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得糖尿病等死(得糖尿病死亡的人有哪些啊)

京报网 0
文章目录:

诗圣杜甫或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也患此病

“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的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激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死。”在《李白与杜甫》中,郭沫若先生这样写道。

(元代)赵孟頫《杜甫像》

在《旧唐书》《新唐书》中,记杜甫去世原因是:“永泰二年(766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即“饫(yù)死”(饫即饱食,饫死即撑死)说,历代质疑不绝,后人甚至伪托韩愈,写诗提出疑问: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宋代邹定也曾提出反对意见:“自是风霜侵病骨,非干牛酒涴诗肠。”

郭沫若早年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3年获学士学位。他曾开玩笑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学校的名气比鲁迅的那个学校大得多。”他以医入史,他的解释被学界赞为“最为通达”。

不过,杜甫此后又写了《回棹》,表明已乘舟离开耒阳,另有《长沙送李十一街》等诗,显非“一夕而卒”。杜甫的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亦只称“风疾”(高血压),未及饱饫。可见,“24小时至28小时”的解释力不足。

揆诸史实,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元凶是“过量饮酒 熬夜”。

体瘦一样会得糖尿病

(清)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唐代诗人喜欢写病,其中90%是描述自身病情。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有140多首涉病。

据学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识阶层笔下的医学叙事》中统计,《全唐诗》中写眼病最多,共37人91次;其后是糖尿病,共18人35次;再后是头风(高血压),共13人23次;再次是疮疡,12人17次,惟疮疡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耳病并列第四,12人17次;足疾(可能是痛风)第六,11人15次。

糖尿病、头风、痛风等,多属慢病,说明唐代人均寿命提升。

学者林万笑认为,唐代人均寿命27岁(也有学者认为是29岁),比汉朝多5岁,但去除30%的出生死亡率,以及15%的未成年死亡率,唐代20岁以上的成年人寿命可观:

《旧唐书》中记其寿命者510余人,70岁以上者达208人。

唐代21个皇帝,包括横死者,平均寿命46岁,比汉朝高18岁。

从墓志铭看,唐代已婚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均为62.3岁。算上未婚者,女性平均寿命亦达56.8岁。

从现代统计看,40岁以上,每2.5人便有一人为糖尿病前期患者;50岁以上,44.8%的人血糖偏高,如体重超标,80%患糖尿病。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陆龟蒙、卢纶、李德裕、马周等均患有糖尿病。

奇怪的是,杜甫、孟浩然都因体瘦闻名,竟然都在40岁左右便得了糖尿病。

并非“少喝有益,多喝有害”

糖尿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一方面,唐代重科举,读书人为求仕进,“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常熬夜,所以唐代诗人多眼病。现代研究表明,夜班3年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20%,夜班超20年,则增60%。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与超7小时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4.4倍。

另一方面,唐人好饮酒。

唐廷有良酝署,各州府均自酿酒,加上民间酿酒,史籍留名的酒达七八十种。晋代葛洪提出:“夫酒酸之近味,生病之毒物。无毫分之细益,有丘山之巨损。”指出酒没任何好处,却有丘山(即山 丘)般的大害。这与当代医学家基于195个国家、长达16年的调研结果近似:任何剂量的酒精都有害健康,一周不摄入,健康风险才最小。

酒不是“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而是“少喝有害,多喝要命”。但唐代社会的游牧文化色彩强烈,视饮酒为豪迈,白居易曾作《酒功赞》,称:“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

唐人饮米酒、清酒和黄酒(一般认为,蒸馏酒是元代才传入中国的),度数低(最高不超26度),更易醉,且原料是糯米,糯米含糖量达74%,为提高酒质,唐人常磨去糯米表层,只留内芯,进一步增加含糖量。

唐人喝酒不吃饭,仅以行酒令、投壶、牙牌等游戏佐酒,更易致病。

孙思邈虚晃一枪

(宋)黄庭坚《杜甫寄贺兰铦诗》

唐代初期,便有诗人因“过量饮酒 熬夜”早夭,比如“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他“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即《三苍》和《尔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即李元裕,李渊第十七子)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寡人相如也。”

