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杨足疗糖尿病(足疗治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出现这些症状,你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足,试试这两款足浴配方

高危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预防重在治疗,早期治疗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

中药足浴是预防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发生足溃疡的有效方法。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可以试试本文介绍的中药足浴法。

糖尿病高危足的症状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有哪些表现?

1.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既可表现为无知觉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也可以表现为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的感觉过敏。

如果感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运动神经病变合并存在,则可引起爪形趾、锤状趾、扁平足、高弓足、踇外翻、皲裂等足畸形和肌肉萎缩及夏科关节病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和生活质量,增加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几率。

2.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包括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病变。

①下肢静脉疾病:长期站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回流长期受阻的患者常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功能不全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皮肤静脉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患者可出现腿部酸胀,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肢体针刺感、瘙痒感、麻木感、灼热感,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局部出现坏疽和溃疡可能。

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皮肤微循环障碍可导致患者皮肤营养不良,出现毳毛脱落、趾甲变厚、皮肤菲薄、蜡样光泽、皮肤温度降低等。

③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为动脉内中膜增厚、钙化、管腔狭窄、闭塞,使下肢血流速度变慢,造成肢体远端供血不足或缺血。表现为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杂音、骨骼肌萎缩甚至出现干性坏疽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

3.足结构异常和关节活动障碍:常见的足畸形和关节活动障碍包括高弓足、扁平足、踇外翻、爪形趾、锤状趾、胼胝和夏科关节病等。

如何预防足溃疡

避免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因素

诱发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如既往有足溃疡史、高龄、长病程、男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神经病变;血糖控制较差、血脂较高;感染、血压收缩压升高、吸烟、足底胼胝等都是糖尿病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鞋袜不合适,经济和教育因素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做好这些因素的防控,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手段。

中药足浴方1

方剂组成:连翘35克、黄柏30克、益母草、伸筋草、黄芪、丹皮、怀牛膝、红茴香各25克,桂枝、鸡血藤、忍冬藤、艾叶、红花各20克。

足浴方法:加水至3000毫升,水煎取药汁400~500毫升,将药汁倒入足疗盆中,药液温度控制在38-40℃,需浸泡至踝关节上约10厘米,每次足浴30分钟,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处方分析:黄芪、连翘、益母草、怀牛膝、红茴香、忍冬藤具有通经止络、温经散寒之功效,对病变部位进行浸泡,可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等症状,黄柏有清热燥湿解毒疗效疮之功效,用于中药足浴,可帮助病变部位解毒之功效;伸筋草、鸡血藤、红花具有利水除湿、活血祛瘀、补血行血之功效;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功效。以上药物使用,具有祛风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

临床疗效:对于糖尿病足所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中药足浴方2

方剂组成:鸡血藤、木瓜、忍冬藤、透骨草、红花各40克,苏木、艾叶各30克,姜黄20克,桂枝10克,冰片2克(溶)。

足浴方法:加水至3000毫升,水煎取药汁400~500毫升,将药汁倒入足疗盆中,维持药液温度在38~40℃,需浸泡至踝关节上约10厘米,每次足浴30分钟,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处方分析:鸡血藤、红花和忍冬藤具有通经祛瘀的作用,木瓜和苏木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透骨草、姜黄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因而能够起到刺激患者足部皮肤,改善下肢循环,达到活血祛瘀的作用。

临床疗效:对于糖尿病足所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中药足浴八项注意

1.对于足浴水温度的选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出现足部被烫伤的情况。对于严重下肢神经病变的患者,温度觉敏感性下降,可以让家人帮助来进行水温的测量。

2.糖尿病患者在足部皮肤出现伤口时不要足浴,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感染而发生严重的后果。醉酒、过饥、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进行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不可在饭前或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足浴,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4.足浴后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白色毛巾轻轻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缝,注意足部保暖。

5.足浴后30分钟内需饮适量温开水,以利于血液循环,并有一定的排毒功效。

6.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应立即停止足浴。还有个别患者足浴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失眠等症状,应停止足浴,并依医嘱对症采取措施。

7.在家中足浴时注意不要用铜、铝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甚至生成鞣酸铁等有害化学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8.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一定的毒性,故决不可入口。

总之,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最佳时机在于危险因素引起皮肤溃破感染发生前,或创面愈合后防止再复发。对于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营养神经、戒烟)仍是最重要的前提。中药足浴的应用,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可以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葛金华

糖尿病患者别把“脚气病”不当回事,容易导致糖尿病足

王先生半年前在我院门诊内分泌科就诊,血糖控制差,糖尿病病程十年余,平时感觉四肢麻木,患有“脚气病”,在门诊建议他住院治疗,王先生拒绝了。

约2个月前,王先生在院外足疗场所修脚后出现右脚感染,幸亏就诊及时,没有发展为糖尿病足。在我科住院半月后稍好转,共花费一万多。

王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糖尿病患者“脚气病”不容忽视,一不留神可能酿成大祸。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什么是脚气病,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

什么脚气病

糖尿病病人血糖高,抵抗力差,足部更容易被浅部真菌骚扰,而其中尤其容易发生的就是甲癣、足癣。

足癣又称脚气,为足部的真菌感染。根据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25%的人会发生脚气感染;也有研究发现,该比例高达30%。足癣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①水疱型:常于趾间、足趾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不易破裂,伴有明显瘙痒,数日后疱液干涸、脱屑,瘙痒随之缓解。

