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上消症(糖尿病有上消 中消 下消)
健康术语-上消
解读上消是以口渴多饮为特点的病证。证名见《丹溪心法》。《素问》又称膈消、肺消。《证治要诀》则称为消心。《济阴纲目》称高消。
上消的发病,与肺热及心火灼烁有关。《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三消之由,上消肺也,由肺家实火,或上焦热,或心火锻炼肺金。”上消虽以肺燥主,但肺燥又往往因胃热的熏蒸而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三消干渴》:“上消者,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之膈消也。”
应用领域(一)病因病机
1、上焦热盛,肺燥阴虚,肺火耗灼津液。
2、上焦热盛,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敷布,肾乏化源,肾阴亦虚,阴虚则火旺;此虚火又能上炎于肺,再耗肺之气阴,致成肺肾气阴两虚之证。
3、上焦热盛,肺燥阴亏,津液失于敷布,胃不得濡润而热炽,胃热盛又再灼肺津,形成肺胃燥热,耗损气阴之证。
(二)治疗
1、中药治疗
(1)肺热津伤
临床表现: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小便清利,大便正常,饮食稍增,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润肺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合白虎加人参汤化裁。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人参益气生津;天花粉、生地、藕汁养阴清热,生津止渴;黄连清肺胃而降火。并可加天冬、麦冬之类,生津润肺。
(2)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烦渴不止,口干舌燥,消瘦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腰酸腿软,尿乃频数,舌质红,苔少而黄燥,脉洪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渴。
方药:二冬汤加减。方中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天花粉生津止渴;黄芩、知母清热保津。亦可加生地、山萸肉养阴补肾。或用莲花饮、地黄饮子或地黄汤加芡实、莲肉。
(3)肺胃热盛
临床表现:烦渴引饮、口干唇裂,或口舌生疮,善饥消瘦,乏力,舌苔黄燥,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玉竹、瓜蒌、石斛之类。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宜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可选手太阴、手少阴、任脉等经穴、背俞穴和奇穴,如肺俞、膈俞、胃管下俞、金津玉液、廉泉、鱼际、少商和照海等,每次3~5穴,用毫针行泻法,不灸。具体配穴举例如下:
主穴:肺俞、心俞、三焦俞、肾俞。
配穴:曲池、列缺、鱼际、三阴交、然谷。
操作方法:先令病人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1.5寸毫针点刺肺俞、心俞、三焦俞、肾俞,用平补平泻法。再令病人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1.5寸毫针直刺三阴交、曲池,鱼际、然谷、斜刺列缺。曲池、列缺、鱼际用泻法,三阴交、然谷用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隔日针刺一次,背部穴位刺法同前,四肢部穴位左右交替,轮换取穴。12次为一个疗程。
3、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宜养肺阴,引肾水或涌泉水以润喉舌。常用方法有二:①宽衣解带,安静卧下,行腹式呼吸。于呼气时,小腹自然上鼓,切忌用力过度;于呼气时,小腹自然回缩,亦不着力。行5次。同时用意引肾水上升至咽喉及舌根,使喉舌得润(《诸病源候论》卷五)。②以手搓左右脚心各36次,同时用意引肾水上升。再以舌抵上腭,凝神于悬壅垂,存想该处有一股凉水流向口中,候津液满口时,鼓漱咽下(《保生秘要》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二)。
参考文献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2、《中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
3、刘世琼,巩向军.《针灸穴位治疗常见病一本通 糖尿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非原创文章,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秘书处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种病吗?
今天有糖尿病朋友来门诊取药,点名要“消渴丸”,也不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问起为什么会要这种药物,他说,
我最近有些口渴,有人给我推荐了消渴丸,说吃完就不渴了!
但是消渴丸就是消渴的吗?盲目用药是非常危险的。
很多人都知道消渴症就是糖尿病,那这两种叫法是不是有些区别呢?
