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十种(糖尿病十种最佳降糖水果)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十大误区,不认清很要命

关于糖尿病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少吃糖就一定不得糖尿病吗?

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

生活中,你对糖尿病有哪些误解呢?

01误区1: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

不一定!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当其冲!有遗传易感性不可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远离糖尿病。

“遗传因素只是装上了火药,是环境因素扣动了扳机。”

02误区2:少吃糖就一定不得糖尿病吗?

错!

糖尿病与吃糖并无直接关系,多吃糖未必得糖尿病,少吃糖未必不得。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以有效利用,血糖也不会升高。反之,若因多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则少吃甚至不吃糖,也会有糖尿病的发生。

“想不得糖尿病,只少吃糖肯定是不行的!”

03误区3: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吗?

那可不一定!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确实要更大一些,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腰带越长,离糖尿病的距离就越近。但这并不等同于只有肥胖者才患糖尿病。

如果瘦人有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一样可能患糖尿病。而且患糖尿病的瘦人可不在少数哦!糖尿病更青睐胖子,但对瘦子也不嫌弃。

“预防糖尿病,人人有责,无论胖瘦 !”

04误区4: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错了!

控制饮食并非是要忍饥挨饿,而是在保证基本生理需要前提下,合理控制每日膳食的总热量。如果长期进食太少,摄入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就会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免疫力下降,反而有害健康。

进食太少还容易发生低血糖,进而导致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危害更大。科学的饮食控制,强调既要控制好疾病,同时享受生活的乐趣。

“达标不是饿出来的,控制饮食谨防矫枉过正。”

05误区5: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和水果了?

肯定不是!

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总热量,这些还是可以适度摄取的。但切记千万不要吃多哦!可作为加餐,放在两次正餐之间食用。可优选升糖指数较低(GI<55)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草莓、哈密瓜、桃等。

“把握好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

06误区6:“无糖食品”就可以随意吃了吗?

肯定不可以!

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很多无糖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在体内逐渐分解为葡萄糖。无糖食品不可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

“有糖无糖是相对的,不要被表面的名称或概念所迷惑。”

07误区7:没有症状就不必监测血糖吗?

错!

没有症状也必须定期监测血糖!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高血糖。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决定是否监测血糖。积极监测血糖,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好血糖,才能远离并发症。

“没有血糖监测引领的治疗,必然是盲目的治疗。”

08误区8:血糖高无症状就可以不吃药吗?

大错特错!

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高血糖,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促进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无症状不代表没问题。糖尿病的危害就在于并发症。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死角。糖尿病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而非缓解症状,即使症状缓解,仍需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属于预防性治疗,是着眼于未来的治疗!”

09误区9:血糖降下来了就能停药了吗?

当然不是!

除少数患者外,绝大多数患者血糖降下来后,仍需坚持药物治疗。若自己擅自停药,则很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与反弹,这样反而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能否停药必须去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决策。即使医生同意停药,也仍需注意控制饮食和运动,同时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糖尿病治疗的疗程,就是患者的余生。

“降糖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一辈子的事业,应贯穿始终。”

10误区10: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不一定!这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如果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但若控制得当,糖尿病人照样可以健康长寿。

所以,患了糖尿病不用害怕,只要肯努力,积极控制好糖尿病,长寿不成问题。

“应努力把糖尿病带进坟墓,而非被糖尿病拖进坟墓。”

血糖失控的10个信号!糖尿病患者最好经常自查

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可以说是糖友们的头等大事,然而很多糖尿病人在平时不注意,直到眼睛、排尿等都出现了一些异常,还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经快控制不住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这10大预警信号,大家快对照自查!

1.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汗出异常、皮肤干燥;

3.突然昏厥,意识不清;

4.吞咽困难,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排便失禁;

5.性欲减退、勃起功能下降;

6.视物变形、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7.小便泡沫多、眼睑及下肢浮肿;

8.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

9.牙疼、牙龈肿胀、牙齿松动;

10.胃肠道症状明显、呼气带烂苹果味。

这10个信号中有不少是不起眼的小细节,但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可逆性非常的小,因此,还是应该注重预防。

不过,大家也不要一出现不舒服就往并发症去想、去担心、去恐慌,而应注意仔细检查,必要时应前往医院排查确诊。

编辑:孙诗佳

资料:养生中国

糖尿病常出现10种并发症,会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您知道吗?

「糖尿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为啥那么可怕?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糖尿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人体内脏、血管、神经、皮肤的变化所造成的。

糖尿病病程的长短直接影响了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病程较短,并发症也会相对较少,如果病程很长,并发症也会随之增加。

那么糖尿病对人体具体都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一一介绍:

1、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是最大的,许多人都会因此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突出表现为:

动脉硬化,其中包含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而引起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黏聚,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高血压,从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指数也就上升了。

2、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

动脉硬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对人体的危害也不亚于动脉硬化,它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视力,如果糖尿病较轻,视力会不同程度地下降;如果糖尿病较重,甚至有失明的可能。

3、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我们最常见的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控制不平稳,周围的血管也会因此发生病变,从而使得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变化不再敏感,并且血流流通速度降低,

所以当外部因素损害了局部组织或者局部地方被感染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局部组织溃疡,其中足部的反应尤为明显,我们也把这一症状称为糖尿病足。

它主要的特征是下肢经常剧烈疼痛,出现溃烂,更有甚者还会由于血液不循环造成肢端坏死。

4、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比较多的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这种并发症而失去了生命。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表现是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轻者会有四肢末梢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的感觉,重者则会坐立不安、难以入眠。

自主神经病则会出现排汗不畅、腹胀腹泻、心率不稳、阳痿等症状。

5、糖尿病会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性昏迷

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

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6、糖尿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高血糖时,病人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

同时,因为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糖尿病会导致代谢紊乱

专家指出,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8、糖尿病会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具备“毒性作用”,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发现高血糖,将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和患病情况进行性变坏。

9、糖尿病会损害你的肾脏

由糖尿病影响微血管造成的肾病会直接造成病人寿命的缩短。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由糖尿病肾病造成的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工作关系重大。

一级预防是阻止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阻止糖尿病肾病向临床糖尿病肾病发展,

三级预防是阻止以确定的糖尿病肾病向终末期肾衰发展。

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缓和,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病人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微量的蛋白尿有时检查不出来,所以等到症状明显的时候对肾脏已经造成了伤害,出现肾功能下降、尿毒症、心衰、低蛋白血症等问题。

病人只能靠透析来延长生命,还有的靠换肾维持,很多病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死去,不仅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昂贵的费用也很难负担。所以,因糖尿病引起的肾病严重地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不能轻视。

10、糖尿病易引发感染

常见有皮肤感染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甲癣、足癣、泌尿道感染,另外,容易染上肺结核,一旦得病,蔓延广泛,易成空洞,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五倍。

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对糖尿病的危害已经有所了解。所以糖友们在生活中应提高警惕,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一定要定时监测,血糖控制平稳。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张奇美

配图:网络(侵删)