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郁导致糖尿病(肝气郁结糖尿病)

中医博士王树鹏 0
文章目录:

肝木克脾土,肝郁气滞导致糖尿病,中医怎样辨证用药治疗的?

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生克制化关系,其中“肝木可脾土”形象地描述了肝的疏泄功能对脾土运化活动的调节与影响。当肝气郁结,形成肝郁气滞时,不仅导致气机不畅,还会抑制脾的升清降浊能力,进而影响水谷精微的代谢与转化,长此以往,可能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针对这一病机,中医辨证用药治疗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明确患者存在肝郁气滞的证候表现,如情绪抑郁、胸胁满闷、善太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同时伴随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肥胖)及血糖升高等。舌象上可能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或弦滑。

治疗原则应围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展开。通过疏通肝气,恢复其疏泄条达之性,以促进脾的运化功能;同时,健脾益气以增强机体的运化代谢能力;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则针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的本质进行治疗。

具体辨证用药方式方法,总结如下;

1. 疏肝解郁

选用柴胡、香附、白芍等疏肝解郁之品,旨在畅通肝气,缓解胸胁胀满,恢复气机畅达。柴胡为疏肝要药,香附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血,可以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

2. 健脾益气

采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健脾益气药物,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转化。党参、白术、茯苓为健脾经典组合,黄芪补气升阳,共奏健脾益气之功。

3. 养阴生津

针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的病机,选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以补充阴液,缓解燥热。麦冬润肺清心,玉竹滋阴润燥,天花粉清热生津,共同改善消渴症状。

4. 清热润燥

若患者伴有明显热象,如口渴喜饮、口苦咽干、小便短赤等,可加入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药物,以清热润燥,降低血糖。

根据上述治疗原则,可选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或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用一贯煎、消渴方等经典方剂进行加减化裁。逍遥散重在疏肝解郁,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两者合用,兼顾疏肝与健脾;一贯煎养阴柔肝,消渴方清热润燥,适用于阴虚燥热型消渴。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如加减药物种类、调整药物剂量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的饮食调养与情志调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之物,适当控制甜食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志方面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糖尿病,通过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旨在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消渴症状,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以上中药应用,需在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患者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5大主要病因令脂肪肝高发 3招教你反转

编者按:很多老人都有脂肪肝的问题。大多数人在体检时发现的脂肪肝多数没有任何症状,属于早期脂肪肝。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陶双友主任医师提醒,在发生纤维化之前的早期脂肪肝,其病变是可以逆转的。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今天与你聊聊脂肪肝的话题。

何为脂肪肝?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随着身边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人们对它反而不以为然,认为脂肪肝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不是真正疾病,无需治疗。华西都市报曾介绍过,其实,脂肪肝的病位在肝脏,与胆、胃、脾、肾等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脂肪肝病机主要是肝郁脾虚,湿痰瘀阻互结,因此脂肪肝也确确实实是一种病,治疗时需佐以药物,疏肝解郁,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健脾消导。而且科技日报也曾刊登过,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已迅速跃升为一种常见肝病,并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降血脂=治疗脂肪肝?

有的人认为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据大连日报报道,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完全是两个概念、两种疾病。高血脂可以导致或促进脂肪肝的发生,而部分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却并不高,降血脂药物并不能减少肝脏内脂肪的沉积。

脂肪肝的危害?

对于患有脂肪肝的人,注意饮食,认清脂肪肝的危害是十分重要的。据合肥晚报报道,肝病的发展过程为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会进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癌变等,给患者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如何预防脂肪肝?

那么对于脂肪肝,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中国江西网报道过,吃多动少身体胖的人,最需要提防脂肪肝。预防脂肪肝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也就是要禁酒,少吃高热量、高脂肪含糖量高的食物;还要坚持运动,不能半途而废。

在控制饮食时,保证每天身体所需很关键,北方网曾刊登过,应该在保证身体最基本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的前提下,实行饮食控制,否则会出现营养不良、酸中毒等而引起病情加重。所以,控制饮食和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摄入,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才是保持健康的正确途径。

病因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这样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下降,来自脂肪的能量上升,导致脂肪肝的发病率上升。

病因2: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量摄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不吃早饭等不良饮食习惯,扰乱机体代谢状态,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

病因3:嗜酒。酒精会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增多。饮酒越多,甘油三酯合成越多,就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病因4:不良的生活方式。人体对于多余热量的利用,除了转化为脂肪贮存,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症的成因中活动过少比膳食过多更重要。活动过少或不善于运动,体内过剩的营养转化为脂肪,积存于肝脏表现为脂肪肝。另有研究表明,白天精神萎靡、睡觉过多及工作过于轻松和散漫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病因5: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像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吃、动、药,三管齐下让其反转

【饮食作息】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控制食物总量,纠正暴饮暴食、零食和夜宵、睡前饱食等不良生活方式;进餐规律,作息规律,戒烟戒酒,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运动】在运动控制方面,强调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有氧运动,消耗脂肪、适当减肥,减肥速度以体重下降速度每周低于1.25公斤为宜,不宜减得过快。

【药物】在药物治疗方面,首先是要慎用各种可能引起脂肪肝的药物,这样可以直接减少脂肪的来源,增加脂肪的消耗,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在脂肪肝发生后,特别是在肝功能有损伤、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病变时,可适当给予降脂保肝、抗炎、抗纤维化等治疗。

别把早期脂肪肝不当病

早期脂肪肝虽然没有症状,但不能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肝脏长期过度蓄积的脂肪,会促使病情从初期的单纯性脂肪肝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1/4~1/3左右的病人并存肝纤维化、肝硬化,有的甚至发展为肝癌。同时,脂肪肝病人大多合并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等,其发生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显著增加。