“寡人相如”指司马相如,汉武帝时的文坛领袖,是史籍所录的、最早的患糖尿病者,可能卢照邻此时已染病。

卢照邻少年成名,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名句,读书时应下过苦功夫。此外好饮,曾写“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0岁刚出头,卢照邻便“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此处“风疾”指痛风。据学者姚海燕钩沉,在方士指导下,卢照邻吃了一段玄明膏(不知何物),病情暂时稳定。没想到父亲去世,他痛哭不已,服丹即呕,致病情加重,甚至“足挛”“手又废”。

卢照邻曾向孙思邈求医,没想到,孙思邈发表了一番“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的长篇哲学评论,提出“心小胆大行方智圆”的治疗原则,从卢照邻后来自嘲“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看,未得到有效治疗。

无可奈何,卢照邻在具茨山(今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在此等死,因痛到等不下去的地步,“自沉颍水”。

孟浩然之死 饮酒是主因

孟浩然是另一位受害者,和杜甫一样,他也是糖尿病患者。

孟浩然曾“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亦喜饮,至少写过20多首酒诗,如“酒酣白日暮”“载酒访幽人”“对酒不能罢”。据《孟浩然集序》作者王士源记,名臣韩朝宗曾想举荐孟浩然,孟却喝多了,约期不至,时人称为“好乐忘名”。

孟浩然31岁时曾患大病,40岁、43岁、49岁时又三次病倒。最后一次在张九龄幕中,张九龄是一代名相,此时被贬到荆州大都督府当长史。刚入幕时,孟浩然曾写“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等,表达感激之情,不久又写“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表示厌倦。

北魏张湛在《养生要集》中,记治糖尿病法:“服药不可食诸滑物、果实、菜、油、面、生冷、醋。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蒜、杂生菜、猪肉、鱼臊脍。服药有天门冬,忌鲤鱼。葱、桂不可合食。”

张九龄喜游猎,孟浩然只好作陪,但“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不利于病情,不久,孟浩然出现“背疽”。患糖尿病10年以上,多生坏疽,一般在下肢(占92%),也有“背疽”的病例。

孟浩然辞官静养近两年,已渐痊愈,恰王昌龄遇赦(此前被贬到岭南)北还,过襄阳拜访孟浩然,“二人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孟浩然猝死,寿仅51岁。传说是吃了当地名鱼槎(chá)头鯿,这可能是后人附会,因孟浩然曾写过:“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鯿。”

孟浩然应死于糖尿病并发症,饮酒才是主因。

杜甫家族基因差

杜甫自小多病,曾自述“是臣无负于少小多病,贫穷好学者已”。

杜甫的父亲杜闲寿仅59岁,祖父杜审言仅63岁。远祖杜畿也只有61岁,杜畿之儿杜恕55岁,孙杜宽42岁,重孙杜预63岁,玄孙杜锡48岁,可见,家族无长寿基因。

少年时,杜甫的健康状况改善,他写诗说: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好酒,在诗中曾写“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朋来有醉泥”“纵酒欲谋良夜醉”等。55岁时,杜甫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承认:“飘零仍百里,消渴(古人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或长卿病,因司马相如字长卿)已三年。”

一般认为,糖尿病分三阶段,一是高危人群,二是糖尿病前期,三是糖尿病。从糖尿病前期到患病,6年的概率为65.8%,20年的概率为92.8%,可见杜甫在40多岁时已患病。这么早,除饮酒外,还有一个原因:经常挨饿。

《新唐书》称杜甫“性褊躁傲诞”“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旧唐书》也说:“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致仕途受挫。32岁时,他在《赠李白》中写道: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因饥饿,杜甫有时卧床10多天,中年时,因安史之乱,漂泊不定,“终日忍饥西复东”,一有机会便大吃大喝,可“多病久加饭”“加餐可扶老”,易导致糖尿病。

