谨慎,耐心够强,所以哪怕有遗传的影响,也成功逃过一劫。

曾经就认识一位阿姨,她自家兄妹6人,除了她之外都得了糖尿病,以前她也是成天担心的不行,生怕哪一天自己的血糖也高了,所以平时就特别小心,可如今78岁的她血糖还稳稳的,她也才相信糖尿病应该是与自己无缘了。

那这位阿姨是如何做到的呢?

1. 我有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面记的是菜谱。

因为自家的其他5个兄妹都有糖尿病,我也知道这病的厉害,我的大哥和二妹都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大哥走的时候才58岁,是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所以,我就想只要能远离糖尿病,做什么都行。为此,我也跟自家兄妹请教了一些控糖秘诀,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饮食了。其实,我的饮食习惯一直都挺健康的,上了年纪后没别的事儿,更是天天研究控糖食谱,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怎么吃更健康,这些都在我的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一些看似健康,实则也是“升糖大户”的食物,我会特别注意。

医生说:无论是预防糖尿病,还是糖友降糖,饮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然,管理好饮食也并非易事,绝不是只要不吃甜食就行的,像是高碳水的精细面食,易吸收的白粥,高脂肪的油炸食品等,这些都是升糖元凶,需要少吃。当然,限制饮食不代表过度节食,想要防治糖尿病,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也很重要,该有的食物种类一样不能少,尤其要多吃蔬菜,主食要粗细粮搭配吃,适当吃点豆制品、奶蛋类等,肉类最好选择白肉,少吃红肉,水果作为加餐食用,要吃低糖的,总之就是要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2. 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运动计划,雷打不动。

说到运动,其实我以前真的很少有,直到我意识到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也是很有必要的,之后我才开始尝试着每天去锻炼,从最初的快走,到后来慢跑,还学着去跳广场舞,我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多,运动时间也越来越多。再后来,我就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运动计划,像是今天我会早起快走半小时,然后晚饭后再去跳半个小时的广场舞,之后去散散步。其实很简单,虽然也没必要做什么计划,但计划摆在这,我会更有动力去做,不然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医生说:运动疗法一直都是很多慢性病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对于没病的健康人来说,运动也是很好的养生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预防疾病很重要。就像是糖尿病,坚持运动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当然,有效的运动一定是有计划,有目的,能持之以恒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专属于自己的运动计划,按照计划来进行,效果会更好。至于运动方式的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量力而行即可。

3. 我会定期去医院做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我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其实还是很了解的,平时连感冒都少有,唯独害怕得糖尿病。后来年纪大了,我就定期去医院做个检查,除了我担心的血糖之外,还有血压、血脂、血管、肝肾功能等,这些老年人容易出问题的项目,我都会去查一下,也是为了让自己安心,也是为了早点发现问题,尽早干预。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期间也查出过一些小问题,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也都很好地解决了。正因如此,现在的我对自身的健康相当有信心。

医生说: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年纪大了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这时候定期检查就很有必要了。尤其是对于疾病高危人群而言,未病防病,既病防变,总之就是要对自身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有任何的异常表现,及时干预,最大限度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至于查什么项目,这个还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