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别上(糖尿病的别上,别让他尝到甜头)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发现著名中药草果可显著降低血糖

中新社昆明11月5日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5日发布消息称,该所天然药物新药研发团队陈纪军研究组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药物挖掘过程中,首次发现草果提取物能显著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且对小鼠摄食量、体重无明显影响。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全世界患者高达4.63亿,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类和口服降糖药物,然而因低血糖风险和各种副作用,亟需研发结构类型多样、作用于不同靶标的新型降血糖药物。

草果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著名中药和传统香料,入药具有燥湿温中,截疟和祛痰等功效,市场年需求量在6000吨以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多吃小米,有助于降血糖……

本文转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微信号| biotech-china

北京时间7月29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印度、英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在对不同类型的小米与其他谷物进行的最大规模分析中发现,小米在管理和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其他作物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小米(别名:粟)是最早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的种植作物,也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五谷”之一,具有5000年的种植历史。在古代时被叫作“禾”,并且一直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小米耐旱,因此极易种植。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小米早已被拉下了主粮位,取而代之的是大米、小麦和玉米。然而,小米的高纤维、多酚和抗氧化剂含量的特性是无法被其他作物所取代的。这种特性恰恰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营养需求、糖尿病等非传染性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应推广主粮多样化。

据国际糖尿病协会称,糖尿病在世界所有地区都在增加。印度、中国和美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从 2019 年到 2045 年,非洲的预测增幅最大,为 143%,中东和北非为 96%,东南亚为 74%。研究人员敦促用小米实现主食多样化以控制糖尿病,尤其是在整个亚洲和非洲。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小米在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上升、降低胰岛素指数和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方面具有特别的功效。

而且,与其他谷物,如玉米、大米和精制小麦粉相比,小米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餐后血糖浓度变化速度和程度的一个指标。加强血糖控制的饮食策略是食用低GI值的食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回顾了80篇已发表的人类研究,其中65篇符合荟萃分析的条件,涉及约1000名人类受试者,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大规模系统综述。

大多数研究都是在隔夜禁食后进行的,并在早餐时引入实验食物或对照食物。然后再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关于适应小米后血糖反应可能发生变化的信息。

有21项以小米为实验食物的研究结果均显示,长期食用小米对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有积极的作用,患者平均降低了16毫克/分升(从134毫克/分升到117.9毫克/分升),餐后血糖平均降低了30毫克/分升(从202到172毫克/分升),降幅15%,接近糖尿病患者的正常水平。虽然隔夜空腹后的测试(短期研究)对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餐后血糖水平却有显著降低。

在6项长期研究中,与食用大米的对照组或干预期的基线水平相比,长期食用小米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所降低。

一些研究表明,小米中抗性淀粉的形成和小米中的高纤维延缓了淀粉的水解,从而表现出低GI和其降低血糖水平的潜力。与大米和小麦相比,小米中含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如膳食纤维)降低了肠道中酶的活性,导致小米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不能被完全水解。因此,推迟了淀粉类多糖的吸收,降低了单糖和双糖的吸收率,从而表现出低血糖反应。

研究人员还发现,所有的烹饪方法都提高了GI值。特别是,蒸、烤和煮,最高增加了分别为18.4、16.3和11.3个单位。这是由于在不同类型的烹饪中添加了其他成分,如脂肪和油。尽管如此,小米的总GI值为52.7,仍比较低。

该研究第一作者、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高级营养科学家S. Anitha博士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多关于小米对糖尿病影响的科学研究,这些益处经常受到质疑。我们的分析表明,小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ICRISAT总干事Jacqueline Hughes博士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的全球健康危机表明我们的粮食系统需要修复。农场和餐桌上的多样性是转变粮食系统的关键。农场多样性是降低农民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战略,而盘中餐的多样性有助于对抗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小米是缓解与营养不良、人类健康、自然资源退化和气候变化相关挑战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需要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跨学科研究,以创建具有弹性、可持续性和营养的食品系统。”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1.687428

猫咪的富贵病——糖尿病

51听为您推出宠物健康音频栏目,解答铲屎官们在养育毛孩子方面的疑惑,为铲屎官们带来专业的科普知识,让毛孩子们健康成长!