杜甫悲剧需警惕

对于糖尿病,杜甫似乎未做有效治疗,不仅继续饮酒,还“茗饮蔗浆携所有”,即喝甘蔗汁,所以病情发展极快。55岁时,杜甫已“消渴气上冲,心中疼热,饥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之不肯止”,且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视力下降、耳聋,即“眼复几时暗,而从前月聋”;牙齿脱落,即“牙齿半落左耳聋”。58岁时,杜甫因糖尿病性脑卒中,竟“右臂偏枯半耳聋”。

杜甫生命的最后两年还算安定,他在夔州居住一年零九个月,在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下,购40亩果园、10多亩菜园,还负责了100顷官田。据学者康震钩沉,在此期间,杜甫共创作了450多首诗,占毕生所存的1/3。只是在回长安、洛阳途中,遭遇叛乱,又遇南风,无法北上,杜甫全家被困在水上,饥饿多日,耒阳县令听说后,忙送来牛肉白酒。

杜甫患糖尿病后,“食乃兼倍于常”,不知者易误为“饱饫”。此时正值冬季,而急性心脑血管病约50%发生在冬季,杜甫应是糖尿病性脑卒中复发而死。唐代36位著名诗人平均寿命是58岁,只有贺知章活过了80岁(寿至85岁),杜甫还超过了平均值。

研究显示,6.1%的东亚人有基因突变,而欧美国家不足2%,东亚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欧美人高1.7倍。只是古人肉食仅占5%,发病较少。一旦改变饮食习惯,即使不算肥胖,也可能患病。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64亿,居全球第一。杜甫等人的悲剧,应引起今人警惕。

(原标题:诗圣杜甫真是“撑死”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蔡辉

流程编辑 :L02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揭秘丨糖尿病也曾无药可救,直到穷医生班廷发现胰岛素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确诊人数目前多达33万人。

我国首批接种新冠疫苗志愿者朱傲冰(左)

其中,糖尿病患者是易感高危人群,因其免疫功能低,一旦确诊,会快速发展为重症。

全球科学家现在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早日研发出特效药,就像百年前班廷发现胰岛素一样,力挽狂澜挽救生命。

01 糖尿病患在饥饿中等死

穷医生班廷灵光乍现

1920年,29岁的班廷医生是加拿大一家诊所的小老板,但生意惨淡,每天收入只有 4 美元。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到大学打临工。

在那个年代,糖尿病与如今的新冠肺炎一样,特效药还没有出现,成千上万的患者要与时间拔河,等待医学难题尽早被攻克。而当年糖尿病患者唯一续命手段就是极端控制饮食,在饥饿中渡过十几个月后撒手人寰。

糖尿病患者

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都在努力攻克糖尿病难题,试图在胰腺里寻找某种能够恢复代谢平衡的神秘物质,但都无功而返。穷困潦倒的医生班廷在一个偶然机会,从一篇论文找到灵感。

1920年10月31日凌晨两点,班廷在准备一个关于糖尿病与胰腺关系的演讲,而此前,他是骨科大夫,对糖尿病知之甚少。

班廷埋头苦读的论文题目是《根据特殊的胰腺结石案例推知胰岛与糖尿病的关系》。文章推测:

在胰腺中存在用于消化的酶和另一种内分泌的胰岛物质。研究发现,当胰腺中存在结石的时候,通向胃部的导管就会堵塞,从而抑制酶的分泌,但胰岛却可以完整保存下来,而胰岛中很有可能就含有控制血糖的有效物质。