管住嘴。保证每天三餐正常、规律,不吃零食;日常生活中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油炸或油煎食品;戒烟戒酒;营养不良要及时改善。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体重,坚持每周进行2~3次的适量运动;保持每晚7~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培养豁达的心境,懂得自我调节,避免不良情绪。

重视体检。定期体检,具体包括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以便能够发现早期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造成脂肪肝。

定期复查。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患者务必到正规医院治疗,不可盲目医治,以免治疗不当,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还要遵医嘱调控血糖水平;控制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出现低血糖等。

治脂肪肝不能光靠减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丙肝与中毒性肝病科主任医师柳雅立提醒广大患者:减肥不能保证逆转脂肪肝。

脂肪肝的进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单纯性脂肪肝,中期的脂肪性肝炎以及后期的肝硬化、肝脏肿瘤。部分早期脂肪肝患者可通过减肥逆转病情;中期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则需综合减重、改善生活方式,辅以适当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一旦发展到后期,疾病发展明显,减肥获益有限,几乎不可逆转。除与肥胖有关外,脂肪肝还与长期大量饮酒、胰岛素抵抗、快速不良减肥方式、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并非只有肥胖会导致脂肪肝,也并非减肥就能告别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具有一定“隐蔽性”,部分患者会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对此柳雅立给出以下建议:1.控制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营养不良型脂肪肝患者应多摄入鱼肉、牛肉等高蛋白食物,别随意节食减重;2.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羽毛球、打乒乓球或游泳等;3.合理减重,不要操之过急,1~2个月快速减重超过原本体重的5%,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4.完全戒酒,并在此基础上注意饮食,补充维生素B、C、K及叶酸。

中度脂肪肝患者会有肝细胞空泡样、气球样变性等病理学改变,同时伴随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情况,可能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患者一方面需改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遗憾的是,目前脂肪肝并无特别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一些临床常用的护肝药物如双环醇、多烯磷酯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可能有效。此外,中度脂肪肝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脏功能,通过肝脏B超检查、弹性检测,评价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会伴有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等症状。除了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检测外,还要入院接受精细治疗。

做到以下几点 消除脂肪肝

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保证每天三餐正常、规律,不吃零食;每天必须吃早餐;坚持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个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心理平衡,懂得自我调适。

管住嘴,学会吃。低热能: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汆、拌、煮为主;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食材;高纤维素:适量碳水化合物,选用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少盐、忌刺激性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

一日三餐定时限量。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食零食(特别是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动起来。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就不躺,能站就不坐,能走就不站,能快就不慢。

重视体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具体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以早期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

脂肪肝最爱找这6类人 千万要当心

1.太胖的人。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脏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质,剩余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这类脂肪肝在体重得到控制后,往往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2.爱喝酒的人。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的人。禁食、过度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都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糖用以分解功能,进而引起脂肪分解量短期内大量增加,肝脏“工作量”激增,损伤肝细胞,影响其脂蛋白合成能力,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人。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不能形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脂类物质不能变成脂蛋白进入血液,故而沉积于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过度摄入脂肪或糖类有关。

6.药物滥用者。肝脏担负着分解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也会伤害肝脏。需注意的是,降脂药也可干扰脂蛋白的代谢,长期滥用也会增加药物性脂肪肝形成的几率。

饿出来的脂肪肝

在许多人印象中,吃得太好才会得脂肪肝,但其实脂肪肝与饮酒、糖尿病、药物、肝炎、妊娠等许多因素相关,营养不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肝脏作为体内代谢的中心,参与脂肪、蛋白质的代谢。长期节食的人由于无法获得足够能量,便会代谢储存在其他部位的脂肪及蛋白质等,短期内脂肪分解量明显增加。除此之外,正常情况下肝脏里的脂肪由载脂蛋白负责运出,如果营养元素摄入减少,载脂蛋白就会减少合成,造成脂肪堆积过多却又无法转运出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一般发生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有的患者继发于其他疾病。近年来,一些都市人为了瘦身而过度节食,无法保障基本营养需求,发生脂肪肝的几率开始增加。可见控制体重不能盲目,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和运动很重要。对于已经患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者,除了要摄入高蛋白食物外,还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用药物辅助治疗。

糖尿病从肝论治之三,肝郁化热

3.肝郁化热

临床表现:怕热喜凉,神疲乏力,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善太息便秘尿黄,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灼津液,津液暗耗,郁热不解,故怕热喜凉:热伤津液、影响于肺,肺热津液不能输布全身,水谷精微随津液耗损,不能营养全身,则神疲乏力;肝郁化热,津液不能上承,则口苦咽干;肝脉布胸胁,肝经气血郁滞则胸胁胀满,善太息;肝郁化热,伤及津液,津液不能下达故便秘;热伤津液则尿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则头晕目眩;舌脉为肝郁化热之候。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

常用药物:

疏肝解郁药:柴胡、香附、郁金、橘叶、青皮、元胡、佛手等。

清肝热药:大黄、知母、黄连、生石膏、寒水石、双钩藤、菊花等

常用方剂:四逆散合羚羊钩藤汤化裁。

处方:柴胡,枳实,白芍,甘草,菊花,生地,葛根,花粉,大黄(大便正常停用)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本方柴胡疏肝解郁,解肌透热;白芍养血柔肝;枳实解肝气之塞滞;甘草调和诸药;四药配合加强疏肝理气,解部透热之功;菊花、生地相配清肝经之郁热,和上四药相配,增加清肝经郁热之功;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大黄清热泻下。以上诸药相配,使肝经郁热散解,缺乏的津液得以补充,大黄泻下以治其标。若热重加石膏、知母;火毒俱重加大青叶、板蓝根;食欲不佳加陈皮。

摘自张德蕴主编《糖尿病综合治疗及康复》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出版 199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