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7降(糖尿病降到4.5需不需要吃药?)
糖尿病人做好这7点,可降低死亡风险
日前,一项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宗耕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表在糖尿病领域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糖尿病护理)。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这7点(包括: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饮食、睡眠时长、久坐、社会联系),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8%、癌症死亡风险降低4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65%、肺部疾病死亡风险降低74%、消化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72%有关。
看来,保持以上7点健康生活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是的,大家行动起来,看看具体如何做吧!
一
吸烟
及早戒烟、百害无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吸烟不仅是导致癌症、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吸烟还会增加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大血管病变。近年来不少人选择电子烟,但电子烟可能引起肺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等,同样带来健康风险。
因此,《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二
饮酒
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明确不推荐饮酒。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能不喝酒就不喝酒,只要喝酒,就不健康。
三
体力活动
每周150分钟运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建议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行、跳绳等,持续时间≥45分钟,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主要帮助降低血糖,还能起到减重效果,改善胰岛素抵抗。
同时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比如可以借助哑铃、弹力带、瑜伽球等进行负重抗阻运动,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的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
运动可以循序渐进,运动持续时间逐渐增加到每周至少达到150分钟,每周至少5天,每次运动30~60分钟。
四
饮食
注意控制热量、饮食多样
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给出饮食建议,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很多患者确诊糖尿病之后便长期以杂粮为主食,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1/3。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水果不是不能吃,而应该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和总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50克~200克左右,甚至可以模仿水果拼盘,进行多样化的摄入;每日蔬菜摄入量300克~500克,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70克。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保证每日300g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适当摄入豆类及豆制品,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五
睡眠时长
11点前入睡,8小时睡眠
睡眠不足也会带来血糖问题。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一系列生理改变,如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而胰岛素抵抗使人体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稳定。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睡个好觉,建议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8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四
久坐
久坐会加重血管功能障碍
长时间静坐会导致代谢需求和血流量下降,使得血压急性升高;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急性升高,加重血管功能障碍,继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大家,每坐着工作或学习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下,最好到室外活动手脚与躯干,舒活一下筋骨,以加强血液循环。如无条件,也可以离开座位3~5分钟,做几个蹲下起立的动作,健身效果会很好。
七
社会联系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好心情
除了生活规律,按时休息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生活内容;做好情绪管理,保持开朗、乐观、积极态度,保持心情舒畅。
综合健康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糖尿病降血糖最简单的7个方法,用好了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世界目前还没有方法完全控制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1.14亿,糖尿病的治疗要以稳定血糖为主,不仅是改善胰岛素的分泌状况,还要控制饮食方面对于糖类的摄入。生活中人们要注意了解糖尿病治疗方法,避免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生活中,有些糖尿病控制方法不需要花钱,不用吃药,完全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今天就告诉大家:
1、糖尿病人要增加活动量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胰腺敏感性,消耗热量,帮助降血糖,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糖尿病人要以餐后运动为主,运动量以微出汗为标准,切不可空腹运动,尤其喜欢晨练的老年糖尿病人,如果不吃早餐就运动,反而会诱发低血糖,而且运动后,食欲上升,反而会导致自己吃多,升高血糖,所以一定要餐后一个小时后运动,这样既可以保持血糖水平,也不会储存多余热量。
2、糖尿病人“粗”粮不要细作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糖尿病人要会搭配食物,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粗细粮搭配,荤素兼顾,主食上以全谷物、豆类、薯类代替精米白面。包含以多吃蔬菜最好:每天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70克,蔬菜升糖指数低,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延缓食物吸收,利于控制血糖。
3、糖尿病人早餐换成“稠的”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葡萄糖。所以糖尿病人早餐要以鸡蛋、蔬菜为主,主食选择杂粮馒头等最好,或吃点和有杂粮的米饭,且不可吃得过饱。
4、糖尿病人饭量一定要算计,吃饭顺序要对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计算一下每日的摄入量,看看自己该少吃多少。比较好的进餐顺序是:先喝一杯水或低脂的蔬菜汤,再吃菜、吃肉、吃饭。如果先吃主食的话,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可以适当多喝水。
5、糖尿病人要适当增加维C摄入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6、糖尿病人要尽量避免饮酒糖尿病人喝酒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果必须饮酒,需注意:饮酒要适量:以喝酒小抿一口尽尽心意最适宜,切忌“干杯”。每日饮酒量以 1~2 以酒精单位为限。避免空腹喝酒,不要喝高度酒,空腹喝酒或血糖过高或过喝酒有生命危险。
7、糖尿病人要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好血糖就好,如果有激动或生气行为,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波动,糖友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有助于血糖控制。 糖尿病人如果太劳累,血糖就会因为压力大、不均衡的饮食和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而悄悄升高。所以糖尿病人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多运动、听音乐、保证充足的睡眠,多交朋友,这样都有助于糖友们减轻生活压力。
还要强调两个事: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血管病变,同时还要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切不可过于肥胖,这样对健康和控制血糖一点好处都没有!
