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腿发软糖尿病(有糖尿病双腿发软)

广东省中医院 0
文章目录:

简说内分泌 | 糖友下肢疼痛,神经、血管病变要分清

糖友们出现下肢麻痛,首先想到的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 ,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是以“痛”“麻”“顽固”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影响到睡眠,严重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我们已多次介绍,那么还有没有其它什么病也会引起糖友下肢疼痛呢?接下来,要分享一位糖友——谢阿姨的经历。

谢阿姨平时血糖控制欠佳,5个月前开始出现双足及脚踝的肿痛、麻木,伴有疲倦乏力,下肢大片色素沉着,局部发黑,血管迂曲,针刺样疼痛,夜间为主,行走时一瘸一拐,踮着脚尖走路,严重影响生活,遂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完善肌电图提示双侧腓肠神经周围性损害。下肢动脉彩超也提示:双侧胫后动脉闭塞,左胫前动脉上段闭塞。诊断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那什么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这是一个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麻烦,治疗难度更大的疾病。

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

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下图右侧足,为典例LEAD表现)。LEA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达6.90%~23.80%,晚期糖尿病性LEAD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二、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不再傻傻分不清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烧灼样疼痛、针刺痛、虫爬感、闪痛或电击痛;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肌肉痉挛;触碰床单后引起疼痛等症状,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最先受累。夜间加重,大量研究证实,超过60%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难以入睡,疼痛强度与睡眠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而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60%的患者感觉日常生活疲惫不堪,40%的患者会伴有困倦和乏力,继而精神恍惚,严重的还会导致近30%的患者出现失望、烦躁等精神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各种功能的受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下肢畏寒、发凉感等。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即使在患者休息时也存在肢端疼痛,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

分期临床表现

按Foutaine分期方法,临床表现可以划分为4期:

Ⅰ期,无临床症状的阻塞性动脉病变;

Ⅱ期,间歇性跛行,这是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AD)的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Ⅲ期,缺血性静止性疼痛,是PAD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Ⅳ期,溃疡或坏疽期,典型溃疡的发病部位是肢体远端,尤其在创伤后,溃疡常不能愈合。

患者大多数在Ⅲ~Ⅳ期才就诊,由于就诊时机偏晚,常需要血管外科介入或搭桥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且花费巨大。

三、还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下肢疼痛!

1.腰椎管狭窄——也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但该病的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吸烟史,伴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上肢较多见,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

3.动脉栓塞——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常房颤、瓣膜病等病史。

四、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如何治疗?

两者都是与糖尿病相关疾病,所以,一般治疗方面,都需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适当运动,严格戒烟等,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但具体治疗上,针对不同病因,又有不周针对治疗方法: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抗氧化、改善循环、改善代谢及对症止痛。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包括抗聚、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对于晚期患者,则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以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

五、中医方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根据其“痛、麻、瘀、顽” 的特点,古代医家将其归属“痹症”“筋痹”“麻木 ”。目前中医多称为“消渴筋痹”。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其瘀血阻络贯穿始终。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属于中医“脱疽”“脉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多见,标实以湿、寒、热、痰、瘀多见。经脉瘀阻贯穿始终。

结合两病病因病机多有重叠,下肢动脉硬化的瘀血阻络会更加严重些,等到疾病后期,往往两病可同时存在,故在治疗的大原则方面基本相同,这也是中医常说的异病同治。

临床以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湿热阻络证多见。

①气虚血瘀证,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体末端刺痛,入夜痛甚,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者便秘,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可用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②阴虚血瘀证,表现为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肢体灼热疼痛,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便秘,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治疗以养阴活血为法,采用芍药甘草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③阳虚寒凝证,表现为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神疲懒言,腰膝乏力,畏寒怕冷,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紧。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法,可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④湿热阻络证,表现为肢体灼热疼痛,或重浊乏力,麻木不仁,脘腹痞满,口腻不渴,心烦口苦,面色晦暗,大便粘腻,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采用四妙散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同时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治疗、中药沐足等能很好地疏通经脉气血,帮助血运重建,缓解疼痛。糖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适当服用田七、红花、当归等药食同源的药材。

筋痹、脉痹变危害大,疼痛坏疽都因它,控糖戒烟是关键,早期预防获益大!