这篇文章让班廷灵光一现,假如能够像胰腺结石一般堵塞住导管,从而抑制酶的分泌,是否就能从胰腺中提取用来控制血糖的物质呢?班廷决定做实验试一试。

班廷(右)和实验狗

02 疯狂的实验

班廷成功提取胰岛素

激动得彻夜未眠的班廷,第二天跑回学校申请实验,然而学校没有合适的实验设备。班廷没有就此住手,他四处辗转,最后向多伦多大学生物学教授麦克劳德求助。

当时德国科学家发现,摘除狗的胰腺,狗会患上糖尿病,而狗的消化系统又和人类相似。因此班廷决定用狗做实验。班廷向麦克劳德教授申请了一间实验室和十几条狗做实验品。

麦克劳德教授

在1922年之前,多少医学泰斗都没有想过要提取出胰腺物质,在麦克劳德教授眼里,这个年轻人竟然敢做如此尖端的医学实验,所以他没把班廷放在眼里,几句话就把班廷轰出了办公室。

接下来的日子,班廷不停恳求麦克劳德。在四个月后,麦克劳德被班廷的热情打动,同意将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顶层的实验室提供给他,并且给班廷配了一个助手和10条狗作为实验品。

班廷实验画像

然而实验状况百出,不仅什么也没有研究出来,实验品也很快耗光。此时,麦克劳德教授拒绝再向班廷提供任何援助。班廷只好前往多伦多四处借钱,最终他购买了30多只小狗重新实验。

有了之前的失败教训,班廷的胰腺结扎操作已熟练了许多,实验计划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一只名为克里的小狗在注射胰岛素后有所好转,班廷因此坚信,自己的理论基础没有问题,只是提取的胰岛素数量还不够多。

实验4个月以后,班廷已经失去了几百只小狗。穷困潦倒的班廷苦苦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在降低生命代价的同时,获取更多的胰岛素。

1921年9月到11月,班廷决定从牛的胚胎中提取胰岛素,并且成功运用到实验小狗身上,这一改变使实验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班廷从牛胚胎提取胰岛素

牛体内的胰岛素成功作用于狗,并未出现排异危险,这是否意味着同样能够作用于人呢?

1922年1月,14岁的男孩托马森已患糖尿病3年,濒临死亡。托马森的父母同意儿子接受班廷注射胰岛素的治疗。

胰岛素注射液

很快,奇迹出现了,托马森的体重从之前的50斤变为95斤,在四五个月内获得康复。

1922年5月,班廷将胰岛素的发现向世人公布,这个消息给无数糖尿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1923 年,班廷以仅仅 1 美元的价格,将胰岛素的相关专利出售给多伦多大学,让全球患者受益。

百年后的今天,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第八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可达到6.29亿。其中,中国成年人每11个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他们治疗疾病的最基础药物就是胰岛素。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 撰稿:叶玮泓

✎ 编辑:王宁磊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美国新冠引发糖尿病群体危机 患者:“若不是疫情我也不会截肢”

在过去的十年里,糖尿病在美国逐渐失去控制。新冠疫情爆发前,身为美国百万糖尿病患者其中之一的凯特·赫林(Kate Herrin)因政府补贴医保的环节出现问题,她一度陷入生命危险。

医生多次拒绝了赫林的医疗补助计划,她经常用完自己每天注射胰岛素所需的试纸而无法及时获得补货。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她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前往急诊室就医。

随之而来的是全面爆发的新冠疫情。生活拮据且独居的赫林很少出门,与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超市采购,她通常选择点快餐外卖,也不再定期去医院复查。比起昔日,赫林更难买到所需的治疗药品,也因此导致病情恶化。

2020年12月15日上午,赫林和她的密友艾丽西亚·希斯顿(Elicia Heaston)在脸书上聊天,但赫林中途突然不回消息了,希斯顿当即给赫林打了电话,却始终无应答。又过了几个小时,对话框依旧安静,于是希斯顿和她的丈夫一起开车从俄亥俄州的西亚历山大到了赫林家。他们疯狂敲门,可无人开门。屋子里没有开灯,但希斯顿夫妇能从门外清晰听见电视里的声音。

希斯顿拨通了急救电话,当消防员赶到时,他们发现躺在浴室地上的42岁的赫林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而她的两只小狗蜜蜜和糖糖,也静静地趴在赫林的身旁。

