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辅助(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病理指标是什么)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所有糖友注意!补充三种维生素,对降糖大有帮助,文章详细解答

秦女士身材偏胖,5年前确诊糖尿病,虽然每天都要吃药,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麻烦,再加上她性格豪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得病的样子。

确诊疾病后,秦女士非常听医生的话,减少了饭量,增加了粗粮,每天晚上还会去运动,每次复查血糖都很不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秦女士却感觉双腿不得劲,还总是背痛,她以为自己又得了什么大病,赶紧咨询给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医生建议她先去骨科查一查。

经检查,秦女士的骨密度水平低于-2.5,维生素D水平不足20ng/mL,也就是说,秦女士腿没劲后背痛是因为骨质疏松。

秦女士不理解,是自己老了吗?自己才50岁,这就骨质疏松了?

有数据显示,在京、沪两地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体中,近九成人群缺乏维D。而在青岛内分泌糖尿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5%的患者维生素D不足,年龄越大,不足的情况越严重。

糖尿病患者补充3种营养素,对降糖大有帮助

维生素D

它参与糖脂代谢,补充后胰岛素敏感性更强。另外,它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升免疫力,降低患者生病的风险。

《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改善代谢功能,经过半年的补充,参与者体内的胰岛素更加敏感。

注意:患者在服用前应咨询医生,结合个人情况,再做补充,因为长期、大量服用某一种营养素,可能出现副作用,一般每天补充800毫克,如果缺乏的程度不高,也可通过食物、晒太阳补充,海鱼、蛋类、牛奶都有足够多的维生素D。

提醒:硫酸铝、硫酸镁等药物会影响维D吸收,应分开服用,一个放在餐前,一个放在餐后,尽量在白天吃完,然后到户外逛一逛,促进维D转化。

叶酸

叶酸能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还可滋养神经,降低神经病变的风险,若患者血压不稳定,叶酸也可帮助预防血管病变。

研究表示,摄入叶酸有助于降低HCY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摄入量越高,患病率越低。补充叶酸后糖尿病风险降低了30%。

再说了,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缺乏叶酸,一方面是因为摄入不足,叶酸转化能力较低,另一方面是服用药物影响了叶酸的代谢。

注意:食物中的叶酸很容易流失,建议简单烹饪,以下这些食物中都有较多的叶酸,包括小米、玉米、香菇、南瓜、柚子、猕猴桃、动物肝脏等。

提醒:不管是饮食补充,还是吃药,叶酸进入人体后要先转化后利用,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基因突变,转化能力低下,将会出现代谢障碍,这类人群出现中风的风险会比较高。

B族维生素

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指出,患者容易出现缺乏B族维生素的情况。

补充B族维生素能改善神经炎,同时还可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一般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注意: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容易被真菌入侵,出现脚气病的概率比较高,补充营养素有助于帮助皮肤屏障修复,降低糖尿病足出现的风险,也可减少脚气病。全谷物、豆奶蛋、红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醒:患者长期服用大概率会出现缺乏的情况,应适当补充。神经受损的症状不太明显,但是时间久了危害很大,如肢体麻木、烦躁、焦虑、低落、记性差、失眠等,给中老年患者带来无尽的折磨。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补充。

血糖降下来了,说明糖尿病“逆转”了?可以大鱼大肉了?

患者经过药物和生活调理后,一般血糖都会降下来,这个时候患者很激动,想恢复正常生活,我想说现在高兴还太早,因为患者的胰岛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一旦恢复大鱼大肉的生活,很快又会血糖升高,只有持久缓解才是“逆转”。

“逆转”不是胰岛恢复正常了,而是降糖药减少了,血糖也不会上升,甚至慢慢停药后,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减肥,也能将血糖平稳住,不过,要空腹血糖小于5.6维持一年以上,才能说自己成功了。

无论什么时候,包括血糖正常的人,都要坚持健康饮食,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保证营养丰富种类多,不把自己吃撑,搭配粗纤维的食物一起吃,加强代谢减少热量。