谢阿姨因为年龄大、平时血糖控制欠佳,导致筋痹、脉痹两病同时存在,瘀血阻络严重,通过中医的异病同治理论,口服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及运用中药沐足、艾灸床等中医特色疗法,改善循环等治疗后,谢阿姨下肢水肿消退,走路从一瘸一拐到可以缓慢行走,双足的麻木刺痛也明显减轻,下肢瘀黑也逐渐消退,精神也大有改善,达到满意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梁庆顺 住院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更多健康知识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梁庆顺

编辑:卢悦明 责编:宋莉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糖尿病人出现腿疼,多见于这三种情况,如何治疗,医生告诉您!

糖尿病人确实是容易出现腿疼,尤其是小腿和足部,出现这种原因往往有几种情况,比如糖尿病人为了控制血糖走路比较多,肌肉长时间的处于劳累状态就容易出现症状,另外糖尿病本身也会诱发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出现问题导致腿疼,该怎么办?咱们好好的聊一聊。糖尿病人为了降糖,走的太多。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控制血糖一个比较基本的策略。通过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体重,身体的代谢更加活跃,尤其是饭后1~2个小时以后,适当的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但有些糖尿病的患者,不想用药物去控制血糖,单纯的就是想依靠运动来把血糖控制下来,每天几乎是在三餐后都要运动很久的时间,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行走的步数可能超过3万步,而且为了控制血糖,几乎没有休息!

连续的、长时间的、过度的运动肌肉肯定会不堪重负,运动过程当中,肌肉产生的乳酸以及其他的代谢物质得不到很好的清除,持续的累积,患者肯定会有腿部的酸痛感。

应对:正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糖尿病的病人在餐后运动的时间没有必要太长,4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适当的延长到50分钟,一小时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强求运动太长的时间。而且我们通常建议锻炼三天左右,要休息一天,给身体一个休息的机会,啥机器不停的运转也会有可能出问题,何况咱们人呢?是不是?

现在通过走圈、快走来降糖的糖尿病人非常多,建议大家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穿一双适合的鞋,这个鞋底要略厚一些,底要略软一些,这样也会帮助减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不至于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过度的刺激关节。在快走的过程当中,速度不需要太快,能微微的出汗就可以了。心率能达到自己最快心率的60~70%就可以了,每个人的最高心率是不同的,测算的方式是:220-年龄

另外快走的场地也要注意,尽量要选择平的操场,不要选择那些崎岖的山路,或者是路面不平的水泥路,对于下肢的刺激也是比较大的,有可能诱发疼痛。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也会导致腿疼!

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的不好,或者是糖尿病的时间过久容易造成血管的损害,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情了。那么当血管的管腔变得狭窄,血液就会越来越循环不畅,而在运动过程当中形成的代谢的废物和杂质就不能被快速的带走,沉积在肢体的远端就容易造成腿部的不适、疼痛、发困以及酸胀感

如果有一些糖尿病人还吸烟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

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就是行走一段时间出现明显的疼痛之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慢慢的再次行走,之后再次出现疼痛,变成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应对:要到医院去进行血管彩超的检查,明确下肢血管是否已经出现了狭窄,严重的情况需要做下肢的血管造影,明确到底有多少个阶段,血管出现了狭窄,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血管CT检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明确完问题以后,要在专业的医生帮助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控制自己的血管病情,同时要在内科医生的帮助下积极的控制血糖,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尽量控制自己的饮食,慢慢的将血糖控制住,把症状稳固在一定的程度。

出现血管问题的患者或者可以说所有糖尿病的病人都应该进行踝泵锻炼,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尽量减轻血管问题的程度,帮助我们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会导致疼痛