②擦烂型:常见于4~5趾或3~4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此时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易继发感染。

③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趾及其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如树皮状。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有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皮肤的这种病变很有可能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严重的可能成为坏疽,甚至需要截肢,所以无论皮肤溃烂是否严重都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其对真菌的抵抗能力也下降,容易造成反复发作。

如何预防脚气病

1.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这样身体才有强大的抵抗力,才能很好的发挥皮肤屏障作用。

2.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糖尿病人应主要预防措施,讲究卫生,从源头避免各种感染。

3.要穿宽松、透气的鞋袜。

4.不与他人共用拖鞋、卫生器具等。

5.尽量避免到公共浴室、泳池、健身房等赤足行走的地方。

6.家里如果有患脚气的人,应尽量避免与其一起洗涤衣物。

如果糖尿病病人发现有脚气发生的迹象,要尽早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去采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彻底治疗脚气,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杨 康住院医师

审校:张美彪主任医师

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这些糖尿病患者容易患糖尿病足!中医药预防指南来了

预防糖尿病足

撰文 王艳梅 武曦蔼 张志远

编辑 保健君

李女士今年才44岁,但患糖尿病已经有20年了。她平时用药不太规律,每日的餐食不是来自单位食堂就是外卖,血糖控制得非常差。

一次,她偶然发现自己脚趾破溃,却都没感觉到疼痛。于是李女士赶紧到医院消毒、包扎,以为和一般伤口没有什么差别。但是1周过去,李女士的伤口还是流血、渗液,开始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她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再次就诊。而这一次治疗,足足经历了3个月。

在李女士“放任自流”的糖尿病管理背后,病情发展如多米诺骨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心力衰竭、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反反复复的多学科会诊,三番五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失去了右足的四分之三,还在继续往返于门诊和家中换药,李女士的治疗还远远没有结束,等待她的是植皮、截肢,还是更可怕的后果?

李女士的脚部损伤,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指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全球平均每2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50%。糖尿病足的死亡风险甚至超过许多恶性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观察和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足

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特别容易“找上门”。

●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

● 长期血糖控制差。

● 足结构有畸形,如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等。

● 足部有皮肤病变,如老茧、鸡眼、皲裂、真菌感染等。

● 足部有感觉减弱、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 足部有脉搏减弱、皮肤温度低等周围血供不好的症状。

● 患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长期吸烟、饮酒。

● 老年人、视力下降或独自生活者。

● 曾经有过足溃疡。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引发糖尿病足的最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由此可见,预防糖尿病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前文中提到的李女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也是因为未做好血糖的管理。

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等措施,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管理得好,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足,还可以预防如心、肾、神经系统、眼底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除了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还要格外照顾好自己的脚,以下措施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注意做到的。

● 看足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脚,包括足背、足底和足趾间,检查是否有红肿、水泡、淤青、破损等现象,一旦出现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修脚

如果有脚鸡眼或嵌甲,最好找有经验的修脚师傅或专科医生处理。脚上的硬茧不要自己修剪,否则容易诱发溃疡和感染。

● 查鞋

糖尿病患者应挑选鞋头宽大、尺码大小合适的鞋子,不要穿露脚趾的鞋子,也不要光脚行走,以免碰伤。穿鞋前还应将鞋子立起来磕一磕,仔细查看鞋内有无石子、沙砾等异物。

● 选袜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柔软透气、袜口比较宽松的袜子,最好是白色或者浅色,当足部发生小的破损时,可以及时发现袜上的血渍或者分泌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运动中尤其要注意对足部的保护。日常可以适当地做些小腿和足部的运动,而平卧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中医药预防糖尿病足

中药足浴是通过热和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还可促进代谢以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从这些观点来看,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想通过中药足浴来预防糖尿病足,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选方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血痹”“脱疽”等范畴,以痛、麻、凉为主要症状,病机有标本之分,标为痰浊、寒凝、瘀血阻络,本为阳虚、气虚,瘀血阻滞经络导致肢体失养。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证通过选用不同作用的中药泡洗改善症状,比如:

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透骨草、骨碎补、艾叶、当归等;

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作用的大黄、黄连、黄柏、秦皮等;

具有消肿生肌、止痛化瘀作用的白及、黄芪、牛膝、没药、乳香等。

建议在专业医师中医辨证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足浴方进行足浴。

控温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而无法准确判断水温的高低,加之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散热。为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足浴时的水温应控制在36℃~38℃之间,如果没有温度显示,应请家人帮助调试温度,千万不要自己用脚去试温。

定时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间以睡前为好,浸泡的时间10~20分钟为宜。

浴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足浴后建议用温水冲去药液,洗后用浅色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再涂护肤液以防干燥。

注意禁忌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出汗过多;不宜在空腹及饱餐状态下进行;足部有伤口时不进行足浴;身体虚弱时足浴时间应缩短。

预防糖尿病足,首要任务便是正确认识它,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早期预防和治疗。获取可靠的知识有多种途径,鼓励“糖友”们定期参加健康科普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糖尿病足知识,从而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机会,远离截肢风险,不要像李女士这样,由于轻视病情、疏忽管理,导致年纪轻轻就踏上了一条“失足”之路。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武曦蔼

中医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学会任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慢性肾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王艳梅

博士,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1期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