糖尿病和消渴症这两种叫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两种疾病的发源也不相同,起名机制是不一样的。
消渴是中国的说法,传统中医认为,消渴病根据症状的不同,被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口渴、多饮、口干舌燥被称为上消,中消为易饥好饿、消瘦明显,下消根据中医理论,应该是长期血糖升高,出现了眼、肾、神经等的并发症,表现为脸色发黑,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小便频繁、颜色浑浊等症状,疾病到了晚期阶段。
“上消”偏重于中医的肺,“中消”偏重于中医的胃,下消偏重于中医的“肾”。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变在肺、胃、肾,但是并不完全对应现代医学的肺、胃、肾。
消渴症的诊断在古代完全是按照糖尿病的症状来进行诊断的,在中国古代,尚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虽然在公元前1122年的殷商甲骨文就有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在甲骨文上,糖尿病被称为“尿病”,直到唐代,才有典籍记载“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症也”。由此,我们知道了糖尿病人的尿液是甜的。
公元5-6世纪,两名印度医生发现尿液是甜的,之后,中国人也记录了尿液是甜的,但是直到18世纪,糖尿病才被作为专有名词被广泛使用。
因此无论它叫糖尿病或者消渴症都是同一种疾病,就像意大利人马克·亨利·罗斯韦尔一样,来到了中国,取个名叫大山成为了相声演员一样,无论他叫什么,还是同样的一个人。
但是消渴在现代却有着歧义,很多人认为消渴,就是消灭口渴症状,因此有些人出现口渴的时候会服消渴丸来改善症状,却出现了严重的低血糖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就像保健品一样,并不是保证健康的物品,标准名称却是膳食补充剂,可是喜欢保健品的人谁知道这个名称呢。
糖尿病可能包括了1型和2型糖尿病,因为最早经胰岛素治疗的那一部分人都是1型糖尿病的儿童,由此开启了胰岛素治疗的新时代。2型糖尿病应该说在古今中外,能够有文字记载的发病人群,都是有钱人或者贵族。当然穷人也有得2型糖尿病的机会,但是他没有被文献记载的机会。在古代,可能穷人死就死了,也没有人去追究他得的到底是什么病。毕竟古人的平均寿命也非常年轻。
中国的消渴症古籍记载的应该是2型糖尿病,因为当时就发现病因与多食甘美膏肥食物有关,《素问》中提到了“夫热中,消中者,皆言贵人也”。
糖尿病?这六味中药,养阴生津,升阳聚气,快来了解一下
说起糖尿病,其实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的引起是由于代谢紊乱造成的,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的高血糖,较高的血糖含量使得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激素作用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吃的多、喝的也多,体重却不增加,反而减轻,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也比较多,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国的中药医学历史上就有记载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以下要讲的六味中药,具有养阴生津,升举阳气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有需要的朋友还不赶紧来了解一下?
