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糖尿病(骨密度糖尿病筛查多少钱)
糖友骨头疼及时查骨密度
糖友骨头疼,很可能是骨密度降低,发生了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量减少,表现为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骨沉着减少,骨头如空心萝卜,结构变松散。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约5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骨质疏松,如糖友出现此类问题,应及时查骨密度。
为什么糖友更容易骨质疏松,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钙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尿糖增多,大量排尿及渗透性利尿发生高尿钙,钙排泄过多呈负钙平衡。研究发现,尿糖升高可致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减少,进而减少肠钙吸收,加重负钙平衡。
磷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渗透性利尿及胰岛素缺乏,可致肾小管对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出增加、血磷减少,为维持钙、磷的相对稳定,骨吸收加速、脱钙增加。
镁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尿镁排泄增加,易产生低血镁。经常低血镁可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导致骨质疏松。
胰岛素缺乏或抵抗。胰岛素生长因子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胰岛素可能也有此作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可能会加速骨质疏松。
过高的血糖可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后者对骨骼矿化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高糖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刺激破骨细胞,加速骨量流失。
另外,糖尿病相关的肾脏、血管、神经并发症也可通过一定途径加重骨量流失。某些降糖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可造成糖尿病患者骨量流失及骨折风险增加。糖友治疗骨质疏松要先控制血糖。
除糖尿病症状外,糖友骨质疏松可表现为脊柱、骨盆与四肢部位的骨骼疼痛。腰痛较为常见,多为持续性疼痛,发生骨折时表现为剧痛。若进行骨密度检查,可发现骨密度降低。
糖友治疗骨质疏松,首先要理想地控制血糖,必要时用胰岛素治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华西专家解读骨密度报告,教你远离这个“沉默杀手”!
很多人认为
骨质疏松症离我们很远
其实它已成为
我国第四大慢性病
骨质疏松症早期
常常没有明显症状
容易被人忽视
往往在骨折时才被发现
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四级专家叶菱介绍,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大约有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其中,女性患病率达到了20.7%,男性患病率达到了14.4%。也就是说,大概每5位女性,就有1位骨质疏松;每7位男性,就有1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后果也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20%的老年人在骨折后的一年内死亡,50%的人从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想找叶菱医生看病,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1.线下门诊:周五下午(可通过微信或“华医通”APP挂号)。
2.在线咨询:随时随地(可通过“华医通”APP进行图文咨询)。
3.网络门诊:周二中午(可通过“华医通”APP进行预约)。
骨质疏松偏爱这些人
以下这些人群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绝经后的女性、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低体重、吸烟、过度饮酒、缺乏体育活动、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消化不良、吃得太咸、喝太多咖啡、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肺气肿、长期使用激素等。
出现这些症状
小心骨质疏松找上门
疼痛
腰背部疼痛或者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身高的缩短、驼背、脊柱畸形等。
脆性骨折
这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跌倒、轻微碰撞、摔倒等,就发生骨折。
防治骨质疏松
这个检查不能少!
2017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指出:我国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 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目前临床和科研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
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XA 测量的结果。
如何解读骨密度报告?
