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后糖尿病(肛瘘糖尿病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混合痔加高位肛瘘手术第35天,聊聊住院时的一位糖尿病高血糖病友
6月11日,混合痔加高位肛瘘手术第35天,出院第20天,聊聊我住院期间的一位糖尿病高血糖病友。
这位病友是湖南人,来我们县城开店做装修材料生意,已经10来年了,老婆也是他的同乡,育有两个漂亮的女儿,都还在上幼儿园。他老婆负责照顾小孩,他就负责打理自己的生意,虽然没挣到什么大钱,但养家糊口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家伙虽然才38岁,但门牙已经掉了几颗,而且消瘦,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他因为肛周脓肿来住院的,比我晚来两天,手术前查空腹血糖17,远远超过正常值,这对术后刀口的成长很不利,因为糖尿病吃东西很挑的。
在和他聊天过程中得知,其时他去年就有了糖尿病的征兆。首先是体重莫名其妙的下降了10几公斤,牙齿脱落。其次就是口渴,喝再多水依然很渴,并且经常感觉很累,心慌,头晕目眩。这些很明显就是糖尿病的症状,但这兄弟以为是做生意,累的原因所至,因止并没有放在心里。所以我开玩笑对他说:老弟呀,你应该庆幸,若不是因为肛周脓肿,你还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拖时间长了,后果不堪设想哦。
所以说,我们平时身体出现什么异常情况,不要抱侥幸心理,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小病拖成大病。
【养生堂】今日17::2播出《警惕危险“瘘洞”》
专家: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二部副主任
关键词:痔疮 肛瘘 肛裂 糖尿病 枣核 上厕所
今天节目的一开始,主持人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65岁的王先生,常年定居在加拿大,十二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时候,因为发现自己出现了“痔疮”,就去看了当地的医生,结果在之后的十年间先后看了10几个医生,一共做了6次手术,但是依然没有把这个所谓的“痔疮”治好,这让他的生活痛苦不堪,2017年他决定回国治疗,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千里迢迢从加拿大回到祖国,来接受他的第7次的手术。而就是给他做第7次手术的中国医生,竟然用了一个自己的独门绝招给他治好了,从此他再没犯过所谓的“痔疮”。究竟这个跟痔疮容易混淆的疾病是什么?专家带来的独门绝招又是什么?
原来王先生患上的这种疾病就是“肛瘘”,肛瘘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极其容易跟痔疮混淆。究竟什么是肛瘘呢?如果我们把直肠到肛门视为人体的“下水道”,那么肛瘘就是在下水道壁上被“腐蚀”而成的非常规“下水口”,这个非常规的“下水口”就是肛瘘。肛瘘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的直肠就好比一条马路,正常通过的一些食物残渣都是顺着道路自上而下的走,但是一旦出现脓肿、感染、破溃等情况,就会对肠壁进行腐蚀、侵蚀,时间一长就会多出岔路,而这个岔路的形成,就被称为瘘,这个时候食物残渣、脓液等都会进到这条岔路里。
究竟哪些人容易出现肛周的脓肿、感染和破溃呢?郑主任告诉我们,有三类人群要格外提高警惕。
第一类就是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功能减弱,长期以往,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患者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肛周脓肿、疖肿等。而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慢慢形成肛瘘。
第二类人群就是误吞某些食物的人群,中老年人本来牙口就不好,咀嚼食物不仔细,经常会误吞枣核、鸡、鸭、鱼骨等异物损伤直肠,这就相当于一个外伤,外伤也会磨损肛周的粘膜,导致脓肿、感染和破溃,最终会引起肛瘘的出现。
第三类人群就是上厕所时间过长的人群,很多人大便的时候,喜欢带一本书,带个报纸,慢慢看,慢慢蹲,或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喜欢玩手机。一蹲就是二十,三十分钟。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太长,导致肛门淤血,就容易滋生细菌,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等等,最终形成肛瘘。
肛瘘和痔疮如何区分?肛瘘和痔疮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痔疮属于血管性疾病,主要以静脉曲张为主,而肛瘘是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一些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先形成脓包,之后肛周脓肿,然后慢慢破溃流脓形成肛瘘。肛瘘和痔疮症状也不同,痔疮的症状主要以便血脱出为主,偶尔伴有疼痛,而肛瘘主要以肿块流脓为主,因分泌物太多引起肛周皮肤病变,会伴有瘙痒。肛瘘包块较硬,而痔疮较软,且肛瘘肿胀时会出现疼痛,但痔疮不发作无疼痛感。肛瘘流血主要是破溃眼出血,痔疮出血为喷射状,情况完全不同。
郑主任带来自己治疗肛瘘的独门绝招竟然是一根丝线,究竟这根丝线有什么神奇的用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养生堂》。
【专家出诊时间】
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周一、三、五上午,周二、四下午。
中日友好医院西区周二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糖尿病患者,你知道「感染」对你来说有多么可怕吗?
大家好像都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可是你知道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会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并使已经发生的感染难以控制。
一大早病房就来电话了,“病人又发热了!”
发热的是一个中年男性,有多年糖尿病史,自己认为“身体好”,并没有在意自己身患糖尿病,也没有监测过血糖。有长年重度饮酒史。
不久前劳累后发热,自己认为“是感冒了,也没在意,没做任何处理”。随后出现肛周疼痛,体温近40度,当地医院诊断“肛周脓肿”,并对肛周脓肿进行了处理。同时发现血糖接近30mmol/L,尿中酮体2 ,考虑糖尿病酮症。患者感心悸明显,遂入院。
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并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控制,可是化验又发现肝酶升高。除外传染病后做腹部超声发现一个约占整个肝脏1/3的肝脓肿。当时脓肿液化不完全,不能抽脓。
于是又加大抗炎力度。但患者病情依然出现反复,再次发热,白细胞达2万多,于是紧急超声导引下穿刺抽脓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单纯切开引流后可以形成肛瘘。本病起病急,疼痛剧烈,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肛周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倦怠、排尿困难等。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合成受阻,免疫球蛋白(抗体)同样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此以往,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肛周脓肿、疖肿等。反过来,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
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极易发展成更加凶险的疾病——肛周(会阴)坏死性筋膜炎,有报道其致死率可达到40%。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防止肛周脓肿发生:
1、控制好血糖
2、便后清洗肛门、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3、清淡饮食,避免辛辣
4、维持正常排便,防止便秘,发生腹泻要及时诊治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患者肝脓肿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肝脏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若不积极治疗,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脓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死率可高达10%~30%。肝脓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寒战和高热、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发生肛周脓肿后,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糖尿病可导致神经损害使得机体疼痛敏感性下降,导致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极易掩盖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使早期诊断困难。所以,对持续发热久治不缓解者应警惕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行腹部超声检查。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患者治疗应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体积较大、脓腔液化、凝血功能正常、心功能可耐受穿刺的患者应及时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感染。
所以,你看,糖尿病多可怕。健康生活,控制饮食远离糖尿病是最佳选择;已经得了糖尿病的要认真控制血糖,切不可因为糖尿病没有症状就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