一、引起糖尿病的元凶最早在古书中记载的,其实并没有糖尿病这个概念。在古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出现这种症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个“渴”字,也就是说,喝了很多水之后还是不解渴。消渴症被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指的是肺,中消指的是胃,下消则指的是肾。
对于上消,主要病因在肺处。肺在五行当中属金,心在五行当中属火,口渴的原因就在于心火刑肺金,从而使得肺金干燥,缺乏水分。然而金是水的来源,肺金干燥,原本就缺水,又哪里来的水分去填充津液?因此这就造成了肺阴亏虚,主要表现症状为口渴想要喝水,可是喝完水之后却不解渴。
第二种就是中消,中消的主要病因在胃处。患有糖尿病的人一般脾胃都不好,每次吃东西时总是吃得很多,可吃完了之后很快就饿了,饿了之后再吃却感觉不到吃饱。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脾胃经常受损,暴饮暴食、伤脾伤胃。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所吃的食物中的糖分不能很好地被吸收,体内出现高血糖现象。而胰岛素又缺乏,不能分解如此高的血糖含量,大量的糖分不能被受体细胞吸收,游离在人体的外环境当中,所以大量的血糖成分经过循环系统随尿液一同排出。这一点也正是糖尿病患者吃了很多食物之后却仍然感觉到饿的原因。
最后一种就是下消,下消的主要病因在于肾。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部分糖分不能被吸收而是随尿液一同排出,以及感觉到口渴而喝了水之后却不解渴,这两种情况就奠定了糖尿病患者尿频的症状。患者在排除尿液之后仍然有小便的欲望。
其实以上三种类型,归结起来都是由阴虚燥热引起的。体内的阴虚燥热,使得津液缺乏,从而导致阴津的亏虚,阴津的亏虚又反过来作用于体内,产生了燥热。这样恶性循环起来,就会让糖尿病患者暴饮暴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这三种情况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循环、反反复复,一直困扰着糖尿病患者,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困扰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来治疗这种慢性疾病。
如今的糖尿病已向低龄化发展,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患糖尿病,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正在加入糖尿病的行列。根据如今的医学手段,糖尿病也并不是无药可治,其实说白了是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所致。如果想要缓解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则需要定期向体内注射胰岛素,并且不能间断。然而一针胰岛素的价格却并不便宜。
因此糖尿病患者中的大多数还是不能承担得起注射胰岛素的昂贵价格的。那么糖尿病就真的无法治疗了吗?其实不然。古书中很早就有记载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下面有几味中药,对于治疗糖尿病还是很有帮助的,可谓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1、生地。生地这种药材味甘,微苦,性寒。其“寒”的功效主要在于降血热。也就是说生地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热以及血热出血等症状。不仅如此,生地还入肾经,能够养阴滋肾,弥补肾脏中的真水不足从而为肾脏增添津液,达到生水的目的。让肾脏生出更多的津液以供人体器官功能的正常使用。
俗话说的金水相生就是这个道理。生地就是为了让肾脏培土生金,而金可以产生水,产生的水越多,阴虚干燥的症状下降得就越快。这些水分变成了津液,可以有效滋补阴虚、去火降燥,对于治疗糖尿病属于不可或缺的中药。
2、麦冬。根据医学记载,麦冬这味中药味甘,微苦,性寒,质地滋润。入口后会经过肺经、心经和胃经,具有清肺降火、养阴生津的功效。
麦冬经过肺经之后,能够有效清肺去火,达到滋养肺阴、清除肺热、降低肺燥的效果。由于麦冬的这一功效,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干咳肺热、祛痰润喉来使用。
麦冬经过心经之后,可以有效缓解阴虚,另外还有除烦安神的功效。对于那些心虚阴虚、心神不宁以及受到温热病干扰的人很有帮助,还可以降低口舌干燥以及对人的睡眠也很有好处。
3、人参。对于人参这味中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用人参来滋补肾脏。的确是这样,在中医药学当中认为,人整个身体的元气来自于肾脏,肾衰则元气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人参作为滋补养肾的常用药材,能够为人体大补元气,从而生化人的动力之源。
人参作为一种中药,味甘、微苦,性微温,主要经过人的肺经、心经和脾经。人参经过人的肺经和心经的作用与麦冬相似,主要作用就是清肺降火、安神养心。而人参作为一种大补的中药,对人脾经的滋补固然不会比肺经和心经少。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而脾作为生化之源,在滋补之下,脾肺之气自然很足。不仅可以补脾益肺,还能够治疗脾肺之气衰弱的症状。据说在人元气衰竭、脉微欲绝的情况之下,仅用一点人参都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对于人体的治疗大有帮助。用人参来治疗糖尿病,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
更多的是,人参不仅可以使人的元气充沛,还能够让人的气血更加旺盛,对于人体津液的补充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人参经常用来作为救脱扶危的药,不仅可以弥补人的气血不足,治疗气血亏虚,还能够滋生津液、安神增智,对那些失眠、健忘、以及经常心神不宁的人也有很好的疗效。人参真不愧是治病的良药。