如果糖尿病人经常的出现腿部疼痛和抽筋,不一定是缺钙导致的,很有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导致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烧灼痛,刺痛和麻木是最常见的症状。另外很多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发展寿光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所以维生素b12缺乏也有可能导致症状。

应对: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控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12,可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帮助控制疼痛。而且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帮助支持健康的神经功能。疼痛如果比较明显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朋友们可以适当的口服镇痛药针灸也能帮助神经痛的患者减轻一定的症状。

糖尿病人出现疼痛的家庭措施

踝泵,在前面已经说到了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建议糖尿病人没事的时候就做一做,每天没有固定的数儿,300、500不嫌多,500、1000不嫌少。

●每天习惯性的泡一泡热水澡,或者用温水泡泡脚。糖尿病患病时间比较久血糖控制得不好或者已经出现了神经病变,在进行泡脚的时候一定要测好温度,尽量不要高于45度,否则容易导致烫伤,因为很多时候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以后,对于温度的感觉会变差,非常容易导致烫伤。

●夜间睡眠的时候尽量将下肢抬高15~20度左右,这样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轻可能带来的肿胀与疼痛。

●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适当的喝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饮品,比如姜茶。在姜当中含有一定的抗炎,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适当的喝一些这样的饮品,可以很好的起到食疗的作用。

总结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控制血糖不能单纯的依靠运动,这是要通过饮食控制、药物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综合在一起,才能起起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单纯的依靠运动,在长时间过度的运动当中,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如半月板的损伤,关节的损害,韧带的损伤,当这些损伤出现以后,由于糖尿病的存在,治疗起来往往效果不好,而且因为不能运动,导致血糖控制也变得愈发艰难。

同时糖尿病人也要明确,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以及神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小腿或者是足部的疼痛,当疼痛不是特别严重,通过物理措施能帮忙缓解,那说明还可以自行控制,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具体怎么办在文章当中已经给大家做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我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糖尿病腿疼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健康科普排位赛##生命召集令超能团##423头条知识节#@生命召集令@头条健康@头条辟谣@头条圈子@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默默无闻的狠“脚”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呈现出治愈率提高、截肢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却逐年升高的趋势。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

其实,患病前患者会有多种前兆信号症状。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防患未然吧!

01

间歇性跛行:就是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主要是因为下肢缺血,致使肌肉血供不足所致。

02

足部畸形:患该病者,肢端会营养不良、肌肉会萎缩,屈肌跟伸肌的牵引张力平衡会失去正常,导致骨头下陷,趾间部位的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鸡爪趾等足部畸形。

03

皮肤症状,患该病者下肢会因为缺血,发生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导致皮肤干燥,弹力变差,皮温降低,色素沉着,下肢末端动脉的搏动变弱或消失。血管狭窄的地方,还可闻及杂音。此外,当患者病情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出现坏疽症状。

上述就是糖尿病足患者

可能会出现的前兆信号,

发现这些信号的时候,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那么糖尿病足究竟如何治疗呢?

一般治疗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在7%左右,同时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营养支持: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个体化控制目标要达成并保持体重目标值,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药物治疗

通过生物制剂或者是生长因子类的药物,可以治疗该病所致的溃疡,促进90%的神经性溃疡愈合。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或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成形术等。

血管旁路手术: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且远端流出道通畅的严重缺血性溃疡患者。

截肢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小范围截肢术(如截趾术)和大范围截肢术(如踝以上小腿截肢术)。

清创术及植皮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适当进行清创术或植皮术,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尽早封闭创面,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足危害大,伤害性极强,

所以一定要提早预防!

1

●尽早积极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戒烟,进行综合代谢控制。

2

● 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特别对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需筛查CAN。

3

●加强足部护理,DPN患者都应接受足部护理的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Tips

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必要时定制减压鞋垫或鞋子。

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

患者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

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擦,防止干裂。

文丨内分泌科 肖莎

图丨内分泌科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