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超标(糖尿病患者的尿糖)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尿中蛋白超标了,为什么一定要及早治疗?关乎肾脏健康

一次检查显示:老李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50毫克/克,已经超出正常范围。

老李心想这点蛋白不算什么,我吃个鸡蛋就补回来了,后来也没在意。10年后,老李不得不进行透析治疗来缓解恶心、呕吐、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

为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积极治疗,因为这个阶段是可以逆转的。

微量白蛋白升高,说明什么

正常情况下,每天原尿中的白蛋白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几乎被全部重吸收,每天排出仅10-30毫克

如果在3-6月中,重复检查3次中有两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毫克/克,排除感染、剧烈运动等其他因素,可以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在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尤其是在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经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的蛋白尿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积极治疗,5~10 年内将有50%的人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

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原来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血压会升高,蛋白尿也从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显性蛋白尿,做普通的尿常规检查, 尿蛋白出现阳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蛋白尿程度会逐渐加重,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即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大于3.5克,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浮肿和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患者将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并伴有尿毒症等一系列表现, 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贫血等。

此时,肾功能衰竭已无法逆转,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需要进行透析等替代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命。

如何检查微量白蛋白尿

建议留取随机尿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清晨首次尿为最佳。因为微量白蛋白在白天的尿中变动较大,如运动量增加可以产生白蛋白尿,夜间尿中变动较小。

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尿,怎么办

1.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 必要时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避免肾脏进一步受损。

2.遵医嘱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应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也可以使用SGLT-2抑制剂(**列净),以达到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的效果。

3.规律复诊,定期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常规及肾脏功能,最好半年查一次。

作者:方玉

如果血糖升高,尿液会出现3种变化,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苗头”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这就让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不是尿里含糖,很甜呢?味觉方面我们暂时不作讨论,毕竟真正尝过的人寥寥无几。但糖尿病,确实是尿里含糖的,这个糖,指的是血糖。

尿液作为身体代谢的产物,它的变化也确实能反映身体出现的各种疾病。那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尿液会有什么变化呢?

​1.尿液泡沫多

正常的尿液是清澈透明的,在喝水比较多的情况下是呈现无色,喝水不多的情况下会微微发黄。健康尿液有一种比较淡的氨水味,但并不会刺鼻。由于尿液表面张力很强,就算尿流冲击力比较大造成少量泡沫,也会很快就消失的。但是如果尿液中伴有大量泡沫,且久久不散,就要警惕,可能是糖尿病了。因为当体内血糖超标时,会影响肾功能,此时多余的糖分随着尿液被排除。血糖中的少量尿蛋白进入尿液,最终导致蛋白尿。

其实,蛋白尿并不是糖尿病特有的症状,其他疾病也同样会有类似情况出现。但这一定是疾病的象征。所以,当出现蛋白尿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尿液比较黏

除了蛋白尿,尿液比较黏,也有糖尿病的可能。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含糖分的,但是如果体内血糖过高,无法充分分解时,有一部分就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当有液体存在时,糖分子中作用很强的氧氢键开始断裂,松散的氢原子会寻找其他东西黏住,就导致含有糖分的尿液变得异常黏。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前往医院测试静脉血糖含量。如果测定结果呈现阳性,基本可以确定血糖含量过高。

3.尿液异味较重

正常尿液时浓时淡,同时有一股淡淡的骚味,鼻子闻起来时候比较浓郁。此外,因为尿液中含有盐分,闻起来也会有一些咸味,但只要不是特别浓郁,喝了水之后也有所改善,就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如果有严重额骚味或者腥臭味,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对葡萄糖进行摄取和利用,无法促成糖原合成,导致体内血糖含量过高。而糖分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时,由于没有被彻底氧化,就会使尿液产生异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真的患有糖尿病了。

​无论哪种尿液变化,都还是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为主。但尿液只是最基本的观察。

除了尿液变化,糖尿病还有哪些明显特征呢?

1.排尿次数多

当患有糖尿病时,血糖增高,多余的糖分无法进入到细胞内加以利用,只能通过尿液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导致渗透压增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就造成了排尿次数增多。

2.饮水量增加

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所以饮水量就会增加。也会间接导致多尿症状。

​3.能吃

患者因为缺乏胰岛素,导致对葡萄糖的敏感度下降,糖分利用率比较低,常常会感到饥饿。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会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身体不得不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以产生更多能量,所以即使糖尿病患者很能吃,体重也依然会下降。

糖尿病本身是可以在各方面保持平衡后加以控制的,但是其引起的并发症却很可能导致死亡。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注意这些特征,早一点发现,尽量在初期就开始利用一些措施将血糖保持在健康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有4个尿液改变,当心是肾损伤的信号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为原发性慢性肾病、第二则是继发性慢性肾病。

所谓继发性肾损伤,指的就是因其他原发病持续发作而诱发的肾间质或肾实质损伤。在所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就是糖尿病肾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近些年其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性增长,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因素中,仅次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因素。

在全部的糖尿病死亡患者中,有近10%都与肾脏疾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肾脏为人体代谢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排出平衡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影响,导致小便频率、颜色、气味、质地等出现异常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突然有以下几个尿液改变,当心就是肾损伤的信号:

1、小便频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它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这包括了血管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初期阶段,受到渗透性利尿的影响,患者小便次数原本就会增加,特别是夜尿频繁。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之后,肾小球虽然能正常滤过血液,但肾脏内的原尿却可能无法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所以肾病的初期,患者也会有小便次数增加的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能达到5-6次;

2、蛋白尿: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健康者尿中蛋白指数含量极低,全天排出量小于150mg以下,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出阴性反应。

而一旦患者肾实质损伤,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就可能会渗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临床将这种异常表现称为“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在小便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的张力,所以在尿液的表面上会产生大量细腻、绵密、类似于啤酒摇晃产生的泡沫;

3、小便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超标、肾损伤的初期,会出现夜尿频率增加的症状。

但是,随着肾脏损伤逐渐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17ml。

一旦出现少尿症状,这往往是肾脏损伤严重,甚至是进入肾衰终末期后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小便异味:糖尿病受到尿糖、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液中原本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导致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后,大量大分子蛋白、过度的氨物质渗透到尿液中,也会导致尿液有浓烈的臭味、特别是氨臭味明显。

如果近期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表现,特别是莫名其妙的蛋白尿、小便频率减少,很可能就是患者肾脏已经严重受损的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筛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越早干预、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来源: 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