4、玄参。其实玄参这味药材自身的特性与作用效果与麦冬的疗效有相似之处。玄参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是对于人的肺经、胃经和肾经有很好的滋润效果,保持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玄参进入人的肺之后,能够清肺去火、滋肺养阴。对于那些由于燥热而引起干咳的人群很有帮助,食用之后可以达到润燥止咳的功效。另外玄参经过人的肾经,能够滋肾阴、降肾火,产生津液对人的肾脏进行润燥,可用于治疗由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而引起的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身体潮热等症状。
其实《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关于玄参这味药材的知识,书中提到玄参是润燥清阴、止火清肺的药物。而糖尿病的引起,就是由于阴虚干燥引发的。因此,使用玄参这味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玄参经过胃经之后,对人的胃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胃中津液的产生,达到清热润燥的目的。对于那些由于胃阴虚和胃阴不足而导致的口干舌燥、大便燥结等症状的人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此也看出了玄参的医疗效果,对于治疗糖尿病其在必选之列。
5、茯苓。对于这第五种中药,与人参的作用类似。茯苓味甘淡,性平,进入人的心经、脾经和肾经。能够有效治疗心虚和脾虚以及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和健忘失眠等症状。具有宁心安神、滋补心脾的功效。在这一点上,与人参滋补气血的疗效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仅如此,茯苓还可以入肾经。茯苓进入肾经,主要用于缓解人的水肿,其中不论是寒证、热证、虚证还是实证,都可以用茯苓来治疗。因此用茯苓来治疗阴虚干燥固然可以。况且茯苓性平,不会由于寒热过度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初期用茯苓来治疗糖尿病是很好的选择。
6、金银花。对于金银花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这种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应该属于家居必备的药物,所以大家对金银花的治病疗效应该也很清楚。
金银花,味甘,性寒,进入人的心经、肺经和胃经。金银花主要是用来清热解毒的,清热可以理解,那么解毒是为什么呢?又是哪里来的毒素呢?其实在前面就已经说过,糖尿病患者由于阴虚干燥而饮用诸多凉水,寒热交互使得体内产生毒素。
使用这种清热的药物可以去除体内的燥热,但是毒素仍在体内堆积。因此,想要解毒,金银花就发挥了功效。既可以清热,又能够解毒,一举两得,让产生的毒素及时排出,以绝后患。因此,用金银花来治疗糖尿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使体内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经受慢性损害而导致功能障碍,影响人体的健康,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糖尿病的治疗还相当漫长。因此如何预防糖尿病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事实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人免于诸多病魔的困扰。对于那些经常暴饮暴食、喜欢油炸类食品、喜欢吃不干净的地摊食品的人群来说,患上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得多。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慢性疾病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一个健康生活的表现。那些由于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精神恍惚、经常熬夜引起的睡眠质量不足以及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不吃早饭导致的胃病的这一类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很大。糖尿病一旦患上之后,如果不改掉之前的习惯,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然而对于那些早睡早起、经常锻炼的人来说,有时候感冒发烧对于他们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经常锻炼、作息规律,身体素质强、免疫力高、体内抗体丰富,因此那些病魔根本就不会找上他们。即便找上了他们,由于他们有强大的抗体可以抵挡这些病毒,患上疾病的风险也会很小。
所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有多么重要。只有做好了这些,我们才能远离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过上一种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总结综上所述,糖尿病对人的危害很大,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都不能免于糖尿病带来的病痛折磨。其中有六味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这种症状。这六味中药分别是生地、麦冬、人参、玄参、茯苓和金银花,六味中药熬成的玉液汤能够益气生津、固肾止渴,疗效显著。
最后。笔者想问大家,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中药有同样的医疗效果,可以帮助滋补养阴生津、升举阳气呢?有知道的朋友欢迎你们在下方进行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