点击下方的绿色音频

听专家为您讲解

↓↓↓

富贵病,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在人来讲,基本也快成为糖尿病的别称了。那么,猫咪也有糖尿病吗?答案是肯定的。

近些年,猫咪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呈高增长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平均每230只猫中就有一只猫患糖尿病,其中85-95%为II型糖尿病。

糖尿病多发于8岁以上的猫咪,但也有一些4岁以下的青壮年猫咪患病。肥胖猫咪的患病几率较体型正常的猫咪更高。个别特殊品种,也会有更高的患病几率,比如缅甸猫的发病率就是其他品种的3倍。

糖尿病发病初期,猫咪食欲旺盛,大量饮水,尿量也增多,但猫咪却出现消瘦和脱水症状。这就是我们日常讲的“三多一少”。这个阶段因为隐蔽性相对较强,很多主人会忽略掉这些表现。

病情继续发展,猫咪就可能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呕吐,出现黄疸及急性胰腺炎症状。这时,很多主人就会发现猫咪生病了,会带猫咪来医院就诊。所以,这时候是医生见到的最多的阶段。

如果病情没有及时处理和治疗,继续发展,则可能会出现白内障、角膜溃疡等眼科疾病,也会有皮肤损伤不愈合等等常见表现。

什么原因可能使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增高呢?

首先就是肥胖。猫咪自从成为宠物以后,以前食物相对缺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饭来张口的日子是那么的惬意,它们也只需要有事儿没事儿刺激一下主人,显示一下存在感,也就可以获得足够甚至超过需要的猫粮、罐头、零食。这些高能量的食物,都会变成猫咪身体的脂肪。本来摄入足够食物,只需要通过大量的运动就可以消耗掉的,但家养环境,不需要追逐捕食、不需要躲避危险和天敌,使猫咪根本就没有活动的需求和动力。也加重了猫咪身材向更加富态的方向发展。而主人却会认为猫咪胖了好看,以胖为美,也更加剧了肥猫成为了社会主流。殊不知,肥胖猫,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研究表明,超过5kg的成年猫,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11%。

当然,糖尿病不是胖猫的专属。它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和性别。研究发现,雄性猫咪患糖尿病的几率是雌性猫咪的2倍。

既然我们知道了猫咪糖尿病的表现,也知道它与肥胖有关。请喂养猫咪时候,注意控制体重和观察猫咪的表现吧。有问题及时去医院哦。

专家介绍:

李文波,临床兽医学硕士。现任美联众合山东分公司技术总监。

200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进入小动物临床,至今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全科医生,主攻小动物内科,尤其专注于犬猫肝脏、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小动物皮肤病方面进行过深入学习与研究,并在小动物眼科领域研究颇深。

多次参加欧洲兽医高级学院等国内外培训,并参与《兽医临床实验室检验手册》等多部专业书籍的编译。

如果各位粉丝们在喂养宠物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在宠物健康中有想了解的问题,请在本条推文下留下你的问题,下周二李文波总监会集中进行解答!

同时欢迎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51听APP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所有音频!敬请关注!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51听宠物健康交流群了解更多!

在庆祝山东人民广电事业创建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把11月3日设定为广电开放日,有机会参与活动的各位热心听众、观众、网友将走进广播直播间、街景演播室、融媒体工作区等工作场景,实地探访山东广电内景、近距离体味广电人工作,与喜欢的主持人合影留念。没有获得参观机会的热情粉丝还有机会获得特别定制的有声日记簿、精美收音机、马克杯等惊喜奖品,快来参加吧~

山东广播电视台

广电开放日活动

参与方式

关注山东广播官方微信公众号“51听”,

回复“姓名 手机号”即有机会来到山东广电参观。

(长按识别关注)

另外,我们还将从没获得机会的小伙伴中随机抽选200人,寄送山东广播有声日记簿、收音机、马克杯等精美奖品,所以,参加完活动不要着急取关哦,可能会有小编联系你哦~

报名咨询电话:0531-85036341

地点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