早晨可以吃凉拌蔬菜、牛奶、鸡蛋、花卷,中午吃清炒蔬菜、蔬菜汤、杂粮饭,晚上吃清淡的肉、凉拌蔬菜、水果、小半碗米饭,最好不吃内脏、鱼籽、加工肉。加餐适宜选择水果、牛奶、坚果,分量不用多,通常半个苹果、300毫升牛奶、一小把坚果即可。

患者可以吃鱼、吃肉,但不是大家所想的“大鱼大肉”,在保证饮食均衡的前提下,科学烹饪食物,不用药物补充,也可吸收到足够的维生素,但若存在偏食的情况,就容易缺乏营养。

参考资料:

[1]张磊教授团队:中国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如何?看青岛地区研究数据 | ADA中国之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6-16

[2]近九成中国人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被小看了·新快报.2017-07-18

[3]糖尿病营养指南:这5种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血糖波动大·医糖.2021-12-15

[4]30年长期随访研究,年轻时多摄入叶酸或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生物探索.2020-08-13

[5]国际新研究:补充维生素D或可减缓2型糖尿病进展·健康时报客户端.2019-08-02

发病率近10%,一文读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8种中成药,您知道几种?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 1991 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据统计,全球已拥有5.5亿糖尿病患者, 2022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第二大国家印度的两倍,2021年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截止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依赖胰岛素、

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教授牵头编制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正式发布。《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

《指南》明确了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

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

津力达颗粒

【成份】

人参、黄精、苍术(炒)、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粉葛、荔枝核、地骨皮。

【适应症】

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对已经使用西药患者,可合并使用本品,并根据血糖情况,酌情调整西药用量。

【禁忌】

忌食肥甘厚味、油腻食物。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定期复查血糖。

参芪降糖颗粒

【成份】

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1 克,一日 3 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 3 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有实热症者禁用, 待实热症退后可以用。

天麦消渴片

【成份】

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适应症】

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周一次 2 片,一日 2 次,以后一次 1-2 片,一日 2 次。

消渴丸

【成份】

消渴灵成方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适应症】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10 丸,一日 2~3 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禁忌】

  1.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 Ⅰ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含格列本脲, 严格按处方药使用, 并注意监测血糖。

每日服用 2 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 1 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葛根芩连片

【成份】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

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4 片,一日 3 次。

【禁忌】

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

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

黄葵胶囊

【成份】

黄蜀葵花。

【适应症】

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 粒,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本品宜饭后服用。

【成份】

黄芪、女贞子、水蛭、大黄、太子参、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用于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尿混或浑浊。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疗程 8 周。

【禁忌】

慢性腹泻者慎用。

【注意事项】

本品是在血糖、血压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在(7.8 mmol/L.餐后 2 h 血糖在(13.0mmoVL HbAlc(8%:血压(16095 mmHg)的状况下使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

芪明颗粒

【成份】

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

【适应症】

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用于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辩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疗程为 3~6 个月。

【注意事项】
1. 服用本药期间仍需服用基础降糖药物, 以便有效的控制血糖。2. 服用本品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3. 脾胃虚寒者, 出现湿阴胸闷、胃肠胀满、食少便溏者, 或痰多者不宜使用。4.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 ALT 的轻度升高,尚不能完全排除与本品有关。5. 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大便稀糖者,可停药观察。6. 与大剂量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中药合用,或与大剂量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应咨询有关医师。

木丹颗粒

【成份】

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适应症】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用法用量】

  • 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4 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禁忌】

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适用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 8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11 mmol/L)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

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

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

糖尿病特效穴:辅助降糖的穴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与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穴位按摩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能够帮助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以下是几个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的特效穴位:

1. 胰俞穴(背部)

定位: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胰俞穴是调节胰腺功能的关键穴位,按摩此穴有助于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代谢。

2. 足三里(腿部)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健脾益气的重要穴位,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和代谢。

3. 三阴交(腿部)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按摩此穴有助于调节血糖、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等症状。

4. 太溪穴(足部)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按摩此穴有助于滋阴补肾,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虚症状。

5. 内庭穴(足部)

定位: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内庭穴是胃经的荥穴,按摩此穴有助于清热泻火,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多食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