双能X线
吸收检测法(DXA)
DXA检测指标是面积骨密度(BMD),其测量部位包括脊柱前后位L1-L4和髋部(股骨颈、大粗隆、全髋)、前臂和全身,推荐用腰椎L1-L4和髋部的检测结果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依据。
一份骨密度报告包括: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种族、身高、体重)、测量部位、测量日期、图像。年龄和BMD函数图,也可以观察动态变化。
大家关心的有两个检测值:
1
T值
T值是指检测的骨密度结果与年轻成人平均值比较所降低的标准差。
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女性和50岁及以上男性的骨密度水平。
2
Z值
Z值是指检测的骨密度结果与同龄人群平均值比较所降低的标准差。
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值表示,将Z值≤ -2.0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影响DXA骨密度结果的因素包括:
身上的金属物伪影,如纽扣、硬币、挂钩、拉锁等,这些在测量中应除去;
三天内服用了肠道内不能吸收的药物,如钡剂、钙剂、椎管造影剂等;
腰椎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腰椎严重增生,腹主动脉钙化;
骨水泥、金属固定装置。
DXA检测结果的T值和Z值对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唯一判断因素。
还要结合症状、体征、骨代谢指标来进行鉴别,有时候需要结合QCT的结果来帮助判断,尤其是有严重骨质增生的患者,DXA检测到的T值往往表现为骨密度正常。
定量计算机
断层照相术(QCT)
QCT是在CT设备上,应用已知密度的体模和相应的测量分析软件测量骨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可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体积密度,可较早地反映骨质疏松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
QCT通常测量的是腰椎和/或股骨近端的松质骨骨密度。
如果有严重骨质增生患者,建议用QCT矫正骨密度测量值:QCT测量部位以腰椎为主,也可以测量髋关节或其它部位。
测量的是松质骨,不受椎体大小影响,故对体重极瘦或肥胖者意义重大。
脊柱退行性变对QCT的测量结果影响很小,QCT可以三维图像处理,可以通过旋转图像来纠正脊柱侧弯和增生等疾病对骨密度的影响。
但是QCT与DXA相比,测量腰椎的精确度低, 辐射剂量高。
防治骨质疏松
你需要这么做!
药物治疗
一旦诊断出骨质疏松症,需要3种药物治疗。
1
钙剂和维生素D
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只有在这两者都充足的情况下,其他治疗措施才能起作用。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天要摄入1000毫克以上的钙。
2
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骨骼的强壮需要两方面: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就好比我们赚了更多的钱,抑制骨吸收就好比我们要节约用钱。
因此,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等。
治疗骨质疏松,关键在于坚持。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经常接受专科医生的随访和建议,根据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习惯的改善
在25岁至30岁之前建立尽可能强壮的骨骼是最好的预防中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方法。
在任何年龄段,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或减少骨质疏松对生活的影响。
这包括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平衡饮食、坚持锻炼、戒烟限酒、防止摔跤等。
2型糖尿病对各年龄段全身骨密度影响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摘要:文题释义:
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g/cm3表示,也是目前骨质疏松症临床评估的黄金标准之一。
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基于遗传变异的因果推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随机分配的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来推断生物学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是否与年龄有关仍是未知。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与不分年龄段及各年龄段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IEU GWAS 数据库中选择2型糖尿病与各年龄段骨密度的GWAS数据,其中暴露数据集中获取与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将各年龄段骨密度选定为结局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以及MR-Egger 回归进行2型糖尿病与骨密度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β值来评价2型糖尿病与各年龄段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从GWAS汇总数据共提取118个SNP作为工具变量,MR-Egger回归结果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但存在异质性,因此研究以逆方差加权法结果为准。②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可能是骨密度的潜在保护性因素,且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未指定年龄骨密度(β=0.038,95%CI:1.01-1.07,P=0.002),> 60岁骨密度(β=0.052,95%CI:1.01-1.09,P=0.027),> 45-60岁骨密度(β=0.049,95%CI:1.01-1.09,P=0.009),> 30-45岁骨密度(β=0.033,95%CI:0.99-1.07,P=0.127),> 15-30岁骨密度(β=0.025,95%CI:0.95-1.10,P=0.506),0-15岁骨密度(β=0.006,95%CI:0.96-1.04,P=0.716)]。MR-Egger回归及加权中位数也有类似结果。③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可能是骨密度的保护性因素之一,且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https://orcid.org/0000-0002-1379-4378(黄文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因果推断, 单核苷酸多态性
引用本文:黄文茁, 向海珠, 马玮玮, 黄 新, 付红军, 熊 勇. 2型糖尿病对各年龄段全身骨密度影响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35): 5662-5668.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2型糖尿病对各年龄段全身骨密度影响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