如果大家用好以上方法,就可以减少药物依赖,尤其是许多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通过以上方法体重减轻后,还逆转了糖尿病,彻底摆脱了药物。
68岁糖友用3个月时间血糖从16降到6,看看他分享的控糖方法
半年前,糖友老周突然出现大量喝水、频繁排尿的症状,就医后确诊糖尿病。朋友和亲戚听说他患病都说他是“富贵人得了富贵病”,肯定是平时吃得太好了,老周听了很不高兴,但是他也没解释什么,只是下狠心要把血糖降下来。
你的胰岛为啥会“心累”?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占90%以上,老周的父母都有糖尿病,而且身材很胖,因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夫妻二人都出现了并发症。所以老周知道自己大概率也会患上糖尿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糖友大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肥胖,尤其是到了45岁以后,活动量明显减少,肌肉变少,脂肪增多,体脂率上升,很容易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和饮食过多有关,摄入的营养超过身体消耗水平,再加上平时活动量少,就容易发生胰岛功能障碍,在国外也是如此,富人区糖尿病病例明显比穷人区多。
女性比男性患病的概率要高,因为女性有一个特殊时期——妊娠期,在妊娠期吃得好、活动量减少,还容易大补特补,如果再有遗传、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就会增加患病风险。
以上四点都可能导致胰岛“心累”,不能正常代谢糖分,慢慢地血糖水平就升高了。所以,很多人总是把糖尿病和吃糖多、大鱼大肉联系到一起,有点以偏概全了,其他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老周虽然68岁了,但是有不服老的精神,确诊糖尿病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听了医生说了糖尿病的危害,又找来相关书籍阅读,随后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降糖计划”。
→饮食是降糖“助力”
- 米面改吃杂粮,自己动手做
老周和大部分人一样,过去几十年一直吃米饭和面条,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如果米饭煮得很烂,面条煮得很软,糊化程度越高,吸收就越快,饭后血糖就会急速上升,所以不建议糖友把米饭和面条煮得很烂。
老周现在很少吃纯大米饭,里面会加上三分之一的杂粮米或杂豆,面条也是用荞麦和小麦混合制成的,保留了一定口感,又不会过度影响血糖。有时不吃米饭就直接吃煮玉米、蒸土豆、蒸红薯,这些食物中虽然也有淀粉,但是属于抗性淀粉,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可以减慢血糖升高速度。
- 蔬菜清炒或水煮,少放油盐糖
以前厨房里有很多瓶瓶罐罐,各种酱料和调味粉,每次炒菜必不可少,听了医生的话,现在他的口味清淡很淡,最爱吃的是清炒空心菜和油麦菜,韭菜、生菜、菠菜、包菜等蔬菜在水里烫一烫就吃了,配上杂粮馒头或面条,非常美味。膳食纤维同样可以延缓吸收,所以适当补充是比较好的,有助于降低血糖。
- 肉还是照常吃,但是换成了白肉
红烧肉、牛腩这些肉虽然好吃,但是脂肪比较多,还要加很多酱油、糖、盐,经常吃不利于控制血糖,但是如果一点肉不吃,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所以老周改变计划,将红肉换成了白肉,一周逛三次水产区,买些鱼虾回来吃,做法也很简单,要么蒸要么煮,放点葱姜蒜就已经很美味。
→运动为降糖“加分”
老周有关节炎,所以他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还咨询了医生,医生建议他选择游泳、骑车、散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尽量少爬楼梯、跑步。综合对比之下,老周选择了骑车和散步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晚上7点骑车二十分钟到公园,然后再步行30-40分钟回家,考虑到自己的年纪,他将运动频率控制在一周五次,周六周日给自己休息两天,这两天他会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还会帮身体按摩。
→吃药是降糖“基础”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坚持,那就是吃药,有的人问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药?答案是有,那就是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状态,但是它不容易做到,需要严格地减重、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由医生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还是要按时服药,避免出现手脚麻木、头晕、视力下降、肾损伤等并发症。
老周自律性很强,每天按时吃药,又做到了饮食和运动上的要求,所以他的血糖才在三个月内从16降到6。他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说不定会有更好的降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