法医称赫林的离世是由2型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心脏病造成的。

艾丽西亚·希斯顿手里拿着好朋友凯特·赫林的照片

“她不该在42岁的年纪就这样离开。”

赫林的朋友艾丽西亚·希斯顿称新冠让赫林与世隔绝,也再度加重了她的糖尿病。

“她一直担心新冠会要了她的命,”希斯顿表示:“相反,新冠把她和外界彻底隔绝开来,她的糖尿病也加重了。她不该才42岁就这样离开了。”

据数据统计,美国因新冠死亡人数目前已经超过60万,而这一流行病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数百万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生活。美国健康医学专家称,他们在早前就发现许多新冠重症患者都患有慢性基础疾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官网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0%死于新冠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出疫情对包括赫林在内的其他美国糖尿病患者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如同赫林一样,他们很多人并没有感染新冠,却成为了因与外界隔绝而失去生命的受害者。

一项路透社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分析报告指出,去年美国糖尿病患者死亡已超10万人,该数据同比增长了17%。而25到44岁的年轻群体则是增长最为迅猛的年龄段,死亡人数同比增长高达29%。与此同时,其他除直接由感染新冠导致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增加6%。

如此惊人的数据是新冠爆发前公共卫生措施不到位导致的结果,但在新冠消退后,这种情况也基本会持续下去。多年来,美国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上处于世界领先,然而医疗进展大约在十年前就已经停滞不前。从那时起,尽管在新疗法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该项疾病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正处工作年龄的年轻人中,而他们的预后也越来越差。

群体恐慌:小腿被迫截肢的68岁老先生

在新冠大流行的早期,美国疾控中心和其他机构建议医院和医疗办公室推迟选择性就诊和非紧急的患者就诊,从而限制病毒的传播和避免身体虚弱的人群受到伤害。届时,医生和诊所停止了对许多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线下预约及复诊。糖尿病知识科普班和患者支持小组也随即解散。

尽管远程医疗和电话就诊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并非所有医疗护理都是可以通过远程完成的。一些患者还没有做常规血红蛋白A1c抽血测试,许多最需要帮助的患者也没有智能手机或互联网连接。在部分伤口护理中心关闭后,远程监控无法提供依赖于触觉的医疗护理,例如评估糖尿病患者容易患的慢性疮等。

许多患者开始害怕且不愿寻求治疗,直到他们陷入危机。

纽约州尼亚克市蒙蒂菲奥雷(Montefiore)医院的社区和患者教育主任桑德拉·阿雷瓦洛(Sandra Arevalo)表示,有几名截肢患者因救助不及时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后死亡。“糖尿病诊断结果是不受控制的,但患者的死亡其实是对新冠的恐惧导致的。”

“新冠带来的损害比我们意识到的还要多得多。”

68岁的约翰·库波(John Cupo)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建筑系统经理,他在十多年前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来,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使其神经损伤,进而导致了库波的腿疼和麻木。

2019年11月,他的左脚开始疼痛。 库波的足科医生将其归咎于糖尿病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并简单治疗了局部疼痛。库波也答应隔周访问医生进行定期检查。

然而,在2020年3月16日,新冠将库波的日常作息彻底打乱了。那天,他的雇主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通知他开始在家工作。

“在那之后我再没有离开过我的房子。我在新闻中听到了那些关于新冠的报道,我不想出去。” 库波表示自己也因此取消了他的医生预约。

“那是个错误。”

5月2日,库波注意到他的几个脚趾甲已经脱落。脚趾下面的皮肤也已经变黑,而这是组织死亡的迹象。医生敦促库波赶紧去急诊室,他才决定要去找他的足科医生。

然而新冠随即开始在整个美国蔓延,库波根本不敢去医院。

“电视上的报道太吓人了。他们说,如果你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再加上岁数大,你就只能做好准备等死吧。我那时就想, ‘天哪,这些基础病我全都有,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库波回忆道:“他们就是在告诉每个人,’千别去急诊室。’”

