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几天死(糖尿病几时死)

顾医生说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多半是身体早有预警,却没放心上

糖尿病,这个名字听上去没啥杀伤力,甚至有点温和,像个脾气好的邻家大叔。但真相却像一只温水煮青蛙,等你发现它的可怕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没什么大不了,吃点药控制一下就行。但现实是,它更像一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摧毁你的血管、神经、心脏,最后把你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

有人可能会问:“糖尿病患者最后到底是怎么走的?” 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会直接要人命,真正致命的是它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心梗、脑梗、肾衰竭、糖尿病足……这些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病情恶化之前,身体早就发出了求救信号,只是他们没当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的“套路”,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把人拖进深渊的。

“糖”过了火,身体可受不了!——糖尿病的真正成因

吃糖多 = 得糖尿病?这逻辑就像“喝水多=会淹死”一样不靠谱。事实上,糖尿病的核心问题不是“吃糖”,而是身体对糖的处理能力出了问题。人体的血糖水平主要靠胰岛素调控,而糖尿病的本质就是胰岛素出现了“叛变”或者“力不从心”。

  •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直接“罢工”,身体完全不生产胰岛素,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才能活命。
  • 2型糖尿病:胰岛素生产是生产了,但身体偏偏“不认账”,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最终引发各种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与肥胖、遗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就像一个长期熬夜、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的“互联网打工人”,身体早就不堪重负,糖尿病迟早会找上门。

“糖”衣炮弹,暗藏杀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1. 心脏:“最好的兄弟,终究还是背叛了我”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负担极重。长期高血糖会让血管壁变得像“老化的水管”,容易堵塞破裂,最终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数据显示,约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医学实验证据: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4倍,且心梗发生时,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2. 肾脏:“被迫背锅,最后自己塌了”

肾脏每天都在辛苦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而糖尿病的高血糖会导致肾脏的毛细血管受损,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成糖尿病肾病,严重者需要透析甚至换肾。

警示信号: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泡沫尿增多、腿脚浮肿、乏力贫血,那就得警惕了,肾脏可能已经拉响了警报。

3. 神经:“身体的信号系统,被一点点切断”

糖尿病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糖尿病神经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觉迟钝。这就像手机信号越来越差,最后连求助电话都打不出去。

最可怕的是——糖尿病足!
脚部神经受损后,患者对疼痛感知变弱,小伤口容易被忽视,最终可能发展成溃疡甚至坏疽,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截肢。

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躺平”!——如何对抗这个隐形杀手?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夜之间”把人弄垮,而是慢慢侵蚀你的健康。如果能早发现、早管理,完全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可控”的疾病。

1. 管住嘴:别让“甜蜜”变成“毒药”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而是要学会科学控糖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包、甜点),多吃高纤维食物(燕麦、糙米、蔬菜)。

2. 迈开腿:让胰岛素“干活”

运动是对抗糖尿病的天然“特效药”。每天快走30~60分钟,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3. 定期体检:别等身体报警才去医院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糖尿病筛查的“金标准”。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测一次血糖,特别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更要提高警惕。

4. 积极治疗,别指望“偏方”

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都是科学对抗糖尿病的方法。千万别相信所谓的“神药”,“偏方治大病”往往是“偏方送命”

结语: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什么都不做!

糖尿病就像一场“慢性战争”,你可以选择主动出击,把它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也可以选择无视,最后被它反噬。很多糖尿病患者晚年的悲剧,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或者家族有糖尿病史,那就别再拖了,尽早干预,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选择。

与其等到病情严重时追悔莫及,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毕竟,健康这件事,你不主动,它就被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柳叶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报告

感染新冠糖尿病患者 一成住院7天内死亡

日前,法国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成在住院7天内死亡。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3月10日至31日期间分析53家法国医院1317名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上述情况。这些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89%患II型糖尿病、3%患I型糖尿病,其余患其他类型糖尿病。

患者中47%有涉及眼睛、肾、神经等部位的微血管并发症,41%有涉及心脏、大脑和腿等部位的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并发症患者而言,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7天内死亡风险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员说,长期患糖尿病并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研究报告5月29日刊登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刊物《糖尿病学》。(新华网)

糖尿病到最后,都是怎么去世的?医生叹气:这4个并发症一定注意

到了糖尿病最严重的阶段,患者真的只是因为糖尿病本身而去世吗?答案并不简单。糖尿病虽然看似只是一个“血糖问题”,但长期高血糖不仅仅是让人觉得口渴或者体重下降那么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很多时候,这些并发症才是糖尿病患者的致命因素。

糖尿病并不单纯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的身体衰竭,它背后的“黑手”其实是四个常见的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最后离世的直接原因。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会觉得,控制一下血糖不就行了嘛,怎么会出问题呢?可实际上,糖尿病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了你眼睛能看见的那些症状。

长期的高血糖,实际上是在一点一点地破坏着你身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血管,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后死于“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直接加速了血管的老化和损伤。

其实,糖尿病对心血管的伤害挺大,有个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得心血管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到4倍呢。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往往是渐进性的,直到某一天,血管彻底“堵塞”,心脏开始不能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心脏病,甚至猝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说白了就是高血糖把眼底的小血管给“整坏了”,血糖高了,眼底那些细小血管就开始变形、堵塞,甚至破裂,视力自然就出问题了。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不控制血糖,就会增加这种病变的发生概率,特别是那些长期没有严格控制血糖的人。

一旦视网膜出了问题,视力下降可快了,轻一点的,看东西会变得模糊;严重的,可能一下子就会失明。

我看到过许多患者,最终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导致视力丧失,特别是那些总是觉得“眼睛不疼就没问题”的人,直到病情严重才开始后悔。

糖尿病的威胁不仅仅是血糖,它背后藏着的这类并发症,才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健康的真正“杀手”。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其实就是糖尿病引发的下肢神经病变、血流不畅所导致的,随着糖尿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往往会逐渐变得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加上神经损伤,导致他们无法感知到脚部的小伤口。

要是这些小伤口没及时处理好,很容易就引发严重感染,到头来,不仅生活质量受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

慢性肾衰竭

糖尿病对肾脏的伤害,其实很多人都没太注意,患者因为血糖长期偏高,肾脏里的微血管会被慢慢“搞坏”,最后就容易得糖尿病肾病。

肾脏一旦受损,患者的肾功能就会逐渐下降,甚至最终需要依赖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而这一过程,往往是没有什么显著症状的,很多人直到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肾衰竭的边缘。

糖尿病肾病其实是因为血糖一直很高,长期“折磨”肾脏的血管,结果肾小球的过滤功能慢慢就变差了。

糖尿病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衰竭的概率接近40%。

糖尿病的威胁远远超过了血糖本身,它背后潜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像心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这些“隐形杀手”正在悄悄地蚕食着患者的生命

控制好血糖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提前认识这些并发症的风险,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

来源:小播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