在电话中,库波的保健医生向他推荐了一位血管外科医生。2020年6月初,医生对库波进行了外周动脉搭桥手术,试图恢复库波足部的血流。

可已经太迟了。大约一周后,库波的大脚趾变黑了。他鼓起勇气去了医院急诊室,那里的工作人员给他静脉注射了抗生素,之后把他送回了家。几天后,医生截掉了他左脚的四个脚趾。在接下来一周的随访预约中,库波的整只脚看起来都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医生担心感染继续蔓延,于是在6月25日那一天,外科医生截肢了库波膝盖下方的左小腿。

因担心感染新冠不敢出门的约翰·库波在腿痛三个月后接受了左小腿截肢

库波接着经历了四个月的艰难恢复,其中包括他一次严重跌倒后又重新打开截肢伤口的额外手术。

从那以后,库波已经习惯了他的假肢和截肢带来的幻痛。他说:“我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吓得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我的腿肯定保住了。”

虽然目前国家数据尚不可用,但一些美国医院报告称,膝盖以上或以下的大截肢人数激增。根据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院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科长威廉·恩尼斯(William Ennis)的说法,他们去年一年接待的截肢人数就飙升了42%。

恩尼斯说,一名患者在发现医院工作人员在白色分诊帐篷下穿着生物危害防护服后拒绝接受常规随访。“他被自己看到的东西吓坏了。” 恩尼斯表示,由于新冠导致医护人员短缺,为那些在家的病人安排上门看病基本无法实现。

病人们过着短暂且痛苦的生活

糖尿病患者很难控制自己的病情,尤其是当财务、家庭、医疗出现问题时,一切就变得更加复杂了。而新冠只是加剧了这些障碍。

对于已故的凯特·赫林来说,早在她因不受控制的糖尿病而独自在浴室中去世之前,她的生活就已经充满了挑战。

她十几岁时住在美国达拉斯的郊区,她的父母也离婚了。不久之后,她母亲的离世引发了困扰赫林余生的抑郁症。

2007年,29岁的她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那时,她已经失去了对三个孩子的监护权,并回到了父亲身边。赫林的父亲是一名正在康复的酗酒者,同时也患有糖尿病。长时间以来,她都非常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中,她的糖尿病基本失去了控制,赫林也找不到接受医疗补助的医生,并在她试图获得所需物资时接连受挫。她经常在脸书发动态向朋友们吐露对此的不满。

“我给市中心和其他地区的内分泌理疗师都打了电话,” 她在2017年写道,这里指的是达拉斯-沃斯堡地区。“没有人接受医疗补助。”

美国每个州都有各自不同的医疗补助计划,其中包涵所含服务以及向医疗提供者支付的费用额度。根据2019年的一份联邦报告,低报销使得只有68%的家庭医生愿意接受新的医疗补助患者,而只有这些家庭医生能为大多数2型患者提供治疗。相比之下,90%以上的医生都接受私人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患者。

当赫林所使用的血糖仪开始出现数据错误时,她只是单纯地认为机器坏了。赫林在脸书上结识的医学生肖恩蒂亚·琼斯(Shawntiah Jones)曾在其他糖尿病患者中看到过这个错误:赫林的血糖太高,以至于血糖仪无法显示数值。琼斯回忆道:“我告诉她, ‘它没有坏,是你需要去看医生了。’” 琼斯目前是密西西比州的一名家庭医生。

2018年,赫林的父亲因糖尿病导致的中风去世后,赫林住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她的抑郁症和糖尿病在定期护理后得到了改善。

出院后,赫林的朋友希斯顿邀请她去自己位于西亚历山大的家中住,那是一个住着约1,300人的小镇,周围环绕着俄亥俄州西南角的玉米地。赫林住在希斯顿家的地下室里,并参加了俄亥俄州的医疗补助计划。与在德克萨斯州一样,赫林需要自己费劲地去争取正常护理所需的基本用品,例如试纸。

钱并不够用,赫林靠着食品券、每月775美元的社会保障残疾金以及她为做市场销售的希斯顿做行政助理所赚取的少量现金勉强维持着生计。

赫林很难通过自己的保险购买血糖监测仪时,于是希斯顿花了大约40美元给她买了一台血糖监测仪。试纸快不够用时,赫林只能向希斯顿借钱买。根据每月不同的所需数量,测试条一个月需要花费50到100美元甚至更多。

赫林的脚和腿也因神经病变持续疼痛着。2019年12月,她的腿因持续高血糖导致循环受损而肿胀疼痛,随后前往急诊室。

2020年5月,随着新冠在全美蔓延,赫林在医院附近找到了一间公寓。她很开心自己能把自己的两只救援犬接过来同住,此前她不得不把它们留在德克萨斯州。“我的狗狗终于要回来了,两只呢。” 赫林给朋友们发信息如此说道。

然而,新冠似乎削弱了赫林按时吃饭和锻炼的动力,她总是在家就坐不动,以至于严重超重了。赫林经常在深夜里订购披萨、鸡翅和其他快餐。

搬家后不到一个月,她在凌晨5点打电话给希斯顿,当时的赫林头晕目眩,视力模糊,需要搭车去医院。

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希斯顿将她放在入口处并在停车场等候。她的医疗记录显示,赫林的血糖几乎超过300毫克/分升,处于医疗紧急情况的临界值。她在一天内接受了治疗并出院。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她在寻找糖尿病用品时愈发无力且沮丧。

“这就是我讨厌糟糕的医疗补助计划的原因。唯一接受它的地方离有人住的区域将近百万英里,而且到点就关门。” 赫林在9月下旬的一个周五给希斯顿发了这条消息。赫林很生气,因为她的医疗诊所下午5点就关门了,并且直到星期一才会重新开放。

美国俄亥俄州医疗补助计划的主任玛丽·阿普尔盖特(Mary Applegate)承认,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得到控制疾病所需的护理和支持,导致结果不佳且医疗费用增加。

她指出,为帮助纠正这一问题,俄亥俄州今年放宽了对糖尿病检测用品和血糖监测仪的使用限制,以改善药房的可及性。该州还开始向医疗提供者报销糖尿病普及知识教育和支持服务。

“新冠的流行使医疗保健方面的所有差异变得更加明显,我们也迫切地希望整个州都早日达到人们所期待的结果。” 阿普尔盖特表示。

而俄亥俄州最近做出的努力对赫林来说为时已晚。当她2002款本田思域的发动机在11月报废时,她没有钱修理它。

她的病历显示,当地方卫生系统凯特林健康诊所的医生办公室打电话给赫林让她去接受已经过了原定时间的糖尿病检测时,赫林说她去不了了。而这距离她上一次的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已经一年多了。凯特林健康诊所拒绝对赫林所接受的医护服务发表评论。

2020年圣诞节的十天前,赫林永远地倒在了她的浴室里。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抓着手机,上网查着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艾丽西亚·希斯顿仍保存着她和赫林生前最后的互动消息

法医到达赫林家后,希斯顿和她的丈夫也被允许进入赫林的公寓。他们发现屋子里散落着空的外卖包装盒,以及散落在地板上的衣服。厨房地板上还放着一袋胰岛素小瓶和注射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赫林的一些网友陆续收到了她在去世前寄出的圣诞礼物。

她的一位朋友米西诺·金(Kim Missino)也患有2型糖尿病。正如她所说,得糖尿病就好像“一份全职工作”。米西诺的医疗计划涵盖了她去拜访自己位于康涅狄格州诺里奇的家附近的内分泌学家和其他专家的费用。在新冠期间,米西诺的丈夫始终陪在她身边,鼓励她继续治疗疾病。

米西诺表示,对于赫林来说,与外界的隔绝和她遇到的财务及后勤问题都无疑是压倒性的。

“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无法控制的。”

武汉晨报实习记者 汪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